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6张PPT)第4节眼睛和眼镜复习:凸透镜成像规律f投影仪FF2f2fu>2f照相机FF2f2fu放大镜FF2f2f眼睛是我们心灵的窗户,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关于眼睛,同学们想知道什么?一、设 疑 自 探1、眼球的结构以及人眼是如何看到物体的?2、人眼为什么能够看清远近不同距离的物体?3、近视眼的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如何进行矫正近视眼?4、远视眼的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如何进行矫正远视眼?自探指导: 请同学们对上述问题自主探究(4min)——疑而探之则明,疑而不探则空题号 展示小组 展示方式1 第二组(G2) 板书2 第四组(G4) 板书3 第六组(G6) 板书4 第八组(G8) 板书二、解 疑 合 探小组讨论,交流自探成果,重点解决自探中的疑难问题,达成共识,注意展示分工及要求(5min)展示要求:1、板书展示要字迹工整、简洁规范;口头展示要声音洪亮,条理清晰,用语规范。2、非展示同学结合展示仔细观察讨论或认真倾听,做好补充点评的准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二、解 疑 合 探1、1、眼球的结构以及人眼是如何看到物体的?2、人眼为什么能够看清远近不同距离的物体?3、近视眼的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如何进行矫正近视眼以及原理是什么?4、远视眼的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如何进行矫正远视眼以及原理是什么?(G7)(G5)(G3)(G1) 眼睛 照相机结构 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 镜头(相当于凸透镜)瞳孔 光圈视网膜(有感光细胞) 底片(有感光材料)成像 倒立、缩小、实像 一、眼睛睫状体放松,使晶状体变薄,远处来的光线恰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睫状体收缩,使晶状体变厚,近处来的光线恰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1、原理:眼睛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2、看远处的物体 看近处的物体不需要太强的折光能力 需要较强的折光能力二、人眼看清远近物体的原理通过晶状体的调节,眼睛可以使不同远近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眼睛调节的两个极限点叫远点和近点。正常眼睛的远点在无限远,近点大约在10cm处。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25cm,叫做明视距离。看书上的字,测出你的明视距离,和其他同学比较一下:正常眼、近视眼明视距离相同吗?有什么规律?1.近视眼的明视距离比正常眼的明视距离短;2.不同近视眼的明视距离也不同;3.远视眼的明视距离比正常眼的明视距离长。2、原因:晶状体太厚(太凸,焦距太小),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上太长,远物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三、近视眼3、矫正方法: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原理是利用凹透镜的发散作用。1、特点: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2、成因:晶状体太薄(太扁平,焦距太大),折光能力太弱,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近物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四、远视眼3、矫正方法: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原理是利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1、特点: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三、质 疑 再 探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大家还有哪些疑问?眼睛近视或远视以后应配带眼镜来矫正,怎样选择一幅合适度数的眼镜呢?眼镜的度数是怎么计算的?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度数有何差别?1、透镜焦度=焦距的倒数 单位m-1眼镜度数= 焦度×100则2、凸透镜度数是正数,凹透镜度数是负数回答:+500度是 镜片,焦距是 cm。-200度是 镜片,焦距是 cm。远视20近视50——大疑大进,小疑小进〈多选题〉有关眼睛视物的问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晶状体变厚时,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此时人能看清近处的物体B.当晶状体变厚时,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小,此时人能看清远处的物体C.当晶状体变薄时,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小,此时人能看清远处的物体D.当晶状体变薄时,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此时人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例1】A、C四、运 用 扩 展如图中分别画出了眼睛看近处物体和看远处物体的两种光路图,在A、B、C、D四种光路图中,________正确描述了正常眼的成像情况;______正确描述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______正确描述了远视眼的成像情况。【例2】A、CDB【例3】上面四幅图中:表示近视眼的是_,此时晶状体太_,折光能力太_,成像在视网膜_,需用_透镜矫正,如图_。表示远视眼的是_,此时晶状体太_,折光能力太_,成像在视网膜_,需用_透镜矫正,如图_。老王是远视眼所带眼镜的透镜焦距为+50cm,则眼镜度数是___度。小张是所带的眼镜度数是-400度,透镜焦距为____cm。A B C D必做题:《课时练》P103页-P107页全部习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