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件(共4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八年级上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件(共41张PPT)

资源简介

(共41张PPT)
声音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我们人类听到了丰富多彩的声音:泉水叮咚、流水潺潺;鼓声激昂、琴声悠扬等。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同学们想知道与声有关的哪些问题呢?
新课引入:
[生甲]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生乙]声音在空气中能传播,在固体、液体 中能传播吗?
[生丙]声音在真空中能传播吗?
[生丁]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快慢一样吗?
[师]同学们对声音有这样浓厚的兴趣,这很让我高兴,要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需要同学们和老师共同协作,一起做好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和演示实验.
新课引入:
一、声音的产生
演示实验:
敲击音叉,音叉发声,但看不见音叉在振动;
将发声的音叉接触用细线悬挂的泡沫塑料小球,可见小球被弹开;
将发声的音叉放入水槽的水中,看到水花四溅。
一、声音的产生
请大家一起来做实验:
1、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一把直尺,一根橡皮筋,大家想办法让这些物体发出声音。
2、发出“啊——”的声音,同时用手摸喉头
请问大家:这些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点,在它们发声的时候让它们停止发声,看它们不发声时又有什么共同特点。
我们可以发现,发出声音的物体在振动
[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师]请每组选一位同学,做各种活动,使物体发声,其他同学仔细观察.
学生汇报:
[师生共同总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vibration)产生的.
[师]物体振动发声的现象真是太多了,同学们能列举出生活及自然界中一些神奇的发声现象吗?
* 任何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立即停止。
常见例子
▲人是通过声带振动发声;
▲瀑布主要是水撞击石头,引起空气的振动发出声音;
▲青蛙是通过气囊的振动发声;
▲工件与砂轮相互摩擦,引起工件和砂轮的振动发出声音;
吹口哨是口腔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吹笛子是笛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气球曝炸声是气球膜的振动引起周围的空气振动产生的。
蝉鸣是蝉的发音肌收缩时,引起发音膜的振动而产生。
蜜蜂“嗡嗡”声是由翅膀振动产生的。
吹口琴是由于气流的冲击,琴内的弹簧片发出振动产生的。
敲锣打鼓是锣面、鼓面振动产生的。
笑树发声是果实的外壳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发出声音。
鸟叫是气管与支气管之间的鸣膜振动而发声。
二胡声是琴弦振动发声的。
考考你:
你知道下列的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吗?
吹口琴的声音
悠扬的萨克斯声
吹口哨声
响亮的蝉鸣
气球爆炸声
声势浩大的瀑布声
笑树能发出笑声
生活中的疑问
我们平常听唱片、录音是怎么回事?
疑点提醒
■声音还可以保存和重现。如早期的机械唱片,把发声的振动情况刻录在唱片上,通过唱针按照记录下来的规律去振动,就可把记录的声音重现出来。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许多发声体振动不明显,不易观察或找到,必须借助轻小的物体将这样的发声体的振动进行“放大”,才容易找到声源。
科学探究:
声音如何传播?
[师]请同学们大胆猜想一下,声音怎样从发声体向远处传播?
将正在播放音乐的手机放在空气中,下面的同学能听到音乐声吗?
结论1: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吗?
举例:老师站在讲台上讲话,下面的同学你们能听到老师的说话声。
结论1: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将正在播放音乐的手机放进水中,还能听到音乐声吗?
结论2: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举例:我们从池塘边走过的时候,水里的鱼会迅速游开。
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吗?
结论3: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吗?
举例:古代打仗的时候,士兵经常会趴在地上,听是否远处有马蹄声,来判断敌情。
土电话:
用细线将两个纸筒连接起来,一个人在纸筒的一端说话,另一个人在另一端用耳朵贴近纸筒可以听到对话讲话的声音。
科学探究:
声音如何传播?
实验验证:
[师]刚才同学设计的这个实验简单易行,而且有力地说明了声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雷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吗?他是什么?
演示:真空不能传声
实验验证
2.液体可以传播声音。
1.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3.固体也可以传播声音。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真空不能传声。
在月球上宇航员通过无线电交谈。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
2、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3、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这些传播声音的物质常简称为介质。
4、真空不能传声。
气体、液体和固体都可以做媒介将声音传播出去,那么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快慢一样吗?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30图表:几种物质中的声速,并回答下列问题:
思考:
问题1:声音在15 ℃和25 ℃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分别是多大?这说明声速跟什么因素有关?
问题2:声音在25 ℃的空气和蒸馏水中传播的速度分别是多大?这说明声速跟什么因素有关?
问题3:对比表中的数据,你还可以发现什么?
阅读答题
几种物质中的声速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声音在同种介质中温度不同传播速度也不同。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是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较快,在气体中最慢。
V固>V液>V气
请思考:
在一根很长的自来水铁管的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能听到几次声音?这些声音分别从哪里传来的?若自来水管里没有水又能听到几次声音?声音来自什么介质?
三次:分别来自铁管、水、空气
只有两次:分别来自铁管和空气
请思考:
当我们在山上对着对面的大山大喊一声,会有什么现象?
回声到达耳朵的时间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分开. 人能够区分两个声音的最短时间至少为0.1s。若小于0.1秒,则回声加强了原声,听起来更响亮。比如在教室内听老师上课,老师的声音听起来响亮。
听到回声
*什么是回声?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若遇到障碍物时会被反射回来,产生回声,回声是声音的反射现象,结合公式s=1/2vt。即回声测距原理。
练习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2)声音必须靠
传播,它在
不能传播
(3)15Co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4)铁路工人为了听见远处的火车,将耳朵贴在铁轨上,这是因为
(5)某人对着山谷对面的山峰喊了一声,1.5秒后听到了回声,求人与山峰之间的距离
振动
介质
真空中
340m/s
固体传播声音快
255m
回声的利用:
利用声纳探测海深
利用声纳探测鱼群
天坛公园回声妙用
例1;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说出以下各种不同声音是由哪些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胡琴声、水滴入水声、蚊子嗡嗡声、口琴声
答:胡琴声是弦振动而产生的,水滴入水声是水振动产生的,蚊子嗡嗡声是蚊子的翅膀振动而产生的,口琴声是簧片振动而产生的。
知识辨析:
知识辨析:
例2,一根充满水的长钢管的一端被敲击后,站在钢管另一端的人能听到几次敲击声?
答:不同物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钢最快,空气最慢,三种介质,钢、水、空气先后把声音传播到另一端,就会使人听到三次敲击声。
知识辨析:
例3:对着高墙说话,声音会被高墙反射回来,再传入耳朵,就听到了回声.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慢0.1 s以上,人耳就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别开,那么,要听到回声,高墙距离喊话的人的最短距离是多少m
解:s=1/2Vt=1/2×340m/s×0.1s=17m
[动手动脑学物理]
1.你能用多种办法说明桌子声是由桌面的振动引起的吗?
方法(1):在桌子上固定一根弹性较好的细棍,细棍顶端固定一根细弹簧,弹簧上连接一个轻质小球,敲打桌子,轻质小球也随着跳起舞来.
方法(2):在桌面上撒一些碎纸屑,用力敲打桌面,纸屑会跳动起来.
方法(3):把手放在桌面上,当用力敲打桌面时,感觉手在振动,说明桌面在振动?
[动手动脑学物理]
2、1994年,天文学家观察到苏梅尔——列维慧星裂成二十多块大的碎片,撞击木星,产生巨大的爆炸。但是地球上的人们却没有听到一丝声响。以下猜想最符合科学性的是:( )
A、这种爆炸本身不会发出声音;
B、这种爆炸发出的声音太小;
C、爆炸声传到地球后,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D、木星与地球之间存在很长的真空带,没有传声介质
D
3、如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的速度变为1米/秒,则我们周围的世界会有什么变化 "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一位学生提出了下列四个有关的场景,请你判断不正确的是( )
A、教室内学生能更清楚地听到教师的讲课声
B、汽车的喇叭不能再起到原来的作用
C、铜管乐队在会场内的演奏效果将变差
D、我们听到万米高空传来的客机声时,却不能看到该飞机
[动手动脑学物理]
A
4、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和经历:当你吃饼干或者硬而脆的食物时,如果用手捂紧自己的双耳,自己会听到很大的咀嚼声,这说明 能够传声;但是你身旁的同学往往却听不到明显的声音,这又是为什么呢?请从物理学的角度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_______________                     
[动手动脑学物理]
5、隔墙有耳表明:_____________
固体
气体没有固体传声效果好
固体能够传播声音
2.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在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
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
1、某科学探测船想测出海底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4s收到返回的声波信号,那么该处的海洋深度是多少米?这种方法能否用来测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1500m/s)
2、甲在铁水管的一端敲一下,乙把耳朵贴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三下响声,这三下响声传播的介质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小练习
3、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人在讲话唱歌时,用手摸颈前喉头部分,会感到_____在振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再近,也不能直接交谈,这是因为月球上没有______,要靠_____ _交谈。
课堂作业:
4、“山间铃响马帮来”这句话中,铃响是由于铃受金属珠子的撞击产生________而发声,在山间小路上人们听到远处传来的铃声,是通过________传入人耳的。
课堂作业:
5、渔民经常利用电子发声器把鱼吸引到网里,表明水能够________。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_______,在15℃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m/s。
课堂作业:
6、连线题
诱鱼入网 气体传声 听老师讲课 液体传声 土电话 固体传声
课堂作业:
7、甲在100m长的铁水管的一端敲一下,乙把耳朵贴在另一端能听到几次声音呢?如果水管是10m长呢?1000m长呢?
课堂作业:
8、木匠在房屋顶上敲打钉子,平均每秒钟敲4次,小明恰巧看到木匠把钉锤举到最高处时,听到敲钉的声音,问小明和木匠相距至少有多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