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五单元遗传的基本规律课堂互动探究案3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课件+课后定时检测案+课前自主预习案+学生用书)(4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五单元遗传的基本规律课堂互动探究案3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课件+课后定时检测案+课前自主预习案+学生用书)(4份)

资源简介

课堂互动探究案3 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
考点一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与证据
任务1 完成“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平行关系”的比较表
比较项目 基因 染色体
生殖过程中  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 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______相对稳定
存在 体细胞 成对 ______
配子 ______ ______
体细胞中来源 成对基因,一个来自______,一个来自______ 一对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______,一条来自______
形成配子时 ________________自由组合 ____________自由组合
任务2 摩尔根的假说—演绎过程拓展分析
(1)提出假说,进行解释(见师说突破2)
(2)演绎推理,验证假说
摩尔根依次做了实验一和实验二之后提出假说1,从而合理地解释了实验一和回交实验二。为了验证假说,摩尔根设计了多个新的实验,其中有一组实验最为关键,即白眼雌果蝇与亲本红眼雄果蝇交配,最后实验的真实结果和预期完全符合,假说1得到了证实。请同学们利用上述的假说1和2,绘出“白眼雌果蝇与亲本红眼雄果蝇交配”的实验的遗传图解并预测结果。
(3)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一条染色体上有________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____________。
1.生物体细胞中的基因不一定都位于染色体上
(1)真核生物的细胞核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而细胞质中的基因位于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的DNA上。
(2)原核细胞中无染色体,原核细胞的基因在拟核DNA和细胞质的质粒DNA上。
2.摩尔根的假说—演绎过程拓展分析
提出假说,进行解释
假 说 假说1: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X染色体上有,而Y染色体上没有 假说2: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上都有
实验一图解
实验二图解
疑 惑 上述两种假说都能够解释实验一和实验二的实验现象
考向一萨顿假说的判断与分析
1.[经典模拟]萨顿依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而提出“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假说,下列哪项不属于他所依据的“平行”关系(  )
A.基因和染色体在体细胞中都是成对存在的,在配子中都只有成对中的一个
B.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也自由组合
C.作为遗传物质的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绕而形成的
D.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考向二核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关系的考查
2.下列叙述中,不能说明“核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的是(  )
A.基因发生突变而染色体没有发生变化
B.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
C.二倍体生物形成配子时基因和染色体数目均减半
D.Aa杂合子发生染色体缺失后,可表现出a基因的性状
考向三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关实验考查
3.[经典模拟]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高茎与矮茎)的豌豆杂交实验和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相比,F2的结果有差异,原因是(  )
A.前者有等位基因的分离过程,后者没有
B.前者应用统计学方法处理数据,后者没有
C.前者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后者不一定
D.前者采用了假说—演绎法,后者没采用
4.[2023·福州调研]摩尔根用一只白眼突变体的雄性果蝇进行一系列杂交实验后,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其系列杂交实验过程中,最早获得白眼雌果蝇的途径是(  )
A.亲本白眼雄果蝇×亲本雌果蝇
B.F1白眼雄果蝇×F1雌果蝇
C.F2白眼雄果蝇×F1雌果蝇
D.F2白眼雄果蝇×F3雌果蝇
考点二 伴性遗传的特点与应用分析
任务1 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基因的遗传
如图为X、Y染色体的结构模式图,Ⅰ为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假设控制某相对性状的基因A(a)位于X和Y染色体的Ⅰ片段(同源区段)上,那么雌性个体的基因型种类有____________3种,雄性个体的基因型种类有______________4种。交配的类型就是3×4=12种。那么这对性状在后代雄性、雌性个体中表型也有差别,如:
试写出以下不同交配方式的子代基因型:
(1)XAXA×XAYa―→________________。
(2)XAXA×XaYA―→________________。
(3)XAXA×XaYa―→________________。
(4)XAXa×XAYA―→________________。
(5)XAXa×XAYa―→________________。
(6)XAXa×XaYA―→________________。
(7)XAXa×XaYa―→________________。
(8)XaXa×XAYA―→________________。
(9)假设基因所在区段位于Ⅲ,则雌性个体的基因型种类有______________三种,雄性个体的基因型种类有______________两种。
(10)假设基因所在区段位于Ⅱ,则雄性个体的基因型种类有______________两种,雌性个体的基因型种类有XX一种。
任务2 X、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的基因的遗传
人体内X、Y染色体的来源及传递规律
(1)X1Y中X1来自母亲,Y来自父亲,向下一代传递时,X1只能传给女儿,Y只能传给儿子。
(2)X2X3中X2、X3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向下一代传递时,X2、X3任何一条既可传给女儿,又可传给儿子。
(3)一对染色体组成为X1Y、X2X3的夫妇生两个女儿,则女儿中来自父亲的都为X1,且是相同的;但来自母亲的可能为X2,也可能为X3,不一定相同。
考向一伴性遗传的特点及其概率计算
1.
[2023·德州期中]如图所示为果蝇的X、Y染色体,其中Ⅱ区为同源区段,控制果蝇的刚毛(B)和截毛(b)的基因位于Ⅱ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雌性果蝇基因型有3种,雄性果蝇基因型有3种
B.雄性刚毛果蝇后代中的雄果蝇全部为刚毛
C.基因B、b在遗传时表现出和性别相关联的现象
D.自然界中雄性截毛个体数量大于雌性截毛个体数量
2.果蝇的眼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A决定色素产生,H使色素呈紫色,h使色素呈红色,aa个体眼睛呈白色。两只纯合果蝇杂交结果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a位于X染色体上
B.F2雌蝇中红眼∶白眼=3∶1
C.F2紫眼中纯合子占1/3
D.F2中纯合白眼的比例为3/16
3.在对某种单基因遗传病调查中发现,某女性患者的母亲和儿子是患者,其丈夫、女儿及父亲、哥哥和妹妹都正常,其哥哥的配偶及一儿一女也都正常,其妹妹与一表型正常男性结婚,未生育。下列对该女性及其家系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该病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也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若其丈夫没有该病致病基因,则该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或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C.若该女性患者与丈夫再生一个孩子,则其患病的概率为1/2
D.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妹妹可能生患该病的孩子
考向二X、Y染色体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上基因的传递规律的判断
4.已知果蝇的长翅与残翅是一对相对性状(A、a),红眼与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B、b)。如图为某雄性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及相关基因分布示意图,该雄性果蝇与一雌性果蝇杂交,后代个体的表型及数量比例如下表所示。
雄性果蝇 长翅红眼 长翅白眼 残翅红眼 残翅白眼
3/16 3/16 1/16 1/16
雌性果蝇 长翅红眼 长翅白眼 残翅红眼 残翅白眼
3/8 0 1/8 0
(1)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后代中与亲本基因型相同的果蝇占后代总数的________。
(2)有一只果蝇与亲代雄果蝇的表型相同,为探明它们的基因型是否相同,某同学利用这一只果蝇进行了测交实验,请写出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果蝇的刚毛(F)对截毛(f)为显性,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在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上都存在(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否为伴性遗传?请设计一个杂交实验,以支持你的观点(只进行一次杂交实验。要求写出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及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网络建构提升]
[长句应答必备]
1.萨顿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2.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萨顿假说。
3.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4.性别决定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性别决定的方式主要有XY型和ZW型两种。
5.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表现出隔代交叉遗传、男患者多于女患者、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是患者的特点。
6.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表现出连续遗传、女患者多于男患者、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是患者的特点。
7.伴Y遗传病表现出患者全为男性遗传的特点。
[等级选考研考向]
1.[2022·浙江1月]果蝇(2n=8)杂交实验中,F2某一雄果蝇体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来自F1雄果蝇,这4条染色体全部来自亲本(P)雄果蝇的概率是(  )
A.1/16 B.1/8
C.1/4 D.1/2
2.[2022·浙江6月]下图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家系图,甲病由等位基因A/a控制,乙病由等位基因B/b控制,其中一种病为伴性遗传,Ⅱ5不携带致病基因。甲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625。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群中乙病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B.Ⅰ1的体细胞中基因A最多时为4个
C.Ⅲ6带有来自Ⅰ2的甲病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6
D.若Ⅲ1与正常男性婚配,理论上生育一个只患甲病女孩的概率为1/208
3.[2022·山东卷]家蝇Y染色体由于某种影响断成两段,含s基因的小片段移接到常染色体获得XY′个体,不含s基因的大片段丢失。含s基因的家蝇发育为雄性,只含一条X染色体的雌蝇胚胎致死,其他均可存活且繁殖力相同。M、m是控制家蝇体色的基因,灰色基因M对黑色基因m为完全显性。如图所示的两亲本杂交获得F1,从F1开始逐代随机交配获得Fn。不考虑交换和其他突变,关于F1至Fn,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所有个体均可由体色判断性别
B.各代均无基因型为MM的个体
C.雄性个体中XY′所占比例逐代降低
D.雌性个体所占比例逐代降低
4.[2023·浙江1月]某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野生型个体的翅形和眼色分别为直翅和红眼,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研究人员通过诱变育种获得了紫红眼突变体和卷翅突变体昆虫。为研究该昆虫翅形和眼色的遗传方式,研究人员利用紫红眼突变体、卷翅突变体和野生型昆虫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见下表。
杂交组合 P F1 F2
甲 紫红眼突变体、紫红眼突变体 直翅紫红眼 直翅紫红眼
乙 紫红眼突变体、野生型 直翅红眼 直翅红眼∶直翅紫红眼=3∶1
丙 卷翅突变体、卷翅突变体 卷翅红眼∶直翅红眼=2∶1 卷翅红眼∶直翅红眼=1∶1
丁 卷翅突变体、野生型 卷翅红眼∶直翅红眼=1∶1 卷翅红眼∶直翅红眼=2∶3
注:表中F1为1对亲本的杂交后代,F2为F1全部个体随机交配的后代;假定每只昆虫的生殖力相同。
回答下列问题:
(1)红眼基因突变为紫红眼基因属于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突变。若要研究紫红眼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还需要对杂交组合________的各代昆虫进行______鉴定。鉴定后,若该杂交组合的F2表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可判定紫红眼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2)根据杂交组合丙的F1表型比例分析,卷翅基因除了的控制翅形性状外,还具有纯合________效应。
(3)若让杂交组合丙的F1和杂交组合丁的F1全部个体混合,让其自由交配,理论上其子代(F2)表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
(4)又从野生型(灰体红眼)中诱变育种获得隐性纯合的黑体突变体,已知灰体对黑体为完全显性,灰体(黑体)和红眼(紫红眼)分别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欲探究灰体(黑体)基因和红眼(紫红眼)基因的遗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现有3种纯合品系昆虫:黑体突变体、紫红眼突变体和野生型。请完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讨论。(说明:该昆虫雄性个体的同源染色体不会发生交换;每只昆虫的生殖力相同,且子代的存活率相同;实验的具体操作不作要求)
①实验思路
第一步:选择____________进行杂交获得F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观察记录表型及个数,并做统计分析。
②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讨论
Ⅰ:若统计后的表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灰体(黑体)基因和红眼(紫红眼)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Ⅱ:若统计后的表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灰体(黑体)基因和红眼(紫红眼)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国考真题研规律]
5.[2022·全国乙卷]依据鸡的某些遗传性状可以在早期区分雌雄,提高养鸡场的经济效益。已知鸡的羽毛性状芦花和非芦花受1对等位基因控制。芦花鸡和非芦花鸡进行杂交,正交子代中芦花鸡和非芦花鸡数目相同,反交子代均为芦花鸡。下列分析及推断错误的是 (  )
A.正交亲本中雌鸡为芦花鸡,雄鸡为非芦花鸡
B.正交子代和反交子代中的芦花雄鸡均为杂合体
C.反交子代芦花鸡相互交配,所产雌鸡均为芦花鸡
D.仅根据羽毛性状芦花和非芦花即可区分正交子代性别
6.[2021·全国甲卷]果蝇的翅型、眼色和体色3个性状由3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且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让一群基因型相同的果蝇(果蝇M)与另一群基因型相同的果蝇(果蝇N)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分别统计子代果蝇不同性状的个体数量,结果如图所示。已知果蝇N表现为显性性状灰体红眼。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果蝇M为红眼杂合体雌蝇
B.果蝇M体色表现为黑檀体
C.果蝇N为灰体红眼杂合体
D.亲本果蝇均为长翅杂合体
7.[2021·全国乙卷]果蝇的灰体对黄体是显性性状,由X染色体上的1对等位基因(用A/a表示)控制;长翅对残翅是显性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1对等位基因(用B/b表示)控制。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用灰体纯合子雌果蝇和黄体雄果蝇为实验材料,设计杂交实验以获得黄体雌果蝇。(要求:用遗传图解表示杂交过程。)
(2)若用黄体残翅雌果蝇与灰体长翅雄果蝇(XAYBB)作为亲本杂交得到F1,F1相互交配得到F2,则F2中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黄体长翅∶黄体残翅=____________,F2中灰体长翅雌蝇出现的概率为________。
8.[全国卷Ⅰ]某种羊的性别决定为XY型。已知其有角和无角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N/n)控制;黑毛和白毛由等位基因(M/m)控制,且黑毛对白毛为显性。回答下列问题:
(1)公羊中基因型为NN或Nn的表现为有角,nn无角;母羊中基因型为NN的表现为有角,nn或Nn无角。若多对杂合体公羊与杂合体母羊杂交,则理论上,子一代群体中母羊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公羊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
(2)某同学为了确定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让多对纯合黑毛母羊与纯合白毛公羊交配,子二代中黑毛∶白毛=3∶1,我们认为根据这一实验数据,不能确定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需要补充数据,如统计子二代中白毛个体的性别比例,若____________,则说明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若__________________,
则说明M/m是位于常染色体上。
(3)一般来说,对于性别决定为XY型的动物群体而言,当一对等位基因(如A/a)位于常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________种;当其仅位于X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________种;当其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时(如图所示),基因型有________种。
课堂互动探究案3
考点一
【任务驱动】
任务1 染色体 成对 成单 成单 父方 母方 父方 母方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非同源染色体 
任务2 (3)控制果蝇的红眼、白眼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
(4)多个 呈线性排列
【过程评价】
1.答案:C
2.解析:基因突变是基因内部个别碱基对的突变,它不影响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所以A不能说明核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
答案:A
3.解析: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和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都存在等位基因的分离过程;两者的实验过程都采用了统计学方法处理数据;孟德尔实验中的豌豆没有性染色体,因此体细胞中的基因成对存在,摩尔根实验中的果蝇有性染色体,而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一定成对存在;孟德尔和摩尔根的实验都采用了假说—演绎法。
答案:C
4.解析:白眼为隐性性状,且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雌果蝇要表现白眼性状,必须用白眼雄果蝇和带有白眼基因的雌果蝇杂交。A亲本雌果蝇不携带白眼基因,不符合题意;B中F1雌果蝇携带白眼基因,但F1中无白眼雄果蝇,不符合题意;D用的时间较长,不符合题意。
答案:C
考点二
【任务驱动】
任务1 XAXA、XAXa、XaXa XAYA、XAYa、XaYA、XaYa XaYA XaXa XAXa XaYa (1)XAXA、XAYa (2)XAXa、XAYA (3)XAXa、XAYa (4)XAXA、XAXa、XAYA、XaYA (5)XAXA、XAXa、XAYa、XaYa (6)XAXa、XaXa、XAYA、XaYA (7)XAXa、XaXa、XAYa、XaYa (8)XAXa、XaYA (9)XAXA、XAXa、XaXa XAY、XaY (10)XYA、XYa
任务2 父传子、子传孙,具有世代连续性 子必病 父必病 女必病 母必病 100% 隔代交叉 连续 多于
【过程评价】
1.解析:雌性果蝇基因型有3种,雄性果蝇基因型有4种,即XBYB、XBYb、XbYB、XbYb,A错误;雄性刚毛果蝇的基因型有XBYB、XBYb、XbYB,当其基因型为XBYb时,后代中的雄果蝇不一定全部为刚毛,B错误;基因B、b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在遗传时表现出和性别相关联的现象,C正确;自然界中雄性截毛个体数量等于雌性截毛个体数量,D错误。
答案:C
2.答案:D
3.解析:根据题意,该女性患者的母亲和儿子是患者,其丈夫、女儿及父亲、哥哥和妹妹都正常,故该病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或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或致病基因位于X、Y同源区段上,据此分析。女性患者的父亲正常,可排除伴X隐性遗传病的可能,A错误;若其丈夫没有致病基因,但该女子的儿子患病,该病可能是伴X显性遗传病或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正确;该病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常染色体隐性、伴X显性或X、Y同源区段的遗传,无论哪种情况,子代患病概率都是1/2,C正确;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女性患者的母亲和儿子是患者,则该女子的妹妹为显性杂合子,若其丈夫也是携带者时,后代也可能患病,D正确。
答案:A
4.答案:(1)AaXBXb 1/4 (2)若后代出现残翅果蝇,则它们的基因型相同;若后代全是长翅果蝇,则它们的基因型不相同 (3)是;XfXf×XfYF;后代雌果蝇全是截毛,雄果蝇全是刚毛(或XfXf×XFYf后代雌果蝇全是刚毛,雄果蝇全是截毛)
课堂总结 网络聚焦大概念
①测交验证 ②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伴X隐性遗传 ④伴Y遗传 ⑤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历届真题 分类集训培素养
1.解析:设亲本雄果蝇的染色体组成为112233XY,亲本雌果蝇的染色体组成为①①②②③③XX,则F1雄果蝇的染色体组成为1①2②3③XY,已知F2某一雄果蝇体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来自F1雄果蝇,这4条染色体若均来自亲本雄果蝇,即F2中该雄果蝇从F1雄果蝇中得到的染色体为123Y,其中Y染色体一定来自亲本雄果蝇,另外3条染色体均来自亲本雄果蝇的概率为1/2×1/2×1/2=1/8,B正确。
答案:B
2.解析:由Ⅰ1、Ⅰ2不患甲病,所生Ⅱ2患甲病,可推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结合题干信息“其中一种病为伴性遗传”可推知乙病为伴性遗传,由Ⅱ1、Ⅱ2患乙病,所生Ⅲ3不患病,推知乙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该遗传病的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故A错误;由以上分析可知Ⅰ1的基因型为AaXBY,基因A最多时为细胞进行DNA复制后,此时细胞中有2个基因A,故B错误;只研究甲病,Ⅰ1的基因型为Aa,Ⅰ2的基因型为Aa,可推出Ⅱ4的基因型为1/3AA、2/3 Aa,由题干可知,Ⅱ5不携带致病基因,即Ⅱ5的基因型为AA,Ⅲ6带有来自Ⅰ2的甲病致病基因的概率为2/3Aa×1AA×1/2×1/2=1/6,故C正确;由题干信息“甲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625”推知甲病致病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1/25,正常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24/25,则人群中AA基因型频率为24/25×24/25,Aa基因型频率为2×24/25×1/25,换算后,正常人群中AA基因型频率为12/13,Aa基因型频率为1/13,利用正推、反推的方法得出:Ⅲ1的基因型为Aa(1/2XBXB、1/2XBXb),其婚配的正常男性基因型为(12/13AA、1/13Aa) XbY,理论上生育一个只患甲病女孩(aaXbXb)的概率为l/13Aa×1Aa×1/4×1/2XBXb×1XbY×1/4=1/416,故D错误。
答案:C
3.答案:D
4.答案:(1)隐性 乙 性别 直翅红眼雌性∶直翅紫红眼雌性∶直翅红眼雄性∶直翅紫红眼雄性=3∶1∶3∶1 (2)致死 (3)卷翅红眼∶直翅红眼=4∶5 (4)①黑体突变体与紫红眼突变体 F1随机交配得F2 ②灰体红眼∶灰体紫红眼∶黑体红眼∶黑体紫红眼=9∶3∶3∶1 灰体红眼∶灰体紫红眼∶黑体红眼=2∶1∶1
5.解析:鸡的性别决定为ZW型,芦花鸡和非芦花鸡进行杂交,正交子代中芦花鸡和非芦花鸡数目相同,反交子代均为芦花鸡,这表明芦花为显性性状,且芦花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假设相关基因用B/b表示,则正交组合的亲子代为ZBW(芦花♀)×ZbZb(非芦花♂)→ZBZb(芦花♂)∶ZbW(非芦花♀)=1∶1,反交组合的亲子代为ZbW(非芦花♀)×ZBZB(芦花♂)→ZBZb(芦花♂)、ZBW(芦花♀),A、B正确;反交子代芦花鸡相互交配(ZBZb×ZBW),所产雌鸡有芦花(ZBW)和非芦花(ZbW)两种类型,C错误;正交组合的子代中芦花鸡均为雄性,非芦花鸡均为雌性,D正确。
答案:C
6.解析:假设与果蝇翅型有关的基因为A、a,子代果蝇中长翅∶残翅≈3∶1,由此可判断双亲关于翅型都为显性性状(长翅)且为杂合体(Aa);假设与果蝇眼色有关的基因为B、b,子代果蝇中红眼∶白眼≈1∶1,又知红眼为显性性状,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双亲的基因型为XBXb、XbY或XbXb、XBY;假设与果蝇体色有关的基因为C、c,子代果蝇中灰体∶黑檀体≈1∶1,则双亲中一个为杂合体(Cc),一个为隐性纯合体(cc)。果蝇N表现为显性性状(长翅)灰体红眼,则果蝇N的基因型为AaCcXBY或AaCcXBXb,果蝇M为长翅黑檀体白眼,基因型为AaccXbXb或AaccXbY。A错误。
答案:A
7.解析:(1)由题意可知,用灰体纯合子雌果蝇(XAXA)和黄体雄果蝇(XaY)为实验材料,要想获得黄体雌果蝇(XaXa),首先需要获得灰体雌果蝇(XAXa),让灰体雌果蝇(XAXa)与黄体雄果蝇(XaY)杂交即可获得黄体雌果蝇(XaXa),遗传图解如答案所示。(2)由题意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XaXabb和XAYBB,亲本杂交得到F1,F1的基因型为XAXaBb、XaYBb,F1相互交配得F2,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黄体长翅∶黄体残翅=3∶1∶3∶1,则F2中灰体长翅雌蝇出现的概率为3/16。
答案:(1)如图所示
(2)3∶1∶3∶1 3/16
8.答案:(1)有角∶无角=1∶3 有角∶无角=3∶1
(2)白毛个体全为雄性 白毛个体中雄性∶雌性=1∶1
(3)3 5 7(共64张PPT)
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
课前自主预习案
课堂互动探究案
课前自主预习案
素能目标★考向导航
知识点一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与证据
平行
类比推理法
XWXW、XWXw
XWY
XwY
X染色体
线性排列
知识点二 伴性遗传及其特点
性染色体
性别
隔代遗传
多于
多于
母亲和女儿
男性
XbXb
XBY
色盲
正常
基能过关——问题化
一、判一判(判断正误并找到课本原话)
(一)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与证据
1.萨顿利用假说—演绎法推测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且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必修2 P29正文)(  )
2.萨顿通过观察蝗虫细胞的染色体变化规律,推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必修2 P29正文)(  )
3.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能说明“核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必修2 P29正文)(  )
4.“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可作为萨顿假说的依据。(必修2 P29正文)(  )
×


×
5.摩尔根在实验室培养的红眼雄果蝇中首次发现了白眼性状,该性状来自基因重组。(必修2 P30正文)(  )
6.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控制果蝇红眼和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必修2 P31思考·讨论)(  )
7.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且呈线性排列。(必修2 P32正文)(  )
8.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证明: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但没有证明这一结论,摩尔根通过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必修2 P29~P31正文)(  )
×

×

(二)伴性遗传的特点与应用
1.性染色体上控制性状的基因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的遗传方式是伴性遗传。(必修2 P34正文)(  )
2.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必修2 P35正文)(  )
3.女性的某一条X染色体来自父方的概率是1/2,男性的X染色体来自母亲的概率是1。(必修2 P35正文)(  )
4.人的许多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在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必修2 P35正文)(  )

×


5.人类红绿色盲患病家系的系谱图中一定能观察到隔代遗传现象。(必修2 P35思考·讨论)(  )
6.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下了一个患红绿色盲的女孩。(必修2 P36正文)(  )
7.某家庭中丈夫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妻子表现正常,则该家庭应选择生育男孩。(必修2 P37正文)(  )
8.让非芦花雄鸡和芦花雌鸡杂交,可通过性状判断鸡的性别。(必修2 P38正文)(  )
×
×


二、议一议
【教材易漏拾遗】
1.[必修2 P29~P31正文拓展]萨顿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用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请思考生物体细胞中的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吗?
提示:不一定。①真核生物的细胞核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而细胞质基因位于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的DNA上。②原核细胞中无染色体,原核细胞的基因在拟核DNA或质粒DNA上。
2.[必修2 P34正文拓展]生物的伴性遗传现象与性染色体有关,那么所有的生物都有性染色体吗?为什么?
提示:不是,只有具有性别分化(雌雄异体)的生物才有性染色体。如下生物无性染色体:①所有无性别之分的生物均无性染色体,如酵母菌等。②虽有性别之分,但雌雄同株(或雌雄同体)的生物均无性染色体,如玉米、水稻等。③虽有性别分化且为雌雄异体,但其雌雄性别并非取决于“染色体类型”,而是取决于其他因素,如蜜蜂、蚂蚁、龟等。
3.[必修2 P34伴性遗传概念]
(1)是否生物都存在伴性遗传现象?伴性遗传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均与性别决定有关吗?

提示:不一定,只有存在性染色体的生物才有伴性遗传现象。伴性遗传的根本原因是性染色体在不同性别个体中传递规律不同。
提示:不一定,如人类红绿色盲基因、血友病基因均位于X染色体上,而外耳道多毛基因则位于Y染色体上。
课堂互动探究案
考点一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与证据
任务1 完成“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平行关系”的比较表
比较项目 基因 染色体
生殖过程中  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 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______相对稳定
存在 体细胞 成对 ______
配子 ______ ______
体细胞中来源 成对基因,一个来自______,一个来自______ 一对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______,一条来自______
形成配子时 ________________自由组合 ____________自由组合
染色体
成对
成单 
成单
父方
母方
父方
母方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
非等位基因
非同源染色体
(1)提出假说,进行解释(见师说突破2)
(2)演绎推理,验证假说
摩尔根依次做了实验一和实验二之后提出假说1,从而合理地解释了实验一和回交实验二。为了验证假说,摩尔根设计了多个新的实验,其中有一组实验最为关键,即白眼雌果蝇与亲本红眼雄果蝇交配,最后实验的真实结果和预期完全符合,假说1得到了证实。请同学们利用上述的假说1和2,绘出“白眼雌果蝇与亲本红眼雄果蝇交配”的实验的遗传图解并预测结果。
(3)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一条染色体上有________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____________。
控制果蝇的红眼、白眼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
多个
呈线性排列
1.生物体细胞中的基因不一定都位于染色体上
(1)真核生物的细胞核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而细胞质中的基因位于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的DNA上。
(2)原核细胞中无染色体,原核细胞的基因在拟核DNA和细胞质的质粒DNA上。
2.摩尔根的假说—演绎过程拓展分析
提出假说,进行解释
假 说 假说1: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X染色体上有,而Y染色体上没有 假说2: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上都有
实验一图解
实验二图解
疑 惑 上述两种假说都能够解释实验一和实验二的实验现象 考向一 萨顿假说的判断与分析
1.[经典模拟]萨顿依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而提出“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假说,下列哪项不属于他所依据的“平行”关系(  )
A.基因和染色体在体细胞中都是成对存在的,在配子中都只有成对中的一个
B.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也自由组合
C.作为遗传物质的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绕而形成的
D.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答案:C
考向二 核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关系的考查
2.下列叙述中,不能说明“核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的是(  )
A.基因发生突变而染色体没有发生变化
B.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
C.二倍体生物形成配子时基因和染色体数目均减半
D.Aa杂合子发生染色体缺失后,可表现出a基因的性状
解析:基因突变是基因内部个别碱基对的突变,它不影响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所以A不能说明核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
答案:A
考向三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关实验考查
3.[经典模拟]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高茎与矮茎)的豌豆杂交实验和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相比,F2的结果有差异,原因是(  )
A.前者有等位基因的分离过程,后者没有
B.前者应用统计学方法处理数据,后者没有
C.前者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后者不一定
D.前者采用了假说—演绎法,后者没采用
解析: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和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都存在等位基因的分离过程;两者的实验过程都采用了统计学方法处理数据;孟德尔实验中的豌豆没有性染色体,因此体细胞中的基因成对存在,摩尔根实验中的果蝇有性染色体,而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一定成对存在;孟德尔和摩尔根的实验都采用了假说—演绎法。
答案:C
4.[2023·福州调研]摩尔根用一只白眼突变体的雄性果蝇进行一系列杂交实验后,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其系列杂交实验过程中,最早获得白眼雌果蝇的途径是(  )
A.亲本白眼雄果蝇×亲本雌果蝇
B.F1白眼雄果蝇×F1雌果蝇
C.F2白眼雄果蝇×F1雌果蝇
D.F2白眼雄果蝇×F3雌果蝇
解析:白眼为隐性性状,且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雌果蝇要表现白眼性状,必须用白眼雄果蝇和带有白眼基因的雌果蝇杂交。A亲本雌果蝇不携带白眼基因,不符合题意;B中F1雌果蝇携带白眼基因,但F1中无白眼雄果蝇,不符合题意;D用的时间较长,不符合题意。
答案:C
考点二 伴性遗传的特点与应用分析
任务1 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基因的遗传
如图为X、Y染色体的结构模式图,Ⅰ为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假设控制某相对性状的基因A(a)位于X和Y染色体的Ⅰ片段(同源区段)上,那么雌性个体的基因型种类有________________3种,雄性个体的基因型种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4种。交配的类型就是3×4=12种。那么这对性状在后代雄性、雌性个体中表型也有差别,如:
XAXA、XAXa、XaXa
XAYA、XAYa、XaYA、XaYa 
XaYA
XaXa
XAXa
XaYa 
试写出以下不同交配方式的子代基因型:
(1)XAXA×XAYa―→________________。
(2)XAXA×XaYA―→________________。
(3)XAXA×XaYa―→________________。
(4)XAXa×XAYA―→______________________。
(5)XAXa×XAYa―→______________________。
(6)XAXa×XaYA―→________________。
(7)XAXa×XaYa―→________________。
(8)XaXa×XAYA―→________________。
(9)假设基因所在区段位于Ⅲ,则雌性个体的基因型种类有______________三种,雄性个体的基因型种类有____________两种。
(10)假设基因所在区段位于Ⅱ,则雄性个体的基因型种类有______________两种,雌性个体的基因型种类有XX一种。
XAXA、XAYa 
XAXa、XAYA 
XAXa、XAYa
XAXA、XAXa、XAYA、XaYA
XAXA、XAXa、XAYa、XaYa
XAXa、XaXa、XAYA、XaYA 
XAXa、XaXa、XAYa、XaYa 
XAXa、XaYA 
XAXA、XAXa、XaXa 
XAY、XaY 
XYA、XYa
任务2 X、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的基因的遗传
父传子、
子传孙,具有
世代连续性
子必病
父必病
女必病
母必病
100% 
隔代交叉
连续
多于
人体内X、Y染色体的来源及传递规律
(1)X1Y中X1来自母亲,Y来自父亲,向下一代传递时,X1只能传给女儿,Y只能传给儿子。
(2)X2X3中X2、X3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向下一代传递时,X2、X3任何一条既可传给女儿,又可传给儿子。
(3)一对染色体组成为X1Y、X2X3的夫妇生两个女儿,则女儿中来自父亲的都为X1,且是相同的;但来自母亲的可能为X2,也可能为X3,不一定相同。
考向一 伴性遗传的特点及其概率计算
1.[2023·德州期中]如图所示为果蝇的X、Y染色体,其中Ⅱ区为同源区段,控制果蝇的刚毛(B)和截毛(b)的基因位于Ⅱ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雌性果蝇基因型有3种,雄性果蝇基因型有3种
B.雄性刚毛果蝇后代中的雄果蝇全部为刚毛
C.基因B、b在遗传时表现出和性别相关联的现象
D.自然界中雄性截毛个体数量大于雌性截毛个体数量
答案:C
解析:雌性果蝇基因型有3种,雄性果蝇基因型有4种,即XBYB、XBYb、XbYB、XbYb,A错误;雄性刚毛果蝇的基因型有XBYB、XBYb、XbYB,当其基因型为XBYb时,后代中的雄果蝇不一定全部为刚毛,B错误;基因B、b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在遗传时表现出和性别相关联的现象,C正确;自然界中雄性截毛个体数量等于雌性截毛个体数量,D错误。
2.果蝇的眼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A决定色素产生,H使色素呈紫色,h使色素呈红色,aa个体眼睛呈白色。两只纯合果蝇杂交结果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a位于X染色体上
B.F2雌蝇中红眼∶白眼=3∶1
C.F2紫眼中纯合子占1/3
D.F2中纯合白眼的比例为3/16
答案:D
3.在对某种单基因遗传病调查中发现,某女性患者的母亲和儿子是患者,其丈夫、女儿及父亲、哥哥和妹妹都正常,其哥哥的配偶及一儿一女也都正常,其妹妹与一表型正常男性结婚,未生育。下列对该女性及其家系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该病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也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若其丈夫没有该病致病基因,则该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或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C.若该女性患者与丈夫再生一个孩子,则其患病的概率为1/2
D.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妹妹可能生患该病的孩子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该女性患者的母亲和儿子是患者,其丈夫、女儿及父亲、哥哥和妹妹都正常,故该病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或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或致病基因位于X、Y同源区段上,据此分析。女性患者的父亲正常,可排除伴X隐性遗传病的可能,A错误;若其丈夫没有致病基因,但该女子的儿子患病,该病可能是伴X显性遗传病或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正确;该病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常染色体隐性、伴X显性或X、Y同源区段的遗传,无论哪种情况,子代患病概率都是1/2,C正确;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女性患者的母亲和儿子是患者,则该女子的妹妹为显性杂合子,若其丈夫也是携带者时,后代也可能患病,D正确。
考向二 X、Y染色体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上基因的传递规律的判断
4.已知果蝇的长翅与残翅是一对相对性状(A、a),红眼与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B、b)。如图为某雄性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及相关基因分布示意图,该雄性果蝇与一雌性果蝇杂交,后代个体的表型及数量比例如下表所示。
雄性果蝇 长翅红眼 长翅白眼 残翅红眼 残翅白眼
3/16 3/16 1/16 1/16
雌性果蝇 长翅红眼 长翅白眼 残翅红眼 残翅白眼
3/8 0 1/8 0
(1)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后代中与亲本基因型相同的果蝇占后代总数的________。
(2)有一只果蝇与亲代雄果蝇的表型相同,为探明它们的基因型是否相同,某同学利用这一只果蝇进行了测交实验,请写出可能的实验结
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果蝇的刚毛(F)对截毛(f)为显性,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在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上都存在(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否为伴性遗传?请设计一个杂交实验,以支持你的观点(只进行一次杂交实验。要求写出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及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aXBXb
1/4
若后代出现残翅果蝇,则它们的基因型相同;若后代全是长翅果蝇,则它们的基因型不相同 
是;XfXf×XfYF;后代雌果蝇全是截毛,雄果蝇全是刚毛(或XfXf×XFYf后代雌果蝇全是刚毛,雄果蝇全是截毛)
[网络建构提升]
测交验证
基因在染色体上
伴X隐性遗传
伴Y遗传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长句应答必备]
1.萨顿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2.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萨顿假说。
3.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4.性别决定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性别决定的方式主要有XY型和ZW型两种。
5.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表现出隔代交叉遗传、男患者多于女患者、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是患者的特点。
6.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表现出连续遗传、女患者多于男患者、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是患者的特点。
7.伴Y遗传病表现出患者全为男性遗传的特点。
[等级选考研考向]
1.[2022·浙江1月]果蝇(2n=8)杂交实验中,F2某一雄果蝇体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来自F1雄果蝇,这4条染色体全部来自亲本(P)雄果蝇的概率是(  )
A.1/16 B.1/8
C.1/4 D.1/2
解析:设亲本雄果蝇的染色体组成为112233XY,亲本雌果蝇的染色体组成为①①②②③③XX,则F1雄果蝇的染色体组成为1①2②3③XY,已知F2某一雄果蝇体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来自F1雄果蝇,这4条染色体若均来自亲本雄果蝇,即F2中该雄果蝇从F1雄果蝇中得到的染色体为123Y,其中Y染色体一定来自亲本雄果蝇,另外3条染色体均来自亲本雄果蝇的概率为1/2×1/2×1/2=1/8,B正确。
答案:B
2.[2022·浙江6月]下图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家系图,甲病由等位基因A/a控制,乙病由等位基因B/b控制,其中一种病为伴性遗传,Ⅱ5不携带致病基因。甲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625。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群中乙病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B.Ⅰ1的体细胞中基因A最多时为4个
C.Ⅲ6带有来自Ⅰ2的甲病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6
D.若Ⅲ1与正常男性婚配,理论上生育一个只患甲病女孩的概率为1/208
答案:C
解析:由Ⅰ1、Ⅰ2不患甲病,所生Ⅱ2患甲病,可推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结合题干信息“其中一种病为伴性遗传”可推知乙病为伴性遗传,由Ⅱ1、Ⅱ2患乙病,所生Ⅲ3不患病,推知乙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该遗传病的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故A错误;由以上分析可知Ⅰ1的基因型为AaXBY,基因A最多时为细胞进行DNA复制后,此时细胞中有2个基因A,故B错误;只研究甲病,Ⅰ1的基因型为Aa,Ⅰ2的基因型为Aa,可推出Ⅱ4的基因型为1/3AA、2/3 Aa,由题干可知,Ⅱ5不携带致病基因,即Ⅱ5的基因型为AA,Ⅲ6带有来自Ⅰ2的甲病致病基因的概率为2/3Aa×1AA×1/2×1/2=1/6,故C正确;由题干信息“甲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625”推知甲病致病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1/25,正常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24/25,则人群中AA基因型频率为24/25×24/25,Aa基因型频率为2×24/25×1/25,换算后,正常人群中AA基因型频率为12/13,Aa基因型频率为1/13,利用正推、反推的方法得出:Ⅲ1的基因型为Aa(1/2XBXB、1/2XBXb),其婚配的正常男性基因型为(12/13AA、1/13Aa) XbY,理论上生育一个只患甲病女孩(aaXbXb)的概率为l/13Aa×1Aa×1/4×1/2XBXb×1XbY×1/4=1/416,故D错误。
3.[2022·山东卷]家蝇Y染色体由于某种影响断成两段,含s基因的小片段移接到常染色体获得XY′个体,不含s基因的大片段丢失。含s基因的家蝇发育为雄性,只含一条X染色体的雌蝇胚胎致死,其他均可存活且繁殖力相同。M、m是控制家蝇体色的基因,灰色基因M对黑色基因m为完全显性。如图所示的两亲本杂交获得F1,从F1开始逐代随机交配获得Fn。不考虑交换和其他突变,关于F1至Fn,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所有个体均可由体色判断性别
B.各代均无基因型为MM的个体
C.雄性个体中XY′所占比例逐代降低
D.雌性个体所占比例逐代降低
答案:D
4.[2023·浙江1月]某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野生型个体的翅形和眼色分别为直翅和红眼,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研究人员通过诱变育种获得了紫红眼突变体和卷翅突变体昆虫。为研究该昆虫翅形和眼色的遗传方式,研究人员利用紫红眼突变体、卷翅突变体和野生型昆虫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见下表。
杂交组合 P F1 F2
甲 紫红眼突变体、紫红眼突变体 直翅紫红眼 直翅紫红眼
乙 紫红眼突变体、野生型 直翅红眼 直翅红眼∶直翅紫红眼=3∶1
丙 卷翅突变体、卷翅突变体 卷翅红眼∶直翅红眼=2∶1 卷翅红眼∶直翅红眼=1∶1
丁 卷翅突变体、野生型 卷翅红眼∶直翅红眼=1∶1 卷翅红眼∶直翅红眼=2∶3
注:表中F1为1对亲本的杂交后代,F2为F1全部个体随机交配的后代;假定每只昆虫的生殖力相同。
回答下列问题:
(1)红眼基因突变为紫红眼基因属于______(填“显性”或“隐性”)突变。若要研究紫红眼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还需要对杂交组合____的各代昆虫进行______鉴定。鉴定后,若该杂交组合的F2表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可判定紫红眼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2)根据杂交组合丙的F1表型比例分析,卷翅基因除了的控制翅形性状外,还具有纯合________效应。
(3)若让杂交组合丙的F1和杂交组合丁的F1全部个体混合,让其自由交配,理论上其子代(F2)表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
隐性

性别
直翅红眼雌性∶直翅紫红眼雌性∶直翅红眼雄性∶直翅紫红眼雄性=3∶1∶3∶1
致死
卷翅红眼∶直翅红眼=4∶5
(4)又从野生型(灰体红眼)中诱变育种获得隐性纯合的黑体突变体,已知灰体对黑体为完全显性,灰体(黑体)和红眼(紫红眼)分别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欲探究灰体(黑体)基因和红眼(紫红眼)基因的遗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现有3种纯合品系昆虫:黑体突变体、紫红眼突变体和野生型。请完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讨论。(说明:该昆虫雄性个体的同源染色体不会发生交换;每只昆虫的生殖力相同,且子代的存活率相同;实验的具体操作不作要求)
①实验思路
第一步: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杂交获得F1,
_________________。
①黑体突变体与紫红眼突变体
F1随机交配得F2
第二步:观察记录表型及个数,并做统计分析。
②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讨论
Ⅰ:若统计后的表型及其比例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灰体(黑体)基因和红眼(紫红眼)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Ⅱ:若统计后的表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灰体(黑体)基因和红眼(紫红眼)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灰体红眼∶灰体紫红眼∶黑体红眼∶黑体紫红眼=9∶3∶3∶1 
灰体红眼∶灰体紫红眼∶黑体红眼=2∶1∶1
[国考真题研规律]
5.[2022·全国乙卷]依据鸡的某些遗传性状可以在早期区分雌雄,提高养鸡场的经济效益。已知鸡的羽毛性状芦花和非芦花受1对等位基因控制。芦花鸡和非芦花鸡进行杂交,正交子代中芦花鸡和非芦花鸡数目相同,反交子代均为芦花鸡。下列分析及推断错误的是 (  )
A.正交亲本中雌鸡为芦花鸡,雄鸡为非芦花鸡
B.正交子代和反交子代中的芦花雄鸡均为杂合体
C.反交子代芦花鸡相互交配,所产雌鸡均为芦花鸡
D.仅根据羽毛性状芦花和非芦花即可区分正交子代性别
答案:C
解析:鸡的性别决定为ZW型,芦花鸡和非芦花鸡进行杂交,正交子代中芦花鸡和非芦花鸡数目相同,反交子代均为芦花鸡,这表明芦花为显性性状,且芦花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假设相关基因用B/b表示,则正交组合的亲子代为ZBW(芦花♀)×ZbZb(非芦花♂)→ZBZb(芦花♂)∶ZbW(非芦花♀)=1∶1,反交组合的亲子代为ZbW(非芦花♀)×ZBZB(芦花♂)→ZBZb(芦花♂)、ZBW(芦花♀),A、B正确;反交子代芦花鸡相互交配(ZBZb×ZBW),所产雌鸡有芦花(ZBW)和非芦花(ZbW)两种类型,C错误;正交组合的子代中芦花鸡均为雄性,非芦花鸡均为雌性,D正确。
6.[2021·全国甲卷]果蝇的翅型、眼色和体色3个性状由3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且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让一群基因型相同的果蝇(果蝇M)与另一群基因型相同的果蝇(果蝇N)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分别统计子代果蝇不同性状的个体数量,结果如图所示。已知果蝇N表现为显性性状灰体红眼。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果蝇M为红眼杂合体雌蝇
B.果蝇M体色表现为黑檀体
C.果蝇N为灰体红眼杂合体
D.亲本果蝇均为长翅杂合体
答案:A
解析:假设与果蝇翅型有关的基因为A、a,子代果蝇中长翅∶残翅≈3∶1,由此可判断双亲关于翅型都为显性性状(长翅)且为杂合体(Aa);假设与果蝇眼色有关的基因为B、b,子代果蝇中红眼∶白眼≈1∶1,又知红眼为显性性状,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双亲的基因型为XBXb、XbY或XbXb、XBY;假设与果蝇体色有关的基因为C、c,子代果蝇中灰体∶黑檀体≈1∶1,则双亲中一个为杂合体(Cc),一个为隐性纯合体(cc)。果蝇N表现为显性性状(长翅)灰体红眼,则果蝇N的基因型为AaCcXBY或AaCcXBXb,果蝇M为长翅黑檀体白眼,基因型为AaccXbXb或AaccXbY。A错误。
7.[2021·全国乙卷]果蝇的灰体对黄体是显性性状,由X染色体上的1对等位基因(用A/a表示)控制;长翅对残翅是显性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1对等位基因(用B/b表示)控制。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用灰体纯合子雌果蝇和黄体雄果蝇为实验材料,设计杂交实验以获得黄体雌果蝇。(要求:用遗传图解表示杂交过程。)

(2)若用黄体残翅雌果蝇与灰体长翅雄果蝇(XAYBB)作为亲本杂交得到F1,F1相互交配得到F2,则F2中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黄体长翅∶黄体残翅=____________,F2中灰体长翅雌蝇出现的概率为________。
3∶1∶3∶1
3/16
解析:(1)由题意可知,用灰体纯合子雌果蝇(XAXA)和黄体雄果蝇(XaY)为实验材料,要想获得黄体雌果蝇(XaXa),首先需要获得灰体雌果蝇(XAXa),让灰体雌果蝇(XAXa)与黄体雄果蝇(XaY)杂交即可获得黄体雌果蝇(XaXa),遗传图解如答案所示。(2)由题意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XaXabb和XAYBB,亲本杂交得到F1,F1的基因型为XAXaBb、XaYBb,F1相互交配得F2,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黄体长翅∶黄体残翅=3∶1∶3∶1,则F2中灰体长翅雌蝇出现的概率为3/16。
8.[全国卷Ⅰ]某种羊的性别决定为XY型。已知其有角和无角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N/n)控制;黑毛和白毛由等位基因(M/m)控制,且黑毛对白毛为显性。回答下列问题:
(1)公羊中基因型为NN或Nn的表现为有角,nn无角;母羊中基因型为NN的表现为有角,nn或Nn无角。若多对杂合体公羊与杂合体母羊杂交,则理论上,子一代群体中母羊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公羊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为了确定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让多对纯合黑毛母羊与纯合白毛公羊交配,子二代中黑毛∶白毛=3∶1,我们认为根据这一实验数据,不能确定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需要补充数据,如统计子二代中白毛个体的性别比例,若______________,则说明M/m是位于X染色体上;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M/m是位于常染色体上。
有角∶无角=1∶3
有角∶无角=3∶1
白毛个体全为雄性
白毛个体中雄性∶雌性=1∶1
(3)一般来说,对于性别决定为XY型的动物群体而言,当一对等位基因(如A/a)位于常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_____种;当其仅位于X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____种;当其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时(如图所示),基因型有____种。
3
5
7 课后定时检测案19 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
[基础巩固练]——学业水平一、二
考点一 基因在染色体上
1.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的相同位置上
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条染色体上都有许多基因
C.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D.摩尔根等人首次通过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2.[2023·江苏省无锡市第一中学模拟]下列不能说明基因与染色体存在平行关系的是(  )
A.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存在
B.成对的基因与同源染色体都是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C.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也自由组合
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3.对摩尔根等人得出“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这一结论没有影响的是(  )
A.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B.摩尔根的精巧实验设计
C.萨顿提出的遗传的染色体假说
D.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
考点二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4.[经典模拟]人体细胞有46条染色体,其中44条为常染色体,2条为性染色体,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男性细胞中有一条性染色体来自祖父
B.其中一半染色体来自父方,另一半来自母方
C.女性细胞中有一条性染色体来自祖母
D.常染色体必是来自祖父、外祖父、祖母、外祖母,各占1/4
5.某男孩的基因型为XAYA,正常情况下,其A基因不可能来自(  )
A.外祖父B.外祖母
C.祖父D.祖母
6.[2023·潍坊统考]猫是XY型性别决定的二倍体生物,当猫体细胞中存在两条X染色体时,其中1条高度螺旋化失活成为巴氏小体,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巴氏小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B.不能利用醋酸洋红液对巴氏小体进行染色
C.巴氏小体上的基因可能由于解旋过程受阻而不能表达
D.失活的X染色体可来源于雌性亲本,也可来源于雄性亲本
7.关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和摩尔根证实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果蝇杂交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两实验都设计了F1自交实验来验证其假说
B.实验中涉及的性状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C.两实验都采用了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数据
D.两实验均采用了假说-演绎的研究方法
8.[2023·安阳一中高三月考]鸡的性别决定方式属于ZW型,羽毛的芦花和非芦花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用一只纯种雌性芦花鸡与一只纯种雄性非芦花鸡交配多次,F1中的芦花均为雄性、非芦花均为雌性。若将F1雌雄鸡自由交配得到F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Z、W上都含有控制芦花和非芦花性状的基因
B.F1中雌性非芦花鸡所占的比例大于雄性芦花鸡的比例
C.F2群体中芦花鸡与非芦花鸡的性状分离比应为3∶1
D.F2早期雏鸡仅根据羽毛的特征不能区分雌鸡和雄鸡
9.[2023·济南模拟]果蝇的体色灰身和黑身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会影响黑身果蝇的体色深度。科研人员选用一只黑身雌蝇与一只灰身雄蝇进行杂交,F1全为灰身,F1自由交配,F2的表型为雌蝇中灰身∶黑身=241∶79,雄蝇中灰身∶黑身∶深黑身=239∶42∶40。不考虑性染色体同源区段,据此推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亲本中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和AAXbY
C.F2中雌、雄果蝇的B基因频率相等
D.F2中雄果蝇共有6种基因型,其中基因型为AaXBY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4
[提能强化练]——学业水平三、四
10.[2023·广东高三二模]甲为人类性染色体的扫描电镜图,乙为人类性染色体的模式图。结合两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总是与性别相关联
B.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Y染色体总是比X染色体短小
C.位于Ⅱ同源区中的基因在遗传时,后代男女性状表现均一致
D.正常情况下,位于Ⅰ、Ⅲ非同源区中的基因,在体细胞中可能有其等位基因
11.[2023·全国高三模拟]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体细胞中有54条常染色体。正常体(A)对油体(a)为显性,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腹部彩色(B)对腹部白色(b)为显性,基因B/b位于Z染色体上。现有正常体腹部彩色蚕和正常体腹部白色蚕交配,得到的F1中既有正常体也有油体,让F1中的正常体雌雄个体自由交配,F2雌蚕中油体腹部白色的个体占1/18,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测定家蚕基因组序列时需测29条染色体,雌蚕的次级卵母细胞中有56条染色体
B.F2雌蚕中油体腹部白色的个体占1/18,则亲本雄蚕的基因型为AaZbZb或AaZBZB
C.若让F1雌雄个体自由交配,子代正常体∶油体=3∶1,腹部彩色∶腹部白色=1∶1
D.F2中正常体腹部白色雄蚕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含有基因A和基因b各4个
12.(不定项)黑腹果蝇X染色体存在缺刻现象(缺少某一片段)。缺刻红眼雌果蝇(XRX-)与白眼雄果蝇(XrY)杂交得F1,F1雌雄个体杂交得F2。已知F1中雌雄个体数量比为2∶1,雄性全部为红眼,雌性中既有红眼又有白眼。以下分析合理的是(  )
A.X-配子致死
B.F1白眼的基因型为XrXr
C.F2中雌雄个体数量比为4∶3
D.F2中红眼个体的比例为5/7
13.[2023·日照模拟](不定项)雌蝗虫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雄蝗虫性染色体组成为XO(即雄蝗虫只有1条X染色体)。控制蝗虫复眼正常基因(B)和异常基因(b)位于X染色体上,且基因b会使雄配子致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有丝分裂后期,雌蝗虫细胞的染色体数比雄蝗虫多1条
B.雄蝗虫有丝分裂中期与减数分裂Ⅰ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C.蝗虫的群体中,不存在复眼异常的雌性个体
D.杂合复眼正常雌体和复眼异常雄体杂交,后代中复眼正常∶复眼异常=1∶1
14.[2023·临沂期中](不定项)为探究控制果蝇长翅与短翅这一相对性状的基因位置,现进行了多组杂交实验如表,不考虑X、Y染色体同源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别 亲本组合
第一组 长翅雌果蝇×短翅雄果蝇
第二组 长翅雄果蝇×长翅雌果蝇
第三组 长翅雄果蝇×短翅雌果蝇
A.若第一组后代分离比为长翅雄果蝇∶短翅雄果蝇∶长翅雌果蝇∶短翅雌果蝇=1∶1∶1∶1,则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B.若第二组后代分离比为长翅果蝇∶短翅果蝇=3∶1,则该基因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
C.若第三组后代分离比为长翅雌果蝇∶短翅雄果蝇=1∶1,则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D.若第一组后代均为长翅、第三组后代均为短翅,则该基因位于细胞质中
[大题冲关练]——综合创新·求突破
15.[2023·陕西榆林市高三二模]某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雌虫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异型的(ZW),雄虫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同型的(ZZ),该昆虫的黑色翅和灰色翅由基因A、a控制。某小组让黑翅(♀)与灰翅(♂)个体交配,得到F1,再选择F1中灰翅雌雄虫交配得到F2。杂交子代的表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亲本 F1 F2
黑翅(♀)×灰翅(♂) 黑翅(♀)∶灰翅(♂)∶黑翅(♂) ∶灰翅(♀)=1∶1∶1∶1 灰翅(♀、♂)
(1)根据上述杂交实验,可判断出灰翅对黑翅为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某同学根据该杂交实验推断基因A、a位于Z染色体上,你认为该观点是否正确________,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种昆虫的灰翅有深灰色和浅灰色两种,且受基因B、b影响。两只黑翅雌雄昆虫交配,子代雄性中黑翅∶深灰翅=3∶1,雌性中黑翅∶深灰翅∶浅灰翅=6∶1∶1。
①两个黑翅雌、雄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选择子代中的深灰翅与浅灰翅个体进行杂交则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以下两对基因与鸡羽毛的颜色有关:芦花羽基因B对全色羽基因b为显性,位于Z染色体上,而W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常染色体上基因T的存在是B或b表现的前提,tt时为白色羽。各种羽色表型见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________型。
(2)杂交组合TtZbZb×ttZBW子代中芦花羽雄鸡所占比例为________,用该芦花羽雄鸡与ttZBW杂交,预期子代中芦花羽雌鸡所占比例为________。
(3)一只芦花羽雄鸡与ttZbW杂交,其子代表型及比例为芦花羽∶全色羽=1∶1,则该雄鸡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
(4)一只芦花羽雄鸡与一只全色羽雌鸡交配,子代中出现了2只芦花羽、3只全色羽和3只白色羽鸡,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其子代中芦花羽雌鸡所占比例理论上为________。
(5)雏鸡通常难以直接区分雌雄,芦花羽鸡的雏鸡具有明显的羽色特征(绒羽上有黄色头斑)。如采用纯种亲本杂交,以期通过绒羽来区分雏鸡的雌雄,则亲本杂交组合有(写出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定时检测案19
1.解析: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A错误。
答案:A
2.解析:体细胞中基因、染色体成对存在,A正确;体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和成对的基因均是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说明基因和染色体之间存在平行关系,B正确;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行为相同,C正确;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说明的是基因的分布规律,D错误。
答案:D
3.解析:孟德尔的遗传定律是摩尔根等人提出“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这一结论的理论基础,A不符合题意;摩尔根的成功离不开合理的选材和精巧的实验设计,B不符合题意;萨顿提出的假说是摩尔根等人提出“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这一结论的理论基础,C不符合题意;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解释了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提出时间在摩尔根杂交实验之后,D符合题意。
答案:D
4.解析:常染色体1/2来自母亲,1/2来自父亲,其中来自祖父、外祖父、祖母、外祖母的染色体数目是随机的。
答案:D
5.解析:男性的Y来自父方,再往上推,Y只能来自祖父,而来自母方的X可能来自外祖父或外祖母。
答案:D
6.解析:当猫体细胞中存在两条X染色体时,其中1条高度螺旋化失活成为巴氏小体,因此巴氏小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DNA,A正确;醋酸洋红液能将染色体染成深色,所以能利用醋酸洋红液对巴氏小体进行染色,B错误;巴氏小体由于高度螺旋化,从而使解旋过程受阻,导致巴氏小体上的基因不能表达,C正确;雌猫的两条X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因此失活的X染色体可来源于雌性亲本,也可来源于雄性亲本,D正确。
答案:B
7.解析:两实验都设计了F1测交实验来验证其假说,A错误。
答案:A
8.解析:由题意可知,芦花鸡与非芦花鸡在雌性和雄性中都有出现,表现出母本与雄性后代相同,父本与雌性后代相同,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不在W染色体上,应该在Z染色体上,A错误;母本芦花鸡的基因型是ZAW,父本非芦花鸡的基因型是ZaZa,所以F1中雌性非芦花鸡∶雄性芦花鸡=1∶1,B错误;ZAW×ZaZa→F1 (ZaW、ZAZa),F1中的雌、雄鸡自由交配,F2表型及比例为芦花鸡∶非芦花鸡=1∶1,C错误;ZAW×ZaZa→ZAZa、ZaW,F1中的雌、雄鸡自由交配,F2中雌、雄鸡的基因型和表型分别为ZAZa (芦花雄鸡)、ZaZa (非芦花雄鸡)、ZAW(芦花雌鸡)、ZaW(非芦花雌鸡),早期雏鸡仅根据羽毛的特征不能区分雌鸡和雄鸡,D正确。
答案:D
9.解析:果蝇的体色灰身和黑身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黑身雌蝇与灰身雄蝇杂交,F1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F2表型比为雌蝇中灰身∶黑身=241∶79≈3∶1;雄蝇中灰身∶(黑身+深黑身)=239∶(42+40)≈3∶1,灰身为显性。雌雄比例中灰身∶黑身=3∶1,故该对等位基因(A、a)遗传与性别没有关联,所以等位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又知“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会影响黑身果蝇的体色深度”,在F2中雌蝇中灰身∶黑身≈3∶1;雄蝇中灰身∶黑身∶深黑身≈6∶1∶1,可知雌雄果蝇在相同表型中所占比例不同,说明B、b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为了保证F1雌雄果蝇全为灰身,则母本黑身雌果蝇的基因型只能为aaXBXB,父本灰身雄果蝇的基因型只能为AAXbY,F1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AaXBY。由上述分析可知,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A正确;亲本中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和AAXbY,B正确;F1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XBXb、XBY,交配产生F2,F2中1/4XBXB、1/4XBXb、1/4XBY、1/4XbY,F2中雌、雄果蝇的B基因频率分别是3/4、1/2,C错误;F1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AaXBY,交配产生F2,F2中雄果蝇共有3×2=6种基因型,其中基因型为AaXBY的个体所占比例为2/4×1/2=1/4,D正确。
答案:C
10.解析:只要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其遗传便与性别相关联,A正确;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有些生物如果蝇,X染色体比Y染色体短小,B错误;位于Ⅱ同源区的基因在遗传时,后代男女性状并不总是一致,如XaXa与XaYA的后代女性为隐性性状,男性为显性性状,C错误;正常情况下,位于Ⅰ非同源区中的基因,在女性的体细胞中可能有等位基因,而Y染色体只存在男性中,故在Y染色体的Ⅲ非同源区中的基因,在男性体细胞中不可能有其等位基因,D错误。
答案:A
11.解析:蚕的性别决定为ZW型,体细胞中有54条常染色体,2条性染色体,故对其基因组测序时,共需测定29条染色体上的DNA碱基序列;雌蚕在减数分裂Ⅱ前期和中期有28条染色体,在减数分裂Ⅱ后期,由于染色体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变为56条,A错误;若亲本基因型为AaZBZB、AaZbW,杂交得到的F1中正常体和油体基因型分别为1AA、2Aa、1aa,腹色基因型为ZBZb、ZBW,让正常体自由交配,即1/3AA、2/3Aa自由交配,根据基因频率A=2/3,a=1/3,则子代为:4/9AA、4/9Aa、1/9aa,ZBZb与ZBW杂交,子代为1/4ZBZB、1/4ZBZb、1/4ZBW、1/4ZbW,F2雌蚕中油体腹部白色个体为1/9aa×1/2ZbW,比例为1/18,与题干相符,同理若亲本基因型为AaZbZb、AaZBW,杂交结果也符合题干要求,即F1为(1AA、2Aa、1aa)(ZBZb、ZbW),F1中正常体雌雄个体自由交配,F2为(4/9AA、4/9AA、1/9aa)(1/4ZBZb、1/4ZbZb、1/4ZBW、1/4ZbW),F2雌蚕中油体腹部白色个体为1/9aa×1/2ZbW,比例为1/18,B正确;若亲本为AaZBZB、AaZbW,则F1杂交得到F2为腹部彩色∶白色=3∶1,C错误;由于亲本基因型不确定,且正常体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因此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A基因的个数可能为2个,也可能为4个,D错误。
答案:B
12.解析:XRX-×XrY→F1,由题意可知,X-Y致死,而不是X-配子致死;F1白眼个体为缺刻白眼雌果蝇(XrX-);F1雌雄个体杂交:(1/2XRXr,1/2XrX-)×XRY,F2中雌雄个体数量比为4∶3,红眼个体的比例为5/7。
答案:CD
13.解析:雄蝗虫比雌蝗虫少一条染色体,因此同样是有丝分裂后期,雄蝗虫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比雌蝗虫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少2条,A错误;雄蝗虫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与减数分裂Ⅰ中期的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B正确;控制复眼正常(B)和异常(b)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基因b使精子致死,因此蝗虫的群体中,不存在复眼异常的雌性个体,但是存在复眼异常的雄性个体,C正确;杂合复眼正常雌体基因型为XBXb,复眼异常雄体基因型为XbO,由于基因b使精子致死,因此两者杂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复眼正常雄性(XBO)∶复眼异常雄性(XbO)=1∶1,D正确。
答案:BCD
14.解析:第一组杂交实验无论该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X染色体上,后代都会出现长翅雄果蝇∶短翅雄果蝇∶长翅雌果蝇∶短翅雌果蝇=1∶1∶1∶1的结果,A错误;若第二组后代分离比为长翅果蝇∶短翅果蝇=3∶1,则该基因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也有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B正确;第三组亲本的长翅是雄果蝇,短翅是雌果蝇,子一代中长翅雌果蝇∶短翅雄果蝇=1∶1,因此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C正确;若第一组后代均为长翅、第三组后代均为短翅,子代表现与母本相同,则说明该基因位于细胞质中,D正确。
答案:BCD
15.解析:(1)由表格分析可知,灰翅对黑翅为隐性。若基因A、a位于Z染色体上,则亲本黑翅雌性基因型为ZAW,灰翅雄性基因型为ZaZa,则F1的表型及比例为黑翅雄性∶灰翅雌性=1∶1,与实际结果不相符,说明该同学的观点是不正确的;而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亲本基因型为Aa(黑翅♀)与aa(灰翅♂),则F1表型及比例为黑翅(♀)∶黑翅(♂)∶灰翅(♂)∶灰翅(♀)=1∶1∶1∶1,与实际结果相符,说明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2)①该种昆虫的灰翅有深灰色和浅灰色两种,且受基因B、b影响。两只黑翅雌雄昆虫交配,子代雄性中黑翅∶深灰翅=3∶1,雌性中黑翅∶深灰翅∶浅灰翅=6∶1∶1,雌雄表型不同,说明B、b这对等位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由于两只黑翅雌雄昆虫交配,子代雄性中黑翅∶深灰翅=3∶1,说明两亲本的常染色体基因组成都是Aa,而雌性中黑翅∶深灰翅∶浅灰翅=6∶1∶1,说明亲本雄性在Z染色体上的基因型是杂合,故确定两个黑翅雌、雄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ZBW、AaZBZb。②由以上分析可知,基因型A_ZBZ-和A_ZbZb为黑翅,aaZBZ-为深灰翅,aaZbZb为浅灰翅,A_Z-W为黑翅,aaZBW为深灰翅,aaZbW为浅灰翅。亲本AaZBW与AaZBZb杂交的灰色子代为aaZBZB(深灰翅♂)∶aaZBZb(深灰翅♂)∶aaZBW(深灰翅♀)∶aaZbW(浅灰翅♀)=1∶1∶1∶1。故选择子代中的深灰翅与浅灰翅个体进行杂交,则可能的杂交组合为1/2aaZBZB×aaZbW、1/2aaZBZb×aaZbW。计算得出后代深灰翅aa(1/4ZBZb+1/4ZBW+1/8ZBZb+1/8ZBW)∶浅灰翅aa(1/8ZbW+1/8ZbZb)=3∶1,即后代雌雄昆虫中深灰翅∶浅灰翅均为3∶1。
答案:(1)隐性 不正确 若基因A、a位于Z染色体上,就无法得到上述实验结果
(2)AaZBW AaZBZb 深灰翅∶浅灰翅均为3∶1
16.解析:(1)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2)根据题意可知,不同羽色鸡的基因型分别为T_ZB_(芦花羽),T_ZbZb、T_ZbW(全色羽),tt__(白色羽)。TtZbZb×ttZBW子代中芦花羽雄鸡(TtZBZb)所占的比例为1/2(Tt)×1/2(ZBZb)=1/4。用该芦花羽雄鸡(TtZBZb)与ttZBW个体杂交,预期子代中芦花羽雌鸡所占比例为1/2(Tt)×1/4(ZBW)=1/8。(3)一只芦花羽雄鸡(T_ZBZ-)和ttZbW杂交,子代中芦花羽∶全色羽=1∶1,由子代芦花羽和全色羽的基因型中都有T,可推知亲本芦花羽雄鸡一定是TT,则子代1∶1的性状分离比是由基因B、b决定的,所以芦花羽雄鸡的基因型为TTZBZb。(4)一只芦花羽雄鸡(T_ZBZ-)和一只全色羽雌鸡(T_ZbW)交配,后代出现白色羽鸡(tt),说明两亲本的相关基因型均为Tt。又因为有全色羽鸡(T_ZbZb或T_ZbW)出现,所以亲本芦花羽雄鸡的基因型为TtZBZb,全色羽雌鸡的基因型为TtZbW。两亲本杂交,其子代中芦花羽雌鸡(T_ZBW)所占比例理论上为3/4(T_)×1/4(ZBW)=3/16。(5)芦花羽鸡的雏鸡具有明显的羽色特征,且基因型为tt时,雌、雄鸡均表现为白色羽,人们利用这些特点,让后代某一性别的都为芦花羽鸡,另一性别的都为全色羽鸡,则亲本一方必须是显性纯合子TT,这样的纯合亲本组合有TTZbZb×TTZBW,TTZbZb×ttZBW,ttZbZb×TTZBW。
答案:(1)ZW (2)1/4 1/8 (3)TTZBZb (4)TtZBZb×TtZbW 3/16 (5)TTZbZb×TTZBW、TTZbZb×ttZBW、ttZbZb×TTZBW课前自主预习案3 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
素能目标★考向导航
基础梳理——系统化
知识点一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与证据
知识点二 伴性遗传及其特点
基能过关——问题化
一、判一判(判断正误并找到课本原话)
(一)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与证据
1.萨顿利用假说—演绎法推测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且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必修2P29正文)(  )
2.萨顿通过观察蝗虫细胞的染色体变化规律,推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必修2P29正文)(  )
3.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能说明“核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必修2P29正文)(  )
4.“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可作为萨顿假说的依据。(必修2P29正文)(  )
5.摩尔根在实验室培养的红眼雄果蝇中首次发现了白眼性状,该性状来自基因重组。(必修2P30正文)(  )
6.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控制果蝇红眼和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必修2P31思考·讨论)(  )
7.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且呈线性排列。(必修2P32正文)(  )
8.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证明: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但没有证明这一结论,摩尔根通过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必修2P29~P31正文)(  )
(二)伴性遗传的特点与应用
1.性染色体上控制性状的基因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的遗传方式是伴性遗传。(必修2P34正文)(  )
2.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必修2P35正文)(  )
3.女性的某一条X染色体来自父方的概率是1/2,男性的X染色体来自母亲的概率是1。(必修2P35正文)(  )
4.人的许多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在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必修2P35正文)(  )
5.人类红绿色盲患病家系的系谱图中一定能观察到隔代遗传现象。(必修2P35思考·讨论)(  )
6.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下了一个患红绿色盲的女孩。(必修2P36正文)(  )
7.某家庭中丈夫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妻子表现正常,则该家庭应选择生育男孩。(必修2P37正文)(  )
8.让非芦花雄鸡和芦花雌鸡杂交,可通过性状判断鸡的性别。(必修2P38正文)(  )
二、议一议
【教材易漏拾遗】
1.[必修2P29~P31正文拓展]萨顿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用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请思考生物体细胞中的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吗?
2.[必修2P34正文拓展]生物的伴性遗传现象与性染色体有关,那么所有的生物都有性染色体吗?为什么?
3.[必修2P34伴性遗传概念]
(1)是否生物都存在伴性遗传现象?伴性遗传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均与性别决定有关吗?
课前自主预习案3
基础梳理——系统化
【知识点一】
平行 类比推理法 XWXW、XWXw XWY XwY X染色体 线性排列
【知识点二】
性染色体 性别 隔代遗传  多于 多于 母亲和女儿 男性 XbXb XBY 色盲 正常
基能过关——问题化
一、判一判
(一)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与证据
1.× 2.√ 3.√ 4.× 5.× 6.√ 7.× 8.√
(二)伴性遗传的特点与应用
1.√ 2.× 3.√ 4.√ 5.× 6.× 7.√ 8.√
二、议一议
1.提示:不一定。①真核生物的细胞核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而细胞质基因位于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的DNA上。②原核细胞中无染色体,原核细胞的基因在拟核DNA或质粒DNA上。
2.提示:不是,只有具有性别分化(雌雄异体)的生物才有性染色体。如下生物无性染色体:①所有无性别之分的生物均无性染色体,如酵母菌等。②虽有性别之分,但雌雄同株(或雌雄同体)的生物均无性染色体,如玉米、水稻等。③虽有性别分化且为雌雄异体,但其雌雄性别并非取决于“染色体类型”,而是取决于其他因素,如蜜蜂、蚂蚁、龟等。
3.提示:(1)不一定,只有存在性染色体的生物才有伴性遗传现象。伴性遗传的根本原因是性染色体在不同性别个体中传递规律不同。
(2)不一定,如人类红绿色盲基因、血友病基因均位于X染色体上,而外耳道多毛基因则位于Y染色体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