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案学科 物理 年级 九年级 主备人____ _________单元 课题 电功率姓名 上课时间基于标准的目标设计 【课程标准】 知识目标: 1.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进一步加深对电功率概念的理解;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巩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操作技能; 3.通过实验、比较,进一步理解额定功率二、过程与方法 过程方法: 1.通过本节课培养学生依据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方法的能力;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科学就在我们生活中。 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过程中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态度; 2.通过实验中的观察和比较,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 重点:设计实验及画出电路图,用伏安法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和小灯泡不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难点:自行设计科学的、完整的实验操作方案.额定功率、实际功率的理解,处理实验过程中的各种实际问题。教学内容 评价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复习什么叫电功率?电功率有哪些单位?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有什么区别?给你一盏小灯泡如何测量其功率?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怎样测量小灯泡功率?若要能测量多组数据,电路中电流怎样调节?需要连入什么装置?怎样连? 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根据电功率的公式P=IU,测出小灯泡的电流和电压,就可以计算得出小灯泡的功率.在额定电压下测出的功率就是额定功率.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使它略高于或略低于额定电压,测出对应的电流值,就可以计算出小灯泡不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设计实验的电路图如图所示。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通过学生设计实验达成目标1学生分组测量,观察所给的实验器材,了解小灯泡的额定电压是多少伏,由此可知本实验需要多少节干电池作电源,分析得出所需电源的总电压数应该超过小灯泡的额定电压。根据设计的电路图连接电路,开关闭合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放在阻值最大的位置上,以达到保护电路的作用;在连接电压表和电流表时,应注意确定正负接线柱,选择适当的量程,测量三种情况下的功率:灯泡的额定功率、灯泡两端的电压是额定电压6/5倍时的功率、小灯泡两端的电压是额定电压4/5倍时的功率。 【想一想】怎样通过操作电路实现小灯泡达到额定功率、高于额定功率和低于额定功率? 【点拨】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大小,从而调节灯泡两端电压的大小,得到需要的功率。 测电压为2.5V的小灯泡的电功率所需物理量如下表所示。 小灯泡两端电压情况 电压U (伏) 电流I (安) 小灯泡的明亮程度 电功率P (瓦) 等于额定电压 额定功率 高于额定电压 实际功率 低于额定电压 实际功率 学生分组测量并记录数据。计算小灯泡的电功率值。 交流与合作 (1)互相借鉴实验中可取的地方,对自己的实验过程进行反思。 (2)互相讨论解决实验中遇到的新问题。比较额定率和实际电功率大小问题。比较灯泡的暗亮程度与电功率间的关系。 分析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归纳得出实验结论:(1)小灯泡的发光情况由实际功率决定,功率越大,灯泡越亮;(2)灯泡实际消耗的功率随着加在它两端的电压而改变.电压越大,功率越大;(3)灯泡两端实际电压等于额定电压时,灯泡正常发光;低于额定电压时,灯泡比正常发光时暗;高于额定电压时,灯泡比正常发光时更亮.(4)灯泡的实际功率可以等于额定功率,也可以不等于额定功率. 通多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达成目标3和4 通过实验,加深对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认识,达成目标2板 书 设 计 第三节:测电功率 一、实验要求 二、实验原理 三、设计实验 四、记录数值教 后 反 思 本节课是电学中最重要的一个学生实验,它涉及的器材最多、操作步骤最复杂,教材中是完全放手让学生去操作完成的,我认为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小,所以在课堂上,我给予了适当的引导、启发,对一些关键性的问题给予了必要的提示,这样学生的正确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实验也比较顺利地能够完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