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节 运动的描述?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知道机械运动、参照物的概念。?(2)知道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科学思维?通过学习会根据自己所选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3.科学探究?(1)通过学习运动的相对性,会根据物体的运动判断所选的参照物。?(2)通过观察及分析生活中不同情况下各物体的运动,让学生对物体的运动状态有正确的认识。?4.科学态度和责任?(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观察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理解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绝对不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物体运动与静止的判断、参照物的判断、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难点: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欣赏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模拟动画,思考:汽车、公路、树木,它们分别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想想看,人们是根据什么来区分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二)新课教学?1.机械运动?教学情境:日出日落、月盈月亏、星移斗转,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冬去春来、风起云涌、潮涨潮落,我们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1)宇宙大爆炸?1950年前后,伽莫夫建立了大爆炸的观念:认为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大约180亿年前,最初的宇宙是由超高温、高密度的“一点”爆炸而成,以后各星系会无限膨胀,46亿年前太阳系行星形成。1965年,有观测证据有力地支持大爆炸模型。?(2)地壳的运动?大陆板块的碰撞产生了地球上的高山和峡谷;江河的流动,形成沟壑和平原;水城威尼斯在不断下沉。?(3)生活中的运动现象:行走的学生和工人、飞翔的小鸟、游动的金鱼、飞驰的汽车、奔跑的骏马、流动的空气等。?提问:怎样准确定义物体的运动呢??知识归纳: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2.参照物?教学情境:(1)一列火车停在站台上,坐在车厢的乘客从不同的方向观看,有的乘客感觉火车在运动,而有的乘客却感觉火车是静止的,为什么乘客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组织学生讨论,初步明确乘客判断运动和静止所选的标准不同以后,会产生不同的判断。?(2)学生活动:把课本放在课桌上,课本上放一把尺子,推动课本使课本沿桌面运动。让学生讨论回答:选取课桌作标准,尺子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选取课本作标准,尺子和课桌是运动还是静止?选取尺子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知识归纳:事先选定作为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说明:选择参照物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任意性:可以选择运动的物体,也可以选择静止的物体。?(2)排己性:参照物不能是研究对象本身。?(3)不唯一性:参照物的选择不唯一,可以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照物。?(4)方便性:通常情况下,为了研究方便,一般选取地面或与地面相对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5)假定性:参照物一旦选取,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拓展:(1)科学家用特定的概念、数学工具及实验方法来描述与研究运动。?(2)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或“静止”时,要特别说明是以什么为参照物。?3.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教学情境:(1)小汽车里坐着一位乘客,路边有两个学生。当小车运动时,司机说乘客没动,而路边的学生赞叹他运动得真快。你认为哪个说的对???(2)乘电梯上升的乘客,选择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而选择电梯厢为参照物,乘客又是静止的。?(3)同步地球卫星,以太阳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又是静止的。这些事例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有什么特点 请大家分组讨论、交流。?知识归纳:?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说明:?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方法:?一选:选定参照物。?二看:看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三判:若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变化,则被研究物体是运动的,若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被研究物体是静止的。?4.例题讲解?例 下列有关运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宇宙里一切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B.宇宙里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C.我们日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D.我们把一切机械的各种运动总称为机械运动?【答案】A?四、布置作业与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