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 案系部:教研室 课程名称 外科护理 学时层次、专业 授课方式 多媒体授课教师 专业技术职务授课章节 第二十四章 周围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教学目标 1.掌握常见周围血管疾病的身体状况、护理措施。 2.熟悉周围血管疾病的治疗要点、护理诊断。 3.了解周围血管疾病的病因、病理。 4.学会按照护理程序对周围血管疾病病人实施整体护理。 5.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内容 第一节 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护理 第二节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的护理教学重点 与难点 重点:周围血管疾病的身体状况、护理措施 难点: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病人的护理措施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案例导入、启发讨论式、情境教学使用教具 多媒体基本教材 参考书目 基本教材:《外科护理》狄树亭等主编,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外科学》陈孝平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外科护理学》郭书芹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课后小结 教学反思课后作业 1.记忆本章重点内容. 2.完成本章课后护资体验。教学内容第一节 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护理 情景导入 病人,赵某,男性,40岁,教师,主因小腿浅静脉隆起、扩张,踝部皮肤有色素沉着、瘙痒半年入院。患者小腿浅静脉隆起、扩张已5年,常感患肢沉重、胀痛、易疲劳,休息后可缓解。近半年症状加重足靴区皮肤瘙痒,皮肤有色素沉着。 工作任务 1.为病人赵某做出主要的护理诊断。 2.为病人赵某做好术前和术后护理。 【概述】 下肢静脉曲张,按其发病原因,分原发性和继发性。 1.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 较多见。 2.继发性下肢静脉曲张 【护理评估】 1.健康史 评估病人有无长期站立工作、重体力劳动、慢性咳嗽、习惯性便秘、妊娠等。 2.身体状况 大隐静脉曲张较小隐静脉曲张更为多见。 (1)早期:患肢小腿皮下有单根静脉隆起、扩张,一般无明显症状,有些患者常感患肢沉重、胀痛、易疲劳,休息后可缓解。 (2)后期:患肢小腿浅静脉隆起、蜿蜒扩张,迂曲成团或囊状,站立时明显,下肢抬高后消失。病程长者,下肢出现轻度肿胀和足靴区皮肤营养性变化,小腿下端、踝部皮肤有色素沉着、瘙痒、湿疹。部分患者可并发血栓静脉炎,局部呈红肿硬块、压痛。曲张静脉易损伤并发出血,或感染形成溃疡。 3. 常用的特殊检查 3.心理-社会状况 4.辅助检查 下肢静脉压测定、多普勒超声检查等可确定下肢浅静脉曲张的原因,静脉血管造影是检查下肢深静脉通畅情况和瓣膜功能最可靠和最有效的方法。 5.治疗要点 (1)非手术治疗 (2)硬化剂注射并压迫疗法 (3)手术疗法 (4)并发症处理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组织灌流量不足 与静脉瘀血有关。 2.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皮肤营养障碍。 3.潜在的并发症:曲张静脉团块外伤破裂引起出血;术后有并发出血、感染、血栓性静脉炎危险。 【护理措施】 1.非手术疗法及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2)小腿溃疡的护理 (3)减少下肢静脉血液瘀滞 (4)做好手术前皮肤准备 2.手术后护理 (1)患肢护理 (2)早期活动 (3)促进溃疡愈合 3.健康指导 第二节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的护理 【护理评估】 1.健康史 评估病人有无吸烟嗜好、受寒及外伤史。 2.身体状况 本病起病隐袭,进展缓慢,常呈周期性发作,往往需经数年后才趋严重。 (1)疼痛 (2)发凉 (3)皮肤色泽改变 根据肢体缺血的程度,临床上可分为三期: 第一期(局部缺血期) 患肢麻木、发凉、怕冷、酸胀、易疲劳、沉重和轻度间歇性跛行。间歇性跛行是本期典型征象。检查患肢皮肤温度降低,色泽苍白,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减弱。常有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 第二期(营养障碍期) 患肢麻木、发凉、怕冷、酸胀等症状加重,间歇性跛行日益明显,行走距离缩短,休息时间延长,疼痛逐渐转为持续性静息痛,夜间更明显。患肢皮肤温度明显降低,色泽更加苍白,或出现紫绀、潮红,皮肤干燥,汗毛脱落,趾(指)甲增厚变形,小腿肌肉萎缩,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消失,腘动脉、股动脉搏动亦可减弱。 第三期(组织坏死期) 除上述症状继续加重外,患肢缺血更为严重,产生溃疡或干性坏疽。若继发感染可出现发烧、畏寒、烦躁等全身毒血症状。 3.常用的特殊检查 (1)指压试验 (2)肢体抬高试验 (3)静脉充盈时间 4.心理-社会状况 评估患者有无焦虑、悲观、对治疗和生活丧失信心的心理活动,评估患者的家庭支持状况。 5. 辅助检查 可作多普勒超声显象、肢体血流图和动脉血管造影等,可了解病变血管部位、范围和程度。 6.治疗要点 (1)非手术治疗 (2)手术治疗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疼痛 与肢端缺血有关。 2.外周组织灌注量改变 与动脉闭塞性病变有关。 3.组织完整性受损 与趾端或更高平面坏疽有关。 4.知识缺乏 缺乏预防知识。 5.焦虑或悲哀 与对疾病缺乏认识有关。 【护理措施】 1.非手术疗法及术前护理 (1)疼痛护理 (2)患肢的卫生与保护 (3)病情观察 (4)鼓励患者适当活动 (5)心理护理 2.手术后护理 (1) 体位 (2)患肢制动 (3)病情观察 3.健康指导 严格戒烟,少量饮酒;避免寒冷、潮湿,注意肢体保暖;指导病人进行肢体运动,以促进侧支循环建立;多食含维生素丰富的蔬菜,少食肥肉,加强饮食治疗。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