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课堂互动探究案2神经调节(课件+课后定时检测案+课前自主预习案+学生用书)(4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课堂互动探究案2神经调节(课件+课后定时检测案+课前自主预习案+学生用书)(4份)

资源简介

(共140张PPT)
神经调节
课前自主预习案
课堂互动探究案
课前自主预习案
素能目标★考向导航
知识点一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1.神经系统的组成、位置及其功能
组成 位置 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 脑 ____ 颅腔内 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脑干 有调节________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
小脑 协调运动,维持________
下丘脑 有______调节中枢、______调节中枢等,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
_________ 椎管内 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是调节运动的低级中枢
大脑
呼吸、心脏
身体平衡
体温
水平衡
脊髓
外周神经系统 脑神经 与脑相连,主要分布在头面部 负责管理____________________
脊神经 与脊髓相连,主要分布在躯干、四肢 负责管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
躯干、四肢的感觉和运动
2.神经的分类及其功能
感觉神经
中枢神经系统
运动神经
躯体运动
自主神经系统
加快
扩张
蠕动
消化腺
知识点二 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
1.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
(1)结构:________和突起(分为树突和______)。
(2)功能:接受刺激,产生________,传导兴奋。
细胞体
轴突
树突
细胞体
轴突
兴奋
(3)“神经元”“神经纤维”与“神经”的关系辨析
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一般又可分为树突和轴突两种;神经元的轴突呈纤维状,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髓鞘,构成神经纤维;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一层包膜,构成一条神经。
2.神经胶质细胞
(1)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种功能。
(2)在外周神经系统中,参与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
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
知识点三 反射与反射弧
中枢神经系统
规律性应答
非条件反射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效应器
知识点四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电信号
内负外正
K+
内正外负
Na+
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结构基础——突触
(1)突触的类型:A. ___________;B.___________。
   在效应器中的类型:轴突—肌肉型;轴突—腺体型
(2)突触的结构:④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
轴突细胞体型
轴突树突型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2.传递的过程及特点
化学信号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三、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
1.兴奋剂和毒品能够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大多数是通过________起作用的。
2.兴奋剂原是指能提高____________机能活动的一类药物,如今是运动禁用药物的统称。有些兴奋剂就是毒品,它们会对人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
3.毒品是指鸦片、________、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________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_______药品和________药品。
突触
中枢神经系统
海洛因
可卡因
麻醉
精神
知识点五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的高级功能
一、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1.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
(1)大脑表面的大脑皮层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构成,大脑通过____与脊髓相连。
(2)大脑皮层的中央前回即________区,有躯体各部分运动机能的代表区,这些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________的。
(3)调控躯体运动的最高级中枢在________,低级中枢在脊髓,中间由________等连接。
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
脑干
第一运动
倒置
大脑皮层
脑干
2.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
(1)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方式是____,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同部位(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存在着调节内脏活动的中枢。
(2)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____________兴奋会导致膀胱缩小。人有意识排尿,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射
脊髓、下丘脑、脑干和大脑
副交感神经
大脑皮层对脊髓进行着调控
二、人脑的高级功能
人的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部位,它除了感知外部世界以及控制机体的____活动的作用外,还具有语言、________和记忆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1.语言: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与大脑皮层的______有关。
反射
学习
言语区
2.学习、记忆与情绪
(1)学习的过程是建立________的过程,由多个脑区和________参与。
(2)人类的记忆分为____记忆和____记忆,记忆过程分成四个阶段。
(3)长时记忆可能与____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________的建立有关。
(4)当人们开心、兴奋、对生活充满信心时会产生积极情绪;当失落、沮丧、对事物失去兴趣时会产生消极情绪。当消极情绪达到一定程度时,会产生____。
条件反射
神经通路
短时
长时
突触
新突触
抑郁
基能过关——问题化
一、判一判(判断正误并找到课本原话)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基本方式
1.神经系统是由脑和脊髓构成的。(选择性必修1 P16正文)(  )
2.由传出神经构成的神经系统就是自主神经系统。(选择性必修1 P18正文)(  )
3.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胃肠蠕动减弱。(选择性必修1 P19正文)(  )
4.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包括神经元和神经纤维两部分。(选择性必修1 P20正文)(  )
×
×

×
5.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反射弧,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为反射。(选择性必修1 P20、P22正文)(  )
6.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选择性必修1 P23正文)(  )
7.感受器是指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末梢。(选择性必修1 P23正文)(  )
8.完成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三个神经元。(选择性必修1 P22思考·讨论)(  )
×

×
×
(二)兴奋的传导与传递
1.神经纤维接受刺激后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形式传导。(选择性必修1 P27正文)(  )
2.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选择性必修1 P28正文)(  )
3.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内流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选择性必修1 P28正文)(  )
4.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选择性必修1 P28正文)(  )


×

5.突触包括突触小体和突触后膜。(选择性必修1 P28正文)(  )
6.兴奋可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选择性必修1 P29正文)(  )
7.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就会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选择性必修1 P29正文)(  )
8.在完成反射活动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选择性必修1 P29正文)(  )
×

×
×
(三)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与人脑的高级功能
1.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选择性必修1 P34正文)(  )
2.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运动的精细程度相关。(选择性必修1 P34思考·讨论)(  )
3.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对躯体运动都有调控作用。(选择性必修1 P34图2-10)(  )
4.排尿反射没有分级调节,有意识地排尿有分级调节。(选择性必修1 P35正文)(  )
5.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谈话,但不会说话,此人受损伤的部位是言语区的S区。(选择性必修1 P37思考·讨论)(  )
6.长时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选择性必修1 P39正文)(  )






二、连一连
中枢的名称与功能
三、议一议
【教材易漏拾遗】
1.[选择性必修1 P19正文发掘]人的自主神经系统控制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是否说明人的内脏活动不受神经中枢的控制?举例说明。
提示:不是。人的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交感神经主要是脊神经,副交感神经主要是脑神经,它们控制人的内脏活动。
2.[选择性必修1 P22“思考·讨论”发掘]
(1)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能否由一个神经元构成?



(2)反射弧各结构被破坏对功能有何影响?
提示:不能。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如膝跳反射等单突触反射的传入神经纤维经背根进入中枢(即脊髓)后,直达腹根与运动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绝大多数的反射活动都是多突触反射,也就是需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神经元参与。而且反射活动越复杂,参与的神经元越多。
提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被破坏既无感觉又无效应;传出神经和效应器被破坏,可有感觉但无效应。
3.[选择性必修1 P23正文拓展]刺激某患者的腿部,反射弧出现哪些异常会导致患者有感觉但不能运动?
提示:传出神经或效应器被破坏。
4.[选择性必修1 P23正文拓展]给某患者做膝跳反射实验,患者无感觉但是小腿能迅速抬起,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脊髓的神经传导功能出现异常,兴奋不能传导至大脑皮层,或大脑躯体感觉中枢出现异常,不能正常形成感觉。
5.[选择性必修1 P35“思考·讨论”及图2 11发掘]如何解释某些成年人受到外伤或老年人患脑梗塞后,意识丧失,出现像婴儿一样的“尿床”现象?

提示:该状况的出现表明外伤或脑梗塞已伤及控制排尿的“高级中枢(即大脑)”,致使丧失对排尿这种低级中枢的“控制”作用。
课堂互动探究案
考点一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结构基础
任务1 归纳分析反射弧各部分结构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
感觉
运动
传出
感觉
效应
任务2 判断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C)的是________神经。
(2)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 ”(轴突末梢)相连的为________神经(B),与“ ”(胞体)相连的为________神经(E)。
(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________神经(E),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________神经(B)。
(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________神经,反之则为________神经。
传入
传入
传出
传出
传入
传入
传出
任务3 自主神经系统的组成
自主神经系统由________神经和________神经两部分组成。

兴奋状态 安静状态
占据优势 的神经 ________神经 ________神经
调节过程 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 心跳减慢,但胃肠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增强
关系 二者的作用通常是________的 交感
副交感
交感
副交感
相反
任务4 比较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
1.关于反射与反射弧的六个认识误区
(1)误认为所有生物都有反射。只有具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多细胞动物才有反射。如植物和单细胞动物没有反射,只有应激性。
(2)误认为所有反射都必须有大脑皮层参与。只有条件反射的中枢在大脑皮层,非条件反射的中枢是大脑皮层以下的中枢,如下丘脑、脊髓等。
(3)误认为只要有刺激就可引起反射。反射的进行需要接受适宜强度的刺激,刺激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反射活动。刺激强度再增加,动作电位的峰值也基本不变。
(4)误认为只要效应器有反应就是反射。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完成反射的前提条件。反射弧不完整,如传入神经受损,刺激神经中枢或传出神经,效应器能发生反应,但不是反射。
(5)误认为传出神经末梢就是效应器。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6)误认为感觉的形成属于反射。味觉、痛觉、渴觉等感觉的形成产生于大脑皮层,但其未形成完整的反射弧,故不属于反射。
2.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理解
(1)交感神经主要是脊神经,副交感神经主要是脑神经,它们对同一器官的调节作用往往相反。
(2)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活动并非绝对自主,它们有时也会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并不完全自主。
考向一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考查
1.近些年社会上发生了很多起由于醉酒驾车引发的严重交通事故,故交通法规严禁酒后驾车。醉酒的人往往语无伦次、呼吸急促、行动不稳,讽刺漫画如图,这些现象依次与下列哪些结构有关(  )
A.大脑、下丘脑、小脑  
B.大脑、垂体、脑干
C.大脑、脑干、小脑
D.大脑、小脑、脑干
答案:C
解析:语无伦次与语言中枢有关,语言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故语无伦次与大脑有关;呼吸急促与呼吸中枢有关,呼吸中枢位于脑干,故呼吸急促与脑干有关;小脑有维持平衡、协调运动的功能,行动不稳即与小脑的麻醉有关,C正确,A、B、D错误。
2.[2023·枣庄模拟]《史记·项羽本纪第七》记载“籍(项羽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在项羽扛鼎时,其体内自主神经调节的结果不包括(  )
A.瞳孔扩张
B.骨骼肌收缩
C.支气管扩张
D.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
解析:瞳孔扩张属于自主神经调节的结果,A错误;骨骼肌收缩不属于自主神经调节的结果,B正确;支气管扩张属于自主神经调节的结果,C错误;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受自主神经的支配,属于自主神经调节,D错误。
答案:B
3.关于消化道神经支配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支配消化道的自主神经系统不受脑的控制
B.副交感神经兴奋时促进消化道的各种活动
C.消化道接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
D.支配消化道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作用相反
解析:支配消化道的自主神经系统也受脑的控制,A错误;副交感神经可保持身体在安静状态下的生理平衡,其作用包括增进胃肠的活动,消化腺的分泌,促进大小便的排出,保持身体的能量等,故副交感神经兴奋时促进消化道的各种活动,B正确;内脏神经系统功能上的特点是双重神经支配,大多数内脏器官既有交感神经支配,又有副交感神经支配,这两种作用往往是拮抗性的,即一种神经冲动引起兴奋,另一种神经则引起抑制,相互抗衡,C、D正确。
答案:A
考向二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及其类型的考查
4.[经典高考]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
B.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
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
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
答案:C
解析: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为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相关神经中枢参加,A错误;铃声引起唾液分泌为条件反射,食物引起味觉不是完整的反射活动,B错误;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如加强神经元之间新的突触联系,可形成条件反射,C正确;铃声引起唾液分泌为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神经中枢参加,食物引起唾液分泌为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延髓,D错误。
5.[2023·武汉模拟]实验室小鼠只有在亮灯后触碰杠杆,才能得到食物。经过反复训练,灯光会促使小鼠主动触碰杠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灯光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小鼠触碰杠杆
B.反复训练可能促进了相关神经元之间形成联系
C.小鼠触碰杠杆获取食物的行为可以遗传给下一代
D.灯光促使小鼠主动触碰杠杆的现象是非条件反射
解析:灯光直接刺激感受器引起小鼠触碰杠杆,A错误;反复训练可能促进了相关神经元之间形成联系,B正确;小鼠触碰杠杆获取食物的行为没有改变遗传物质,不可以遗传给下一代,C错误;灯光促使小鼠主动触碰杠杆的现象是条件反射,D错误。
答案:B
考向三 反射弧的结构及功能的考查
6.[经典高考]下图为膝跳反射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伸肌和屈肌均属于效应器
B.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C.在3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不属于反射
D.若1处受损,膝跳反射现象消失
解析:膝跳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在脊髓。
答案:B
7.[2023·黑龙江省哈尔滨六中高三试题]某人因为交通事故脊髓从胸部折断了,一般情况下(  )
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C.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D.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解析:膝跳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在脊髓腰段。脊髓从胸部折断,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结构完整,膝跳反射仍存在,但相应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不能由脊髓中的低级神经中枢上传到大脑皮层,所以针刺足部无感觉。综上分析,A、B、C错误,D正确。
答案:D
8.[2023·潍坊模拟]为研究神经对心脏肌肉收缩的控制作用,科学家利用离体蛙心做了一个实验(注:蛙心置于人工液体环境中),反复刺激支配一个蛙心的迷走神经,使其心率下降,然后从这个蛙心中收集液体,灌入另一个蛙心,发现该蛙心的心率也下降了。再刺激支配第一个蛙心的交感神经,使其心率加快,当其液体转移给第二个蛙心后,该蛙心的心率也加快了。由上述实验不能得出的合理推断是(  )
A.神经元会释放有关化学物质来传递信息
B.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的神经元可能释放不同的化学物质
C.受刺激后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的电位变化不一定相同
D.完成上述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刺激蛙心的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后,收集到的滤液均引起第二个蛙心的心率发生变化,但效应不同,说明神经元会释放化学物质来传递信息,但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的神经元可能释放不同的化学物质,A、B正确;受刺激后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的电位变化不一定相同,C正确;上述实验刺激的不是感受器,所以其结构基础不是反射弧,D错误。
考点二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及在神经元间的传递
任务1 完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相关问题
(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________状态变为________状态的过程。
相对静止
显著活跃
(2)传导形式:以________形式传导。
电信号
内负外正
K+外流
内正外负
局部电流 
动作电位 
电位差
双向传导
(3)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4)局部电流: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存在________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了局部电流。
(5)①传导方向:________。
②传导特点:与膜内的局部电流传导方向________,与膜外的局部电流传导方向________。
膜电位表现 产生原因
静息电位 ________ ________外流
动作电位 ________ ________内流
内负外正
K+
内正外负
Na+
电位差
双向传导
一致
相反
任务2 完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在神经元间传递的比较
比较项目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 的传导 兴奋在神经元间
的传递
结构基础 神经元(________) ________
信号形式(或变化) 电信号 电信号→______
→电信号
速度 ____ ____
方向 可以双向 ____向传递
神经纤维
突触
化学信号



任务3 膜电位的测量与解读
(1)膜电位的测量

测量 项目 测量方法 测量结果
静息 电位 电流计一极接膜外,另一极接膜内
指针发生一次偏转
动作 电位 电流计两极都接膜外(或内)侧
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2)膜电位变化曲线解读
a点——静息电位,______通道开放;
b点——0电位,______电位形成过程中,______通道开放;
bc段——____电位,____通道继续开放;
cd段——静息电位恢复过程中;
de段——______电位。
K+
动作
Na+
动作
Na+
静息
任务4 兴奋传递过程中出现异常的情况分析
任务5 兴奋传导方向的实验探究
(1)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方法设计:电刺激图中①处,观察A的变化,同时测量②处的电位有无变化。
结果分析:若A有反应,且②处电位改变,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_____的;若A有反应而②处无电位变化,则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_____的。
双向
单向
(2)探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方法设计:先电刺激图中①处,测量③处电位变化;再电刺激③处,测量①处的电位变化。
结果分析:若两次实验的测量部位均发生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________的;若只有一处电位改变,则说明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________的。
双向
单向
1.兴奋的产生和传导过程中Na+、K+的运输方式
(1)形成静息电位时,K+外流是由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运输,需转运蛋白的协助,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
(2)产生动作电位时,Na+的内流需转运蛋白,同时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运输,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
(3)恢复静息电位时,K+的外流是由高浓度侧到低浓度侧,属于协助扩散。
(4)一次兴奋结束后,钠钾泵将流入的Na+泵出膜内,将流出的K+泵入膜内,需要消耗ATP,属于主动运输。
2.突触和突触小体的辨析
(1)组成不同:突触小体是突触前神经元轴突末端膨大部分,其上的膜构成突触前膜,是突触的一部分;突触含有两个神经元的部分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2)信号转变不同:在突触小体上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在突触中完成的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3.特别提醒
(1)细胞外液Na+、K+浓度大小与膜电位变化的关系
①K+浓度只影响静息电位
K+浓度升高→静息电位绝对值降低
→K+浓度降低→静息电位绝对值升高
②Na+浓度只影响动作电位
Na+浓度升高→动作电位峰值升高
→Na+浓度降低→动作电位峰值降低
(2)兴奋产生和传导过程中K+、Na+的运输方式不同。
①静息电位产生时,K+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需要通道蛋白的协助,属于协助扩散;
②动作电位产生时,Na+的内流需要通道蛋白,同时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③恢复静息电位时,起初的K+外流是协助扩散;但随后的Na+-K+泵吸K+排Na+是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运输,消耗能量。
考向一 兴奋的传导与传递的相关基础知识考查
1.[浙江卷]血液中K+浓度急性降低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膝反射减弱,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伸肌细胞膜的动作电位不能传播到肌纤维内部
B.传出神经元去极化时膜对Na+的通透性减弱
C.兴奋在传入神经元传导过程中逐渐减弱
D.可兴奋细胞静息膜电位的绝对值增大
解析:细胞膜的动作电位会传播到肌纤维的内部,引起肌纤维的运动,A错误;传出神经元在去极化时Na+通道开放,Na+大量内流,所以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B错误;兴奋在传导的过程中动作电位的大小不会因传导距离的增加而衰减,C错误;可兴奋细胞的静息电位是由于K+外流引起的,所以当血液中K+浓度急性降低导致细胞内的K+外流增多,进而导致可兴奋细胞的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引起神经元不易产生兴奋,最后导致膝反射减弱,D正确。
答案:D
2.[2023·辽宁沈阳郊联体高三考试]可卡因既是一种兴奋剂,也是一种毒品,它会影响大脑中与愉悦传递有关的神经元, 这些神经元利用神经递质——多巴胺来传递愉悦感,其影响机制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正常情况下,多巴胺释放后突触后膜不会持续兴奋
B.吸食可卡因后,②中的多巴胺含量下降,可延长愉悦感的时间
C.长期吸食可卡因,机体可通过负反馈调节减少多巴胺受体的数量
D.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都危害健康,禁毒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答案:B
解析:正常情况下,多巴胺释放后突触后膜不会持续兴奋,因为多巴胺发挥作用后会被降解或回收,A正确;吸食可卡因后,②突触间隙中组织液的多巴胺含量升高,可延长愉悦感的时间,B错误;长期吸食可卡因,机体可通过负反馈调节减少多巴胺受体的数量,C正确;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都危害健康,禁毒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应该共同抵御毒品危害,D正确。
考向二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分析
3.[2023·青岛模拟]如图表示电刺激轴突上一点后,该神经细胞轴突膜外在某一时刻的电位示意图,A、B、C、D为轴突上等距离的点,在B、D两点连接上一个电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此时的指针读数显示的是动作电位的值
B.电刺激的点一定是D点,因为此时膜外为负电位
C.此时A点膜外可能是负电位,也可能是正电位
D.若刺激A点,电表会出现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答案:B
解析:此时的指针读数为动作电位值,A正确;电表右偏,D点此时膜外为负电位,D点可能发生去极化,也可能发生复极化,因此电刺激的点可能是D点,也可能是D点左边一点,也可能是D点右边一点,B错误;若A、B、C、D点离得较近,此时A点膜外可能是负电位,也可能是正电位,C正确;若刺激A点,兴奋传至B,电表左偏,兴奋传至D,电表右偏,因此电表会出现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正确。
4.[2023·湖南常德高三联考]如甲图所示,在神经纤维上安装两个完全相同的灵敏电表,表1两电极分别在a、b处膜外,表2两电极分别在d处膜的内外侧。在b、d中点c给予适宜刺激,相关的电位变化曲线如乙图、丙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表1记录得到丙图所示的曲线图
B.乙图曲线处于③点时,说明d点处于未兴奋状态
C.乙图曲线处于③点时,丙图曲线正处于④点
D.丙图曲线处于⑤点时,甲图a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

答案:B
解析:丙图表示先后形成两个方向相反的动作电位,由图可知,表1可记录得到丙图所示的双向电位变化曲线,A正确;由图可知,乙图曲线处于③点时,动作电位达到最大值,说明d点处于兴奋状态,B错误;乙图曲线处于③点时,动作电位达到最大值,此时丙图曲线正处于④点,C正确;丙图曲线处于⑤点时,甲图a处处于静息状态,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D正确。
考向三 突触的结构及传导机理
5.[2023·四川成都七中模拟]下图为神经肌肉接头模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单向传递
B.神经递质的释放属于胞吐
C.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D.突触小体是由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枝,最后每个分枝末端膨大形成的结构
答案:C
解析:神经肌肉接头是一种突触结构,由运动神经末梢、接头间隙及肌肉终板组成,为单向传递,A正确;神经递质的释放属于胞吐,B正确;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是扩散不需要消耗ATP,C错误;突触小体是由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枝,最后每个分枝末端膨大形成的结构,D正确。
6.[2023·成都模拟]突触是神经系统信息传递的重要结构。突触小泡需经历如图所示的“释放——回收”动态过程,以维持突触前神经元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一个神经元可以参与形成一个或数个突触
B.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C.神经递质都能引起突触后神经元Na+内流
D.突触小泡回收异常可导致突触前神经元的细胞膜面积增大
答案:C
解析: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枝,与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者细胞体形成突触,一个神经元可参与多个突触的建立,A正确;突触包括三部分,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B正确;神经递质有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之分,抑制性神经递质不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Na+内流,C错误;图中显示,突触小泡将神经递质释放之后,突触小泡还需要回收,若突触小泡回收异常可导致突触前神经元的细胞膜面积增大,D正确。
考向四 兴奋传导与传递综合分析
7.[2023·滨州模拟]分布于突触后膜上的NMDA受体不仅能识别神经递质,还是一种离子通道蛋白,谷氨酸与NMDA受体结合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静脉注射的氯胺酮可作用于NMDA受体,使中枢神经系统迅速产生运动和感觉阻滞,从而产生麻醉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静息状态时突触后膜上的NMDA通道处于关闭状态
B.谷氨酸与NMDA受体结合后会导致Cl-大量内流
C.谷氨酸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D.静脉注射氯胺酮会使突触后膜外正内负的电位差增大
答案:A
解析:由题可知,谷氨酸与NMDA受体结合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而且NMDA受体是一种离子通道蛋白,因此,静息状态时突触后膜上的NMDA通道处于关闭状态,A正确;谷氨酸与NMDA受体结合后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因此应该导致钠离子大量内流,B错误;谷氨酸作为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方式是胞吐,C错误;由题意“静脉注射的氯胺酮可作用于NMDA受体,使中枢神经系统迅速产生运动和感觉阻滞,从而产生麻醉效应”,说明氯胺酮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产生抑制性递质,因此氯胺酮会使突触后膜产生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D错误。
8.[2023 ·锦州二模]神经细胞可以利用多巴胺来传递愉悦信息。如图a~d依次展示毒品分子使人上瘾的机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据a图可知多巴胺可以被突触前膜重新吸收,神经冲动经此类突触可以双向传递
B.据b图可知毒品分子会严重影响突触前膜对多巴胺的重吸收
C.据c图可知大量多巴胺在突触间隙积累,经机体调节导致其受体数目减少
D.据d图可知,当没有毒品分子时,多巴胺被大量吸收,愉悦感急剧下降,形成毒瘾
答案:A
解析:据a图可知多巴胺可以被突触前膜重新吸收,神经冲动经此类突触只能单向传递,A错误;毒品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多巴胺转运载体结合,阻止突触前膜对多巴胺的重吸收,B正确;据c图可知,毒品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多巴胺转运载体结合,阻止突触前膜对多巴胺的重吸收,导致突触间隙的多巴胺量增加,经机体调节导致其受体数目减少,C正确;据d图可知,当没有毒品分子时,多巴胺被大量吸收,愉悦感急剧下降,产生毒瘾,D正确。
考点三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与人脑的高级功能

任务1 完成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的填空
(1)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
最高级
高级
脊髓
低级
(2)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
最高级
高级
体温、水盐平衡、血糖
呼吸、心血管
脊髓
低级
任务2 完善人脑的高级功能相关填空
人的大脑皮层除了具有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________活动的作用外,还具有语言、________和记忆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1)语言: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与大脑皮层的________有关。
反射
学习
言语区
(2)学习、记忆与情绪
①学习的过程是建立________的过程,由多个脑区和________参与。
②人类的记忆分为_____记忆和____记忆,记忆过程分成四个阶段。
③长时记忆可能与_____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________的建立有关。
④当人们开心、兴奋、对生活充满信心时会产生积极情绪;当失落、沮丧、对事物失去兴趣时会产生消极情绪。当消极情绪达到一定程度时,会产生________。
条件反射
神经通路
短时
长时
突触
新突触 
抑郁
1.生活中常见神经系统生理或病理现象的原因分析
生理或病理现象 参与或损伤的神经中枢
考试专心答题时 大脑皮层V区和W区(高级中枢)参与
聋哑人表演“千手观音”舞蹈时 大脑皮层视觉中枢、言语区的V区、躯体运动中枢参与
某同学跑步时 大脑皮层、小脑、下丘脑、脑干和脊髓参与
植物人 大脑皮层损伤、小脑功能退化,但下丘脑、脑干、脊髓功能正常
高位截瘫 脊髓受损伤,其他部位正常
2.学习与记忆
(1)学习和记忆是指神经系统不断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2)记忆的过程
(3)学习和记忆形成的机制
①学习与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
②短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
③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3.情绪也是大脑的高级功能之一
(1)概念:情绪是人对环境作出的反应,也是大脑的高级功能之一。
(2)抑郁和抑郁症:当人的消极情绪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抑郁,抑郁持续得不到缓解就可能形成抑郁症。此时,患者应到医院接受专业治疗。
(3)应对情绪波动:积极建立和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适量运动和调节压力;当波动超出自己能够调节的程度时,应向专业人士咨询。
考向一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相关考查
1.[经典高考]足球赛场上,球员奔跑、抢断、相互配合,完成射门。对比赛中球员机体生理功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长时间奔跑需要消耗大量糖原用于供能
B.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过多,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
C.在神经与肌肉的协调下起脚射门
D.在大脑皮层调控下球员相互配合
解析:足球比赛耗能比较多,需要消耗较多的糖原以便供能,A正确;大量出汗导致失水增加,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促进下丘脑产生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促进对水分的重吸收,B错误;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可以接收外界信号,并由神经系统支配肌肉运动,所以需神经肌肉协调作用,C正确;大脑皮层为高级神经中枢,接收其他球员发出的信号并进行处理,针对不同的情况做出不同反应,相互配合,D正确。
答案:B
2.[2023·潍坊模拟]如图为某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 ”表示神经元细胞体,①~⑦表示神经纤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大脑支配肌肉运动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⑦③
B.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产生的兴奋被大脑感觉,传导途径依次是④⑤⑥
C.碰到尖锐物体时,大脑皮层产生痛觉的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
D.图中显示的突触结构有4个
解析:大脑支配肌肉运动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⑦③,A正确;若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则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出现的顺序为④⑤⑥,B正确;碰到尖锐物体时,大脑皮层产生痛觉的过程不是反射,因为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C错误;由图示可知,突触结构有4个,D正确。
答案:C
3.[2023·烟台模拟]给脑桥(位于大脑和小脑之间)注射能阻止γ 氨基丁酸与相应受体结合的物质后,小鼠的排尿阈值(引起排尿反射的最低尿量值)降低。下列相关推理不正确的是(  )
A.不同年龄段的人的排尿阈值存在差异
B.脑桥释放的γ 氨基丁酸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
C.人体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
D.排尿过程的调节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
解析:不同年龄段的人的排尿阈值是不同的,A正确;给脑桥注射能阻止γ 氨基丁酸与相应受体结合的物质后,小鼠的排尿阈值降低,说明γ 氨基丁酸是一种抑制排尿的神经递质,能够抑制排尿,B正确;人体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C正确;排尿过程的调节是一种正反馈调节机制,D错误。
答案:D
考向二 大脑高级神经中枢相关知识的综合考查
4.抑郁症的主要表现是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言语减少、记忆力下降、学习困难等。该病发病机制复杂,5 羟色胺(一种神经递质)分泌不足是引发抑郁症的原因之一。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B.语言、学习、记忆和情绪是人脑的高级功能
C.良好人际关系和适量运动可以减少情绪波动
D.加速突触间隙5 羟色胺的清除是治疗思路之一
答案:D
解析: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A正确;语言、学习、记忆和情绪是人脑的高级功能,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B正确;良好人际关系和适量运动可以减少情绪波动,C正确;5 羟色胺(一种神经递质)分泌不足是引发抑郁症的原因之一,所以增加突触间隙5 羟色胺的量是治疗思路之一,D错误。
5.为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对大脑皮层的影响,研究者将生理状态相似的小鼠分成甲、乙两组,甲组小鼠饲养于复杂环境中,乙组小鼠饲养于简单环境中。3个月后,甲组小鼠的大脑皮层比乙组的厚,并且大脑皮层神经元树突上细刺状突起数量多,细刺状突起是神经元间建立联系的部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复杂环境能促进大脑皮层的生长
B.获取信息越多树突上细刺状突起越多
C.简单环境有利于建立更多的突触
D.复杂环境能增强小鼠大脑皮层的调节能力
解析:由题意可知,复杂环境有利于建立更多的突触,C错误。
答案:C
反射弧
内负外正
K+外流
内正外负
Na+内流
双向传导
局部电流 
单向传递 
突触
大脑皮层
[长句应答必备]
1.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
2.静息电位的电位特点是内负外正,是由K+外流形成的;动作电位的电位特点是内正外负,是由Na+内流形成的。
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方式是局部电流,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与膜内的电流方向一致。
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通过化学物质(神经递质),可能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中,发生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等级选考研考向]
1.[2022·辽宁卷]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脑皮层H区病变的人,不能看懂文字
B.手的运动受大脑皮层中央前回下部的调控
C.条件反射的消退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D.紧张、焦虑等可能抑制成人脑中的神经发生
答案:D
解析:大脑皮层H区病变的人,听不懂讲话,A错误;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顶部,可以引起下肢的运动;刺激中央前回的下部,会引起头部器官的运动;刺激中央前回的其他部位,会引起其他相应器官的运动,B错误;条件反射是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的,条件反射是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反复多次结合的结果,缺少了条件刺激条件反射会消退,因此条件反射的消退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C错误;紧张、焦虑可能会引起突触间隙神经递质的含量减少,所以紧张、焦虑等可能抑制成人脑中的神经发生,D正确。
2.[2022·北京卷]神经组织局部电镜照片如图。下列有关突触的结构及神经元间信息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神经冲动传导至轴突末梢,可引起1与突触前膜融合
B.1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后可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C.2所示的细胞器可以为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供能
D.2所在的神经元只接受1所在的神经元传来的信息
答案:D
解析:神经冲动传导至轴突末梢,可引起突触小泡1与突触前膜融合,从而通过胞吐的方式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A正确;1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后可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B正确;2表示的是线粒体,线粒体是细胞中的动力工厂,其可以为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供能,C正确;2所在的神经元可以和周围的多个神经元之间形成联系,因而不只接受1所在的神经元传来的信息,D错误。
3.[2022·浙江1月]膝反射是一种简单反射,其反射弧为二元反射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感受器将刺激转换成神经冲动并沿神经纤维单向传导
B.神经肌肉接点的神经冲动传递伴随信号形式的转换
C.突触后膜去极化形成的电位累加至阈值后引起动作电位
D.抑制突触间隙中递质分解的药物可抑制膝反射
解析:在神经肌肉接点处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B正确;抑制突触间隙中递质分解的药物会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不能抑制膝反射,D错误。
答案:D
4.[2022·广东卷]研究多巴胺的合成和释放机制,可为帕金森病(老年人多发性神经系统疾病)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最近研究发现在小鼠体内多巴胺的释放可受乙酰胆碱调控,该调控方式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系来实现(如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乙释放的多巴胺可使丙膜的电位发生改变
B.多巴胺可在甲与乙、乙与丙之间传递信息
C.从功能角度看,乙膜既是突触前膜也是突触后膜
D.乙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异常可能影响多巴胺的释放
答案:B
解析:多巴胺是乙释放的神经递质,与丙上的受体结合后会使其膜发生电位变化,A正确;分析题图可知,多巴胺可在乙与丙之间传递信息,不能在甲和乙之间传递信息,B错误;分析题图可知,乙膜既是乙酰胆碱作用的突触后膜,又是释放多巴胺的突触前膜,C正确;多巴胺的释放受乙酰胆碱的调控,故乙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异常可能影响多巴胺的释放,D正确。
5.[2022·浙江6月]听到上课铃声,同学们立刻走进教室,这一行为与神经调节有关。该过程中,其中一个神经元的结构及其在某时刻的电位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此刻①处Na+内流,②处K+外流,且两者均不需要消耗能量
B.①处产生的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播时,波幅一直稳定不变
C.②处产生的神经冲动,只能沿着神经纤维向右侧传播出去
D.若将电表的两个电极分别置于③、④处,指针会发生偏转
答案:A
解析:①处即将恢复静息电位,②处即将产生动作电位,故此时①处K+外流,②处Na+内流,A错误;动作电位的传导具有不衰减性,B正确;②处产生的神经冲动只能沿着神经纤维向右侧传播出去,C正确;若将电表的两个电极分别置于③、④处,兴奋传至④处时指针会发生偏转,D正确。
6.[2022·湖南卷]情绪活动受中枢神经系统释放神经递质调控,常伴随内分泌活动的变化。此外,学习和记忆也与某些神经递质的释放有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剧痛、恐惧时,人表现为警觉性下降,反应迟钝
B.边听课边做笔记依赖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C.突触后膜上受体数量的减少常影响神经递质发挥作用
D.情绪激动、焦虑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心率加速
答案:A
解析:人在剧痛、恐惧等紧急情况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人表现为警觉性提高、反应灵敏、呼吸频率加快、心跳加速等特征,A错误;边听课边做笔记是一系列的反射活动,需要神经元的活动以及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B正确;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突触后膜上受体数量的减少常影响神经递质发挥作用,C正确;情绪激动、焦虑时,引起大脑皮层兴奋,进而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能够促使人体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反应灵敏,D正确。
7.[2022·山东卷]缺血性脑卒中是因脑部血管阻塞而引起的脑部损伤,可发生在脑的不同区域。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无其他疾病或损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损伤发生在大脑皮层S区时,患者不能发出声音
B.损伤发生在下丘脑时,患者可能出现生物节律失调
C.损伤导致上肢不能运动时,患者的缩手反射仍可发生
D.损伤发生在大脑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排尿不完全
答案:A
解析: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损伤后,患者与讲话有关的肌肉和发声器官完全正常,能发出声音,但不能用词语表达思想,A错误;下丘脑是生物的节律中枢,损伤发生在下丘脑时,患者可能出现生物节律失调,B正确;损伤导致上肢不能运动时,大脑皮层的躯体运动中枢受到损伤,此时患者的缩手反射仍可发生,因为缩手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C正确;排尿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低级中枢在脊髓,损伤发生在大脑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排尿不完全,D正确。
8.[2022·山东卷]药物甲、乙、丙均可治疗某种疾病,相关作用机制如图所示,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为去甲肾上腺素(NE)。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药物甲的作用导致突触间隙中的NE增多
B.药物乙抑制NE释放过程中的正反馈
C.药物丙抑制突触间隙中NE的回收
D.NE β受体复合物可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
答案:B
解析:药物甲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灭活,进而导致突触间隙中的NE增多,A正确;由图可知,神经递质可与突触前膜的α受体结合,进而抑制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这属于负反馈调节,药物乙抑制NE释放过程中的负反馈,B错误;由图可知,去甲肾上腺素被突触前膜摄取回收,药物丙抑制突触间隙中NE的回收,C正确;神经递质NE与突触后膜的β受体特异性结合后,可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D正确。
9.[2022·山东卷]迷走神经是与脑干相连的脑神经,对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起促进作用,还可通过一系列过程产生抗炎效应,如图所示。
分组 处理 TNF α浓度
甲 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
乙 腹腔注射LPS ++++
丙 腹腔注射LPS+A处理 ++
注:“+”越多表示浓度越高
(1)迷走神经中促进胃肠蠕动的神经属于__________(填“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消化液中的盐酸在促进消化方面的作用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3种作用即可)
(3)研究人员对图中抗炎过程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分组及结果见表。通过腹腔注射脂多糖(LPS)可使大鼠出现炎症,检测TNF α浓度可评估炎症程度。据图分析,若丙组的A处理仅在肠巨噬细胞内起作用,推测A处理的3种可能的作用机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副交感神经
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使蛋白质变性,有利于蛋白酶与之结合
提供胃蛋白酶发挥催化作用的适宜pH
刺激小肠黏膜产生促胰液素,促进胰液分泌,进而促进消化
A抑制TNF α分泌过程中内质网、高尔基体形成囊泡
A抑制肠巨噬细胞中TNF α基因的转录
A抑制肠巨噬细胞中TNF α基因的翻译
解析:(1)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2)盐酸在促进消化方面可以有以下作用:使蛋白质变性,有利于蛋白酶与之结合;提供胃蛋白酶发挥催化作用的适宜pH;刺激小肠黏膜产生促胰液素,促进胰液分泌,进而促进消化。(3)结合图示可知,丙组的TNF α浓度低,炎症程度低于乙组,TNF α作为一种细胞因子,化学成分是一种蛋白质,仅考虑A在肠巨噬细胞内起作用,可能的原因是A抑制TNF α分泌过程中内质网、高尔基体形成囊泡,或A抑制肠巨噬细胞中TNF α基因的转录,或A抑制肠巨噬细胞中TNF α基因的翻译。
[国考真题研规律]
10.[2022·全国乙卷]运动神经元与骨骼肌之间的兴奋传递过度会引起肌肉痉挛,严重时会危及生命。下列治疗方法中合理的是(  )
A.通过药物加快神经递质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
B.通过药物阻止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
C.通过药物抑制突触间隙中可降解神经递质的酶的活性
D.通过药物增加突触后膜上神经递质特异性受体的数量
答案:B
解析:如果通过药物加快神经递质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浓度增加,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增多,会导致兴奋过度传递引起肌肉痉挛,达不到治疗目的,A不符合题意;如果通过药物阻止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兴奋传递减弱,会缓解兴奋过度传递引起的肌肉痉挛,可达到治疗目的,B符合题意;如果通过药物抑制突触间隙中可降解神经递质的酶的活性,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不能有效降解,导致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持续结合,导致兴奋传递过度引起肌肉痉挛,达不到治疗目的,C不符合题意;如果通过药物增加突触后膜上神经递质特异性受体的数量,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增多,会导致兴奋传递过度引起肌肉痉挛,达不到治疗目的,D不符合题意。
11.[2021·全国乙卷]在神经调节过程中,兴奋会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神经元之间传递,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兴奋从神经元的细胞体传导至突触前膜,会引起Na+外流
B.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
C.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经扩散到达突触后膜
D.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解析:兴奋从神经元的细胞体传导至突触前膜,会引起Na+内流,A错误;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B正确;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通过扩散由突触前膜到达突触后膜,C正确;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膜电位发生改变,D正确。
答案:A课堂互动探究案2 神经调节
考点一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结构基础
任务1 归纳分析反射弧各部分结构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
任务2 判断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C)的是________神经。
(2)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轴突末梢)相连的为________神经(B),与“”(胞体)相连的为________神经(E)。
(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________神经(E),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________神经(B)。
(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________神经,反之则为________神经。
任务3 自主神经系统的组成
自主神经系统由________神经和________神经两部分组成。
兴奋状态 安静状态
占据优势 的神经 ________神经 ________神经
调节过程 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 心跳减慢,但胃肠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增强
关系 二者的作用通常是________的
任务4 比较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
1.关于反射与反射弧的六个认识误区
(1)误认为所有生物都有反射。只有具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多细胞动物才有反射。如植物和单细胞动物没有反射,只有应激性。
(2)误认为所有反射都必须有大脑皮层参与。只有条件反射的中枢在大脑皮层,非条件反射的中枢是大脑皮层以下的中枢,如下丘脑、脊髓等。
(3)误认为只要有刺激就可引起反射。反射的进行需要接受适宜强度的刺激,刺激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反射活动。刺激强度再增加,动作电位的峰值也基本不变。
(4)误认为只要效应器有反应就是反射。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完成反射的前提条件。反射弧不完整,如传入神经受损,刺激神经中枢或传出神经,效应器能发生反应,但不是反射。
(5)误认为传出神经末梢就是效应器。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6)误认为感觉的形成属于反射。味觉、痛觉、渴觉等感觉的形成产生于大脑皮层,但其未形成完整的反射弧,故不属于反射。
2.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理解
(1)交感神经主要是脊神经,副交感神经主要是脑神经,它们对同一器官的调节作用往往相反。
(2)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活动并非绝对自主,它们有时也会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并不完全自主。
考向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考查
1.
近些年社会上发生了很多起由于醉酒驾车引发的严重交通事故,故交通法规严禁酒后驾车。醉酒的人往往语无伦次、呼吸急促、行动不稳,讽刺漫画如图,这些现象依次与下列哪些结构有关(  )
A.大脑、下丘脑、小脑  B.大脑、垂体、脑干
C.大脑、脑干、小脑 D.大脑、小脑、脑干
2.[2023·枣庄模拟]《史记·项羽本纪第七》记载“籍(项羽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在项羽扛鼎时,其体内自主神经调节的结果不包括(  )
A.瞳孔扩张
B.骨骼肌收缩
C.支气管扩张
D.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
3.关于消化道神经支配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支配消化道的自主神经系统不受脑的控制
B.副交感神经兴奋时促进消化道的各种活动
C.消化道接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
D.支配消化道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作用相反
考向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及其类型的考查
4.[经典高考]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
B.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
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
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
5.[2023·武汉模拟]实验室小鼠只有在亮灯后触碰杠杆,才能得到食物。经过反复训练,灯光会促使小鼠主动触碰杠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灯光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小鼠触碰杠杆
B.反复训练可能促进了相关神经元之间形成联系
C.小鼠触碰杠杆获取食物的行为可以遗传给下一代
D.灯光促使小鼠主动触碰杠杆的现象是非条件反射
考向三反射弧的结构及功能的考查
6.[经典高考]下图为膝跳反射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伸肌和屈肌均属于效应器
B.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C.在3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不属于反射
D.若1处受损,膝跳反射现象消失
7.[2023·黑龙江省哈尔滨六中高三试题]某人因为交通事故脊髓从胸部折断了,一般情况下(  )
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C.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D.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8.[2023·潍坊模拟]为研究神经对心脏肌肉收缩的控制作用,科学家利用离体蛙心做了一个实验(注:蛙心置于人工液体环境中),反复刺激支配一个蛙心的迷走神经,使其心率下降,然后从这个蛙心中收集液体,灌入另一个蛙心,发现该蛙心的心率也下降了。再刺激支配第一个蛙心的交感神经,使其心率加快,当其液体转移给第二个蛙心后,该蛙心的心率也加快了。由上述实验不能得出的合理推断是(  )
A.神经元会释放有关化学物质来传递信息
B.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的神经元可能释放不同的化学物质
C.受刺激后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的电位变化不一定相同
D.完成上述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考点二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及在神经元间的传递
任务1 完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相关问题
(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________状态变为________状态的过程。
(2)传导形式:以________形式传导。
(3)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膜电位表现 产生原因
静息电位 ________ ________外流
动作电位 ________ ________内流
(4)局部电流: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存在________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了局部电流。
(5)①传导方向:________。
②传导特点:与膜内的局部电流传导方向________,与膜外的局部电流传导方向________。
任务2 完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在神经元间传递的比较
比较项目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 的传导 兴奋在神经元间 的传递
结构基础 神经元(________) ________
信号形式(或变化) 电信号 电信号→______ →电信号
速度 ____ ____
方向 可以双向 ____向传递
任务3 膜电位的测量与解读
(1)膜电位的测量
测量 项目 测量方法 测量结果
静息 电位 电流计一极接膜外,另一极接膜内 指针发生一次偏转
动作 电位 电流计两极都接 膜外(或内)侧 指针发生两次 方向相反的偏转
(2)膜电位变化曲线解读
a点——静息电位,______通道开放;
b点——0电位,______电位形成过程中,______通道开放;
bc段——____电位,____通道继续开放;
cd段——静息电位恢复过程中;
de段——______电位。
任务4 兴奋传递过程中出现异常的情况分析
任务5 兴奋传导方向的实验探究
(1)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方法设计:电刺激图中①处,观察A的变化,同时测量②处的电位有无变化。
结果分析:若A有反应,且②处电位改变,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________的;若A有反应而②处无电位变化,则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________的。
(2)探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方法设计:先电刺激图中①处,测量③处电位变化;再电刺激③处,测量①处的电位变化。
结果分析:若两次实验的测量部位均发生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________的;若只有一处电位改变,则说明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________的。
1.兴奋的产生和传导过程中Na+、K+的运输方式
(1)形成静息电位时,K+外流是由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运输,需转运蛋白的协助,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
(2)产生动作电位时,Na+的内流需转运蛋白,同时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运输,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
(3)恢复静息电位时,K+的外流是由高浓度侧到低浓度侧,属于协助扩散。
(4)一次兴奋结束后,钠钾泵将流入的Na+泵出膜内,将流出的K+泵入膜内,需要消耗ATP,属于主动运输。
2.突触和突触小体的辨析
(1)组成不同:突触小体是突触前神经元轴突末端膨大部分,其上的膜构成突触前膜,是突触的一部分;突触含有两个神经元的部分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2)信号转变不同:在突触小体上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在突触中完成的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3.特别提醒
(1)细胞外液Na+、K+浓度大小与膜电位变化的关系
①K+浓度只影响静息电位
K+浓度升高→静息电位绝对值降低
→K+浓度降低→静息电位绝对值升高
②Na+浓度只影响动作电位
Na+浓度升高→动作电位峰值升高
→Na+浓度降低→动作电位峰值降低
(2)兴奋产生和传导过程中K+、Na+的运输方式不同。
①静息电位产生时,K+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需要通道蛋白的协助,属于协助扩散;
②动作电位产生时,Na+的内流需要通道蛋白,同时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③恢复静息电位时,起初的K+外流是协助扩散;但随后的Na+-K+泵吸K+排Na+是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运输,消耗能量。
考向一兴奋的传导与传递的相关基础知识考查
1.[浙江卷]血液中K+浓度急性降低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膝反射减弱,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伸肌细胞膜的动作电位不能传播到肌纤维内部
B.传出神经元去极化时膜对Na+的通透性减弱
C.兴奋在传入神经元传导过程中逐渐减弱
D.可兴奋细胞静息膜电位的绝对值增大
2.[2023·辽宁沈阳郊联体高三考试]可卡因既是一种兴奋剂,也是一种毒品,它会影响大脑中与愉悦传递有关的神经元, 这些神经元利用神经递质——多巴胺来传递愉悦感,其影响机制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正常情况下,多巴胺释放后突触后膜不会持续兴奋
B.吸食可卡因后,②中的多巴胺含量下降,可延长愉悦感的时间
C.长期吸食可卡因,机体可通过负反馈调节减少多巴胺受体的数量
D.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都危害健康,禁毒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考向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分析
3.[2023·青岛模拟]如图表示电刺激轴突上一点后,该神经细胞轴突膜外在某一时刻的电位示意图,A、B、C、D为轴突上等距离的点,在B、D两点连接上一个电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此时的指针读数显示的是动作电位的值
B.电刺激的点一定是D点,因为此时膜外为负电位
C.此时A点膜外可能是负电位,也可能是正电位
D.若刺激A点,电表会出现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4.[2023·湖南常德高三联考]如甲图所示,在神经纤维上安装两个完全相同的灵敏电表,表1两电极分别在a、b处膜外,表2两电极分别在d处膜的内外侧。在b、d中点c给予适宜刺激,相关的电位变化曲线如乙图、丙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表1记录得到丙图所示的曲线图
B.乙图曲线处于③点时,说明d点处于未兴奋状态
C.乙图曲线处于③点时,丙图曲线正处于④点
D.丙图曲线处于⑤点时,甲图a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
考向三突触的结构及传导机理
5.[2023·四川成都七中模拟]下图为神经肌肉接头模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单向传递
B.神经递质的释放属于胞吐
C.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D.突触小体是由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枝,最后每个分枝末端膨大形成的结构
6.[2023·成都模拟]突触是神经系统信息传递的重要结构。突触小泡需经历如图所示的“释放——回收”动态过程,以维持突触前神经元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一个神经元可以参与形成一个或数个突触
B.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C.神经递质都能引起突触后神经元Na+内流
D.突触小泡回收异常可导致突触前神经元的细胞膜面积增大
考向四兴奋传导与传递综合分析
7.[2023·滨州模拟]分布于突触后膜上的NMDA受体不仅能识别神经递质,还是一种离子通道蛋白,谷氨酸与NMDA受体结合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静脉注射的氯胺酮可作用于NMDA受体,使中枢神经系统迅速产生运动和感觉阻滞,从而产生麻醉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静息状态时突触后膜上的NMDA通道处于关闭状态
B.谷氨酸与NMDA受体结合后会导致Cl-大量内流
C.谷氨酸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D.静脉注射氯胺酮会使突触后膜外正内负的电位差增大
8.[2023 ·锦州二模]神经细胞可以利用多巴胺来传递愉悦信息。如图a~d依次展示毒品分子使人上瘾的机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据a图可知多巴胺可以被突触前膜重新吸收,神经冲动经此类突触可以双向传递
B.据b图可知毒品分子会严重影响突触前膜对多巴胺的重吸收
C.据c图可知大量多巴胺在突触间隙积累,经机体调节导致其受体数目减少
D.据d图可知,当没有毒品分子时,多巴胺被大量吸收,愉悦感急剧下降,形成毒瘾
考点三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与人脑的高级功能
任务1 完成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的填空
(1)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
(2)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
任务2 完善人脑的高级功能相关填空
人的大脑皮层除了具有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________活动的作用外,还具有语言、________和记忆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1)语言: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与大脑皮层的________有关。
(2)学习、记忆与情绪
①学习的过程是建立________的过程,由多个脑区和________参与。
②人类的记忆分为________记忆和________记忆,记忆过程分成四个阶段。
③长时记忆可能与________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________的建立有关。
④当人们开心、兴奋、对生活充满信心时会产生积极情绪;当失落、沮丧、对事物失去兴趣时会产生消极情绪。当消极情绪达到一定程度时,会产生________。
1.生活中常见神经系统生理或病理现象的原因分析
生理或病理现象 参与或损伤的神经中枢
考试专心答题时 大脑皮层V区和W区(高级中枢)参与
聋哑人表演“千手观音”舞蹈时 大脑皮层视觉中枢、言语区的V区、躯体运动中枢参与
某同学跑步时 大脑皮层、小脑、下丘脑、脑干和脊髓参与
植物人 大脑皮层损伤、小脑功能退化,但下丘脑、脑干、脊髓功能正常
高位截瘫 脊髓受损伤,其他部位正常
2.学习与记忆
(1)学习和记忆是指神经系统不断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2)记忆的过程
(3)学习和记忆形成的机制
①学习与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
②短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
③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3.情绪也是大脑的高级功能之一
(1)概念:情绪是人对环境作出的反应,也是大脑的高级功能之一。
(2)抑郁和抑郁症:当人的消极情绪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抑郁,抑郁持续得不到缓解就可能形成抑郁症。此时,患者应到医院接受专业治疗。
(3)应对情绪波动:积极建立和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适量运动和调节压力;当波动超出自己能够调节的程度时,应向专业人士咨询。
考向一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相关考查
1.[经典高考]足球赛场上,球员奔跑、抢断、相互配合,完成射门。对比赛中球员机体生理功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长时间奔跑需要消耗大量糖原用于供能
B.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过多,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
C.在神经与肌肉的协调下起脚射门
D.在大脑皮层调控下球员相互配合
2.[2023·潍坊模拟]如图为某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表示神经元细胞体,①~⑦表示神经纤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大脑支配肌肉运动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⑦③
B.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产生的兴奋被大脑感觉,传导途径依次是④⑤⑥
C.碰到尖锐物体时,大脑皮层产生痛觉的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
D.图中显示的突触结构有4个
3.[2023·烟台模拟]给脑桥(位于大脑和小脑之间)注射能阻止γ 氨基丁酸与相应受体结合的物质后,小鼠的排尿阈值(引起排尿反射的最低尿量值)降低。下列相关推理不正确的是(  )
A.不同年龄段的人的排尿阈值存在差异
B.脑桥释放的γ 氨基丁酸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
C.人体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
D.排尿过程的调节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
考向二大脑高级神经中枢相关知识的综合考查
4.抑郁症的主要表现是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言语减少、记忆力下降、学习困难等。该病发病机制复杂,5 羟色胺(一种神经递质)分泌不足是引发抑郁症的原因之一。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B.语言、学习、记忆和情绪是人脑的高级功能
C.良好人际关系和适量运动可以减少情绪波动
D.加速突触间隙5 羟色胺的清除是治疗思路之一
5.为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对大脑皮层的影响,研究者将生理状态相似的小鼠分成甲、乙两组,甲组小鼠饲养于复杂环境中,乙组小鼠饲养于简单环境中。3个月后,甲组小鼠的大脑皮层比乙组的厚,并且大脑皮层神经元树突上细刺状突起数量多,细刺状突起是神经元间建立联系的部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复杂环境能促进大脑皮层的生长
B.获取信息越多树突上细刺状突起越多
C.简单环境有利于建立更多的突触
D.复杂环境能增强小鼠大脑皮层的调节能力
[网络建构提升]
[长句应答必备]
1.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
2.静息电位的电位特点是内负外正,是由K+外流形成的;动作电位的电位特点是内正外负,是由Na+内流形成的。
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方式是局部电流,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与膜内的电流方向一致。
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通过化学物质(神经递质),可能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中,发生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等级选考研考向]
1.[2022·辽宁卷]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脑皮层H区病变的人,不能看懂文字
B.手的运动受大脑皮层中央前回下部的调控
C.条件反射的消退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D.紧张、焦虑等可能抑制成人脑中的神经发生
2.[2022·北京卷]神经组织局部电镜照片如图。下列有关突触的结构及神经元间信息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神经冲动传导至轴突末梢,可引起1与突触前膜融合
B.1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后可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C.2所示的细胞器可以为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供能
D.2所在的神经元只接受1所在的神经元传来的信息
3.[2022·浙江1月]膝反射是一种简单反射,其反射弧为二元反射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感受器将刺激转换成神经冲动并沿神经纤维单向传导
B.神经肌肉接点的神经冲动传递伴随信号形式的转换
C.突触后膜去极化形成的电位累加至阈值后引起动作电位
D.抑制突触间隙中递质分解的药物可抑制膝反射
4.[2022·广东卷]研究多巴胺的合成和释放机制,可为帕金森病(老年人多发性神经系统疾病)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最近研究发现在小鼠体内多巴胺的释放可受乙酰胆碱调控,该调控方式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系来实现(如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乙释放的多巴胺可使丙膜的电位发生改变
B.多巴胺可在甲与乙、乙与丙之间传递信息
C.从功能角度看,乙膜既是突触前膜也是突触后膜
D.乙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异常可能影响多巴胺的释放
5.[2022·浙江6月]听到上课铃声,同学们立刻走进教室,这一行为与神经调节有关。该过程中,其中一个神经元的结构及其在某时刻的电位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此刻①处Na+内流,②处K+外流,且两者均不需要消耗能量
B.①处产生的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播时,波幅一直稳定不变
C.②处产生的神经冲动,只能沿着神经纤维向右侧传播出去
D.若将电表的两个电极分别置于③、④处,指针会发生偏转
6.[2022·湖南卷]情绪活动受中枢神经系统释放神经递质调控,常伴随内分泌活动的变化。此外,学习和记忆也与某些神经递质的释放有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剧痛、恐惧时,人表现为警觉性下降,反应迟钝
B.边听课边做笔记依赖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C.突触后膜上受体数量的减少常影响神经递质发挥作用
D.情绪激动、焦虑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心率加速
7.[2022·山东卷]缺血性脑卒中是因脑部血管阻塞而引起的脑部损伤,可发生在脑的不同区域。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无其他疾病或损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损伤发生在大脑皮层S区时,患者不能发出声音
B.损伤发生在下丘脑时,患者可能出现生物节律失调
C.损伤导致上肢不能运动时,患者的缩手反射仍可发生
D.损伤发生在大脑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排尿不完全
8.[2022·山东卷]药物甲、乙、丙均可治疗某种疾病,相关作用机制如图所示,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为去甲肾上腺素(NE)。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药物甲的作用导致突触间隙中的NE增多
B.药物乙抑制NE释放过程中的正反馈
C.药物丙抑制突触间隙中NE的回收
D.NE β受体复合物可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
9.[2022·山东卷]迷走神经是与脑干相连的脑神经,对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起促进作用,还可通过一系列过程产生抗炎效应,如图所示。
分组 处理 TNF α浓度
甲 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
乙 腹腔注射LPS ++++
丙 腹腔注射LPS+A处理 ++
注:“+”越多表示浓度越高
(1)迷走神经中促进胃肠蠕动的神经属于____________(填“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消化液中的盐酸在促进消化方面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3种作用即可)
(3)研究人员对图中抗炎过程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分组及结果见表。通过腹腔注射脂多糖(LPS)可使大鼠出现炎症,检测TNF α浓度可评估炎症程度。据图分析,若丙组的A处理仅在肠巨噬细胞内起作用,推测A处理的3种可能的作用机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国考真题研规律]
10.[2022·全国乙卷]运动神经元与骨骼肌之间的兴奋传递过度会引起肌肉痉挛,严重时会危及生命。下列治疗方法中合理的是(  )
A.通过药物加快神经递质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
B.通过药物阻止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
C.通过药物抑制突触间隙中可降解神经递质的酶的活性
D.通过药物增加突触后膜上神经递质特异性受体的数量
11.[2021·全国乙卷]在神经调节过程中,兴奋会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神经元之间传递,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兴奋从神经元的细胞体传导至突触前膜,会引起Na+外流
B.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
C.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经扩散到达突触后膜
D.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课堂互动探究案2
考点一
【任务驱动】
任务1 感觉 运动 传出 感觉 效应
任务2 (1)传入 (2)传入 传出 (3)传出 传入 (4)传入 传出
任务3 交感 副交感 交感 副交感 相反
【过程评价】
1.解析:语无伦次与语言中枢有关,语言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故语无伦次与大脑有关;呼吸急促与呼吸中枢有关,呼吸中枢位于脑干,故呼吸急促与脑干有关;小脑有维持平衡、协调运动的功能,行动不稳即与小脑的麻醉有关,C正确,A、B、D错误。
答案:C
2.解析:瞳孔扩张属于自主神经调节的结果,A错误;骨骼肌收缩不属于自主神经调节的结果,B正确;支气管扩张属于自主神经调节的结果,C错误;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受自主神经的支配,属于自主神经调节,D错误。
答案:B
3.解析:支配消化道的自主神经系统也受脑的控制,A错误;副交感神经可保持身体在安静状态下的生理平衡,其作用包括增进胃肠的活动,消化腺的分泌,促进大小便的排出,保持身体的能量等,故副交感神经兴奋时促进消化道的各种活动,B正确;内脏神经系统功能上的特点是双重神经支配,大多数内脏器官既有交感神经支配,又有副交感神经支配,这两种作用往往是拮抗性的,即一种神经冲动引起兴奋,另一种神经则引起抑制,相互抗衡,C、D正确。
答案:A
4.解析: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为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相关神经中枢参加,A错误;铃声引起唾液分泌为条件反射,食物引起味觉不是完整的反射活动,B错误;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如加强神经元之间新的突触联系,可形成条件反射,C正确;铃声引起唾液分泌为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神经中枢参加,食物引起唾液分泌为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延髓,D错误。
答案:C
5.解析:灯光直接刺激感受器引起小鼠触碰杠杆,A错误;反复训练可能促进了相关神经元之间形成联系,B正确;小鼠触碰杠杆获取食物的行为没有改变遗传物质,不可以遗传给下一代,C错误;灯光促使小鼠主动触碰杠杆的现象是条件反射,D错误。
答案:B
6.解析:膝跳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在脊髓。
答案:B
7.解析:膝跳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在脊髓腰段。脊髓从胸部折断,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结构完整,膝跳反射仍存在,但相应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不能由脊髓中的低级神经中枢上传到大脑皮层,所以针刺足部无感觉。综上分析,A、B、C错误,D正确。
答案:D
8.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刺激蛙心的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后,收集到的滤液均引起第二个蛙心的心率发生变化,但效应不同,说明神经元会释放化学物质来传递信息,但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的神经元可能释放不同的化学物质,A、B正确;受刺激后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的电位变化不一定相同,C正确;上述实验刺激的不是感受器,所以其结构基础不是反射弧,D错误。
答案:D
考点二
【任务驱动】
任务1 (1)相对静止 显著活跃 (2)电信号 内负外正 K+外流 内正外负 局部电流 动作电位 电位差 双向传导 (3)内负外正 K+ 内正外负 Na+ (4)电位差 (5)双向传导 一致 相反
任务2 神经纤维 突触 化学信号 快 慢 单
任务3 (2)K+ 动作 Na+ 动作 Na+ 静息
任务5 (1)双向 单向 (2)双向 单向
【过程评价】
1.解析:细胞膜的动作电位会传播到肌纤维的内部,引起肌纤维的运动,A错误;传出神经元在去极化时Na+通道开放,Na+大量内流,所以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B错误;兴奋在传导的过程中动作电位的大小不会因传导距离的增加而衰减,C错误;可兴奋细胞的静息电位是由于K+外流引起的,所以当血液中K+浓度急性降低导致细胞内的K+外流增多,进而导致可兴奋细胞的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引起神经元不易产生兴奋,最后导致膝反射减弱,D正确。
答案:D
2.解析:正常情况下,多巴胺释放后突触后膜不会持续兴奋,因为多巴胺发挥作用后会被降解或回收,A正确;吸食可卡因后,②突触间隙中组织液的多巴胺含量升高,可延长愉悦感的时间,B错误;长期吸食可卡因,机体可通过负反馈调节减少多巴胺受体的数量,C正确;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都危害健康,禁毒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应该共同抵御毒品危害,D正确。
答案:B
3.解析:此时的指针读数为动作电位值,A正确;电表右偏,D点此时膜外为负电位,D点可能发生去极化,也可能发生复极化,因此电刺激的点可能是D点,也可能是D点左边一点,也可能是D点右边一点,B错误;若A、B、C、D点离得较近,此时A点膜外可能是负电位,也可能是正电位,C正确;若刺激A点,兴奋传至B,电表左偏,兴奋传至D,电表右偏,因此电表会出现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正确。
答案:B
4.解析:丙图表示先后形成两个方向相反的动作电位,由图可知,表1可记录得到丙图所示的双向电位变化曲线,A正确;由图可知,乙图曲线处于③点时,动作电位达到最大值,说明d点处于兴奋状态,B错误;乙图曲线处于③点时,动作电位达到最大值,此时丙图曲线正处于④点,C正确;丙图曲线处于⑤点时,甲图a处处于静息状态,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D正确。
答案:B
5.解析:神经肌肉接头是一种突触结构,由运动神经末梢、接头间隙及肌肉终板组成,为单向传递,A正确;神经递质的释放属于胞吐,B正确;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是扩散不需要消耗ATP,C错误;突触小体是由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枝,最后每个分枝末端膨大形成的结构,D正确。
答案:C
6.解析: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枝,与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者细胞体形成突触,一个神经元可参与多个突触的建立,A正确;突触包括三部分,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B正确;神经递质有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之分,抑制性神经递质不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Na+内流,C错误;图中显示,突触小泡将神经递质释放之后,突触小泡还需要回收,若突触小泡回收异常可导致突触前神经元的细胞膜面积增大,D正确。
答案:C
7.解析:由题可知,谷氨酸与NMDA受体结合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而且NMDA受体是一种离子通道蛋白,因此,静息状态时突触后膜上的NMDA通道处于关闭状态,A正确;谷氨酸与NMDA受体结合后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因此应该导致钠离子大量内流,B错误;谷氨酸作为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方式是胞吐,C错误;由题意“静脉注射的氯胺酮可作用于NMDA受体,使中枢神经系统迅速产生运动和感觉阻滞,从而产生麻醉效应”,说明氯胺酮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产生抑制性递质,因此氯胺酮会使突触后膜产生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D错误。
答案:A
8.解析:据a图可知多巴胺可以被突触前膜重新吸收,神经冲动经此类突触只能单向传递,A错误;毒品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多巴胺转运载体结合,阻止突触前膜对多巴胺的重吸收,B正确;据c图可知,毒品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多巴胺转运载体结合,阻止突触前膜对多巴胺的重吸收,导致突触间隙的多巴胺量增加,经机体调节导致其受体数目减少,C正确;据d图可知,当没有毒品分子时,多巴胺被大量吸收,愉悦感急剧下降,产生毒瘾,D正确。
答案:A
考点三
【任务驱动】
任务1 (1)最高级 高级 脊髓 低级 (2)最高级 高级 体温、水盐平衡、血糖 呼吸、心血管 脊髓 低级
任务2 反射 学习 (1)言语区 (2)条件反射 神经通路 短时 长时 突触 新突触 抑郁
【过程评价】
1.解析:足球比赛耗能比较多,需要消耗较多的糖原以便供能,A正确;大量出汗导致失水增加,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促进下丘脑产生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促进对水分的重吸收,B错误;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可以接收外界信号,并由神经系统支配肌肉运动,所以需神经肌肉协调作用,C正确;大脑皮层为高级神经中枢,接收其他球员发出的信号并进行处理,针对不同的情况做出不同反应,相互配合,D正确。
答案:B
2.解析:大脑支配肌肉运动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⑦③,A正确;若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则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出现的顺序为④⑤⑥,B正确;碰到尖锐物体时,大脑皮层产生痛觉的过程不是反射,因为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C错误;由图示可知,突触结构有4个,D正确。
答案:C
3.解析:不同年龄段的人的排尿阈值是不同的,A正确;给脑桥注射能阻止γ 氨基丁酸与相应受体结合的物质后,小鼠的排尿阈值降低,说明γ 氨基丁酸是一种抑制排尿的神经递质,能够抑制排尿,B正确;人体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C正确;排尿过程的调节是一种正反馈调节机制,D错误。
答案:D
4.解析: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A正确;语言、学习、记忆和情绪是人脑的高级功能,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B正确;良好人际关系和适量运动可以减少情绪波动,C正确;5 羟色胺(一种神经递质)分泌不足是引发抑郁症的原因之一,所以增加突触间隙5 羟色胺的量是治疗思路之一,D错误。
答案:D
5.解析:由题意可知,复杂环境有利于建立更多的突触,C错误。
答案:C
课堂总结 网络聚焦大概念
①反射弧 ②内负外正 ③K+外流 ④内正外负 ⑤Na+内流 ⑥双向传导 ⑦局部电流 ⑧单向传递 ⑨突触 ⑩大脑皮层
历届真题 分类集训培素养
1.解析:大脑皮层H区病变的人,听不懂讲话,A错误;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顶部,可以引起下肢的运动;刺激中央前回的下部,会引起头部器官的运动;刺激中央前回的其他部位,会引起其他相应器官的运动,B错误;条件反射是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的,条件反射是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反复多次结合的结果,缺少了条件刺激条件反射会消退,因此条件反射的消退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C错误;紧张、焦虑可能会引起突触间隙神经递质的含量减少,所以紧张、焦虑等可能抑制成人脑中的神经发生,D正确。
答案:D
2.解析:神经冲动传导至轴突末梢,可引起突触小泡1与突触前膜融合,从而通过胞吐的方式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A正确;1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后可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B正确;2表示的是线粒体,线粒体是细胞中的动力工厂,其可以为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供能,C正确;2所在的神经元可以和周围的多个神经元之间形成联系,因而不只接受1所在的神经元传来的信息,D错误。
答案:D
3.解析:在神经肌肉接点处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B正确;抑制突触间隙中递质分解的药物会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不能抑制膝反射,D错误。
答案:D
4.解析:多巴胺是乙释放的神经递质,与丙上的受体结合后会使其膜发生电位变化,A正确;分析题图可知,多巴胺可在乙与丙之间传递信息,不能在甲和乙之间传递信息,B错误;分析题图可知,乙膜既是乙酰胆碱作用的突触后膜,又是释放多巴胺的突触前膜,C正确;多巴胺的释放受乙酰胆碱的调控,故乙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异常可能影响多巴胺的释放,D正确。
答案:B
5.解析:①处即将恢复静息电位,②处即将产生动作电位,故此时①处K+外流,②处Na+内流,A错误;动作电位的传导具有不衰减性,B正确;②处产生的神经冲动只能沿着神经纤维向右侧传播出去,C正确;若将电表的两个电极分别置于③、④处,兴奋传至④处时指针会发生偏转,D正确。
答案:A
6.解析:人在剧痛、恐惧等紧急情况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人表现为警觉性提高、反应灵敏、呼吸频率加快、心跳加速等特征,A错误;边听课边做笔记是一系列的反射活动,需要神经元的活动以及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B正确;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突触后膜上受体数量的减少常影响神经递质发挥作用,C正确;情绪激动、焦虑时,引起大脑皮层兴奋,进而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能够促使人体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反应灵敏,D正确。
答案:A
7.解析: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损伤后,患者与讲话有关的肌肉和发声器官完全正常,能发出声音,但不能用词语表达思想,A错误;下丘脑是生物的节律中枢,损伤发生在下丘脑时,患者可能出现生物节律失调,B正确;损伤导致上肢不能运动时,大脑皮层的躯体运动中枢受到损伤,此时患者的缩手反射仍可发生,因为缩手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C正确;排尿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低级中枢在脊髓,损伤发生在大脑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排尿不完全,D正确。
答案:A
8.解析:药物甲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灭活,进而导致突触间隙中的NE增多,A正确;由图可知,神经递质可与突触前膜的α受体结合,进而抑制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这属于负反馈调节,药物乙抑制NE释放过程中的负反馈,B错误;由图可知,去甲肾上腺素被突触前膜摄取回收,药物丙抑制突触间隙中NE的回收,C正确;神经递质NE与突触后膜的β受体特异性结合后,可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D正确。
答案:B
9.解析:(1)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2)盐酸在促进消化方面可以有以下作用:使蛋白质变性,有利于蛋白酶与之结合;提供胃蛋白酶发挥催化作用的适宜pH;刺激小肠黏膜产生促胰液素,促进胰液分泌,进而促进消化。(3)结合图示可知,丙组的TNF α浓度低,炎症程度低于乙组,TNF α作为一种细胞因子,化学成分是一种蛋白质,仅考虑A在肠巨噬细胞内起作用,可能的原因是A抑制TNF α分泌过程中内质网、高尔基体形成囊泡,或A抑制肠巨噬细胞中TNF α基因的转录,或A抑制肠巨噬细胞中TNF α基因的翻译。
答案:(1)副交感神经 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2)使蛋白质变性,有利于蛋白酶与之结合 提供胃蛋白酶发挥催化作用的适宜pH 刺激小肠黏膜产生促胰液素,促进胰液分泌,进而促进消化
(3)A抑制TNF α分泌过程中内质网、高尔基体形成囊泡 A抑制肠巨噬细胞中TNF α基因的转录 A抑制肠巨噬细胞中TNF α基因的翻译
10.解析:如果通过药物加快神经递质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浓度增加,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增多,会导致兴奋过度传递引起肌肉痉挛,达不到治疗目的,A不符合题意;如果通过药物阻止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兴奋传递减弱,会缓解兴奋过度传递引起的肌肉痉挛,可达到治疗目的,B符合题意;如果通过药物抑制突触间隙中可降解神经递质的酶的活性,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不能有效降解,导致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持续结合,导致兴奋传递过度引起肌肉痉挛,达不到治疗目的,C不符合题意;如果通过药物增加突触后膜上神经递质特异性受体的数量,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增多,会导致兴奋传递过度引起肌肉痉挛,达不到治疗目的,D不符合题意。
答案:B
11.解析:兴奋从神经元的细胞体传导至突触前膜,会引起Na+内流,A错误;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B正确;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通过扩散由突触前膜到达突触后膜,C正确;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膜电位发生改变,D正确。
答案:A课后定时检测案28 神经调节
[基础巩固练]——学业水平一、二
考点一 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Ⅱ)
1.关于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进行非条件反射不需要完整的反射弧
B.神经纤维全部由神经元的轴突构成
C.同功能神经元细胞体在灰质聚集成神经中枢
D.自主神经系统是不具有兴奋功能的神经
2.如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切断②处,刺激④处,⑤处仍能出现反射活动
B.兴奋传导的方向是⑤→④→③→②→①
C.结构⑤在组成上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D.③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功能
3.某学校组织学生体检,有位同学看到自己的体检报告中多项指标不正常,感到非常紧张,引起心跳加速、呼吸急促,此时该同学体内发生的生理调节过程为(  )
A.在交感神经的支配下,心率减慢,支气管扩张
B.在副交感神经的支配下,心率加快,支气管收缩
C.在交感神经的支配下,心率加快,支气管扩张
D.在副交感神经的支配下,心率减慢,支气管收缩
考点二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Ⅱ)
4.[经典高考]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
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
C.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
D.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
5.[经典高考]如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K+的大量内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B.bc段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
C.cd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
D.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
6.如图是体育运动对学习记忆的促进作用与蛋白质类神经营养因子(BDNF)关系的部分图解(AMPA受体参与调节学习、记忆活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图中a过程需RNA聚合酶等参与并消耗ATP
B.b物质和BDNF穿过突触前膜的方式相同
C.长时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D.BDNF能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并激活AMPA
7.[2020·山东卷]听毛细胞是内耳中的一种顶端具有纤毛的感觉神经细胞。声音传递到内耳中引起听毛细胞的纤毛发生偏转,使位于纤毛膜上的K+通道打开,K+内流而产生兴奋。兴奋通过听毛细胞底部传递到听觉神经细胞,最终到达大脑皮层产生听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静息状态时纤毛膜外的K+浓度低于膜内
B.纤毛膜上的K+内流过程不消耗ATP
C.兴奋在听毛细胞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D.听觉的产生过程不属于反射
考点三 人脑的高级功能(Ⅰ)
8.[2020·浙江7月选考]分布有乙酰胆碱受体的神经元称为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它普遍存在于神经系统中,参与学习与记忆等调节活动。乙酰胆碱酯酶催化乙酰胆碱的分解,药物阿托品能阻断乙酰胆碱与胆碱能敏感神经元的相应受体结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酰胆碱分泌量和受体数量改变会影响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发挥作用
B.使用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可抑制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受体发挥作用
C.胆碱能敏感神经元的数量改变会影响学习与记忆等调节活动
D.注射阿托品可影响胆碱能敏感神经元所引起的生理效应
9.[2023·济宁模拟]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挪威科学家梅 布里特·莫泽和爱德华·莫泽以及美国科学家约翰·奥基夫,表彰他们共同发现大脑中“内在定位系统”。下列关于人体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大脑皮层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
B.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C.婴幼儿易发生夜间遗尿是因为大脑发育尚未完善,对脊髓排尿反射中枢控制能力弱
D.大脑运动性言语区受到损伤后,病人看不懂文字、听不懂别人谈话,能口头表述
[提能强化练]——学业水平三、四
10.[2023·安康市高新中学高三模拟]NO是一种半衰期很短(平均5s后即失活)的神经递质,它凭借其脂溶性易穿过细胞膜,迅速在细胞间扩散,不经受体介导,直接进入突触后膜细胞内,如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通过增强GC(鸟苷酸环化酶)的催化活性,打开离子通道,血管平滑肌松弛。下列关于NO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可打开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Na+通道
B.机体内没有使NO失活的特殊机制
C.突触前膜可实现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变
D.突触后膜上没有NO的特异性受体
11.某些种类的毒品通过干扰神经系统发挥作用,使人产生兴奋和愉悦感。经常吸食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严重损伤并使人上瘾,从而带来生理、心理上的巨大危害。如图表示某毒品的作用机理,其中描述错误的是(  )
A.毒品分子与转运蛋白结合影响神经递质的重吸收,使人产生较长时间兴奋与愉悦感
B.神经递质发挥完作用后会迅速被分解或重新吸收回突触小体或扩散离开突触间隙
C.神经递质先与突触前膜上的转运蛋白结合,再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结合
D.长期吸毒,会使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数量出现“代偿性减少”,导致产生更强的毒品依赖
12.[经典高考]下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
B.电刺激①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
C.电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
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
13.科研人员利用醋酸异戊酯的气体对30名志愿者测定嗅觉相关电位的波形,归纳为以下四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醋酸异戊酯作为信号分子刺激嗅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
B.受试者嗅觉相关电位波形振幅存在差别,可能与个体差异有关
C.受试者嗅觉相关电位波形均有N1、P2、N2
D.当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会产生嗅觉
14.(不定项)海蜗牛在接触几次电击后,能学会利用长时间蜷缩的方式保护自己;没有经过电击刺激的海蜗牛则没有类似防御行为。研究者提取前者腹部神经元的RNA注射到后者颈部,发现原本没有受过电击的海蜗牛也“学会”了防御,而对照组则没有此现象。以下叙述符合该实验的是(  )
A.有助于我们对动物记忆形成机制的研究
B.本实验对照组的海蜗牛不需要注射RNA
C.不能说明RNA直接决定了动物记忆的形成
D.说明特定的RNA可以使海蜗牛“获得”记忆
[大题冲关练]——综合创新·求突破
15.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抑制性神经元,能够分泌抑制性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膜发生Cl-内流、K+外流,从而造成突触后膜膜电位的改变,使突触后神经元受到抑制。图1是与膝跳反射有关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①~⑧表示细胞或结构)。发生膝跳反射时,伸肌②收缩,屈肌⑦舒张。回答下列问题:
(1)在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中,    (填图1中序号)是传出神经。在膝跳反射过程中,兴奋在该反射弧中    (填“单向”或“双向”)传递。
(2)图2表示膜电位变化曲线。在膝跳反射过程中,A点的膜电位变化曲线为甲曲线,其中EF段形成的原因是    ,F点时膜电位表现为        。
(3)图1中    (填图中序号)是抑制性神经元。在膝跳反射过程中,⑤位置的膜电位变化曲线是图2中的    (填“甲”、“乙”或“丙”),⑥位置的膜电位变化曲线是图2中的    (填“甲”、“乙”或“丙”)。
(4)若要检测图1中M点在膝跳反射过程中的膜电位变化,理论上正确的操作是  (单选)。
A.将电表的两极连接于膜外M点两侧,刺激N点
B.将电表的两极连接于膜外M点两侧,刺激感受器
C.将电表的两极分别连接于M点膜内和膜外,刺激N点
D.将电表的两极分别连接于M点膜内和膜外,刺激感受器
16.[2023·四川模拟]有研究认为,雌激素能改善动物记忆,为探究其可能机理,某研究团队利用大鼠进行试验,研究数据如下表:
(注:BDNF即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是一种具有神经营养作用的蛋白质。)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A组的处理为       ,设置该组的作用是                        。
(2)BDNF是体内含量最多的神经营养因子,它通过与受体—离子通道偶联复合体结合,引起神经元    通道开放,从而使神经细胞兴奋,也可能会导致神经元Ca2+通道开放,Ca2+通过    的方式进入胞内,促进    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使兴奋增强,从而促进学习记忆。
(3)综合上述研究结果,推测雌激素改善记忆的可能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定时检测案28
1.解析:反射离不开完整的反射弧,A错误;神经纤维是由神经元的树突和长的轴突以及包裹在轴突外的髓鞘构成的,B错误;相同功能的神经元细胞体在灰质聚集成神经中枢,C正确;自主神经系统也具有兴奋功能,D错误。
答案:C
2.解析:切断②处,刺激④处,⑤处有反应,但不是反射活动,因为反射弧不完整,A错误;突触处的兴奋传递是单向的,该反射弧中兴奋传导方向是①→②→③→④→⑤,B错误;结构⑤是效应器,其在组成上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C正确;③为脊髓,不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功能,D错误。
答案:C
3.解析:人感到紧张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
答案:C
4.解析:神经元受到刺激后,刺激需达到一定的强度,只有当兴奋传导到轴突末梢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才能被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A错误;神经递质可分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可能引起下一神经元兴奋或抑制,B正确;由于突触部位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决定了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C错误;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动作电位的基础,K+的外流是静息电位形成的基础,D错误。
答案:B
5.解析: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钾离子通道打开,钾离子外流,A错误;bc段动作电位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开放,Na+内流造成的,属于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B错误;cd段是动作电位恢复到静息电位的过程,该过程中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C正确;在一定范围内,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而刺激强度较小时是不能产生动作电位的,D错误。
答案:C
6.解析:图中a过程是基因的表达过程,需RNA聚合酶参与等并消耗ATP,A正确;b物质和BDNF穿过突触前膜的方式都是胞吐,B正确;长时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C正确;由图可知,BDNF具有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和激活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的作用,D错误。
答案:D
7.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听毛细胞受到刺激后使位于纤毛膜上的K+通道打开,K+内流而产生兴奋,因此推知静息状态时纤毛膜外的K+浓度高于膜内,A错误;纤毛膜上的K+内流方式为协助扩散,协助扩散不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ATP,B正确;兴奋在听毛细胞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C正确;听觉的产生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因此不属于反射,D正确。
答案:A
8.解析: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后可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发生变化,当电位达到一定阈值后可使突触后膜兴奋,因此乙酰胆碱的分泌量和受体数量都会影响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发挥作用,A正确;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则乙酰胆碱不能被分解,而对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受体发挥作用无影响,B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参与学习和记忆等调节活动,该类神经元数量改变会对学习与记忆等活动产生影响,C正确;阿托品能阻断乙酰胆碱与胆碱能敏感神经元上的相应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不能正常兴奋,因此注射阿托品将抑制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引起的生理效应,D正确。
答案:B
9.解析:大脑皮层是人体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A正确;语言文字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B正确;婴幼儿易发生夜间遗尿是因为大脑发育尚未完善,对脊髓排尿反射中枢控制能力弱,C正确;大脑运动性言语区受到损伤后,病人能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谈话,但不能口头表述,D错误。
答案:D
10.解析:NO可打开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使血管平滑肌松弛,可判断打开的很可能是氯离子通道,抑制突触后膜兴奋而导致平滑肌松弛,A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NO是一种半衰期很短(平均5s后立即失活)的神经递质”,则可能机体内没有使NO失活的特殊机制,B正确;NO的释放实现了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变,C正确;根据题干信息“它凭借其脂溶性穿过细胞膜,迅速在细胞间扩散,不经受体介导,直接进入突触后膜细胞内”,说明突触后膜上没有NO的特异性受体,D正确。
答案:A
11.解析:该毒品分子与转运蛋白结合,导致神经递质不能回收,从而使组织液中神经递质含量增加,而该神经递质为兴奋性神经递质,故人在一段时间内会持续兴奋,A正确;神经递质在作用后会被灭活或是通过转运蛋白回收进入突触小体或者是扩散离开突触间隙,B正确;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释放的方式是胞吐作用,没有与突触前膜上的转运蛋白结合,C错误;由图中信息可知,长期吸毒会导致受体蛋白减少,因此为获得同等愉悦感,需不断增加吸食毒品的剂量,导致产生更强的毒品依赖,D正确。
答案:C
12.解析:根据题干说明“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那么兴奋传递方向在此处只能是神经→肌肉,故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不会记录到电位变化。
答案:C
13.解析:据图可知,与对照相比,醋酸异戊酯处理可引发志愿者的膜电位变化,原因是醋酸异戊酯作为信号分子刺激嗅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A正确;受试者嗅觉相关电位波形振幅存在差别,可能与所用气味剂的种类和浓度、受检者入选条件及其年龄、而不同人鼻腔解剖结构差异较大,嗅觉神经末梢的分布亦不尽相同等因素有关,B正确;据图可知,受试者嗅觉相关电位波形均有N1、P2、N2,但有的受试者没有P1和P3,C正确;嗅觉的产生部位是大脑皮层,D错误。
答案:D
14.解析:海蜗牛在接触几次电击后,能学会利用长时间蜷缩的方式保护自己;没有经过电击的海蜗牛则没有类似的防御行为,因此该实验有助于我们对动物记忆形成机制的研究,A正确;根据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性原则,本实验中实验组的海蜗牛需要注射被电击海蜗牛腹部神经元的RNA,而对照组需要注射普通RNA,B错误;该实验说明其防御功能的形成与被电击海蜗牛腹部神经元的RNA有关,但是不能说明RNA直接决定了动物记忆的形成,C正确;该实验说明特定的RNA可以使海蜗牛“获得记忆”,D正确。
答案:ACD
15.解析:(1)根据A上有神经节,确定③是传入神经,同时发生膝跳反射时,伸肌②收缩,屈肌⑦舒张,由此推断④和⑧为传出神经。膝跳反射涉及两个神经细胞,兴奋在神经细胞间单向传递,所以在膝跳反射过程中,兴奋在该反射弧中单向传递。(2)图2中EF段表示产生动作电位,此时钠离子内流,使膜电位发生逆转,F点时膜电位为动作电位,即内正外负。(3)发生膝跳反射时,屈肌⑦舒张,表示未兴奋,故图1中⑤是抑制性神经元。在膝跳反射过程中,⑤处神经兴奋,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抑制⑥细胞兴奋,出现屈肌⑦舒张,故⑤位置的膜电位变化曲线是图2中甲;⑥接受到抑制性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膜发生Cl-内流,不产生兴奋;故⑥位置的膜电位变化曲线是图2中的乙。(4)完成膝跳反射,必须具备完整的反射弧,同时M点兴奋会发生膜电位的变化,故要检测图1中M点在膝跳反射过程中的膜电位变化,理论上将电表的两极分别连接于M点膜内和膜外,刺激感受器,观察指针的偏转,D正确。
答案:(1)④和⑧ 单向 (2)钠离子内流 内正外负 (3)⑤ 甲 乙 (4)D
16.解析:(1)A组的处理应该为手术但不切除卵巢,该组的作用是作为对照,排除手术本身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2)BDNF是体内含量最多的神经营养因子,它通过与受体—离子通道偶联复合体结合,引起神经元Na+通道开放,从而产生动作电位,引起神经细胞兴奋,也可能会导致神经元Ca2+通道开放,Ca2+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胞内,促进突出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增强兴奋,从而促进学习记忆。(3)根据研究结果,注射雌激素后BDNFmRNA以及BDNF含量均增加,进而改善记忆,据此推测雌激素的作用机理为雌激素通过增强BDNF基因的表达(BDNFmRNA含量增多),进而产生更多BDNF以促进兴奋的传递,从而提高记忆水平。
答案:(1)手术但不切除卵巢 作为对照,排除手术本身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Na+ 协助扩散 突触小泡
(3)雌激素通过增强BDNF基因的表达,产生更多BDNF以促进兴奋的传递,从而提高记忆水平课前自主预习案2 神经调节
素能目标★考向导航
基础梳理——系统化
知识点一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1.神经系统的组成、位置及其功能
组成 位置 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 脑 ____ 颅腔内 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脑干 有调节________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
小脑 协调运动,维持__________________
下丘脑 有____调节中枢、______调节中枢等,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
_________ 椎管内 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是调节运动的低级中枢
外周神经系统 脑神经 与脑相连,主要分布在头面部 负责管理____________________
脊神经 与脊髓相连,主要分布在躯干、四肢 负责管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神经的分类及其功能
知识点二 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
1.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
(1)结构:________和突起(分为树突和______)。
(2)功能:接受刺激,产生________,传导兴奋。
(3)“神经元”“神经纤维”与“神经”的关系辨析
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一般又可分为树突和轴突两种;神经元的轴突呈纤维状,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髓鞘,构成神经纤维;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一层包膜,构成一条神经。
2.神经胶质细胞
(1)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种功能。
(2)在外周神经系统中,参与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三 反射与反射弧
知识点四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结构基础——突触
(1)突触的类型:A.________;B.________。
  在效应器中的类型:轴突—肌肉型;轴突—腺体型
(2)突触的结构:④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
2.传递的过程及特点
三、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
1.兴奋剂和毒品能够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大多数是通过________起作用的。
2.兴奋剂原是指能提高____________机能活动的一类药物,如今是运动禁用药物的统称。有些兴奋剂就是毒品,它们会对人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
3.毒品是指鸦片、________、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________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____________药品和________药品。
知识点五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的高级功能
一、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1.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
(1)大脑表面的大脑皮层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大脑通过____与脊髓相连。
(2)大脑皮层的中央前回即________区,有躯体各部分运动机能的代表区,这些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________的。
(3)调控躯体运动的最高级中枢在________,低级中枢在脊髓,中间由________等连接。
2.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
(1)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方式是____,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同部位(如____________________),都存在着调节内脏活动的中枢。
(2)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____________兴奋会导致膀胱缩小。人有意识排尿,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人脑的高级功能
人的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部位,它除了感知外部世界以及控制机体的____活动的作用外,还具有语言、________和记忆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1.语言: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与大脑皮层的______有关。
2.学习、记忆与情绪
(1)学习的过程是建立________的过程,由多个脑区和________参与。
(2)人类的记忆分为____记忆和____记忆,记忆过程分成四个阶段。
(3)长时记忆可能与____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________的建立有关。
(4)当人们开心、兴奋、对生活充满信心时会产生积极情绪;当失落、沮丧、对事物失去兴趣时会产生消极情绪。当消极情绪达到一定程度时,会产生____。
基能过关——问题化
一、判一判(判断正误并找到课本原话)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基本方式
1.神经系统是由脑和脊髓构成的。(选择性必修1P16正文)(  )
2.由传出神经构成的神经系统就是自主神经系统。(选择性必修1P18正文)(  )
3.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胃肠蠕动减弱。(选择性必修1P19正文)(  )
4.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包括神经元和神经纤维两部分。(选择性必修1P20正文)(  )
5.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反射弧,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为反射。(选择性必修1P20、P22正文)(  )
6.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选择性必修1P23正文)(  )
7.感受器是指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末梢。(选择性必修1P23正文)(  )
8.完成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三个神经元。(选择性必修1P22思考·讨论)(  )
(二)兴奋的传导与传递
1.神经纤维接受刺激后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形式传导。(选择性必修1P27正文)(  )
2.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选择性必修1P28正文)(  )
3.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内流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选择性必修1P28正文)(  )
4.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选择性必修1P28正文)(  )
5.突触包括突触小体和突触后膜。(选择性必修1P28正文)(  )
6.兴奋可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选择性必修1P29正文)(  )
7.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就会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选择性必修1P29正文)(  )
8.在完成反射活动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选择性必修1P29正文)(  )
(三)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与人脑的高级功能
1.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选择性必修1P34正文)(  )
2.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运动的精细程度相关。(选择性必修1P34思考·讨论)(  )
3.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对躯体运动都有调控作用。(选择性必修1P34图2-10)(  )
4.排尿反射没有分级调节,有意识地排尿有分级调节。(选择性必修1P35正文)(  )
5.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谈话,但不会说话,此人受损伤的部位是言语区的S区。(选择性必修1P37思考·讨论)(  )
6.长时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选择性必修1P39正文)(  )
二、连一连
 中枢的名称与功能
三、议一议
【教材易漏拾遗】
1.[选择性必修1P19正文发掘]人的自主神经系统控制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是否说明人的内脏活动不受神经中枢的控制?举例说明。
2.[选择性必修1P22“思考·讨论”发掘]
(1)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能否由一个神经元构成?
(2)反射弧各结构被破坏对功能有何影响?
3.[选择性必修1P23正文拓展]刺激某患者的腿部,反射弧出现哪些异常会导致患者有感觉但不能运动?
4.[选择性必修1P23正文拓展]给某患者做膝跳反射实验,患者无感觉但是小腿能迅速抬起,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5.[选择性必修1P35“思考·讨论”及图2 11发掘]如何解释某些成年人受到外伤或老年人患脑梗塞后,意识丧失,出现像婴儿一样的“尿床”现象?
课前自主预习案2
基础梳理——系统化
【知识点一】
1.大脑 呼吸、心脏 身体平衡 体温 水平衡 脊髓 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 躯干、四肢的感觉和运动
2.感觉神经 中枢神经系统 运动神经 躯体运动 自主神经系统 加快 扩张 蠕动 消化腺
【知识点二】
1.(1)细胞体 轴突 树突 细胞体 轴突 (2)兴奋
2.(1)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 (2)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
【知识点三】
中枢神经系统 规律性应答 非条件反射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效应器
【知识点四】
一、
电信号 内负外正 K+ 内正外负 Na+
二、
1.(1)轴突细胞体型 轴突树突型 (2)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2.化学信号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三、
1.突触
2.中枢神经系统
3.海洛因 可卡因 麻醉 精神
【知识点五】
一、
1.(1)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 脑干 (2)第一运动 倒置 (3)大脑皮层 脑干
2.(1)反射 脊髓、下丘脑、脑干和大脑 (2)副交感神经
大脑皮层对脊髓进行着调控
二、反射 学习
1.言语区
2.(1)条件反射 神经通路 (2)短时 长时 (3)突触 新突触 (4)抑郁
基能过关——问题化
一、判一判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基本方式
1.× 2.× 3.√ 4.× 5.× 6.√ 7.× 8.×
(二)兴奋的传导与传递
1.√ 2.√ 3.× 4.√ 5.× 6.√ 7.× 8.×
(三)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与人脑的高级功能
1.√ 2.√ 3.√ 4.√ 5.√ 6.√
二、连一连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23师说新高考一轮生物书(含不定项选择)DH-7\\魔后415.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23师说新高考一轮生物书\\魔后415.tif" \* MERGEFORMATINET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23师说新高考一轮生物书(含不定项选择)DH-7\\魔后415.tif" \* MERGEFORMATINETINCLUDEPICTURE "E:\\24一轮课件相关\\24新一轮生物书(DH-7和XH-7成书)\\魔后415.tif" \* MERGEFORMATINETINCLUDEPICTURE "E:\\24一轮课件相关\\24新一轮生物书(DH-7和XH-7成书)\\魔后415.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2023资源上传\\000000\\新建文件夹\\2024版《师说》高中全程复习构想 生物学·(不定项版)·【新教材】\\2024版《师说》高中全程复习构想 生物学·(不定项版)\\魔后415.tif" \* MERGEFORMATINET
三、议一议
1.提示:不是。人的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交感神经主要是脊神经,副交感神经主要是脑神经,它们控制人的内脏活动。
2.提示:(1)不能。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如膝跳反射等单突触反射的传入神经纤维经背根进入中枢(即脊髓)后,直达腹根与运动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绝大多数的反射活动都是多突触反射,也就是需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神经元参与。而且反射活动越复杂,参与的神经元越多。
(2)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被破坏既无感觉又无效应;传出神经和效应器被破坏,可有感觉但无效应。
3.提示:传出神经或效应器被破坏。
4.提示:脊髓的神经传导功能出现异常,兴奋不能传导至大脑皮层,或大脑躯体感觉中枢出现异常,不能正常形成感觉。
5.提示:该状况的出现表明外伤或脑梗塞已伤及控制排尿的“高级中枢(即大脑)”,致使丧失对排尿这种低级中枢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