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 导学案-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 导学案-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含答案)

资源简介

4.1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
【学习目标】
1.了解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及特点
2.分析交通运输线、交通运输点布局的影响因素
3.理解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对城市空间形态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回归课本】
交通运输:
(1)概念:是指利用各种运输工具,使旅客、货物沿着特定路线实现 位移的过程。
(2)作用:连接生产与 、城市与 、各地区和 重要纽带。
(3)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公路、 、水运、 、管道等
一、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1.不同历史时期的交通运输方式:
(1)古代:北方以 交通为主;南方 相对发达
(2)现代:
①方式: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等
②特点: 、网络化、空间 倾向
(3)现代化交通运输方式的新特点:
运输工具:大型化、 、高速度
货物运输综合化:多重运输方式、 运输
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交通运输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和相互促进
交通运输与城市发展:
1.交通运输对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1)古代:
①古代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与水运:较大的城市多沿河流发展。典型城市有我国古都西安、
、开封、 、杭州、 等,皆与水运有关。西方的重要城市有 、伦敦、 、 等
②古代陆路交通建设与城市:许多城市依托陆路交通发展起来。如中国古丝绸之路上的城市, 、武威、张掖、 、 等。西方罗马帝国修建了四通八达的道路系统,对欧洲城市的兴起发挥了重要作用。
(2)现代:依托铁路发展起来的城市有 、株洲和
2.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影响城市格局:
(1)扬州、 、聊城等城市的兴衰与运河关系密切,曾凭借运河得到充分发展
(2)京沪铁路的建成通车,铁路运输逐步取代 ,铁路沿线城市迅速发展壮大
(二)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
1.交通运输的发展对沿线地区的影响:
(1)提高了 ,更强化了区位优势,促进各种生产力要素的 和 ,进而形成经济带
(2)形成以 为主轴,以途经的 为依托,以发达的产业为主体的 经济区域。
2.经济带分类:
经济带 轴心(发展轴) 案例
型 以 城市为核心,以沿海航线和交通干线为发展轴 日本东海道经济带
型 以 为发展轴,以主要城市和交通枢纽为增长极 长江经济带
型 以 、干线公路为发展轴,以大中城市和交通枢纽为增长极 陇海—兰新经济带
型 依托 或两种以上的交通运输方式 德国的莱茵河经济带
【课本补充】
各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以及运输货物特点:
优点 缺点 货物特点
公路运输 机动灵活;装卸方便 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 适合运输短途量小,不易保存,容易死亡腐烂的对时限要求高的货物。如水果、海鲜等。
铁路运输 运量大、速度快、长距离运输成本低。 2.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 造价高、短途成本高 适合运输大宗的货物和对时限要求不高的远程货物。如矿石、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
水路运输 运量大,成本低 速度慢,灵活性差,受自然条件影响大,连续性差 适合运输大宗的货物和对时限要求不高的远程货物。如矿石、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
航空运输 速度快 运量小,运费高,技术要求严格 适合运输贵重、急需、数量不大的货物。如药品、花卉、电子元件等。
管道运输 运具与线路合二为一 2.运量大;液体不渗漏、气体不挥发、安全性高;连续性强;运输成本低。 要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主要是原油、成品油和天然气
铁路 公路 水运 航空 管道
运量 大 小 最大 小 大
运速 快 较快 最慢 最快 一般
运费 较低 较高 最低 最高 一般
灵活性 较差 最强 差 好 最差
连续性 好 一般 差 差 最强
受自然影响 小 一般 大 大 最小
投资 高 一般 最低 高 高
影响交通运输方式布局的区位因素:
思考方向 答题术语
自然因素 地形 平原地区(山区沿等高线修建或沿河谷分布),地形相对平坦,施工难度小,工程量小(看是否占用耕地)
水文 避开沼泽地,少跨越和,工程量小
地质 地质稳定,避开断层和滑坡、泥石流乡发地区
气候 暴雨、大风出现次数少;多冻土、受风雪影响大等
社会经济因素 人口 联系较多的居民点,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适用于地方性道路);经过居民点较少,人口搬迁少
经济 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带动区城经济发展
里程 距离短,工程量小,节省运营时间
社会 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建就业,缓解就业压力);加强沿线地区人员、物资、文化交流;带动少数民族脱贫致富,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利于社会长治久安。
环境 少穿过自然保护区(重要文物古迹)和生态环境脆弱区,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技术 解决冻土(高架桥)等技术难题
港口 汽车站 航空港(飞机场)
自然因素 筑港条件:分析所处陆地的地形地势,选择地形平坦开阔处驻港。多通过等高线进行考察。 航行条件:分析航道,水面开阔、水深的位置利于航行。多通过等深线进行考察。 停泊条件:选择水较深、水面开阔、避风处驻港,一般在天然港湾内部或河道侵蚀岸 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小,但要求地面开阔、平坦,位置适宜 受地形、地质、气候、水文等影响较大
社会经济因素 腹地条件:分析当地发展水平、辐射范围和交通状况。经济越发达,交通越便利,辐射范围越广,港口腹地越大,越有利于驻港。 城市依托:靠近经济发达的城市 数量、密度、规模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 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人流、物流频繁地区最为有利
选址原则 河港要求河宽水深,位于或靠近城市且陆路交通便利的地方。海港要求有背景风、避浪、水深的海港,且与其他交通干线系统联系方便 长途汽车站一般建在市区边缘、城市交通干线附近及火车站、轮船码头附近,与市内干道系统和其他对外交通有方便直接的联系 地势开阔平坦、坡度适当,低云、雾和暴雨较少,风速较小,地势较高,地质条件好,距城市较远的地方
【巩固练习】
梧州曾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内最大的城市,但后来的发展却大大落后于柳州和南宁。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答案:
【回归课本】
(1)位移(2)消费、乡村、各部门(3)铁路、航空
一、1.(1)陆路、水运(2) 高速度、集聚 (3)专业化 集装箱
二、相互影响(一)1.(1)①洛阳、南京、北京、巴黎、维也纳、布达佩斯②西安、酒泉、敦煌(2)石家庄、怀化 2.(1)济宁(2)水运(二)1.(1)可达性、流动、集聚(2)交通干线、大中城市、带状 2.沿海、港口、沿河、河流、沿路、铁路、复合、两种
【巩固练习】
C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