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 案系部:教研室 课程名称 外科护理 学时层次、专业 授课方式 多媒体授课教师 专业技术职务授课章节 第六章 外科患者的代谢及营养支持护理教学目标 1.掌握外科病人营养支持的护理评估及护理措施。 2.熟悉外科病人代谢特点及护理诊断。 3.了解外科病人营养代谢的特点。 4.学会肠内及肠外营养并发症的观察和评估。 5.进行营养支持时要对病人关心和爱护。主要内容 第六章 外科患者的代谢及营养支持护理 第一节 外科患者的代谢及营养支持概述 第二节 肠内营养支持患者的护理 第三节 肠外营养支持患者的护理教学重点 与难点 重点:外科病人营养支持的护理评估及护理措施。 难点:外科病人营养支持的护理措施。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案例导入、启发讨论式、情境教学使用教具 多媒体基本教材 参考书目 基本教材:《外科护理》狄树亭等主编,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外科学》陈孝平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外科护理学》郭书芹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课后小结 教学反思课后作业 1.记忆本章重点内容. 2.完成本章课后护资体验。教学内容情景导入 患者李某,男性,60岁。食道癌晚期,吞咽困难,无法正常饮食。查体:神志清楚,消瘦,贫血貌。 工作任务 1.正确为李某进行护理评估。 2.正确为李某进行营养支持。 第一节 外科患者的代谢及营养支持概述 一、机体正常的物质与能量代谢 (一)能量需求 (二)维生素 (三)无机盐和微量元素 二、机体饥饿、创伤的代谢改变 1.饥饿状态下的代谢变化特点 2.严重创伤或感染时的代谢变化特点 (1)糖原分解和糖异生,形成高血糖 (2)蛋白质分解加速,出现负氮平衡 (3)脂肪动员及分解加强 (4)体液平衡紊乱。 三、营养不良的分类及评定 (一)分类 1.消瘦型营养不良 2.低蛋白型营养不良 3.混合型营养不良 (二)营养不良评定 1.身高和体重 2.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 3.三头肌皮皱厚度和上臂肌肉周径 4.内脏蛋白测定 5.其他 第二节 肠内营养支持患者的护理 【适应症和禁忌症】 1.适应症 (1)吞咽和咀嚼困难。 (2)意识障碍或昏迷致无进食能力。 (3)消化道疾病稳定期,如消化道瘘、短肠综合征、肠道炎性疾病、胰腺炎等。 (4)高分解代谢状态,如大面积烧伤、严重感染等; (5)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肿瘤等。 (6)纠正和预防手术前后营养不良。 2.禁忌症 (1)肠梗阻。 (2)消化道活动性出血。 (3)腹腔或肠道出血。 (4)严重腹泻或吸收不良。 (5)休克。 【胃肠道内营养途径】 1.输注途径可选择口服和经导管输入两种,其中经导管输入又包括两种。①经鼻胃管或胃造瘘。②经鼻肠管或空肠造瘘。 2.输注方式 (1)分次给予 (2)连续输注 【胃肠内营养液配制】 1.非要素型制剂 2.要素型制剂 3.组件型制剂 4.疾病专用型制剂 【胃肠内营养护理要点】 1.取合适体位妥善固定喂养管。 2.应在无菌环境下配制,最好现配现用。 3.营养液输入时应保持适宜温度 4.保持管道清洁、通畅。 5.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1)黏膜和皮肤损伤 (2)吸入性肺炎 (3)腹胀、腹泻 第三节 肠外营养支持患者的护理 【适应症和禁忌症】 1.适应症 (1)胃肠道梗阻。 (2)胃肠道吸收功能障碍。 (3)重症胰腺炎。 (4)高分解代谢状态,如大面积烧伤、严重复合伤、感染等。 (5)严重营养不良伴胃肠功能障碍,无法耐受肠内营养者。 2.禁忌症 (1)早期复苏阶段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存在严重水、电解质与酸碱失衡的病人; (2)严重肝功能障碍的病人; (3)急性肾功能障碍病人; (4)严重高血糖未控制的病人。 【胃肠外营养途径】 1.输注途径 可选择经外周静脉或中心静脉置管。 2.输注方式 有全营养混合液和单瓶输注两种。 【胃肠外营养成分】 1.葡萄糖 2.脂肪 3.氨基酸 4.维生素 5.微量元素和电解质 【胃肠外营养护理要点】 1.做好静脉导管护理 2.严格无菌操作 3.加强巡视,按医嘱调整输液速度。 4.配合实验室检查 5.预防并发症 (1)感染 (2)导管方面的并发症 (3)代谢方面的并发症 1)高血糖 2)低血糖 3)脂肪代谢紊乱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