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外科护理》(协和医大版·2021)同步教学教案:第一章 外科体液和酸碱平衡失调病人的护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职《外科护理》(协和医大版·2021)同步教学教案:第一章 外科体液和酸碱平衡失调病人的护理

资源简介

教 案
系部:
教研室 课程名称 外科护理 学时
层次、专业 授课方式 多媒体
授课教师 专业技术职务
授课章节 第一章 外科体液和酸碱平衡失调病人的护理
教学目标 1.掌握高渗性缺水、等渗性缺水、低渗性缺水、低钾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病人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2.熟悉水中毒、高钾血症、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和呼吸性碱中毒病人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3.了解体液的正常代谢。 4.学会为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病人制定护理计划。 5.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要内容 第一节 体液平衡 第二节 水、钠代谢紊乱患者的护理 第三节 钾代谢异常患者的护理 第四节 酸碱平衡失调患者的护理
教学重点 与难点 重点:高渗性缺水、等渗性缺水、低渗性缺水、低钾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病人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难点:体液和酸碱平衡失调的病理生理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案例导入、启发讨论式、情境教学
使用教具 多媒体
基本教材 参考书目 基本教材:《外科护理》狄树亭等主编,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外科学》陈孝平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外科护理学》李乐之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外科护理》郭书芹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课后小结 教学反思
课后作业 1.记忆本章重点内容。 2.完成本章课后护资体验。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体液平衡 情景导入 李先生,25岁,体重60kg,肠梗阻手术后第2d,自诉头晕,四肢无力。T 36℃,P 110/min,R 22/min,BP 80/50mmHg,24h尿量1000ml。血清钠130mmol/L、血清钾3.0mmol/L。因肠功能尚未恢复,今日仍需禁食。 工作任务 1.评估李先生的水钠代谢失衡、钾代谢失衡的类型及程度。 2.评估李先生的钾代谢失衡的类型。 3. 为李先生做好补液护理。 一、体液组成及分布 1.体液的组成 体液是由溶剂(水)和溶质(无机盐、低分子有机化合物以及蛋白质等)组成。 体液是多种晶体液、胶体液或电解质液、非电解质液的复杂混合液。 2.体液的分布 成年男性体液量约占体重的60%,女性体液约占55%;婴幼儿可高达70%~80%。 体液主要分布于细胞内外,分别称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内液大部分位于骨骼肌内,在男性占体重的40%,女性占35%。细胞外液占20%,细胞外液包括血浆和组织间液两部分,其中血浆占5%,组织间液占15%。 体液还可以3个间隙的分布表示。 二、体液平衡及调节 1.水平衡 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有赖于体内水分的恒定,正常人每日水的摄入和排出处于动态平衡之中(表2-1)。 表2-1 正常成人24小时液体出入量的平衡 摄入量(ml)排出量(ml)饮 水 1000~1500尿 量 1000~1500食物含水 700皮肤蒸发 500内生水 300 呼吸蒸发 300粪 便 200总入量 2000~2500 总出量 2000~2500
2.电解质平衡 细胞外液中的主要阳离子为Na+,主要阴离子为Cl- 、HCO3- 和蛋白质;细胞内液中的主要阳离子为 K+ 和 Mg2+ ,主要阴离子为 HPO42- 和蛋白质。 钠的平衡:Na+ 是细胞外液最重要的阳离子,正常血清钠浓度为135~145mmol/L,平均为142 mmol/L。正常成人每日需钠量为5~9g,主要来自于食盐,通过小肠吸收,由尿、粪和汗中排出,其中肾脏是钠盐平衡调节的主要器官。 钾的平衡:K+ 是细胞内液的主要阳离子,体内钾总量的98%在细胞内,正常血清钾浓度为3.5~5.5mmol/L。成人在正常情况下对钾的日需量为2~3g,主要来源于食物,经消化道吸收,80%由肾脏排出。 3.渗透压平衡 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在体温37℃时,正常人的血浆总渗透压平均为290~310mmol/L。 体液的稳定是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和肾脏进行调节。 三、酸碱平衡及调节 正常人血液的酸碱度(pH值)维持在7.35~7.45之间,略偏碱性。机体通过血液缓冲系统、肺和肾三个途径来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 第二节 水、钠代谢紊乱病人的护理 一、缺水和缺钠病人的护理 【概述】 1.分类 (1)高渗性缺水:又称原发性缺水。水和钠同时缺失,但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高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高渗状态,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2)低渗性缺水:又称慢性缺水或继发性缺水。水和钠同时丢失,但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低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3)等渗性缺水:又称急性缺水或混合性缺水,是外科最常见的缺水类型。水和钠成比例丧失,细胞外液量迅速减少,血清钠仍维持在正常值,细胞外液渗透压还在正常范围内。 2.病因 (1)高渗性缺水:①水分摄入不足;②水分丧失过多;③器质性病变。 (2)低渗性缺水:①消化液持续性丢失;②大面积创面的慢性渗液;③治疗性原因。 (3)等渗性缺水:①消化液的急性丢失;②体液的丧失;③体液进入第三间隙。 3.病理生理 【护理评估】 1.健康史 2.身体状况 (1)高渗性缺水:根据缺水程度可分为轻、中、重三度。 轻度缺水:除口渴外,无其他临床症状。 中度缺水:极度口渴、烦躁、乏力、唇舌干燥、皮肤粘膜弹性下降、眼窝凹陷,尿少、尿比重高等。 重度缺水:除上述症状外,出现脑功能障碍症状。 (2)低渗性缺水:细胞外液减少所致血容量下降是本型的主要特点。根据缺钠程度分为轻、中、重三度。 轻度缺钠:病人感疲乏、头晕、手足麻木,尿量增多、尿中Na+ 减少、血清钠低于135mmol/L。 中度缺钠:除上述症状外,还有恶心、呕吐、脉搏细速、血压不稳定或下降、脉压变小、站立性晕倒,尿量减少、尿中几乎不含Na+和Cl-。血清钠低于130mmol/L。 重度缺钠:常发生休克,血清钠低于120 mmol/L。 (3)等渗性脱水:病人既有缺水症状,又有缺钠症状。 3.心理-社会状况 4.辅助检查 尿液检查、血常规、血电解质测定 5.治疗要点 首先处理原发疾病,防止体液继续丢失,然后根据缺水类型和程度进行相应治疗。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体液不足 与体液大量丢失或水、钠摄入不足有关。 2.有受伤的危险 与体位性低血压和脑功能障碍有关。 3.潜在并发症:失液性休克。 4.焦虑 与担心疾病的预后有关。 【护理措施】 1.去除病因 2.实施液体疗法 一般应注意四方面问题:补液总量(补多少)、液体种类(补什么)、输液方法(怎么补)、疗效观察(补得如何)。 (1)补液总量:包括生理需要量、累积损失量和继续损失量3部分。 病人入院第1个24小时内的补液量,是纠正体液失衡的关键。 第1日补液量=生理需要量+1/2已经丧失量 第2日补液量=生理需要量+1/2已经丧失量(酌情调整)+前1日继续损失量 (2)液体种类:原则上是“缺什么,补什么”,但要“宁少勿多”。 1)生理需要量:一般成人补给5%~10%葡萄糖溶液1500,5%葡萄糖盐水溶液500~1000ml(含糖5%,含氯化钠0.9%)。 2)已经丧失量:高渗性缺水补液以5%葡萄糖溶液为主,低渗性缺水以5%葡萄糖盐水溶液为主,等渗性缺水一般补给平衡盐或等渗盐水。 3)继续损失量:根据实际丢失的体液成分补给。 (3)输液方法:液体补充以口服最好最安全。但外科多需静脉输液,应遵循下列原则:先盐后糖、先晶后胶、先快后慢、液种交替、尿畅补钾。 (4)疗效观察:补液过程中,必须严密观察治疗效果,注意不良反应,随时调整护理方案,积极处理异常情况。 3.改善营养状况 4.防止意外损伤 5.维持皮肤粘膜完整性 6.健康教育 (1)向病人强调水的重要性,讲解液体的合理补充方法,防止人为造成体液失衡。 (2)对高温环境作业者、进行高强度体育活动者出汗较多时,要及时补充水分,最好饮用含盐饮料。 二、水中毒病人的护理 【概述】 1.病因 (1)肾功能不全,排尿能力下降。 (2)急性感染、严重创伤、大手术后等应激状态下,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3)摄入水分过多或接受过多的静脉输液。 2.病理生理 【护理评估】 1.健康史 2.身体状况 按起病的急、缓可分为两类。 (1)急性水中毒:发病急骤,以脑细胞水肿症状最突出。 (2)慢性水中毒:症状往往被原发疾病的症状所掩盖。 3.心理-社会状况 4.辅助检查 尿液检查、血常规、血电解质测定 5.治疗要点 积极控制原发疾病,严格限制水分的摄入,采取相应措施促进体内水分排出。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体液过多 与水分摄入过多、排出不足有关。 2.有受伤的危险 与脑细胞水肿有关。 3.潜在并发症:颅内压增高、脑疝、肺水肿。 【护理措施】 1.纠正体液过多 (1)去除病因和诱因 (2)相应治疗的护理 2.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评估脑水肿、肺水肿症状体征的进展程度。 3.防止意外损伤 参见缺水和缺钠患者的护理措施。 第三节 钾代谢异常病人的护理 一、低钾血症病人的护理 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称为低钾血症。 【病因】 1.钾摄入量不足 2.钾丢失过多 3.钾分布异常 【护理评估】 1.健康史 2.身体状况 (1)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肌无力为最早的临床表现。 (2)消化系统功能障碍:由于胃肠平滑肌兴奋性降低,导致肠麻痹。 (3)循环系统异常:主要为传导阻滞和节律异常。 (4)代谢性碱中毒 3.心理-社会状况 4.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 (2)心电图检查:早期 T 波宽而低平或倒置,继而S-T段降低,QT 间期延长,若出现U波,有确诊价值。 5.治疗要点 积极处理引起低钾血症的病因,减少或终止钾的继续丧失。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活动无耐力 与低钾血症致肌无力有关。 2.有受伤的危险 与四肢肌肉软弱无力,意识水平降低有关。 3.潜在并发症:心律不齐、心室纤颤等。 4.知识缺乏 缺乏低钾血症病因、治疗及预防等有关知识。 【护理措施】 1.控制病因 处理原发疾病,如止吐止泻,减少钾的继续丢失。在病情允许时,尽早恢复病人饮食,多进食肉类、牛奶、香蕉、桔子、番茄等含钾丰富的食物。 2.补钾护理 (1)口服补钾:是最安全的方式,常用的10%氯化钾或枸橼酸钾溶液口服。 (2)静脉补钾:无法口服者需经静脉补给。临床上常用10%氯化钾稀释后静脉滴注。静脉补钾的原则是:①尿畅补钾,尿量超过40ml/h或500ml/d,方可补钾;②浓度不过高;③速度不过快;④总量不过多;⑤禁止静脉直接推注。 3.病情观察 4.减少受伤的危险 5.健康教育 二、高钾血症病人的护理 血清钾浓度高于5.5mmol/L,称为高钾血症。 【病因】 1.钾摄入量过多 2.钾排出减少 3.钾分布异常 【护理评估】 1.健康史 2.身体状况 (1)神志淡漠、感觉异常、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 (2)肢体软弱无力、腱反射消失,严重者软瘫及呼吸困难。 (3)皮肤苍白湿冷、全身麻木、肌肉酸痛;血压早期升高,晚期下降,心脏出现传导阻滞、心动过缓、室性期前收缩、心室纤颤。最严重的表现为心搏骤停,多发生于舒张期。 3.心理-社会状况 4.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 5.治疗要点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活动无耐力 与高钾血症致肢体软弱无力有关。 2.潜在并发症:心律不齐、心搏骤停等。 【护理措施】 1.控制病因 处理原发疾病,寻找和去除引起高钾血症的原因。 2.降低血清钾浓度 (1)禁钾 (2)抗钾 (3)转钾 (4)排钾 3.高钾血症的预防 4.减少受伤的危险 5.健康教育 第四节 酸碱平衡失调病人的护理 一、代谢性酸中毒病人的护理 【概述】 1.病因 (1)酸性物质产生或摄入过多 (2)酸性物质排出减少 (3)碱性物质丢失过多 (4)高钾血症 2.病理生理 【护理评估】 1.健康史 2.身体状况 轻者可无明显症状。重者可有疲乏、眩晕、嗜睡、感觉迟钝或烦躁不安。 (1)呼吸系统:典型表现是呼吸深而快(Kussmaul呼吸)。 (2)心血管系统 (3)中枢神经系统 (4)其他:病人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缺水。 3.心理-社会状况 4.辅助检查 动脉血气分析 5.治疗要点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低效性呼吸形态 与呼吸代偿或呼吸困难有关。 2.活动无耐力 与代谢性酸中毒后疲乏、肌力下降有关。 3.潜在并发症:高钾血症、呼吸性碱中毒。 【护理措施】 1.消除或控制病因 2.病情观察 3.防止意外损伤 4.预防并发症 5.健康教育 (1)向病人适当宣讲有关代谢性酸中毒的病因和诱因的知识。 (2)与陪护人员或病人交代安全及其相关陪护知识。 二、代谢性碱中毒病人的护理 【概述】 1.病因 (1)体内酸性液体丢失过多 (2)碱性物质摄入过多 (3)利尿药的作用 (4)低钾血症 2.病理生理 【护理评估】 1.健康史 2.身体状况 代谢性碱中毒轻者常无明显症状,且易被原发病的症状所掩盖。较重者可有呼吸变浅变慢或精神方面的异常,如谵妄、精神错乱或嗜睡,严重时可因脑和其他器官的代谢障碍而出现昏迷。可有低钾血症和缺水的临床表现。 3.心理-社会状况 4.辅助检查 动脉血气分析 5.治疗要点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有受伤的危险 与代谢性碱中毒致意识障碍有关。 2.潜在并发症:低钾血症、低钙血症。 【护理措施】 1.消除或控制病因 2.病情观察 3.预防并发症 4.防止意外损伤 5.健康教育 (1)向病人适当宣讲有关代谢性碱中毒的病因和诱因的知识。 (2)与陪护人员或病人交代安全及其相关陪护知识。 三、呼吸性酸中毒病人的护理 【概述】 1.病因 任何引起肺泡通气、换气不足的疾病均可导致呼吸性酸中毒。 (1)呼吸中枢抑制 (2)呼吸道梗阻或肺部疾病 (3)胸部活动受限 2.病理生理 【护理评估】 1.健康史 2.身体状况 呼吸性酸中毒主要表现为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3.心理-社会状况 4.辅助检查 动脉血气分析 5.治疗要点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低效性呼吸形态 与呼吸道梗阻、呼吸中枢受抑制有关。 2.意识障碍 与缺氧和酸中毒有关。 【护理措施】 1.消除或控制病因 2.密切观察病情及治疗效果 3.改善通气功能 4.防止意外损伤发生 5.健康教育 四、呼吸性碱中毒病人的护理 【概述】 1.病因 凡能引起过度通气,使体内二氧化碳排出过多的因素均可导致呼吸性碱中毒。 2.病理生理 【护理评估】 1.健康史 2.身体状况 多数病人可有呼吸急促的表现。 3.心理-社会状况 4.辅助检查 动脉血气分析 5.治疗要点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低效性呼吸形态 与过度通气有关。 2.意识障碍 与碱中毒有关。 【护理措施】 1.消除或控制病因 2.密切观察病情 3.防止意外损伤发生 4.健康教育
1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