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3.2内能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会用类比的方法建立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并能举出一些实例知道热量的概念以及单位科学思维:能够根据已有知识使用类比法建立新的概念3.科学探究:通过探究、观察、实验找到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4.科学态度与责任:在体验探究的过程中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体验知识生成的成就感。二、教材分析:本节是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的基础上,具体说明内能是物体内部的能量。与机械能相比,内能不直观、更抽象,学生难于直接接受和理解,所以教科书一开始通过与机械能中的动能和势能做类比建立内能的概念,应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习新的知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实例的分析,指出内能是不同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教科书从炙热的铁水和冰冷的冰块都有内能,说明了内能的普遍性,并给出了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再通过对一些事例的分析,做一些实验,总结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热量的概念则是从改变内能的途径之一——热传递延申得出的。三、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分子动理论的学习对分子热运动的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为本节课建立内能的概念奠定了基础。学生在生活中对热传递与做功改变物体的温度有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对学习本节课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学生对于物体对外界做功的实例比较陌生,需要通过体验观察实验来丰富感受。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难点:用类比的方法建立内能的概念五、教学方法:青岛市初中物理“四层次五环节”教学模式体系六、教学过程:教学 环节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整 内能及热量的概念 内能的影响因素 2.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引入新课,简述目标 了解学习目标分 知识点一: 内能的概念 类比机械能中的动能和势能建立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引入内能 通过比较地面静止的球和空中飞的球引导学生比较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通过比较烧红的铁钉和冰山进一步认识到内能的普遍性 提问:引导学生得出同种物质内能的影响因素 一杯热水的内能大还是一杯温水的内能大 一杯30摄氏度的水内能大还是一桶20摄氏度的水内能大 等质量的0摄氏度的冰内能大还是0摄氏度的水的内能大 思考,得到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理解内能的概念 区别内能与机械能 理解内能的普遍性 根据教师提出的三个具体的问题思考总结影响内能的因素 完成反馈练习一知识点二: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建立情景:怎样增大一根铁丝的内能(即升高温度) 引导学生把以上的方法分类,得出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内能 热传递 思考热传递的过程物体吸热内能会如何改变,物体放热内能会如何改变 通过热传递建立热量的概念,并强调热量是一个过程量 通过生活中的一些说法引导学生区分热量、温度、内能 提问:传递的条件是什么?有温度差还是内能差? 通过温度高的铁钉和冰山的例子引导学生得出温度差 2.做功 展示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实验 展示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的实验 引导学生总结做功和热传递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得出两种方法是等效的 根据生活经验思考 把以上方法分类 思考回答 结合生活经验,区分热量、温度以及内能,并能举出新的例子 思考回答 分析实验中的硝化棉为什么能燃烧并列举生活中做功增加物体内能的实例 尝试分析实验中为什么会出现白雾并尝试列举生活中类似的现象 总结做功和热传递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完成反馈练习二合 画出本节课的粗略的思维导图,通过提问的方式督促学生完成知识树的细节 总结本节课知识点,及时复习,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测 达标检测 巡视,帮助 完成检测,自主矫正答案并思考七、作业设计:C作业:抄写本节课笔记B作业:基础演练A作业:基础演练+能力提升八、板书设计:13.2内能内能:物质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势能之和同种物质的内能的影响因素:温度、质量、物态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热传递、做功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小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是过程量外界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小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