资源简介 教 案系部:教研室 课程名称 外科护理 学时层次、专业 授课方式 多媒体授课教师 专业技术职务授课章节 第七章 外科感染患者的护理教学目标 1.掌握外科常见感染的治疗原则、护理措施。 2.熟悉外科常见感染的身体状况、护理诊断。 3.了解外科常见感染的病因、病理。 4.学会按照护理程序对外科常见感染病人实施整体护理。 5.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内容 第七章 外科感染患者的护理 第一节 外科感染概述 第二节 浅表软组织化脓性感染患者的护理 一、疖病人的护理 二、痈病人的护理 三、急性蜂窝织炎病人的护理 四、丹毒病人的护理 五、急性淋巴结炎病人的护理 六、脓肿病人的护理 第三节 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患者的护理 第四节 全身性外科感染患者的护理 第五节 特异性感染患者的护理 一、破伤风病人的护理 二、气性坏疽病人的护理教学重点 与难点 重点:外科常见感染的治疗原则、护理措施 难点:外科常见感染的身体状况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案例导入、启发讨论式、情境教学使用教具 多媒体基本教材 参考书目 基本教材:《外科护理》狄树亭等主编,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外科学》陈孝平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外科护理学》郭书芹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课后小结 教学反思课后作业 1.记忆本章重点内容. 2.完成本章课后护资体验。教学内容情景导入 患者小王,男性,20岁,主因1小时前不慎被汽车撞到左上腹,患者面色苍白、头晕、烦躁不安,自觉左上腹疼痛,迅速被同伴送到医院急诊科就诊。初步诊断:外伤性脾破裂伴失血性休克 工作任务 1.请给小王采取紧急护理措施。 2.请给小王做出目前主要的护理诊断/问题。 3.请给小王做好病情监测。 第一节 外科感染概述 【外科感染的分类】 1.根据致病菌的种类和病变性质分:化脓性感染和非化脓性感染。 2.根据病程长短和发病急缓程度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 3.根据病原体侵入的途径可分为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两种。 【常见的化脓性致病菌】 表8-1 化脓性感染常见致病菌及临床特点 致病菌寄居部位临床特点金黄色葡萄球菌 常存在于人的鼻、咽部黏膜和皮肤及其附属的腺体可引起疖、痈、脓肿和伤口感染等,感染发生时易局限,脓液稠厚,呈黄色,不臭。也可引起全身化脓性感染化脓性链球菌或称A群链球菌(多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多寄生在口、鼻、咽部可引起急性蜂窝织炎、淋巴管炎等软组织感染,感染容易扩散,也可引起全身化脓性感染。感染时脓液稀薄、量大、呈淡红色大肠埃希菌(大肠杆菌)寄居在肠道内常与其他厌氧菌混合感染,脓液稠厚,常为灰白色,有粪臭味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常存在于肠腔内常引起大面积烧伤的创面感染,可引起脓毒症。脓液呈淡绿色,有特殊的甜腥臭味。此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不敏感无芽孢厌氧菌(主要是脆弱类杆菌)常存在于口腔与肠腔内多与其他需氧菌一起形成混合感染,是一般外科感染、尤其是腹腔感染的重要致病菌。脓液恶臭,有产气性【发病条件与转归】 1.发病条件 外科感染主要受病人抵抗力、致病菌毒力和治疗措施三方面因素影响。 2.感染的转归 (1)感染局限化 (2)感染扩散 (3)转为慢性感染 【护理评估】 1.健康史 2.身体状况 (1)局部表现:主要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2)全身表现:较重者则常因全身中毒反应引起畏寒、发热、头痛、乏力、食欲减退、全身不适、脉搏增快等症状;病程较长时,因代谢紊乱而出现消瘦、贫血、浮肿;严重的全身性感染,可发生脓毒症、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3.心理-社会状况 4.辅助检查 (1)血常规 (2)细菌培养 (3)影像学检查 5.治疗要点 轻度感染可采用外敷药物,物理疗法等措施,必要时应使用有效抗生素。若局部化脓或脓肿形成,则应手术切开引流。 严重感染或发生全身化脓性感染时,应积极处理感染病灶,加强抗感染治疗,并给予全身支持疗法和对症处理。 【护理诊断】 1.焦虑 与感染后的痛苦及对预后的担忧有关。 2.体温过高 与感染有关。 3.疼痛 与炎症刺激有关。 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 与营养摄入不足及高代谢状态有关。 5.潜在并发症: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脓毒症,感染性休克。 【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 2.饮食与营养 3.对症处理 4.局部疗法的护理 5.全身应用抗生素 一、疖病人的护理 【概述】 疖是一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常扩展到皮下组织。 【护理评估】 1.健康史 2.身体状况 (1)局部表现:早期局部出现红、肿、痛的小结节,逐渐肿大,呈锥形隆起。数日后,结节中央因组织坏死、变软,出现黄白色小脓栓,肿痛范围扩大。再过数日后,脓栓脱落、破溃后排出脓液,炎症逐渐消退而愈合。有的疖无脓栓,自行破溃发生稍迟,应协助脓液排出。 (2)全身表现:若发生于血流丰富的部位或全身抵抗力减弱时,可引起周身不适、畏寒、发热、头痛和厌食等症状。 3.心理-社会状况 4.辅助检查 (1)血常规 (2)细菌培养 (3)其他 5.治疗要点 (1)局部治疗 (2)全身治疗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有感染扩散的危险 与病人抵抗力下降有关。 2.知识缺乏 缺乏预防感染发生的知识。 3.潜在并发症:颅内感染。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2.对症护理 3.用药护理 4.病情观察 5.健康教育 二、痈病人的护理 【概述】 痈是多个相邻的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汗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亦可由多个疖融合而成,致病菌大多数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多发于颈、背等皮肤厚韧处。 【护理评估】 1.健康史 2.身体状况 (1)局部表现:初起为稍隆起的小片皮肤硬肿,色暗红,质地坚韧,界限不清,在中央部的表面有多个“脓头”,继而脓点增大、增多,中央部逐渐坏死、溶解、塌陷,出现“火山口”样改变。数日后周围形成浸润性水肿,伴局部淋巴结肿大、压痛。 (2)全身表现:病人多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如畏寒、乏力、发热、食欲不振等。痈不仅局部病变比疖重,且易并发全身性化脓性感染。唇痈易引起颅内的海绵静脉窦炎,危险性更大。 3.心理-社会状况 4.辅助检查 (1)血常规 (2)细菌培养 (3)其他 5.治疗要点 (1)局部治疗 (2)全身治疗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体温过高 与细菌感染有关。 2.疼痛 与炎症刺激有关。 3.知识缺乏 缺乏预防感染的知识。 4.潜在并发症:颅内感染、脓毒症。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2.对症护理 3.用药护理 4.病情观察 5.健康教育 三、丹毒病人的护理 【概述】 丹毒(erysipelas)是由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 【护理评估】 1.健康史 2.身体状况 局部及全身表现:起病急,发病前有全身不适、畏寒、高热等前驱症状,继而局部出现边界清楚的鲜红色水肿斑,稍隆起,压之褪色,迅速向四周蔓延,皮损表面可出现水疱,有烧灼样疼痛,可伴发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 3.心理-社会状况 4.辅助检查 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增高。 5.治疗要点 (1)局部治疗 (2)全身治疗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体温过高 与细菌感染有关。 2.疼痛 与炎症刺激有关。 3.知识缺乏 缺乏预防感染的知识。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2.对症护理 3.用药护理 4.病情观察 5.健康教育 四、急性蜂窝织炎病人的护理 【概述】 急性蜂窝织炎(acute cellulitis)是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或深部疏松组织的一种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 【护理评估】 1.健康史 2.身体状况 (1)局部表现:表浅的急性蜂窝织炎,局部肿痛明显,并向四周迅速扩散,病变区与正常皮肤无明显分界。深部的急性蜂窝织炎,局部红肿多不明显,常只有局部水肿和深部压痛。 (2)全身表现:深部的急性蜂窝织炎由于病情重,除有局部症状外,全身症状明显,可出现寒战、高热、全身乏力、头痛、白细胞计数增加等。口底、颌下和颈部的急性蜂窝织炎,可发生喉头水肿,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炎症有时还蔓延到纵隔。 3.心理-社会状况 4.辅助检查 (1)血常规 (2)血培养 (3)影像学检查 【治疗要点】 1.局部治疗 2.全身治疗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体温过高 与细菌感染有关。 2.疼痛 与炎症刺激有关。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2.对症护理 3.用药护理 4.病情观察 5.健康教育 五、急性淋巴结炎病人的护理 【概述】 急性淋巴结炎(acute lymphadenitis)是指致病菌经皮肤破损或其他感染病灶处侵入淋巴管侵犯淋巴结引起局部淋巴结及其周围组织发生的急性炎症。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 【护理评估】 1.健康史 2.身体状况 局部及全身表现:早期淋巴结肿大,触之有压痛,可活动。随着炎症继续扩散,可有多个淋巴结粘连成硬块,不易推动,局部皮肤红、肿、压痛更加明显,并伴有畏寒、发热、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如得不到及时控制,可形成脓肿。 3.心理-社会状况 4.辅助检查 (1)血常规 (2)细菌培养 5.治疗要点 (1)局部治疗 (2)全身治疗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体温过高 与细菌感染有关。 2.疼痛 与炎症刺激有关。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2.对症护理 3.用药护理 4.病情观察 5.健康教育 六、脓肿病人的护理 【概述】 脓肿(abscess)是急性感染过程中,病变组织发生坏死、液化而形成的局限性脓液积聚,四周有一完整的脓腔壁包裹。 【护理评估】 1.健康史 2.身体状况 浅表脓肿局部隆起,有红、肿、热、痛及波动感,与正常组织界限清晰,压之疼痛剧烈。位置较深的脓肿,腔壁厚时,波动感可不明显,但病变区常有水肿和明显的局部压痛,且伴有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头痛、食欲不振等。结核性脓肿发展慢、病程长,表面无明显的红、肿、热、痛等症状,故称为冷脓肿或寒性脓肿。 3.心理-社会状况 4.辅助检查 (1)血常规 (2)细菌培养 (3)影像学检查 5.治疗要点 (1)局部治疗 (2)全身治疗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体温过高 与细菌感染有关。 2.疼痛 与炎症刺激有关。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2.对症护理 3.用药护理 4.病情观察 5.健康教育 第三节 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患者的护理 【概述】 临床上常见的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有甲沟炎、脓性指头炎、急性化脓性腱鞘炎、化脓性滑囊炎、掌深间隙急性感染等。 【护理评估】 1.健康史 2.身体状况 (1)甲沟炎:甲沟炎常先发生在一侧甲沟皮下,出现红、肿、热、痛。若病变发展,可蔓延至甲根或对侧甲沟,并向甲下蔓延形成甲下脓肿。 (2)脓性指头炎:炎症早期患指有针刺样疼痛,轻度肿胀,当指动脉受压时,出现搏动性跳痛,患指下垂时加重,夜间尤甚,多伴有全身症状。感染加重时,神经末梢因受压和营养障碍而麻痹,疼痛反而减轻。若不及时处理,可发生末节指骨坏死和骨髓炎。 (3)急性化脓性腱鞘炎:手指屈肌腱鞘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病情发展快,24h后出现明显的全身与局部症状。患指除末节外,呈明显的均匀性肿胀,皮肤极度紧张;患指所有关节轻度弯曲,被动伸指时疼痛加剧;整个腱鞘均有压痛。如不及时切开减压,可发生肌腱坏死,患指功能丧失。 (4)急性化脓性滑囊炎:桡侧滑囊炎表现为:①拇指肿胀、微屈,不能外展和伸直;②大鱼际和拇指腱鞘区肿胀、压痛。尺侧滑囊炎表现为:①小指和无名指呈半屈曲状;②小鱼际和小指腱销区肿胀、压痛。 (5)掌深间隙感染:掌中间隙感染表现为:①掌心凹陷消失,局部隆起,皮肤紧张,压痛明显,手背肿胀明显;②中指、无名指、小指呈半屈状,被动伸直引起剧痛;③常件有高热等全身症状。鱼际间隙感染表现为:①患处剧痛,大鱼际和拇指指蹼明显肿胀和压痛;②拇指外展略屈,示指半屈,拇指不能对拿,掌心凹陷存在;③常伴有全身症状。 3.心理-社会状况 4.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2)影像学检查 5.治疗要点 (1)甲沟炎:早期热敷、理疗,外敷鱼石脂软膏、金黄膏等,并应用抗菌药物。已有脓液时,在甲沟处作切开引流。形成甲下脓肿者,可行拔甲术,注意避免损伤甲床。 (2)脓性指头炎:早期抬高患肢、理疗或热敷、应用抗生素,一旦出现搏动性跳痛及指头明显肿胀时,应及时在未节患指侧面作纵形切开减压、引流。 (3)急性化脓性腱鞘炎和滑囊炎:早期抬高患肢、理疗或热敷、应用抗生素,如经积极治疗仍无好转,应早期切开引流,以免发生肌腱缺血、坏死。 (4)掌深间隙感染:早期抬高患肢、理疗或热敷,遵医嘱全身应用抗生素。短期无好转应及早切开引流。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疼痛 与炎性刺激、局部肿胀致神经纤维受压有关。 2.体温过高 与感染有关。 3.潜在并发症:肌腱坏死、指骨坏死、手功能障碍。 【护理措施】 1.缓解疼痛 2.病情观察 3.控制感染 4.健康指导 第四节 全身性外科感染患者的护理 【概述】 全身性感染是指致病菌侵入人体血液循环,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严重的全身感染症状或中毒症状,通常指脓毒症和菌血症。脓毒症(sepsis)是指因病原菌因素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神志、体温、呼吸、循环有明显的改变者。菌血症(bacteremia)是脓毒症中的一种,即血培养检出病原菌者。目前多指临床有明显感染症状的菌血症。 【护理评估】 1.健康史 2.身体状况 可有原发感染病灶的表现。病人突发寒战、高热(40~41℃),少数病人体温不升。多有头痛、头晕、食欲不振、腹胀、腹泻、恶心、呕吐、出冷汗、贫血、神志淡漠、烦躁、谵妄甚至昏迷。脉搏细速、心率加快、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肝脾肿大、黄疸、皮下淤血。常有代谢紊乱和肾损害,尿中常出现蛋白、管型和酮体。 3.心理-社会状况 4.辅助检查 (1)血常规 (2)尿常规 (3)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 【治疗要点】 首先要及时、彻底的处理原发感染灶,疑有静脉内导管感染者应尽快拔出导管,并做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尽早、足量、联合应用抗菌药进行全身抗感染治疗。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体温过高 与细菌感染有关。 2.疼痛 与原发病灶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求量 与机体代谢增高、食欲差有关。 4.焦虑 与疾病突然、病情严重有关。 5.潜在并发症:感染性休克、呼吸衰竭、肾衰竭等。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2.对症护理 3.用药护理 4.病情观察 5.健康教育 第五节 特异性感染患者的护理 一、破伤风病人的护理 【概述】 破伤风(tetanus)是由于破伤风杆菌侵入伤口内繁殖并产生毒素而引起的急性特异性感染。主要表现为局部或全身肌肉的持续性收缩或阵发性痉挛。常发生于各种创伤后,亦可发生于不洁条件下分娩的产妇和新生儿。 【护理评估】 1.健康史 2.身体状况 (1)潜伏期:通常7d左右,个别病人可于伤后24h发病,最长可达数月。潜伏期越短,预后越差。 (2)前驱期:全身乏力、头痛、头晕、咀嚼无力、反射亢进,烦躁不安,局部疼痛,肌肉牵拉,抽搐及强直,下颌紧张,张口不便。通常持续12~24h。 (3)发作期:典型症状是肌肉持续性收缩和阵发性痉挛。最初是咀嚼肌,以后依次为面部表情肌、颈、背、腹、四肢,最后是膈肌和肋间肌。病人先后出现咀嚼不便,咀嚼肌紧张,疼痛性强直,张口困难,苦笑面容,吞咽困难,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4)并发症:①窒息;②肺部感染;③酸中毒;④循环衰竭;⑤其他。 (5)病程:一般3~4周。 3.心理-社会状况 4.辅助检查 伤口渗出物做涂片检查可发现破伤风杆菌,即可确诊。 5.治疗要点 (1)消除毒素来源 (2)中和游离霉素 (3)控制和解除肌肉痉挛 (4)防治并发症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有窒息的危险 与喉头痉挛、呼吸道不通畅有关。 2.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与不能进食、大量出汗有关。 3.有受伤的危险 与肌肉痉挛有关。 4.潜在并发症:感染、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尿潴留等。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2.对症护理 3.用药护理 4.病情观察 5.健康教育 二、气性坏疽病人的护理 【概述】 气性坏疽(gas gangrene)是由梭状芽胞杆菌所引起的以肌坏死或肌炎为特征的一种严重急性特异性感染。 【护理评估】 1.健康史 2.身体状况 潜伏期一般为1~4天,最短可在伤后6~8h,最长在5~6天。 (1)局部表现:病人自觉患部沉重,有包扎过紧或胀痛感。很快肿胀部位皮肤由苍白、发亮,变为紫红色,进而变为紫黑色,并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患部肌肉坏死,失去弹性,刀割时不收缩,也不出血。伤口周围常触及捻发音,轻轻挤压患部,可见气泡逸出,并有恶臭味的浆液样血性分泌物流出。 (2)全身症状:病人早期表现为表情淡漠,有高热、烦躁不安、呼吸紧促、出冷汗、脉速、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并有进行性贫血。晚期有严重中毒症状,如多器官功能衰竭、黄疸、谵妄和昏迷。 3.心理-社会状况 4.辅助检查 (1)血常规 (2)细菌培养 5.治疗要点 (1)紧急手术清创 (2)高压氧疗法 (3)抗生素 (4)全身支持疗法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疼痛 与创伤、炎症刺激有关。 2.体温过高 与细菌感染有关。 3.组织完整性受损 与组织坏死有关。 4.潜在并发症:贫血、感染性休克等。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2.对症护理 3.用药护理 4.病情观察 5.健康教育1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