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1《社戏》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年级下册1《社戏》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社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的音、形、义。理解关键词语的意义,体会运用词语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2.培养理清复杂结构的能力。
3.感悟社戏之美——物美人,,情美,景色美。
4.品味文中的细节,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展开学生语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对话。
教学重点:
感悟本文的人情美,风景美,从欢快活泼的写人、叙事、绘景中领悟作者对童年自由生活的留恋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童年对于许多人来说是快乐美好的,是一段难忘的体验,长大后回忆往事时更是怀着一种浪漫情怀,同学们的童年也一定是丰富多彩的,下面我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童年最喜欢的,最难忘的事情。
【此环节目的是勾起学生们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激发学习新课的兴趣】
学生活动:
(找四个同学回答,因为问题相对简单,找四个成绩差的学生来回答此问题)
教师小结并导入新课:
四位同学讲的很好,的确是童年的生活,有如一幅五彩斑斓的图画,有如一个个欢快跳动的音符,说不完,道不尽。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中,我们陪鲁迅先生走过充满童趣的生活,今天我们将追寻,鲁迅儿时乡村生活中的一段难忘经历。
(设计意图:由提问导入,引出课题,通过提问学生,让学生身临其境回忆童年生活,引发学生课堂对话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检查预习:
1、生字注音
不惮()潺潺()凫()水 撺掇()怠慢()絮叨()磕()蕴藻()吁()
2.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浙江绍兴人,有小说、散文、杂文、诗歌等,都收在《鲁迅全集》里。1918年发表了中国文学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1年又发表了中篇小说《阿Q正传》。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三部,散文集《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华盖集》、《二心集》、《且介亭杂文集》等。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速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用一句简洁话概括全文内容。
【学生活动:速读课文,概括大意,讨论,交流,回答】
【教师活动:巡回指导,点拨生字词,针对学生的回答,给于及时的点评和鼓励】
教师总结:主要叙述“我”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时夜晚行船去赵庄看戏。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速读课文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2.学生跳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
【学生活动:快速浏览课文,在课堂笔记上列出本文的结构提纲】
【教师活动:巡回指导,对后进生进行适当的点拨提示】
课件展示
{看戏前 平桥村———我的乐土
{ {戏前波折
{ {夏夜行船
社{看戏中{船头看戏
戏{ {月夜归航
{看戏后 看戏后的余波,怀念好豆好戏
(设计题目的意图:训练学生梳理文章结构的能力)
3.思考讨论:《社戏》按题目所示似乎应该写社戏,但文中大篇幅的写了社戏外的内容,是不是离题了呢?
【学生活动: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在组内发言,说一说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感悟,然后组内推荐一位代表全班交流】
【教师活动: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交流,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及时的点评和鼓励】
多媒体展示,教师总结:
文章大篇幅的写了“我”对平桥村的热爱(认为是“乐土”)和看不成社戏的焦急心情,写了去赵庄看社戏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归途中“偷”豆,吃豆和事后谈豆等事。花笔墨写这些内容并没有离题,而是紧扣主题的。因为作者写这篇文章并不是专门为了写社戏,而是通过写看戏的过程反映我与农村孩子的美好友谊,歌颂农村孩子纯朴善良的优秀品质,表达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之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围绕文章的主题,选择材料的写作方法)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以上问题,同学们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的结构和文章的主旨有了透彻的理解和把握。大家上课都很认真,积极讨论,踊跃发言,士气十足,收获满满。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11至13自然段
2.在笔记本上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精读课文,品味赏析课文之美。
二、精读课文,品味赏析
1.且读且悟
(1)文章讲述了一件看社戏的故事,你觉得那出戏好看吗?请同学们跳读课文,找出能证明这出戏不好看的句子和词语。
(2)文章的结尾就是怎样写的?应该如何理解?
【学生活动:跳读课文,在课文中标画,关键词句交流讨论】
【教师活动:巡回指导,对学困生进行适当的点拨提示】
师生互动,指名学生回答,教师点评总结。
(设计意图:从“不好”与“好”的反差,抓住问题的切入点,从而突破对全篇的解读)
(3)如何理解本文中的“偷豆”情节?
【学生活动: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组内推荐一名代表全班交流】
多媒体展示,教师总结
总之,“偷”反映了少年朋友们诚恳待客的热情,和纯洁无私、周到细致、天真活泼的个性。“偷”出了,情趣,“偷”出了欢乐。
(设计题目的意图:引领学生深入悟读,理解特殊词语的特殊含义)
2.且析且评
小说塑造了一系列人物形象,请为他们起个绰号,并从文中找出相应的依据。
温馨提示:从人物的相貌,性格,身份,职业等方面思考。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进行人物性格的分析,赏析人物性格的淳朴和善良之美,仿照《水浒传》取绰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语文学习能力,小组之间进行评比,最后归纳到小说塑造鲜活人物的方法——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
(3)且赏且品
找出文中景物描写的段落,读出景物之美,品出修辞之美。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用朗读的方式体会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感情,并学会用“轻重快慢”的方式朗读。品味理解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三、回顾反思
让学生沉思默想三分钟,梳理本堂课的知识点,然后发言,从情感和知识两个层面谈谈自己的收获。
温馨提示:可以用“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领悟到………我理解了………我掌握了………”的句式说话。
(设计意图:教导学生懂得总结反思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总结反思的习惯)
四、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课下自行阅读《朝花夕拾》和《呐喊》,并做好课外阅读笔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