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 第 3 版 教案教 学 对 象 、内 容 授课 班级 授课 日期 计划 学时 周 次 课 次 课题名称2 4.1 单相正弦交流电的认识教 学 目 的 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素养目标1. 熟练掌握交流电的定义; 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 相量图 表示法。 2. 正确理解正弦交流电的表 现形式及其对应关系; 3. 理解正弦量的旋转矢量表 示法。 能将正弦量解析式、波形图、 矢量图的相互转换。 1.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能力、继 续学习能力。重 点 与 难 点 教学重点 1. 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 2. 相量图表示法。教学难点 三种表示法之间的相互转换使用教材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机械工业出版社 主编 姚 授课类型 理实一体化教学资源 发光二极管、电阻、导线、电源、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 介绍、引导法、多元互动教学实施过程教学步骤、内容 教法指导 时间 分配一、导入新课 两只反向并联的发光二极管, 与电阻串联后, 分别接到电 池盒和变压器上,观察电路现象。 结论: 接直流电的只有一个发光二极管亮,接交流电的两个发 光二极管都亮,但亮度较暗。 把学生分组, 发放实验材 料,按照 P113 电路图接 线, 观察实验现象, 引出 新课 15 分钟二、知识、技能学习、态度养成训练 4.1 单相正弦交流电的认识 单相正弦交流电易于产生, 便于输送和使用, 在日常生产 让两名同学介绍单相正 弦交流电的应用领域, 其 他学生补充 5 分钟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应用也最为广泛。 4.1.1 正弦交流电的基本知识 教师总结交流电的定义 及分类, 介绍正弦交流电 的优越性 结合多媒体课件让学生 直观的了解交流发电机 的发电过程, 并将此过程 与电动机的工作过程进 行比较 提醒学生平常我们所指 的都是有效值, 而不是最 大值 5 分钟 10 分钟 10 分钟1. 交流电的定义 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的交流电, 称为正弦交流电,不按 正弦规律变化的交流电称为非正弦交流电。 a) 正弦波 b) 三角波 c) 方波 d) 任意交流波形 (正弦交流电的优越性:) 便于传输; 便于运算; 有利于电器设备的运行; (.) (..). . 2. 正弦交流电的产生 大多数正弦交流电是由交流发电机产生的。图 4-2 所 示是一个最简单的交流发电机模型。 图 4-2 交流发电机模型 3. 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 1)瞬时值、最大值和有效值 (交流电的瞬时值、最大值和有效值都反映了交流电的大小。) 2)周期、频率、角频率 周期 T:变化一周所需的时间 (s) 频率 f: f = (Hz)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 第 3 版 教案角频率: ω = = 2πf (rad/s) 强调周期、频率及角频率 三者之间的关系, 借助例 题进行练习 例举常见的几种频率的 应用,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通过对自行车车轮转动 时轮胎上的各点位置关 系的分析引 出相位差的 概念 通过 FLASH 课件演示相位 之间的几种不同关系 借助旋转矢量介绍向量 10 分钟 5 分钟 15 分钟 10 分钟(ω)i (T)O O t 电网频率:我国 50 Hz ,美国 、 日本 60 Hz 高频炉频率: 200 ~ 300 kHZ 中频炉频率: 500 ~ 8000 Hz 无线通信频率: 30 kHz ~ 30GMHz (交流电的周期、频率、角频率反映了交流电变化的快慢。) 【相位差】 两个同频率的正弦交流电, 任一瞬间的相位 之差称为相位差,用符号 Q表示。 (正交i)超前 (uiui)u i u (O) (O)ωt (同相)反相 (4.1.2相量图表示法)正弦量可以用复数表示, 其表示方法是用正弦量的有效值 做为相量的模、用初相 i = Im sin(Ot +Qi ) , 若相量的长度等于正弦交流电的最大值, 则称为最大值相 量,如图 4-5a 所示。 若相量的长度等于正弦交流电的有效值, 则称为有效值相量,如图 4-5b 所示。 a) 最大值相量 b) 有效值相量 图表示法, 并借助例题加 以练习三、课堂小结及评价 1.总结重要知识点 2.评价各小组学习情况 3 分钟四、布置作业 练习 1: 自学 两个正弦交流电相减的计算 练习 2:课后练习题 巩固与提高 1、2、3 题 2 分钟五、教学后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