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2 年深圳市语文中考试题(回忆版)
一、基础(25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4 题。
(一段以梧桐山为描写对象的文字)
1.根据拼音写词语。(3 分)
赋予 朦胧 蜿蜒
2.考查成语运用(选择合适的成语填空)。 (3 分)
目眩神迷 俯仰生姿 花枝招展
3.综合选择题。 (3 分)
A.考查语法:句子主干
B.考查病句:判断是否有语病
C.考查修辞: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判断
D.考查文学常识:《诗经》
4.选择题。考查演讲稿的特点,选出不符合演讲稿特点的一项(3 分)
5.综合性学习。考查转述。(小深明天要参加演讲比赛,请小圳转达给小鹏说希望调整自己明 天广播站的值班时间。如果你是小圳,你会如何转述告知小鹏。)(3 分)
6.古诗文默写。(10 分)
涉及的诗句有: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古文默写考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二、阅读(47 分)
(一)古诗阅读。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2 分)
7.如果你要引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诗,你会在何种情况下引用它 为什么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 8~11 题。 (11 分)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 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公①为学好明经术,每道圣贤事业,辄勉慕,皆欲行之于己。 自始仕,慨然有康济 之志。凡所设施,必本于仁义而将之以刚决,未尝为人屈挠。诸孤无所处,官为假屋韩城以 居之。历补外职以严明驭吏使不得欺于是民皆受其赐。立朝益务劲雅,事有不安者,极意论 辨,不畏权幸,不蹙②忧患。故屡亦见用,然每用必黜之。黜③则欣然而去,人未始见其有悔色。 或唁之,公曰:我道则然,苟尚来遂弃,假百用百黜,亦不悔。噫!如公,乃韩愈所谓信道笃而自知明者也。(选自富弼《范文正公墓志铭》)
【注释】①公:指范仲淹。②蹙:愁苦。③黜:贬谪。
8.选出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2 分)
A.或异二者之为/一食或尽粟一石
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官为假屋韩城以居之
C.每道圣贤事业/不得志,独行其道
D.乃韩愈所谓信道笃而自知明者也/博学而笃志
9.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微斯人,吾谁与归
(2)自始仕,慨然有康济之志。
10.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2 分)
A.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B.甲文是作者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
C.乙文是选自范仲淹的墓志铭选段。“铭 ”是一种文体,多是用来警戒自己、称述功德的。乙文就是陈述功德的。
D.乙文划线句子正确的断句是 :历补外职/以严明驭/吏使不得欺/于是民皆受其赐。
11.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说说范仲淹被贬官后为什么仍能“欣然而去 ” (3 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题。(10 分)
材料一:
随着地铁的大规模建设,地铁文化墙逐渐兴起。它利用地铁公共空间,借助多种艺术表现 手法和巧妙的设计策略,重塑城市公众集体记忆,为城市文化发展注入新动力。
地铁文化墙以图像、视频、影音等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将静态展示转变为动态交互, 运用互动装置,增添趣味性,从多个层面促进当代文化的积淀与创新。这种融合现代科学技术、丰富表现形式的设计策略,很好地满足了大众的审美需求。如,北京地铁清华东站艺术作品《学子记忆》,用特殊的透视和照明手法,在墙面“ 窗 口 ”进行情境展示,向公众征集观看感受的录音作品,并在公众平台上发布。
有些站点文化墙的设计,将城市景点、建筑等要素与城市历史变化,现代化城市氛围相结合,强化城市形象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这种注重古今融合,突出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设计策略具有文化亲和力。如,北京地铁公交站的文化墙,以京剧为主题,结合剪纸造型,配以灯光特效, 表现出北京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城市特性。
现有地铁文化墙的设计创意还可以来自城市的历史故事,人文事件,或与城市文化相关的传统技、艺术等,这对彰显城市文化具有重要作用。这种凝聚城市文化特点的设计策略, 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营造了艺术氛围。如,宁波地铁西门口站文化墙以当地的天一阁为背景,以书卷堆叠的表现形式传达宁波的藏书文化和人文精神,展示了这座城市的文化自信。(摘编自束庭涟、任新守《基于城市文化形象的地铁文化墙的设计研究》)
材料二:
深圳地铁各站点文化墙已经成为深圳的一道风景,公众进出各个站点,很自然地会被这道风景吸引。很多地铁文化墙案例展现深圳本土文化元素,凸显站点地域特色,具有惊艳的艺术效果。这些公共艺术文化作品增强了市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成为深圳的名片,展现城市的特色与魅力。
材料三:
即将开通的深圳地铁 12 号线自南向北串起蛇口片区、南山中心区、宝安中心区、大空港片区等区域。
蛇口片区是改革的先锋者,见证了改革开放“第一声炮响 ”,代表深圳开放、包容、拼搏的精神。位于蛇口片区的起点站左炮台是深圳市重点保护文物之一,它始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 年),是鸦片战争时期重要的海上屏障。1839 年湖广总督林则徐布防珠江口时,曾重修左炮台。后来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也利用左炮台在伶仃洋、穿鼻洋战胜英军。左炮台记录了深圳人民正面迎击敌人的英勇事迹。南山中心区和宝安中心区同样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东晋古郡就隐匿其中。
这两个片区以历史文化为主题,而大空港片区则以科技创新为主题, 称为深圳创新发展的强劲引擎。这些片区明确的主题将运用在 12 号线的公共艺术作品里,这些作品会展现城市的外在 美,折射城市形象,体现城市特有的精神内涵。(摘编自杨颖《深圳地铁 12 号线线路文化主题研究》)
1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A.地铁公共艺术文化为城市文化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已经成为城市文化的主导。
B. 宁波地铁西门口站文化墙的设计,可以让人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文化自信。
C.深圳地铁站公共艺术作品大多各具特色,表达不同意义,展现了城市特色与魅力。
D.将要运用在深圳地铁12 号线的公共艺术作品,会体现出城市特有的精神与内涵。
13.材料二运用了两种说明方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说明其作用。(3 分)
14.请从材料二的列表中任选一部作品,结合材料一的相关内容说说该作品的设计策略。(2 分)
15.深圳地铁 12 号线左炮台是蛇口片区的起点站,现面向社会征集公共艺术文化墙的设计方 案。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确定文化墙主题并简要阐明表达意义。(3 分)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6~20 题。(16 分)
可爱的中国
肖复兴
①1960 年,我考入汇文中学,这是一所有革命传统的学校,彭雷枫就是从这所学校毕 业,“三一八惨案 ”中唐谢二君的烈士纪念碑至今仍矗立在校园里。
②读初一时,班主任是司老师,他高中毕业留校不久,也就是 20 岁出头的样子。他面 色黧黑,身材瘦削,富于朝气和激情。第一堂课,他没有讲别的,先向我们介绍了方志敏烈 士的事迹和他写的《可爱的中国》,然后就大段大段背诵了《可爱的中国》里的段落,那磅 礴的气势,先把我们砸晕。
③“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 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 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 ”
④教室里一下子异常安静,只有窗外高大的白杨树叶摇出哗哗的响声,如同涨潮时翻滚 的海浪,在为司老师、为方志敏伴奏。
⑤六十一年过去了,当年司老师背诵的《可爱的中国》中的这几段话,我至今记忆犹新。 那情景恍如昨日。一位英雄,一个老师,一篇文章,一次激情洋溢的朗诵,对于一个少年的 影响竟然是一辈子的。
⑥那一年,我 13 岁。
⑦没过多久,我在前门旧书店里买到了《可爱的中国》,这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书从 来不以薄厚精粗论英雄,正如人的生命价值不以长短为标准。方志敏只活了三十六岁,却顶 天立地。这本薄薄的《可爱的中国》,却是一座丰碑。
⑧回到家,我一 口气读完《可爱的中国》。
⑨这本书中还有一篇散文《清贫》。我从未有过这样读书的激动,在那样贫穷落后、黑 暗残酷而且自己时刻面临生命威胁的年代,方志敏对祖国充满那样深厚而不可动摇的感情, 充满那样坚定而不可动摇的信心,寄托着那样多美好的向往和心愿,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 的,也不是仅仅靠生花妙笔可以写出的。
⑩如果说少年时代,哪一位英雄让我最难以忘怀,是方志敏!从那以后,方志敏留给我 抹不掉的记忆。想起他来,眼前总会浮现那张牺牲前他披着棉大衣、拖着沉重脚镣的照片所 呈现的威武不屈的形象。为此,我心里一直非常感谢司老师为我们朗诵了《可爱的中国》, 感谢他为我推荐了这本我一辈子难忘的好书。
司老师只教我初一一年中学毕业之后,我再也没有见过司老师。
十五年前的一个冬末,我去国外,借住在一位留学攻读博士的友人公寓里。在他的 书架上,我居然发现有一本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封面已经破旧、褪色,却迅速将我带 回初一时的青葱岁月,想起司老师的激情背诵,想起自己买到这本书回家一 口气读完情不自 禁地抄录……
我和他聊起了这本《可爱的中国》 。我告诉他我少年时的经历、 司老师的朗读、我 买的旧书等等。他告诉我他读博出国前,从国内海运了满满两大箱子书,其中就有这本《可 爱的中国》——这本书让他想起祖国。
他问我:这本书里还有一篇《清贫》,你看了吧
我点点头,说看了。
他接着说,方志敏说: “清贫,清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战胜许多困难 的地方。 ”正是有了许多像方志敏这样的革命者,可爱的中国才更可爱。
在异国他乡,他的这一番话让我难忘。那是他的、是我的、也是司老师的,对于祖 国的一份感情和一份期望。那一夜, 因为这本《可爱的中国》,我想到了很多……
16.2021 年 9 月 1 日,北京 (选自肖复兴《记不住的日子》,有删改)16.文章围绕《可爱的中国》这本书写了哪几件事 请概括后填空。 (3 分)
① →② →一口气读完《可爱的中国》 →③
17.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A.第①段写到汇文中学是一所具有革命传统的学校,这种革命传统无形中影响了司老师, 也影响了“我 ”。
B.第②段中“那磅礴的气势,先把我们砸晕 ”中“砸 ”字写出“我们 ”茫然失措的心理状态。
C.第⑥段“那一年,我 13 岁 ”独立成段,强调了《可爱的中国》这本书对少年的“我 ”具 有重要的启蒙意义。
D.文章围绕《可爱的中国》一书,从少年写到老年,从国内写到国外,在时间和空间上增加 了文章的深度和广度。
18.请从修辞或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④段画横线的句子。(3 分)
19.《清贫》在文章中出现了两次,请从结构和内容角度说说其作用。(4 分)
20 . 甲、乙两位同学对这篇文章标题的看法产生了分歧,你更认同哪位同学的观点 请说出 理由。(4 分)甲:文章标题应该写成《可爱的中国》。乙:我觉得不应该使用书名号。我更认同 同学的观点,理由:
(五)名著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3 题。(8 分)21.考查熟悉名著情节:《西游记》情节排序。(猴子出世,取金箍棒,获封“弼马温 ”,大闹天宫)(2 分)
22.根据相关的提示补充表格的内容。(3 分)
名著作品 人物或意象 精彩片段
《骆驼祥子》 她:② 在他的眼里,她是个最美的女子,美在骨头里,……她美,她年 轻,她要强,她勤俭。假若祥子想再娶,她是个理想的人。
《 ①》 意象:鸟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傅雷家书》 你:③ 从此以后,你可以孤军奋斗了,何况事实上有多少良师益友在 周围帮助你,扶掖你。还加上古今的名著,时时刻刻给你精神 上的养料!孩子,从今以后,你永远不会孤独的了,即使孤独也 不怕的了!
23. 阅读名著能让人看到高处的光,远处的爱和深处的智慧。傅雷在信中告诉儿子,古今的 名著实时会给你精神上的养料。请你从以下名著中任选一部,结合名著中的相关内容,谈谈 你从该作品中得到的精神养料。(3 分)
A.《红星照耀中国》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C.《简·爱》
三、写作(45 分+3 分)
24.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完成写作。平凡而普通的生活,是生命的常态。不过, 日常生活中的人、事、物,情、景、理,也能 让人产生新的体验、新的感悟、新的收获,从而感觉“超越了平常的自己 ”。
请以《是你,让我超越了平常的自己》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 (1)思想健康,内容充实,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不少于 600 字,不超过 900 字。
2022 年深圳市语文中考试题(回忆版)
一、基础(25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4 题。
(一段以梧桐山为描写对象的文字)
1.根据拼音写词语。(3 分)
赋予 朦胧 蜿蜒
2.考查成语运用(选择合适的成语填空)。 (3 分)
目眩神迷 俯仰生姿 花枝招展
3.综合选择题。 (3 分)
A.考查语法:句子主干
B.考查病句:判断是否有语病
C.考查修辞: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判断
D.考查文学常识:《诗经》
4.选择题。考查演讲稿的特点,选出不符合演讲稿特点的一项(3 分)
5.综合性学习。考查转述。(小深明天要参加演讲比赛,请小圳转达给小鹏说希望调整自己明 天广播站的值班时间。如果你是小圳,你会如何转述告知小鹏。)(3 分)
6.古诗文默写。(10 分)
涉及的诗句有: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古文默写考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二、阅读(47 分)
(一)古诗阅读。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2 分)
7.如果你要引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诗,你会在何种情况下引用它 为什么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 8~11 题。 (11 分)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 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公①为学好明经术,每道圣贤事业,辄勉慕,皆欲行之于己。 自始仕,慨然有康济 之志。凡所设施,必本于仁义而将之以刚决,未尝为人屈挠。诸孤无所处,官为假屋韩城以 居之。历补外职以严明驭吏使不得欺于是民皆受其赐。立朝益务劲雅,事有不安者,极意论 辨,不畏权幸,不蹙②忧患。故屡亦见用,然每用必黜之。黜③则欣然而去,人未始见其有悔色。 或唁之,公曰:我道则然,苟尚来遂弃,假百用百黜,亦不悔。噫!如公,乃韩愈所谓信道笃而自知明者也。(选自富弼《范文正公墓志铭》)
【注释】①公:指范仲淹。②蹙:愁苦。③黜:贬谪。
8.选出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2 分)
A.或异二者之为/一食或尽粟一石
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官为假屋韩城以居之
C.每道圣贤事业/不得志,独行其道
D.乃韩愈所谓信道笃而自知明者也/博学而笃志
9.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微斯人,吾谁与归
(2)自始仕,慨然有康济之志。
10.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2 分)
A.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B.甲文是作者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
C.乙文是选自范仲淹的墓志铭选段。“铭 ”是一种文体,多是用来警戒自己、称述功德的。乙文就是陈述功德的。
D.乙文划线句子正确的断句是 :历补外职/以严明驭/吏使不得欺/于是民皆受其赐。
11.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说说范仲淹被贬官后为什么仍能“欣然而去 ” (3 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题。(10 分)
材料一:
随着地铁的大规模建设,地铁文化墙逐渐兴起。它利用地铁公共空间,借助多种艺术表现 手法和巧妙的设计策略,重塑城市公众集体记忆,为城市文化发展注入新动力。
地铁文化墙以图像、视频、影音等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将静态展示转变为动态交互, 运用互动装置,增添趣味性,从多个层面促进当代文化的积淀与创新。这种融合现代科学技术、丰富表现形式的设计策略,很好地满足了大众的审美需求。如,北京地铁清华东站艺术作品《学子记忆》,用特殊的透视和照明手法,在墙面“ 窗 口 ”进行情境展示,向公众征集观看感受的录音作品,并在公众平台上发布。
有些站点文化墙的设计,将城市景点、建筑等要素与城市历史变化,现代化城市氛围相结合,强化城市形象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这种注重古今融合,突出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设计策略具有文化亲和力。如,北京地铁公交站的文化墙,以京剧为主题,结合剪纸造型,配以灯光特效, 表现出北京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城市特性。
现有地铁文化墙的设计创意还可以来自城市的历史故事,人文事件,或与城市文化相关的传统技、艺术等,这对彰显城市文化具有重要作用。这种凝聚城市文化特点的设计策略, 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营造了艺术氛围。如,宁波地铁西门口站文化墙以当地的天一阁为背景,以书卷堆叠的表现形式传达宁波的藏书文化和人文精神,展示了这座城市的文化自信。(摘编自束庭涟、任新守《基于城市文化形象的地铁文化墙的设计研究》)
材料二:
深圳地铁各站点文化墙已经成为深圳的一道风景,公众进出各个站点,很自然地会被这道风景吸引。很多地铁文化墙案例展现深圳本土文化元素,凸显站点地域特色,具有惊艳的艺术效果。这些公共艺术文化作品增强了市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成为深圳的名片,展现城市的特色与魅力。
材料三:
即将开通的深圳地铁 12 号线自南向北串起蛇口片区、南山中心区、宝安中心区、大空港片区等区域。
蛇口片区是改革的先锋者,见证了改革开放“第一声炮响 ”,代表深圳开放、包容、拼搏的精神。位于蛇口片区的起点站左炮台是深圳市重点保护文物之一,它始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 年),是鸦片战争时期重要的海上屏障。1839 年湖广总督林则徐布防珠江口时,曾重修左炮台。后来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也利用左炮台在伶仃洋、穿鼻洋战胜英军。左炮台记录了深圳人民正面迎击敌人的英勇事迹。南山中心区和宝安中心区同样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东晋古郡就隐匿其中。
这两个片区以历史文化为主题,而大空港片区则以科技创新为主题, 称为深圳创新发展的强劲引擎。这些片区明确的主题将运用在 12 号线的公共艺术作品里,这些作品会展现城市的外在 美,折射城市形象,体现城市特有的精神内涵。(摘编自杨颖《深圳地铁 12 号线线路文化主题研究》)
1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A.地铁公共艺术文化为城市文化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已经成为城市文化的主导。
B. 宁波地铁西门口站文化墙的设计,可以让人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文化自信。
C.深圳地铁站公共艺术作品大多各具特色,表达不同意义,展现了城市特色与魅力。
D.将要运用在深圳地铁12 号线的公共艺术作品,会体现出城市特有的精神与内涵。
【答案】A【解析】A 有误,从材料一第①段表述中,可知“地铁公共艺术文化为城市文化发展 注入新的动力 ”,但材料中并未说地铁公共艺术文化已经成为城市文化的主导。其他三个选 项都可以在材料中找到依据。
13.材料二运用了两种说明方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说明其作用。(3 分)
【答案】示例一:画图表。图表中列举了深圳文化墙设计的经典案例,直观、具体地说明了 深圳地铁各站点文化墙展现了深圳的特色和魅力。示例二:举例子。列举了深圳地铁文化墙设计的经典案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深圳地铁各站点 文化墙展现了深圳的特色和魅力。(说明方法 1 分,作用 2 分,共 3 分)
14.请从材料二的列表中任选一部作品,结合材料一的相关内容说说该作品的设计策略。(2 分)
【答案】示例:10 号线华为站作品《像素多维进化》的设计采用了融合现代科学技术,丰富表 现形式的设计策略。(或:将静态展示转为动态交互,运用互动装置增强趣味性)
【评分标准】能够在材料二中任选一部作品与材料一中的一种设计策略相对应即可。指出站 点名或作品均可,但不能只有线路,未结合材料一只给 1 分。
15.深圳地铁 12 号线左炮台是蛇口片区的起点站,现面向社会征集公共艺术文化墙的设计方 案。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确定文化墙主题并简要阐明表达意义。(3 分)
【答案】示例一:主题:改革开放(改革先锋) 。表达意义:代表深圳开放、包容、拼搏的精神。 示例二:主题:历史文化(保家卫国) 。表达意义:热爱国家、抵御外侮、顽强拼搏的精神。
【评分标准】设计主题答出一项,表达意义答出两点,主题和表达意义符合材料内容即可。缺 失主题扣 1 分,和科技有关的主题不得分。主题:描述画面,如鸦片战争等;概括内容,如保家 卫国的英雄事迹等;海上屏障、改革先锋者、第一声炮响等均可得分。表达意义如开拓创新、 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等均可得分。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6~20 题。(16 分)
可爱的中国
肖复兴
①1960 年,我考入汇文中学,这是一所有革命传统的学校,彭雷枫就是从这所学校毕 业,“三一八惨案 ”中唐谢二君的烈士纪念碑至今仍矗立在校园里。
②读初一时,班主任是司老师,他高中毕业留校不久,也就是 20 岁出头的样子。他面 色黧黑,身材瘦削,富于朝气和激情。第一堂课,他没有讲别的,先向我们介绍了方志敏烈 士的事迹和他写的《可爱的中国》,然后就大段大段背诵了《可爱的中国》里的段落,那磅 礴的气势,先把我们砸晕。
③“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 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 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 ”
④教室里一下子异常安静,只有窗外高大的白杨树叶摇出哗哗的响声,如同涨潮时翻滚 的海浪,在为司老师、为方志敏伴奏。
⑤六十一年过去了,当年司老师背诵的《可爱的中国》中的这几段话,我至今记忆犹新。 那情景恍如昨日。一位英雄,一个老师,一篇文章,一次激情洋溢的朗诵,对于一个少年的 影响竟然是一辈子的。
⑥那一年,我 13 岁。
⑦没过多久,我在前门旧书店里买到了《可爱的中国》,这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书从 来不以薄厚精粗论英雄,正如人的生命价值不以长短为标准。方志敏只活了三十六岁,却顶 天立地。这本薄薄的《可爱的中国》,却是一座丰碑。
⑧回到家,我一 口气读完《可爱的中国》。
⑨这本书中还有一篇散文《清贫》。我从未有过这样读书的激动,在那样贫穷落后、黑 暗残酷而且自己时刻面临生命威胁的年代,方志敏对祖国充满那样深厚而不可动摇的感情, 充满那样坚定而不可动摇的信心,寄托着那样多美好的向往和心愿,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 的,也不是仅仅靠生花妙笔可以写出的。
⑩如果说少年时代,哪一位英雄让我最难以忘怀,是方志敏!从那以后,方志敏留给我 抹不掉的记忆。想起他来,眼前总会浮现那张牺牲前他披着棉大衣、拖着沉重脚镣的照片所 呈现的威武不屈的形象。为此,我心里一直非常感谢司老师为我们朗诵了《可爱的中国》, 感谢他为我推荐了这本我一辈子难忘的好书。
司老师只教我初一一年中学毕业之后,我再也没有见过司老师。
十五年前的一个冬末,我去国外,借住在一位留学攻读博士的友人公寓里。在他的 书架上,我居然发现有一本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封面已经破旧、褪色,却迅速将我带 回初一时的青葱岁月,想起司老师的激情背诵,想起自己买到这本书回家一 口气读完情不自 禁地抄录……
我和他聊起了这本《可爱的中国》 。我告诉他我少年时的经历、 司老师的朗读、我 买的旧书等等。他告诉我他读博出国前,从国内海运了满满两大箱子书,其中就有这本《可 爱的中国》——这本书让他想起祖国。
他问我:这本书里还有一篇《清贫》,你看了吧
我点点头,说看了。
他接着说,方志敏说: “清贫,清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战胜许多困难 的地方。 ”正是有了许多像方志敏这样的革命者,可爱的中国才更可爱。
在异国他乡,他的这一番话让我难忘。那是他的、是我的、也是司老师的,对于祖 国的一份感情和一份期望。那一夜, 因为这本《可爱的中国》,我想到了很多……
16.2021 年 9 月 1 日,北京 (选自肖复兴《记不住的日子》,有删改)16.文章围绕《可爱的中国》这本书写了哪几件事 请概括后填空。 (3 分)
① →② →一口气读完《可爱的中国》 →③
【答案】①听司老师背诵《可爱的中国》(或:司老师背诵《可爱的中国》)②买到《可爱的中国》③发现《可爱的中国》(或:和友人聊《可爱的中国》)
17.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A.第①段写到汇文中学是一所具有革命传统的学校,这种革命传统无形中影响了司老师, 也影响了“我 ”。
B.第②段中“那磅礴的气势,先把我们砸晕 ”中“砸 ”字写出“我们 ”茫然失措的心理状态。
C.第⑥段“那一年,我 13 岁 ”独立成段,强调了《可爱的中国》这本书对少年的“我 ”具 有重要的启蒙意义。
D.文章围绕《可爱的中国》一书,从少年写到老年,从国内写到国外,在时间和空间上增加 了文章的深度和广度。
【答案】B【解析】 “砸 ”字并非写出“我们 ”茫然失措的心理状态。而是写出了被司老师 朗读的磅礴气势所震撼、所冲击、所敬佩的共情状态。
18.请从修辞或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④段画横线的句子。(3 分)
【答案】示例一: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白杨树摇出的声音比作翻滚的海浪,生动形象地 写出司老师背诵时的激情,让“我 ”的内心产生了强烈的震撼。示例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白杨树摇出的响声人格化(或:拟人化、拟作人伴奏),生动形象 地写出司老师背诵时的激情,让“我 ”的内心产生了强烈的震撼。示例三:运用景物描写(环境描写),写出白杨树摇出的响声,烘托教室安静的环境,生动 形象地写出司老师背诵时的激情,表达了“我 ”的内心产生强烈的震撼。【评分标准】手法 1 分+具体分析 1 分+情感 1 分
19.《清贫》在文章中出现了两次,请从结构和内容角度说说其作用。(4 分)【答案】①结构上:相互照应,使结构更完整。②内容上: 突出方志敏坚守清贫的高贵品质, 对祖国未来充满信心,表达了作者对方志敏的崇敬之情。
20 . 甲、乙两位同学对这篇文章标题的看法产生了分歧,你更认同哪位同学的观点 请说出 理由。(4 分)甲:文章标题应该写成《可爱的中国》。乙:我觉得不应该使用书名号。我更认同 同学的观点,理由:
【答案】示例一: 甲,理由:《可爱的中国》是方志敏的一本书名,全文以《可爱的中国》这本书 为线索,表现了这本书对“我 ”的影响深远,表达了“我 ”对方志敏烈士的崇敬之情。示例二:乙,理由:文章借书名作为本文的名字,没有使用书名号,更加突出了“我 ”、司老师、 友人受到方志敏爱国情怀的影响, 以及我们对“可爱的中国 ”的期待。如果用书名号,则会 更倾向介绍这本书本身,与文章内容不符。【评分标准】形式 2 分,情感 2 分,共 4 分
(五)名著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3 题。(8 分)21.考查熟悉名著情节:《西游记》情节排序。(猴子出世,取金箍棒,获封“弼马温 ”,大闹天宫)(2 分)
22.根据相关的提示补充表格的内容。(3 分)
名著作品 人物或意象 精彩片段
《骆驼祥子》 她:② 在他的眼里,她是个最美的女子,美在骨头里,……她美,她年 轻,她要强,她勤俭。假若祥子想再娶,她是个理想的人。
《 ①》 意象:鸟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傅雷家书》 你:③ 从此以后,你可以孤军奋斗了,何况事实上有多少良师益友在 周围帮助你,扶掖你。还加上古今的名著,时时刻刻给你精神 上的养料!孩子,从今以后,你永远不会孤独的了,即使孤独也 不怕的了!
23. 阅读名著能让人看到高处的光,远处的爱和深处的智慧。傅雷在信中告诉儿子,古今的 名著实时会给你精神上的养料。请你从以下名著中任选一部,结合名著中的相关内容,谈谈 你从该作品中得到的精神养料。(3 分)
A.《红星照耀中国》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C.《简·爱》
三、写作(45 分+3 分)
24.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完成写作。平凡而普通的生活,是生命的常态。不过, 日常生活中的人、事、物,情、景、理,也能 让人产生新的体验、新的感悟、新的收获,从而感觉“超越了平常的自己 ”。
请以《是你,让我超越了平常的自己》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 (1)思想健康,内容充实,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不少于 600 字,不超过 900 字。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