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外科护理》(协和医大版·2021)同步教学教案:第二十二章 胆道疾病患者的护理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职《外科护理》(协和医大版·2021)同步教学教案:第二十二章 胆道疾病患者的护理教案

资源简介

教 案
系部:
教研室 课程名称 外科护理 学时
层次、专业 授课方式 多媒体
授课教师 专业技术职务
授课章节 第二十二章 胆道疾病患者的护理
教学目标 1.掌握胆石症、胆道感染、胆道蛔虫病人的身体状况、护理措施。 2.熟悉胆石症、胆道感染、胆道蛔虫病人的治疗要点、护理诊断。 3.了解胆石症、胆道感染、胆道蛔虫病人的病因、分类。 4.学会按照护理程序对胆石症、胆道感染、胆道蛔虫病人实施整体护理。 5.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要内容 第一节 胆石症患者的护理 第二节 胆道感染患者的护理 第三节 胆道蛔虫病患者的护理
教学重点 与难点 重点:胆石症、胆道感染病人的护理评估及护理措施。 难点:胆石症、胆道感染病人的护理措施。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案例导入、启发讨论式、情境教学
使用教具 多媒体
基本教材 参考书目 基本教材:《外科护理》狄树亭等主编,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 《外科学》陈孝平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外科护理学》郭书芹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课后小结 教学反思
课后作业 1.记忆本章重点内容. 2.完成本章课后护资体验。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胆石症患者的护理 情景导入 王女士,49岁,主因持续性右上腹疼痛伴畏寒、发热、黄疸2d入院。疼痛呈持续性伴阵发性加剧,呕吐胃内容物数次,尿黄,粪便正常。查体:T:40℃,P:102/min,R:20/min,Bp:85/50mmHg,烦燥,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右上腹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触及。B超提示:肝内胆管扩张。实验室检查:WBC:20×109/L。 工作任务 1.为王女士进行护理评估。 2.列出病人主要护理问题。 3.针对主要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 【概述】 1.病因 (1)胆囊结石:主要因胆固醇、胆汁酸、卵磷脂三者之间浓度及比例改变,导致胆固醇呈过饱和状态从而结晶析出。 (2)胆管结石:主要因胆道蛔虫等因素引起胆道感染有关。 2.病理 基本的病理改变为胆道梗阻及感染。 【护理评估】 (一)术前评估 1.健康史 2.身体状况 (1)胆囊结石:典型症状包括胆绞痛、消化道症状、合并感染时有发热等中毒症状;体格检查可有右上腹压痛,继发感染后右上腹可有明显腹膜刺激征,Murphy征阳性。 (2)肝外胆管结石:当结石阻塞胆道并继发感染时,可表现为典型的Charcot三联症,即腹痛、寒战与高热及黄疸。 (3)肝内胆管结石:胆汁引流受阻时,因结石存在肝内的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各异。绝大多数病人因出现寒战、高热和黄疸而就诊,严重者可发生休克。 3.心理-社会状况 4.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合并胆道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并发胰腺炎时,血、尿淀粉酶升高。 (2)影像学检查:B超能发现结石并明确大小和部位;PTC及ERCP能清楚显示结石及部位;CT扫描能发现胆管扩张和结石的部位;MRCP,可以发现胆管结石梗阻的部位。 (二)治疗要点 1.胆囊结石 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胆囊结石的首选方法。 2.肝内、外胆管结石 (1)非手术治疗:适用于结石小、梗阻症状轻的病人,也可作为手术前的准备治疗。 (2)手术治疗:为主要的治疗方法,术中应尽量取尽结石、解除胆道梗阻,术后保持胆汁引流通畅。 (三)术后评估 了解病人术中情况;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尿量等;观察引流情况;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与认知程度。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急性疼痛 与胆囊结石突然嵌顿、胆汁排空受阻致胆囊强烈收缩有关。 2.体温过高 与胆道感染、手术后合并感染有关。 3.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皮肤瘙痒、引流物刺激有关。 4.关知识缺乏 缺乏胆石症和腹腔镜手术的相关知识。 3.潜在并发症:胆道出血、胆痿、休克等。 【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2.饮食护理 胆道疾病忌油腻饮食;急性腹痛伴有恶心呕吐的病人应禁食。 3.病情观察 4.对症护理 胆绞痛发作者,给予解痉、镇静、止痛药,忌用吗啡。高热病人进行物理降温,黄疸病人出现皮肤瘙痒时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温水擦浴。 (二)术后护理 1.病情观察 2.体位和饮食 术后病人麻醉清醒、血压平稳后可取半卧位;术后禁食、胃肠减压,肛门排气排便后拔除胃管,逐步恢复饮食。 3.输液护理 术后禁食期间给予合适的营养支持,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防治感染。 4.“T”管引流护理 (1)妥善固定 (2)保持有效引流 (3)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状 (4)预防感染,严格无菌操作 (5)拔管 (三)健康教育 1.饮食及生活指导 2.向带“T”管出院的病人解释“T”管的重要性,告知出院后注意事项 第二节 胆道感染患者的护理 【概述】 1.病因 (1)胆囊炎:主要致病原因有胆囊管梗阻、细菌感染等。 (2)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发病基础是胆道梗阻及细菌感染。 2.病理 (1)胆囊炎:根据细菌侵入胆囊壁的层次不同可分为急性单纯性胆囊炎、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和坏疽穿孔性胆囊炎。 (2)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基本病理变化是胆管完全梗阻和胆管内化脓性感染。 【护理评估】 (一)术前评估 1.健康史 2.身体状况 (1)胆囊炎:进食油腻食物后突发右上腹阵发性绞痛,可放射到右肩背部。查体右上腹可有不同程度的压痛,可出现腹肌紧张及反跳痛,Murphy征阳性;黄疸少见。 (2)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除了具有Charcot三联症外,还有休克及中枢神经系统受抑制的表现,称为Reynolds五联症。 3.心理-社会状况 4.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见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肝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2)影像学检查:B超检查可见胆囊增大、囊壁增厚,并探及胆囊内结石声影。 (二)治疗要点 1.胆囊炎 (1)非手术治疗:包括禁食、输液、抗感染、解痉止痛、营养支持、补充维生素、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代谢失衡。 (2)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胆囊切除术和胆囊造口术。 2.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立即手术解除胆道梗阻并胆道减压引流。 (三)术后评估 了解病人术中情况;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尿量等;观察引流情况;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与认知程度。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急性疼痛 与胆道结石、胆道梗阻致胆汁排出不畅及Oddi括约肌痉挛、胆道感染有关。 2.体温过高 与胆道感染、手术后合并感染有关。 3.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皮肤瘙痒、引流物刺激有关。 4.潜在并发症:胆道出血、胆瘘、休克等。 【护理措施】 (一)非手术疗法及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2.病情观察 3.维持体液平衡 4.维持正常体温 5.缓解疼痛 胆绞痛发作明显者,给予解痉、镇静、镇痛药物。忌使用吗啡。 6.营养支持 禁食期间给予合适的营养支持,改善营养状况。 7.LC术前护理 包括备皮和呼吸道准备。 (二)术后护理 1.一般护理 术后病人麻醉清醒、血压平稳后可取半卧位;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后由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3.输液护理 术后禁食期间给予合适的营养支持,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4.“T”管引流护理 同胆石症术后护理。 5.LC术后护理 (1)体位与活动:术后应安置病人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麻醉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后,可取自由体位。术后第1d即可下床活动。 (2)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3)常规进行心电监护,若无特殊情况,24h后停止监测。 (4)麻醉清醒后,可试饮少量开水,若无呛咳和恶心,呕吐,即可进食。 (5)术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腰背部疼痛,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可自行缓解。 (三)健康教育 1.做好饮食和生活指导 2.指导病人应定期复查 第三节 胆道蛔虫病患者的护理 【护理评估】 (一)术前评估 1.健康史 2.身体状况 表现为突然发生剑突下阵发性钻顶样剧烈绞痛,向右肩部放射,疼痛可突然停止;短时间后,疼痛又突然再次发作。腹部体征轻微,症征不符,是本病的临床特点。 3.心理-社会状况 4.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和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升高。 (2)影像学检查:B超可显示蛔虫体影。ERGP可用于检查胆总管下段的蛔虫。 (二)治疗要点 胆道蛔虫病以非手术治疗为主,非手术治疗无效或出现并发症时应进行手术治疗,胆总管切开取虫加T管引流。 (三)术后评估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急性疼痛 与蛔虫刺激Oddi括约肌痉挛有关。 2.知识缺乏 与饮食卫生保健知识缺乏有关。 3.潜在并发症:胆道感染、胆道结石。 【护理措施】 (一)非手术疗法及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2.体位 疼痛发作期协助病人卧床休息,并采取舒适体位。 3.饮食 疼痛发作期禁食,及时补充液体。疼痛间歇期,鼓励病人合理饮食。 4.对症护理 遵医嘱使用止痛药物,对呕吐病人遵医嘱使用止吐药。 (二)术后护理 参见胆石症病人的护理。 (三)健康教育 1.养成良好的饮食及卫生习惯。 2.正确服用驱虫药驱虫药
7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