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3.1《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件(共5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3.1《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件(共56张PPT)

资源简介

(共56张PPT)
别了,“不列颠尼亚”
如何理解本文标题?
东方之珠—香港
维多利亚港夜景
鸟瞰香港夜景
香港红勘体育馆
星光大道
李小龙
星光大道
香港迪斯尼乐园
香港地图
背景介绍
19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英国两次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定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把香港岛和九龙割让给英国。1898年,英国又通过《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新界”99年,从而侵占了整个香港地区。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体裁:
新闻(特写)
3、新闻的标题有什么特点呢?
除了主标还有哪些?
引标和副标
1、新闻正文一般分为哪几个部分?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2、哪几部分是缺一不可的
标题、导语、主体
本文是一篇特写,特写也称新闻速写、新闻素描,要求用类似于电影的“特写镜头”的手法反映事实,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
香港 维多利亚港
本文正文由的那几个部分组成:
1、导语
(第1段)
2、主体
(2—10段)
3、结语
(最后1段)
从叙述角度看,导语采用了何种叙述方法?有何好处?
倒叙
★按时间顺序列出英国殖民者在文中的活动。
这篇特写在报道新闻事实时,还适当的运用一些背景材料。请找出来(在哪些段落里),体会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
新闻事实
30日下午 拉开告别序幕
4:30 降下港督旗帜
4:40 港督离开港督府
6:15 举行告别仪式
7:45 第二次降旗仪式
0:00 中英香港交接易帜
0:40 “不列颠尼亚”号离港
历史回顾
第4段、
第7段、
第11段
介绍每一项仪式之后作者都要回顾相关历史背景,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描述现实场景的同时,兼顾历史的回顾,可以增强作品的厚重感。因而虽然作者并不直接发表评论,说出仪式的历史意义,但情感和评价暗含其中。
这些时间精确计时计分,衔接的非常紧密,为什么要这样写?
1、新闻需要真实的记录历史事件。
2、急切地盼望着回归时刻的到来。
3、表现了扬眉吐气的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特写往往采用文学手法,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
本文主体部分就是选取97香港回归,英国撤退时的几个重要场景。请快速阅读课文,找出这几个场景。
四个场景
第一场景:4点30分,末任港督彭定康告别 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第三自然段)
彭定康和女儿离开总督府
第二场景:6时15分,在添马舰军营东面广场举行象征英国统治结束的告别仪式,降下英国国旗。(第五自然段)
彭定康接过降下的旗帜
手捧刚刚降下的英国国旗,彭定康神情黯然
第三场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米字旗香港最后一次降落,五星红旗升起。(第八自然段)
五星红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
易帜交接
第四场景:7月1日零点40分,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第十自然段)
1997年7月1日英军卷旗走人
7月1日零点40分,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0点40分, “不列颠尼亚”号驶离港湾,消失在南海夜幕中
0点40分, “不列颠尼亚”号驶离港湾,消失在南海夜幕中
7月1日凌晨,天安门广场万众欢腾,喜迎香港回归祖国
找出本文的细节描写,分析作用
为什么说英国的告别仪式是“日落仪式”,但又是在蒙蒙细雨中?
“蒙蒙细雨”对“告别”的仪式的氛围起了点染的作用。
英国曾经占领了非常广大的殖民地,被称为“日不落帝国”,香港回归,标志英国在东方的最后一块殖民地的太阳陨落了,所以把英国告别仪式称为“日落仪式”。
如何理解“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手法?情感?)
短短的十三个字,运用对比手法,包含着无穷的意蕴:当年从海上耀武扬威地来,今天黯然地从海上离去。胜利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手法?效果?表达方式?)
运用对比,强调了这次升旗是具有标志
意义的最后一次,说明香港不再有港督,象
征着英国殖民者在香港的统治终结了。
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不列颠尼亚”号和巨幅紫荆花图案构成鲜明对比,说明英国在香港的统治即将结束,而作为特别行政区象征的紫荆花图案将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香港即将回到祖国的怀抱。作者郑重地记录下这一时刻,含蓄地表达了祖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时的庄严而喜悦的心情。
第一次降旗——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
讨论:文中三次写到降旗,各有什么意义?
这标志今后的香港再也不会由港督来统治
第二次降旗——港岛上的每天一度的降旗
平时,这一次降旗是很平常的,但这一次降旗,意义非常大,
标志着被英国统治了156年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第三次降旗——7月1日子夜时分的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的易帜
它标志着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统治的结束,也标志着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将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总结:
1997年7月1日,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这一天,全世界都在谛听从东方响起的庄严的钟声,它响彻寰宇,向五湖四海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雪百年耻辱,长民族志气,振国家声威的喜庆时刻,历史已经铭记这一刻,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也将铭记这一刻。
本文通过描述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的四个场景,出色地记录了象征英国殖民统治的“不列颠尼亚”号撤离香港的最后历史时刻,充分表现了香港回归这一深刻的历史主题。
请同学们概括本文的中心
香港紫荆花广场升旗仪式
香 港 中 环
中国政府为什么能成功地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香 港 回 归 场 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