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课件

资源简介

课件34张PPT。东晋十六国,南北朝对峙。东晋南朝政局西晋灭亡第二年(317年),皇族司马睿在南方重建政权,定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史称东晋。(P77)东晋南朝的士族生活思考:材料一中可以知道士族处在怎样的地位?材料一: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 士族和庶族士族,是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东晋时士族进入鼎盛阶段。原因是东晋王朝依靠南北士族的支持才得以存在。
庶族,魏、晋、南北朝时不属于士族的家族,大多为普通中小地主。
南朝后期,士族势力衰弱,庶族地主地位提高。
东晋南朝的士族1、政治: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重要官职。
2、经济: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
3、生活:腐朽奢华,甚至缺乏生存能力;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
4、思想文化:蔑视礼法,倡导个性自由,思想上富有想象和浪漫色彩,在文学、书法、绘画、科学上有较多的成就,并且富有特色。五胡内迁杂居汉汉汉汉汉汉汉汉汉匈奴鲜卑羯氐羌鲜卑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P80)北方地区陷入严重的战乱,内迁少数民族和中原地区的汉族先后建立了十六个政权,统称为“十六国”前秦政权  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前秦政权。  前秦皇帝符坚重视人才,励精图治,基本统一了北方地区。西晋灭亡以后,南北方出现了什么样的不同政治局面?南方相对安定: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定都建康(今南京),偏安江南。北方严重战乱:先后建立十六个政权,统称为“十六国”。其中氐族人建立前秦,皇帝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相,励精图治,势力强大起来,统一了北方黄河流域,企图吞并南方。淝 水 之 战公元383年前秦和东晋前秦强,东晋弱对南方:使江南地区免遭战争摧残,为江南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相对安定的环境。对北方:前秦的统治土崩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东晋胜利,以少胜多淝水
1、这次战役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2、你能举出与这次战役特点相同的我国历史上的另外一些战役的名称吗?仔细阅读,回答问题:材料:前秦皇帝符坚亲率步兵60万、骑兵27万、羽林郎(禁卫军)3万,共90万大军。? 东晋以谢安之侄谢玄为先锋,率领经过7年训练,有较强战斗力的“北府兵”8万沿淮河西上,迎击秦军主力。? 以少胜多材料一:公元383年8月,苻坚亲率步兵60万、骑兵27万、羽林郎(禁卫军)3万,共90万大军从长安南下,近百万行军队伍“前后千里,旗鼓相望。东西万里,水陆齐进。”苻坚骄狂地宣称:“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材料二:由于秦军紧逼淝水西岸布阵,晋军无法渡河,谢玄就派使者去见苻融,用激将法让晋军渡过淝水河再决战。苻坚认为可以 。但秦兵士气低落,结果一后撤就失去控制,阵势大乱。加上晋军的先遣部队在秦军阵后大叫:“秦兵败矣!秦兵败矣!”秦兵信以为真,于是转身竞相奔逃。 思考与分析:为什么东晋会取得胜利?从前秦方面看:a、民族矛盾复杂,其他民族不满于前秦氐族贵族的统治,希望秦军失败,秦军中的汉人更是希望东晋的汉族军队获胜。b、苻坚骄傲轻敌,指挥失误。C、秦军劳师远征,战线过长材料一:公元383年8月,苻坚亲率步兵60万、骑兵27万、羽林郎(禁卫军)3万,共90万大军从长安南下,近百万行军队伍“前后千里,旗鼓相望。东西万里,水陆齐进。”苻坚骄狂地宣称:“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材料二:由于秦军紧逼淝水西岸布阵,晋军无法渡河,谢玄就派使者去见苻融,用激将法让晋军渡过淝水河再决战。苻坚认为可以 。但秦兵士气低落,结果一后撤就失去控制,阵势大乱。加上晋军的先遣部队在秦军阵后大叫:“秦兵败矣!秦兵败矣!”秦兵信以为真,于是转身竞相奔逃。 思考与分析:为什么东晋会取得胜利?从东晋方面看:a、广大将士在保卫江南、恢复中原的思想激励下,士气高昂,团结作战;b、将领足智多谋,指挥得当。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并不在于兵力的多寡,而在于人心的向背、战术的得当等。比一比 下列成语都源自淝水之战,比比谁的反应快! 投 断 ;
木 兵;
风 鹤 。鞭流草皆声唳东晋后期,高门士族渐渐丧失执政能力。420年,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结束了东晋的统治。此后160年间,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都城都在建康,历史上总称南朝。1、经济生活——江南1、结合资料,分析江南地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资料一:公元前1世纪的《史记》记载,汉中期以前的江南“地广人稀”,老百姓以鱼米为食。那时的生产技术比较落后,放火烧荒,耕种水田,百姓“无积聚而多贫”。
资料二:成书于6世纪的《宋书》记载:南朝前期的江南”地广野丰“,繁荣昌盛,百姓勤劳,努力耕种;如果一个大郡获大丰收,就可以解决好几个郡的粮食问题;这一地区“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江南地区的得到开发江南经济水平低,发展落后江南富饶,经济得到发展。2、说一说:江南地区的开发有哪些具体的表现?农业方面:南方牛耕水磨模型水 碓阅读课文,找一找相关成果表现。荆江大堤(1)修建水利工程,开垦大量良田
(太湖流域、鄱阳湖流域、洞庭湖流域)(2)水稻栽培技术有了提高。(开始使用粪肥)(3)江南开始种植小麦
(4)广泛利用水力加工谷物。
利用水力舂米的器械。 荆江大堤兴修水利北方牛耕牛 耕农业南方牛耕龙骨翻车水磨模型水 碓手工业方面:东晋织成履(1)养蚕缫丝技术提升。
(丝织品产量激增)(2)冶铸技术进一步改进。(灌钢法)(3)制瓷业发展迅速。(青瓷烧制)手工业锦质护膊红地云珠日天锦丝织业南朝时发明灌钢法用生铁的溶液灌入未经锻打的熟铁中,然后反复锻打,能大大提高钢的质量。冶铸业南朝时发明灌钢法冶铸业南朝青瓷莲花尊南朝青瓷双柄鸡首壶制瓷业资料一:中国在魏晋之际正处于一个寒冷时期,气候变冷、过度开垦和战争的破坏,使黄河流域农业生态环境迅速恶化。相比之下,江南气候酷热的状况有所缓解,尚待开发的资源及其丰富。
资料二:(2)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小组合作探究:结合材料分析导致江南地区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参考:从自然环境、历史原因、政治因素等角度分析)①自然条件优越。②北方人口南迁:带去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③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④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最主要原因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温润,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⑤统治者的重视探究: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因素有那些呢?找一找南方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影响:1.长江中下游一带迅速发展; 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基础。2.福建、广东和广西一带,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
(太湖流域、鄱阳湖流域和洞庭湖流域)
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1、西汉:2、南朝:3、宋朝:北南北南北南经济重心南北“经济重心”不能写成“经济中心” 。“经济重心” 是指经济最发达、地位最重要的某个较大地区。 东汉隋朝西晋魏蜀 吴十六国东晋北朝南朝1、全国政局特点:(1)六朝古都:
都城都在今南京(2)南方特点:江南地区相对安定、经济得到开发发展。2、南方:政权分立
南北对峙
分裂混战宋、齐、梁、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