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授课教师: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同样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量是不同的。2.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同样的水中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量。能用搅拌使水中的物体充分溶解。3.学会使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4.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教学重、难点:重点:发现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难点:学会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相应的问题。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一、聚焦1. 出示图片:红糖在水中慢慢溶解。提问: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把食盐和红糖放入水中,食盐和红糖会溶解在水中。还有哪些物质也能溶解在水中?2. 引出小苏打并简单介绍。 3. 出示一杯清水和若干食盐、小苏打。 提问:如果我们把它们不断地加入这杯水中,它们能一直溶解下去吗?二、探索活动一:设计对比实验1. 提问:猜一猜,食盐和小苏打哪一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强?我们可以怎样做这个实验?2. 引入对比实验。向两杯等量的水中,分别加入食盐和小苏打并比较它们的溶解能力。3. 实验设计,小组讨论。(1)对比实验应该设置哪些实验条件?(2)怎样取同样多的水?(3)食盐和小苏打每次放多少?4. 明确实验方法。5.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在做实验时,为什么要一份一份地加入?若某一份没有全部溶解,份数如何计算?6. 出示实验记录单。活动二:探究溶解能力1. 出示实验材料。2. 出示实验提示。3. 分发材料,小组观察,教师指导。4. 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50毫升水中溶解了多少份食盐?多少份小苏打?水溶解食盐和小苏打的能力相同吗?三、拓展1. 拓展资料。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在温度等条件发生变化时,同一物质的溶解能力也有变化。2. 课后实验。厨房中有许多物质都能在水中溶解,比如白糖、味精、食盐、小苏打等。哪一种物质的溶解能力比较强?如果想在家里做实验,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小苏打、白糖等(1)在两个相同的透明杯中分别倒入50毫升冷水;(2)分别往两个水杯中加入1份食盐和1份小苏打;(3)用搅拌棒搅拌至完全溶解;(4)重复第二步,直到食盐、小苏打不能溶解为止。(1)明确分工,相互合作。(2)轻轻搅拌,不要溢水。(3)没有溶解,不算一份。 通过问题引入,唤起学生的前概念“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并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无限的吗?激起学生对“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探究兴趣。对于刚上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让他们直接设计对比实验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设计实验时,教师要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做可以使对比更有效。明白了对比实验的重点和难点,可以为学生后续规范地进行对比实验打好基础。让学生从课堂的实验延伸,课后寻找生活中溶解的例子并继续研究,促进学生进一步了解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板书设计: 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食盐 小苏打 约18克 约5克 溶解能力强 溶解能力弱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