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复习课件(共3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复习课件(共36张PPT)

资源简介

(共36张PPT)
初二上物理期中复习
第一章 声现象
产生条件:
条件:
形式:
声音 传播
速度:
声能:
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需要介质
声音是一种波
在不同物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声波具有能量叫声能。
举例
声音
三要素
与材料和结构有关
响度
音调
音色
定义
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
单位及其符号
定义
声音的音调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
频率的符号单位及定义
物理学角度
▲产生
环保角度
噪声:▲噪声:人耳刚刚能听到的声音
对听力有损伤的声音
▲控制
在声源处减弱:(举例)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举例)
在人耳处减弱:(举例)
0dB
>90dB
声音
可听声
不可听声
范围:20--20000Hz
超声波
定义
特点及其应用
次声波
定义
危害
应用
f>20000Hz
f<20Hz
超声波 次声波
动物
特点
应用
蝙蝠、海豚、
猫、狗
大象、狗、
蛇、鼠
方向性好、穿透
力强、易于获得
较集中的声能
传播得远、易
绕过障碍物、
无孔不入
声呐、B超、超声
波清洗器、超声
波焊接器、超声
波速度测定仪
预报地震、
台风、
监测核爆炸
方法一:比较(类比法)
方法二:归纳法
方法三:转化放大法
方法四:理想推理法
方法五:控制变量法
本章涉及的研究方法
要知道各个方法在哪个实验中应用。
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在月球上,做图乙实验,观察到泡沫小球将 弹起。
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不会
月球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
将电铃放到玻璃钟罩中,用抽气机抽去空气,接通开关,使电铃工作,这时几乎_________铃声(选填“听到”、“听不到”),慢慢地放人空气,铃声会_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听不到
变大
如何改变声音的特征
轻敲、重敲物体改变的是 。
试管中装入不等量的水
吹:
空气振动
→水越多,音调越高
敲击:
试管和水振动
→水越多,音调越低
响度
知识框架
物质三态、温度测量
汽化和液化
熔化和凝固
升华和凝华
水循环
物态变化
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
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有固定的体积,
没有固定的形状
固态:
物质的 液态:
状态
气态:
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
如:霜、雪、雹
如:雨、露、雾、
如:水蒸气
“白气”
1.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

基础知识
测温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②测温时温度计的________要与被测物
体充分接触,但是不能碰到容器底和
容器壁。
④读数时温度计的玻依然要和被测物体充分接触,视线要和液柱 。
2、 实验用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①测温前要观察_____,认清_______;
量程
分度值
玻璃泡
上表面相平
③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
依然要和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基础知识
3.温度计上的字母C表示采用的是
温标,它把__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__________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摄氏
冰水混合物
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
4.人的正常体温是 ,读作 。
37℃
37摄氏度
5.体温计的量程是 ,
分度值是 。
35—42℃
0.1℃
固态
液态
气态
熔化
凝固
汽化
液化
升华
凝华
吸热
放热
吸热
吸热
放热
放热
1.“白气”现象
△打开冰箱门冒出”白气”。
△撕开冰棍包装纸时冒出”白气”。
△冬天在北方的户外呼气时呼出”白气”。
△烧开水时壶嘴喷出”白气”。
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后来”白气”不见了,因为小水珠吸热汽化形成水蒸气了。
原因:
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
2.“出汗”现象
△从冰箱内取出装了液体的瓶子,瓶子会“出汗”。
△洗澡时,洗澡房中玻璃镜子会“出汗”。
△冬天从户外进入房子时,眼镜片会“出汗”。
原因:
瓶子、镜子、眼镜片原来在温度低的环境中温度低,后来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到了低温的这些物体,水蒸气放热液化,所以它们就会“出汗”了。
3. 升华
△灯泡的钨丝细了
△霜的形成
△樟脑体积变小
△寒冬,结了冰的衣服变干了。
△灯泡内壁变黑。
△寒冬,雪人变小
4. 凝华
时间
温度
C
时间


B
A
D
时间
时间
温度
温度
判断图像
▲指出下列现象属于那一种物态变化
△解析“白气”现象
△固体器件“出汗”现象
△干冰使运输中的食品降温保持新鲜程度
△干冰人工降雨
△干冰制造舞台烟雾
△灯泡的钨丝细了,玻璃内壁变黑了
△结了冰的衣服变干了
△樟脑体积变小
△冰箱内结霜
△汗液使人体降温
△洒水使环境降温
△狗伸缩舌头调节体温
液化
液化
凝华
升华吸热
先升华后凝华
汽化吸热
汽化吸热
干冰升华后水蒸气液化
升华
汽化吸热
【提高训练】
升华
如图所示, 在“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活动中,向甲、乙两个圆锥瓶内注入少量的温水后,取干燥的蒸发皿盖在瓶中,在蒸发皿中分别放入冰块和开水,则稍后瓶口内出现“白雾”,并在蒸发皿底部出现“雨滴”的是图中的 图,这说明:“雨”是由 形成的,形成条件
是 .
图8
水蒸气液化
遇冷放热

如图所示,甲为盛有水的烧杯,试管乙直插入甲容器的水中( 试管未碰底 )。甲烧杯受到酒精灯持续加热后,发现乙试管内的液体沸腾起来了,根据下表提供的有关信息,可判断试管乙内的液体一定是: 。
几种物质的沸点(1个标准大气压)
物质 沸点(℃) 物质 沸点(℃)
水 100 甘油 290
煤油 150 酒精 78
酒精
1、 叫光源,
分为 和 。
2、上述现象叫 。
白光(太阳光)
白光是多种单色光混合而成的。
一、光的色彩 颜色
自身发光的物体
天然光源 人造光源
光的色散现象(牛顿)
3、光的三原色:
4、颜料的三原色:
6、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 决定
5、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 决定
7、光具有 。
红、绿、蓝。
红、黄、蓝
反射光的颜色
透过光的颜色
能量
1、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
A 太阳 B 月亮
C 篝火 D 点亮的电灯
经 典 考 题
B
2、彩色电视机是由电视机中的电子枪射到屏幕内侧的荧光粉上产生的,根据色光的混合规律,在电视机中只需要______、_____、_____三种颜色的电子枪即可配出各种绚丽的色彩来。
红 绿 蓝
(1)太阳的热主要就是以红外线的形式传送。
应用:
(2)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
特征:具有 。
1、太阳光中色散区域红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 。
红外生命探测仪、红外夜视仪、红外照相机
二、人 眼 看 不 见 的 光
特征:能使 物质发光。
应用: 、 。
2、太阳光中色散区域紫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 。
红外线
热效应
紫外线
荧光
验钞 杀菌

如图两幅插图,请你能说出它们各自光学现象。
甲图显示的现象叫做 ,它说明了 。
乙图是探测 的实验。为了让这个实验现象更明显,我们采取的方法是 。
光的色散
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
红外线
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涂黑
1、光在 中是沿直线传播。
2、现象
影子
、日食、月食、
小孔成像、
射击瞄准
立竿见影
管中窥豹
坐井观天
一叶障目
4、相关成语:
三、光 的 直 线 传 播
5、光速:
V真空> V空气>V水>V玻璃
激光准直
做操排队
6、光年:
长度单位
同种均匀介质
真空中 v=3.0×108m/s =3.0×105km/s
林间光柱
3、应用
物理考前须知:
1.必须把选择题的答案填写到答题卷(要交)的表格里。
2.计算必须有:已知;求;解;答。运算必须有公式,并带入数据和单位进行计算。
3.刻度尺测量长度,读数必须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温度计、秒表等不要求估读
4.填空、计算题的最后结果。不能写分数
5.空气中声速——340m/s;
(真空中)空气中光速——3×108m/s;
本次计算只涉及速度公式计算
例如:声纳系统向海底发射超声波,4s后接收到回波信号,该处海洋深度为?
t=4s;v=1500m/s
S=vt=1500m/s×4s=6000m
∵是回波(一来一回)
该处海洋深度为3000m。
S
∴海洋深度
易错字:
振动;热胀冷缩;汽化;气态
会聚;靛(dian)。熔化
作图:必须用铅笔和尺子
光线——带箭头的实线;
法线、平面镜成的像——虚线
填空写错字不给分
60°
B
C
反射角
折射角
光沿直线传播作图
光的反射 光的折射
几个原理:
1.平面镜成像——光的反射。
2.凸透镜成像——光的折射
3.温度计——液体的热胀冷缩。
4.光纤通信——光的反射
5.体温计能拿出来读数——细弯管(缩口)
6.冰箱原理——冰箱内蒸发器(汽化吸热)
冰箱外冷凝器(液化放热)
7.回音壁、三音石——声音的反射原理
B‘
平面镜成像作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