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氓》训练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运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 )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B.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D.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2.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受禅,也叫禅让制,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B.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C.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D.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来即我谋 即:马上
B.将子无怒 将:愿,请
C.无与士耽 耽:沉溺
D.女也不爽 爽:过失,差错
5.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匪来贸丝 B.隰则有泮
C.不可说也 D.不思其反
6.下列各句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B.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C.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D.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7.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B.偭规矩而改错
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D.进不入以离尤兮
二、小阅读-课内
8.中国的古典诗歌以抒情诗为主,也有一些侧重叙事的诗作,如《氓》和《孔雀东南飞》。这两首诗都是讲述古代婚姻爱情悲剧的民歌。请从人物形象、语言风格、表现手法等方面比较两首诗作的异同。
9.《氓》中“氓”是什么人?塑造这一形象有什么现实意义?
10.《氓》中的“女”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11.对下列四句诗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了比和兴的手法,意指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用了赋的手法,桑葚是甜的,但多吃易醉;爱情是美好的,但太痴情易上当。
C.“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这是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既表现了男子的狡黠、急切,又为下文两人的婚姻悲剧埋下伏笔。
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兴中有比,言下之意为水有岸,泽有边,我的痛苦为何没尽头。
12.对下列四句诗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了比和兴的手法,意指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用了赋的手法,桑葚是甜,但多吃易醉,爱情是美好的,但太痴情易上当。
C.“夙兴夜寐,靡有朝矣:用了赋的手法,直接叙述自己多年的苦楚。
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兴中有比,言下之意为水有岸,泽有边,我的痛苦为何没尽头。
13.下列对《氓》这首诗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儒家列为经典之一,故称《诗经》。
B.《氓》的三、四章用了比兴的手法,用桑叶嫩绿到枯黄这一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的恋爱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的变化,形象鲜明,激发读者联想。
C.“兄弟不知,咥其笑矣”,说明女主人公面对婚姻不幸的痛苦还无法向亲人倾诉,只能一个人暗暗地忍受。
D.诗中的女主人公明明知道这样一个爱情定律:“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可是她还是沉迷于爱情之中,与“氓”结婚,最后境遇悲惨。
14.下列对《氓》一诗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诗第一、第二章写结婚经过,第三章追悔自陷情网,第四、第五章写男方负情背德,第六章表示对男方的怨恨。
B.女子受夫权的压迫,被任意抛弃,这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是一个普遍的问题,本诗表明妇女解放的重要性。
C.本诗将恨与悔的感情融于叙事、议论之中,较细腻地刻画了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并展现了她的坚强性格。
D.这是一首弃妇诗,反映了当时妇女的痛苦,不仅是对那薄情男子更是对男权社会的强烈控诉。
15.对下列四句诗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了比和兴的手法,意指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用了赋的手法,桑葚是甜的,但多吃易醉;爱情是美好的,但太痴情易上当。
C.“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用了兴的手法,直接抒发对男子感情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的谴责。
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兴中有比,言下之意为水有岸,泽有边,我的痛苦为何没尽头。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回答下面各题。
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16.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不思其反 B.隰则有泮 C.不可说也 D.匪来贸丝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怨灵修之浩荡兮 B.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恐美人之迟暮
C.兄弟不知,咥其笑矣/惟草木之零落兮 D.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偭规矩而改错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长太息以掩涕兮 B.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怨灵修之浩荡兮
C.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忍尤而攘诟 D.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驰椒丘且焉止息
19.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305篇诗歌,在先秦时期被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用了赋的手法,桑葚是甜的,但多吃易醉,爱情是美好的,但太痴情不容易脱身。
C.“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运用了比和兴的艺术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女主人公的极度憔悴和无情被弃。
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兴中有比,言下之意为“水有岸,泽有边,男子却变化无常,我的痛苦没有尽头”。
四、选择类
20.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若:……的样子
B.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爽:差错、过失
C.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渐:浸湿
D.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回心转意
21.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我贿迁(财物,这里指嫁妆) B.及尔偕老(和)
C.匪我愆期 (不是) D.女也不爽(好)
2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亦已焉哉 子亦有不利焉
B.怨灵修之浩荡兮 鸷鸟之不群兮
C.屈心而抑志兮 忍尤而攘诟
D.静言思之 今我来思
2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匪来贸丝 贸:交易,交换
B.将子无怒 将:愿,请
C.言既遂矣 遂:于是
D.忍尤而攘诟 尤:责骂
2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大抵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作品。本称《诗》,据传是孔子撰写,汉代将它奉为经典,故称《诗经》,现存305篇。
B.《诗经》中的“雅”分为“大雅”和“小雅”;“颂”是所谓“宗庙之音”,就是专用于天子、诸侯祭祀祖先,宴飨上天,祈年拜神时的乐舞歌辞。“雅”“颂”中的诗歌,对于我们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的价值。
C.《诗经》中的“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按音乐对《诗经》进行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D.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他认为研究《诗经》可以培养联想力,提高观察力;可以运用其中的道理侍奉父母,服侍君主,从而齐家、治国、平天下。
2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B.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C.伏清白以死直兮 D.固时俗之工巧兮
五、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节选,完成各题
①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②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③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④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⑤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⑥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2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是( )
A.匪我愆期:延误 B.将子无怒:请
C.渐车帷裳:浸湿 D.女也不爽:爽快
27.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载笑载言”的“载”与“载歌载舞”的“载”含义相同。
B.“夙兴夜寐”的意思是早起晚睡,古今含义相同。
C.“及尔偕老”的意思是等你老了,与现在的“白头偕老”意思不同。
D.“信誓旦旦”的意思是真诚恳切地发誓,和现在的成语含义相同。
28.对艺术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段用的是赋的手法,具体描写男子向女主人公求婚以至结婚的过程。
B.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兴手法,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C.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赋的手法,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爱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恋则易上当受骗。
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比兴手法,意为水有岸,泽有边,我的痛苦没有尽头。
阅读下面一段屈原的《湘夫人》,完成各题。
九歌 湘夫人
屈原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蓣中,罾何为兮木上?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榜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襟兮醴浦。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29.诗中的“公子”是谁?又是谁在“思公子”?
30.“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3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32.本诗内容上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描述了什么内容?
选篇理由:王昭君,一位了不起的女性,为了和平远嫁他乡。《明妃曲》与课文《氓》同样是写女性,一位深明大义、忍辱负重,一位勤劳善良、果断决绝。
明妃曲二首(其二)
王安石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说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3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单于以百辆毡车的隆重礼仪迎娶王昭君,又予其以“黄金杆拨”为标志的豪奢生活,可谓胡恩深矣。
B.只可惜单于不解风情,王昭君只有琵琶弦上说相思,“弦弦掩抑声声思”“说尽心中无限事”。
C.留北的侍女听了垂泪,南归的行人听了回首,这从侧面说明了王昭君弦上所流露的哀情感人至深。
D.全诗胡汉对比,非止一处,汉恩胡恩的浅深是明比,弹劝胡酒中的隔膜与垂泪回首中的知音是暗比。
34.请结合对全诗的理解,分析“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两句蕴含的情感内容。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诗经·风雨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①。
既见君子,云胡不夷”②。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③。
既见君子,云胡不瘳④。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注]①喈(jiē)喈:鸡鸣声。②夷:平,指心中平静。③胶胶:鸡鸣声。④瘳(chōu):病愈,此处指愁思萦怀的心病消除。
35.下列对这首诗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情境的选择上,本诗既写未见之前绵绵无尽的相思之苦,也写相见之后载笑载言的欢聚之乐,更是重章渲染“既见”之时的喜出望外之情。
B.这首诗通过变换三个表心理状态的动词——“夷”“瘳”“喜”来表现思妇情感的变化。
C.每章首两句,都以风雨、鸡鸣起兴,这些兼有赋景意味的兴句,重笔描绘出一幅寒冷阴暗、鸡鸣四起的图景。
D.这首诗的写景用词十分讲究,如“潇潇”从听觉写出夜雨骤急,“如晦”从视觉展现眼前的景象。
36.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表达作用?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击鼓
《诗经·邶风》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①,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②,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③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注】①土国:为国家兴土功。城漕:在漕地筑城。②孙子仲:即公孙文仲,字子仲,卫国将领。③爰(yuán):于何。④活:同“恬”,相会。⑤洵:远。
3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五章,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征人的感情一步步深化。
B.第一章中的“独”字不仅指“我”行动上的孤单,也指“我”精神上的孤独。
C.第三章将“我”担忧的情形具体化,与第二章的“忧心有忡”相呼应。
D.第四章写“我”“南行”之前与妻子离别时的誓言,表达了“我”喜悦的心情,与下文的感叹形成了对比。
38.本诗抒发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语言表达
39.请对下面这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45个字。
盛唐时期,人们取名大多用典,比如白居易取自《礼记》“故君子居易以俟命”,杜如晦取自《诗经》“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宋代讲究“乳名老化”以祈求孩子健康长寿,并且喜欢用叠词,孩子一生下来就叫“朱老老、王老翁”。民国的人们取名注重诗意和美感,比如林徽因取自《诗经》“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戴望舒取自《楚辞·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40.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②我国文化宝库中的诗词、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中,③有反映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的大量作品。④《诗经》是各民族民歌的总汇,《楚辞》中相当一部分是记录或整理的少数民族民歌,⑤元曲的繁荣有着少数民族多方面的贡献。⑥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文字,为祖国文化宝库贡献了灿烂的瑰宝。⑦藏族的《格萨尔》、蒙古族的《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被并称为中国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⑧填补了中国文学史。⑨在提升中西文化交流方面,少数民族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41.“兴”这一表现手法是《诗经》开创的,它是我国古代诗歌中一种非常好的表现手法。在后来的民歌以及现代的歌词中,这种手法得到了继承和发扬。请你仿照下面的示例,用“兴”这一手法写两句话,内容不限。
示例: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②羊(啦)肚子手巾(哟)/三道道蓝,(咱们)见(啦)面(那)容易/(哎呀)拉话话难。(陕北民歌《泪蛋蛋泡在沙蒿蒿林》)
42.学校组织“诵《诗经》,品经典”活动。请为这一活动写一则宣传语。要求:体现活动主题;语言表达简明、连贯;不超过20字。
43.下面是以《氓》为例说明《诗经》表现手法的一个图示(思维导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不超过100个字。
七、非选择类
44.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名余曰正则兮
字余曰灵均
鸷鸟之不群兮
(2)形容词作名词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不抚壮而弃秽兮
(3)名词作状语
朝搴之木兰兮
夕揽洲之宿莽
(4)形容词作动词
固前圣之所厚
高余冠之岌岌兮
长余佩之陆离
(5)使动用法
屈心而抑志兮 ,
(6)为动用法
哀民生之多艰
伏清白以死直兮
45.古今异义: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1)恐年岁之不吾与
古义: ;今义:年纪;年代,年头儿;年成
(2)春与秋其代序
古义: ;今义:指代替序言的文章(多自有标题)
(3)恐美人之迟暮
古义: ;今义:美貌的女子
(4)哀民生之多艰
古义: ;今义:人民的生计
(5)怨灵修之浩荡兮
古义: ;今义:水势大,或广阔而壮大
(6)固时俗之工巧兮
古义: ;今义:细致,精巧(多用于工艺品或诗文、书画)
(7)偭规矩而改错
古义: ;今义:改正错误
(8)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古义: ;今义:生活贫穷,经济困难
(9)宁溘死以流亡兮
古义: ;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而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
(10)长余佩之陆离
古义: ;今义:形容色彩繁杂
46.通假字。
(1)扈江离与辟芷兮 “辟”同 “ ” ,
(2)来吾道夫先路 “道”同“ ” ,
(3)偭规矩而改错 “错”同“ ” ,
(4)何方圜之能周兮 “圜”同“ ” ,
(5)伏清白以死直兮 “伏”同“ ” ,
(6)进不入以离尤兮 “离”同“ ” ,
(7)芳菲菲其弥章 “章”同“ ” ,
八、填空题
47.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离骚( ) 苗裔( ) 摄提 ( ) 庚寅( ) 孟陬( )
(2)览揆( ) 肇( )锡 扈( ) 辟芷( ) 汩( )
(3)搴( ) 阰( ) 骐骥( ) 修姱( ) 謇( )
(4)朝谇( ) 揽茝( ) 谣诼( ) 侘傺( ) 溘( )死
(5)鸷( )鸟 方圜( ) 攘( )诟 相( )道 兰皋( )
(6)芰( )荷 岌( )岌 杂糅( )
九、情景默写
4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分别用“ ”和“ ”写女子在看到“复关”前后的不同表现,由此可见她对“氓”的诚心诚意和一往情深。
(2)《诗经·氓》中以桑树起兴,以“ , ”两句比喻女子年老色衰,暗示女子被弃的遭遇。
(3)从《诗经·氓》最后一章中的“ , ”两句来看,男女主人公少年时的关系非常融洽。
参考答案:
1.C
2.C
3.C
4.A
5.D
6.B
7.C
8.【示例】
对比点 相同点 不同点
人物形象 ①女主人公都生活在男权社会里,都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身份地位低下。 ②女主人公都具有温柔、体贴、勤劳、善良、坚强等性格特征。 ③女主人公都忠于爱情、渴望爱情幸福。 ④女主人公都是被污辱被损害的对象,婚姻都是悲剧结局。 ①《孔雀东南飞》比《氓》塑造了更多人物,除女主人公外,还有焦仲卿、焦母、刘兄等。 ②《孔雀东南飞》中的女主人公形象更为饱满、立体;性格更为丰富、复杂;表现更有力度。 ③《氓》女主人公是自由恋爱;而刘兰芝的婚姻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 ④人生结局不同,《氓》女主人公决绝反省婚姻,顽强生活;而刘兰芝性格更为刚烈,以死殉情。 ⑤刘兰芝形象的塑造更多体现出反封建礼教的思想;而《氓》中女主人公的形象侧重于反映当时社会环境下男女在社会地位、经济地位上的不平等。
语言风格 ①两诗都运用大量的叠音词,声韵铿锵,色彩鲜明,富有音乐性。 ②两诗都是民歌,语言都质朴、通俗,朗朗上口。 ①《氓》是二节拍的四言诗,带有很强的节奏,韵律分明;《孔雀东南飞》是三节拍的五言诗,节奏丰富多变。 ②《氓》中经常运用“之”“也”“矣”“焉”“哉”“思”等语气词,加强了抒情和议论。《孔雀东南飞》则运用了“公佬”“父兄”“弟兄”“作息”等偏义副词,使文辞圆熟且富有文采,诵读起来,给人以宽缓不迫之感。 ③在通俗化、个性化等方面,《孔雀东南飞》更胜一筹。描摹情态,铺叙事物,通俗易懂;人物对话,真实贴切地反映出人物性格与心理。
表现手法 ①这两首诗都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②都运用了环境描写来渲染人物心情,或暗示人物命运。 ③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两首诗中对往昔的回忆为虚写,叙述现实为实写。 ①《氓》用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叙述,而《孔雀东南飞》用第三人称叙述。 ②主要采用对比手法,融抒情叙事为一体,时而夹以感慨式的议论。《孔雀东南飞》多用排比铺陈,少有议论。 ③《氓》出自《诗经》,属现实主义。《孔雀东南飞》属乐府诗,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结合(如夫妻化鸟相向而鸣)。 ④《孔雀东南飞》有多处细节描写,《氓》中多概述性描写。
9.【示例】“氓”是一个不负责任、自私自利的负心汉。
“氓”可以说是男权社会的典型代表。在求婚时,他对女主人公的感情是真挚的,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女主人公年长色衰,他的爱情也随风而去,最后以至欺侮妻子,全然不念往日恩爱,无情地抛弃了妻子,这是一个对家庭极不负责任的人。
诗歌通过他婚前婚后的变化,展现了他的不负责任、感情不专一和暴躁,从而反映了古代男女地位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10.示例:
女主人公是个真诚、善良、勤劳而坚强的女子。她向往并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结婚前,她虽然责怪“氓”没有请媒人正式提亲,没有立即答应“氓”的求婚,可是面对生气恼火的“氓”,她情意绵绵地一路相送,并温柔地劝慰,最终答应秋天办婚事。这表明女主人公是一个温柔、有主见的女子。
婚后,她不畏贫苦,操持家务,真诚地把幸福的希望寄托在“氓”身上。而婚后“氓”感情不专一,且对女子日渐凶暴,使她与“氓”白头偕老的希望完全破灭,她如梦初醒,毅然与氓“一刀两断”,愤怒地指责、控诉“氓”的卑劣行径,这是她不甘屈辱、不愿受命运摆布的表现,展现出她性格中理智、坚毅、刚烈的一面。
11.B
12.B
13.D
14.B
15.B
16.A 17.C 18.B 19.B
20.D
21.D
22.D
23.C
24.A
25.C
26.D 27.C 28.C
29.“公子”指的是湘夫人,“思公子”的人是湘君。 30.这里以鸟儿、渔网的反常比兴,比喻期待殷切却事与愿违。 3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通过描写周围秋色来渲染出浓郁的愁情。 32.本诗表达了湘水男神表达对女神的思慕向往之情。
33.B 34.①汉恩不及胡恩深的哀怨;②胡恩虽深却不相知的孤独;③由孤独而生的家国之思。
35.A 36.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氛围,烘托了主人公的相思、惆怅之情。
37.D 38.全诗抒发了“我”对家中爱人的思念之情,表现了“我”不得归的苦闷和对战争的厌弃与怨恨。
39.人们取名,盛唐大多用典,宋代讲究“乳名老化”和喜用叠词,民国注重诗意美感。
40.②将“诗词”改为“《诗经》”或者删除;③将“大量”放在“反映”前;⑧“文学史”后面加“的空白”;⑨将“提升”改为“促进”。
41.①火红的旗帜哗啦啦飘,我们的青春在燃烧。②山清水秀天蓝蓝,我们的“亚运”超历年。
42.聆听诗风神韵,感受文化芬芳。
43.《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概括为“赋”“比”“兴”。赋就是铺陈,比就是譬喻,兴就是起兴。比如《氓》,讲述女主人公的婚恋过程就是赋,用桑比如容貌就是比,由桑想到容貌即是兴。
44. 给……起名 给……表字 合群
美德
污秽的东西 在早晨 在黄昏 推崇 加高 加长 使……委屈 使……压抑 为……悲伤 为……而死
45. 古义:时光,岁月。 古义:时序更替。 古义:代指有才德、有作为的人。一说是屈原自指,指楚怀王 古义:人生 古义:荒唐 古义:善于取巧 古义:改变措施 古义:(路)阻塞不通,引申为走投无路的意思。 古义:随流水消逝。 古义:修长的样子。
46.(1)“僻”,僻静、幽静;(2)“导”,引导(3)“措”,举措;
(4)“圆”,圆凿;(5)“服”,保持;(6)“罹”,遭受;(7)“彰”,显著
47. sāo yì shè yín zōu kuí zhào hù zhǐ yù qiān pí qí jì kuā jiǎn suì chǎi zhuó chà chì kè zhì yuán rǎng xiàng gāo jì jí róu
48. 泣涕涟涟 载笑载言 桑之落矣 其黄而陨 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