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1.3人口容量 导学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1.3人口容量 导学案(无答案)

资源简介

1.3人口容量
考点一 人口的自然增长
1.人口的自然增长
(1)人口自然增长的决定因素: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2)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差异
2.人口自然增长的空间差异
①特点:世界人口的增长在地区上是不平衡的。
②表现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自然增长率 保持在较低水平 较高
原因 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科技发达,生活条件好;有良好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人们的受教育水平高 经济落后,生活质量较差,现代化水平低,需要劳动力多;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不完善;受“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影响
人口增长 特点 增长缓慢 增长很快
原因 受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制度和人们的生育观念等因素影响 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例1】(2020·全国Ⅲ卷)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值可以表示当地人口常年(半年以上)外出的数量。下图显示2010年我国西部某市50岁以下各年龄组女性人数。调查表明,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据此完成(1)~(3)题。
(1)以下时间段中,该市人口出生率最高的为( )
A.2001~2005年 B.1991~1995年 C.1981~1985年 D.1971~1975年
(2)造成该市20~24岁年龄组人数明显偏多的原因可能是,该组人口出生期间 (  )
A.生育政策放宽 B.经济发展提速
C.育龄妇女较多 D.生育观念转变
(3)推测2010~2030年该市人口发展的变化是 (  )
A.人口出生率逐渐提高 B.人口增长较为缓慢
C.2025年迎来生育高峰 D.人口总量逐渐减少
【类题通法】图文结合阐述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数量的关系
(1)自然增长率>0: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2)自然增长率由正值减小到0: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
(3)自然增长率<0:人口数量不断减小。
(4)自然增长率由负值增大到0:人口数量达到最小值。
考点二 人口容量
【学习目标】1.了解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与环境承载力的概念。2.明确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概念的联系与区别;3.理解影响人口环境容量的因素。
【重难点】比较和区别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学会分析其影响因素。
1.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比较
环境人口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
概念
实质 强调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环境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极限人口)——是一个警戒值 强调在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条件下,促进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适度人口(最佳人口)——是一个合理值
区别 角度 自然资源的承载力 自然资源的承载力,经济、社会发展、消费水平
意义 生存 发展
数量 大 小
相同点
制约的因素不确定,历史时期不同,制约因素发生变化,使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但在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对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估计,即具有相对确定性
2.影响因素
因素 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
资源丰富程度 正相关 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科技发展水平 正相关 科技发展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经济发达程度 正相关 经济越发达,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人口受教育水平 正相关 人口受教育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地区开放程度 正相关 地区开放程度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生活消费水平 负相关 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温馨提示】在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中,资源是最主要的因素,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都通过影响资源供应能力来影响环境人口容量。如下图所示:
【例6】(2020·青岛模拟)新加坡国土面积仅为714.3平方千米,人口540多万,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人均50123美元(2011年)位居世界前列,据此完成(1)~(2)题。
(1)从单位面积看,新加坡的环境人口容量远高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主要得益于( )
A.气候条件优越 B.矿产资源丰富 C.生活消费水平低 D.科技水平高
(2)当新加坡处于人口适度曲线图第Ⅲ阶段时,制约其适度人口数继续增加的关键因素是( )
A.资源 B.生产力 C.科技 D.消费水平
【类题通法】四步法分析区域环境承载力
(1)考虑区域的资源状况
一个区域的资源状况包括矿产、水、耕地、气候等方面;一个地区的资源越丰富,区域环境承载力越大。
(2)考虑科技、经济等条件
科技发展水平、人口受教育水平、经济发达程度等,会影响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因而一个地区的上述条件越好,区域环境承载力越大。
(3)考虑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地区的开放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从其他区域调入资源,从而提高本区域的环境承载力。
(4)考虑区域的消费水平 一个区域的消费水平与其环境人口容量成反比,消费水平越高,区域环境承载力越小。
考点三 人口问题
1.正确认识人口结构与人口问题的关系
(1)人口年龄结构与人口问题
项目 人口年轻化 人口老龄化
人口年龄结构趋势 少年儿童比重不断上升,比例过高,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下降 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比例过高,少年人口比重不断下降
标准 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少年儿童比重及青壮年劳动力比重较大 ①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以上②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以上二者有其一,即意味着进入老龄化社会
人口问题 导致人口增长过快,所带来的物质资料的消费量增大,进而带来各种资源、环境和社会问题,一般出现在发展中国家 导致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上用于老年人的退休和养老金费用增加,老年人生活困难
(2)人口性别结构与人口问题
①人口性别结构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构成中,新出生的男性或女性各占总人口的比例。通常用“性别比”来衡量,即用100位女性对应的男性数来衡量。
②性别比失衡会造成婚姻、家庭、社会的不稳定,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3)人口文化素质结构与人口问题
2.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我国人口问题比较特殊,既有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的问题,也有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这是因为虽然我国的自然增长率较低,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所以增长速度较快。除此之外,我国在人口上还存在着其他不合理问题,具体如下表所示:
人口问题 解决措施
人口性别结构不合理(男性比重偏高) 调整计划生育政策,转变人口生育观念
人口素质较低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 加强经济建设,提高和改善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
人口流动规模大 积极发展交通、经济,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增加就地就业机会
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独生子女家庭增多 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增加就地就业岗位和机会等
【例3】(2017·江苏卷)下图为“某年我国部分省市城乡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各自总人口比重图”。读图回答(1)~(2)题。
(1)城乡65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的分布反映了( )
A.东部超大城市的城镇老年人口占比高 B.中西部地区的城乡老年人口占比均高
C.经济发达的省市均已进入老龄化阶段 D.东北地区农村老龄化现象比城市明显
(2)影响贵州、湖南等中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口占比高的主要因素是( )
A.人口出生率   B.人口迁移 C.人口死亡率 D.人口密度
【类题通法】分析人口问题的方法
人口老龄化 人口增长过快 人口性别比失调
定量分析 60岁以上的人口占人口总数的比重>10%;65岁以上的人口占人口总数的比重>7% 0~14岁:人口百分比在40%以上。60岁及以上:人口百分比在5%以下 性别比:指每100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量,出生性别比正常值为102~107
国家地区 发达国家、我国部分经济发达的城市或省区 大部分发展中国家 主要在我国
原因 发达国家:生产力水平高;人们提倡晚婚晚育,甚至不愿生育;出生率降低,死亡率低,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比重上升。中国:计划生育 出生率高、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导致死亡率大幅下降,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养老保障机制不健全,生育观念落后,人为的技术干预因素等
考点四 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
规律总结 考点突破
1.读构成
可直接读出该地区不同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如图)。
2.定类型
年轻型和成年型人口金字塔图对应传统型的人口增长模式,其中年轻型人口处于加速增长阶段,成年型人口处于增长减缓阶段;老年型人口金字塔图对应现代型的人口增长模式。
3.析变化
(1)正常变化
从年轻型到老年型的正常转变。其变化主要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受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转变。
(2)特殊变化
下左图表示青年男性人口所占比重异常偏小,这最可能是战争影响的结果;下中图表示青少年人口所占比重较低,这是人口负增长的结果;下右图表示青年女性人口的比重异常偏大,这可能是由于当地发展了服装、纺织等有利于女性就业的产业部门。
【例4】(浙江2021年1月)2000年到2015年,广东省劳动年龄人口增加了约2千万。下图为该省2000年、2015年劳动年龄人口金字塔图。完成15、16题。
15. 与 2000年相比,2015年该省劳动力
A. 15-19岁比例增加B. 平均年龄增大C. 25-29岁数量减少D. 男女比例失衡
16. 该省劳动力年龄结构的变化可能会使
A. 产业结构升级B. 人口迁出数量增加C. 环境承载力扩大D. 城乡发展差距扩大
【例5】(2019·全国卷I)下图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据此完成(1)~(2)题。
(1)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 )
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 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
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 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
(2)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 )
A.人均消费剧增 B.老龄化进程趋缓 C.人均收入剧降 D.劳动力供给过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