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前自主预习案2 DNA的结构、复制及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素能目标★考向导航基础梳理——系统化知识点一 DNA的结构1.DNA结构的建立者及DNA的组成(1)DNA双螺旋模型构建者: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2)图解DNA的结构:[巧学助记] 利用数字“五、四、三、二、一”巧记DNA分子结构2.DNA的结构特点(1)________性:若DNA含有n个碱基对,则其可能有4n种碱基对排列顺序。(2)________性:每个DNA分子都有其特定的碱基对排列顺序。(3)________性:两条主链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排列的顺序不变,碱基对配对方式不变等。知识点二 DNA的复制及基因的本质1.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1)实验技术方法:同位素标记技术。(2)科学研究方法:________法。(3)结论:DNA的复制是以________方式进行的。2.DNA的复制知识点三 染色体、DNA、基因和脱氧核苷酸的关系基能过关——问题化一、判一判(判断正误并找到课本原话)1.DNA中的每个磷酸均连接着一个脱氧核糖和一个碱基。(必修2P50图3-8)( )2.DNA一条链上的相邻碱基通过磷酸—脱氧核糖—磷酸相连。(必修2P50图3-8)( )3.将已被15N标记了DNA的大肠杆菌在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繁殖一代,若子代大肠杆菌的DNA分子中既含有14N,又含有15N,则可说明DNA的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必修2P54思考·讨论)( )4.DNA复制时,解旋酶与DNA聚合酶不能同时发挥作用。(必修2P55图3-10)( )5.DNA复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新合成的DNA中两条链均是新合成的。(必修2P55图3-10)( )6.单个脱氧核苷酸在DNA酶的作用下连接合成新的子链。(必修2P55图3-10)( )7.分子大小相同、碱基含量相同的核酸分子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一定相同。(必修2P59正文)( )8.真核细胞基因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必修2P59正文)( )9.真核细胞的基因只存在于细胞核中,而核酸并非仅存在于细胞核中。(必修2P59正文)( )二、议一议【教材易漏拾遗】1.[必修2P50图3-8]分析DNA两条链反向平行的原因。2.[必修2P52“科学·技术·社会”]在现代刑侦领域中,DNA指纹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只需要一滴血、精液或是一根头发等样品,刑侦人员就可以进行DNA指纹鉴定。此外,DNA指纹技术还可以用于亲子鉴定、死者遗骸的鉴定等。下图是DNA指纹图谱,从下面的DNA指纹图判断,下列怀疑对象中谁是犯罪嫌疑人?3.[必修2P54思考·讨论拓展]若DNA的复制方式为下图所示的全保留方式或分散方式,绘出连续繁殖两代(Ⅰ和Ⅱ)的实验结果中各条带的分布图像(重带、中带和轻带)。4.[必修2P59正文拓展]对于HIV、流感病毒等RNA病毒来说,基因指的是什么?课前自主预习案2基础梳理——系统化【知识点一】1.(1)沃森 克里克 (2)C、H、O、N、P 脱氧核苷 脱氧核苷酸 脱氧核糖与磷酸 氢键 A—T,G—C 反向平行2.(1)多样 (2)特异 (3)稳定【知识点二】1.(2)假说—演绎 (3)半保留2.间期 间期 半保留复制 ①能量 ②解旋 ③两条螺旋的双链 ①母链 ②脱氧核苷酸 ③DNA聚合酶 ④碱基互补配对 模板链 双螺旋结构【知识点三】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 一个或两个 许多个基因 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基能过关——问题化一、判一判1.× 2.× 3.× 4.× 5.× 6.× 7.× 8.× 9.×二、议一议1.提示:脱氧核糖上与碱基相连的碳叫作1′ C,与磷酸基团相连的碳叫作5′ C。DNA的一条单链具有两个末端,一端有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团,这一端称作5′ 端,另一端有一个羟基(—OH),称作3′ 端。DNA的两条单链走向相反,从双链的一端起始,一条单链是从5′ 端到3′ 端的,另一条单链则是从3′ 端到5′ 端的。2.提示:3号是犯罪嫌疑人。3.提示:如图所示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23师说新高考一轮生物书(含不定项选择)DH-7\\23新高考一轮生物书Y8.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23师说新高考一轮生物书\\23新高考一轮生物书Y8.tif" \* MERGEFORMATINET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23师说新高考一轮生物书(含不定项选择)DH-7\\23新高考一轮生物书Y8.tif" \* MERGEFORMATINETINCLUDEPICTURE "E:\\24一轮课件相关\\24新一轮生物书(DH-7和XH-7成书)\\23新高考一轮生物书Y8.tif" \* MERGEFORMATINETINCLUDEPICTURE "E:\\24一轮课件相关\\24新一轮生物书(DH-7和XH-7成书)\\23新高考一轮生物书Y8.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2023资源上传\\000000\\新建文件夹\\2024版《师说》高中全程复习构想 生物学·(不定项版)·【新教材】\\2024版《师说》高中全程复习构想 生物学·(不定项版)\\23新高考一轮生物书Y8.tif" \* MERGEFORMATINET4.提示: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其基因就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课后定时检测案21 DNA的结构、复制及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础巩固练]——学业水平一、二考点一 DNA分子的结构、特性及基因的本质(Ⅱ)1.[2023·海口一模]下列关于双链DNA分子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两条单链反向平行,相互缠绕形成双螺旋结构B.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且碱基的配对是随机的C.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由脱氧核糖与磷酸构成的D.遗传信息蕴藏在DNA的4种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之中2.[2023·福建泉州模拟]利用DNA指纹技术进行亲子鉴定具有极高的准确率,下列不能作为该项技术的科学依据的是( )A.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不同DNA分子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C.同一个体不同体细胞中的核DNA是相同的D.子代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3.下图是双链DNA分子的结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①表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B.每个磷酸均连接着两个脱氧核糖C.DNA复制时,解旋酶断裂的是③处的化学键D.在双链DNA分子中碱基C和G的比例越大,该DNA热稳定性越高4.下列关于基因、DNA、遗传信息和染色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A.某个体发生了基因突变,但性状未变,一定是发生了隐性突变B.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C.与原核生物不同的是,真核生物中构成基因的碱基总数小于DNA的碱基总数D.核DNA复制发生在间期而不是分裂期与其载体的存在状态有关考点二 DNA分子的复制及实验探究(Ⅱ)5.[2023·南阳一中高三月考]如图表示DNA复制的过程,结合图示判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DNA复制过程中首先需要解旋酶破坏DNA双链之间的氢键,解开双链B.DNA分子的复制具有双向复制的特点,生成的两条子链的方向相反C.从图示可知,DNA分子具有多起点复制的特点,缩短了复制所需的时间D.DNA分子的复制需要DNA聚合酶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到已有的DNA片段上6.真核细胞某生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酶1可使磷酸二酯键断裂,酶2可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B.a链和b链的方向相反,a链与c链的碱基序列互补配对C.该图表示DNA半保留复制的过程,遗传信息传递方向是DNA→RNAD.c链和d链中G+C所占比例相等,该比值越大DNA的热稳定性越高7.(不定项)将某一细胞中的一条染色体用14C充分标记,其同源染色体用32P充分标记,置于不含放射性的培养液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不考虑互换),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四个细胞中均含有14C和32PB.若进行有丝分裂,某一细胞中含14C的染色体可能是含32P染色体的两倍C.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四个细胞中可能三个有放射性,一个没有放射性D.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四个细胞中可能两个有放射性,两个没有放射性[提能强化练]——学业水平三、四8.[2023·潍坊一模]为探究DNA复制方式,美国生物学家梅塞尔森和斯塔尔将15N标记的大肠杆菌放到只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通过CsCl密度梯度离心技术分别将细胞分裂产生的第一代和第二代细胞中的15N/15N?DNA、14N/14N?DNA及15N/14N?DNA分离开来。因为DNA能够强烈地吸收紫外线,所以用紫外光源照射离心管,透过离心管在感光胶片上记录DNA带的位置就可以显示出离心管内不同密度的DNA带。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因为15N具有放射性,所以感光胶片上可以记录DNA带的位置B.根据第一代只出现一条居中的DNA条带,可以排除DNA是全保留复制C.大肠杆菌在进行DNA分子复制时需要用到解旋酶、DNA聚合酶和限制酶D.DNA聚合酶是一种能调节DNA分子复制的信息分子9.羟胺可使胞嘧啶分子转变为羟化胞嘧啶,导致DNA复制时发生错配(如图)。若一个DNA片段的两个胞嘧啶分子转变为羟化胞嘧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DNA复制一般发生在细胞分裂前期B.该片段复制后的子代DNA分子上的碱基序列都发生改变C.这种变化为基因突变,一定会引起编码的蛋白质结构改变D.该片段复制后的子代DNA分子中G—C碱基对与总碱基对的比值下降10.(不定项)高危型HPV(一种病毒)的持续感染是引起宫颈癌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某人宫颈分泌物的高危型HPVDNA检测报告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是( )检测项目 检测方法 检测比值 正常比值高危型HPVDNA检测 分子杂交法 0.19 1.00A.HPV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B.分子杂交法可能涉及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被检测者未感染高危型HPVD.若检测比值等于1,则可判断被检测者是宫颈癌患者11.[2023·泰州模拟](不定项)人类抗体重链基因位于14号染色体上,由VH、DH、JH、CH四个基因片段簇组成,其中功能性VH基因片段约有65个、DH基因片段有27个、JH基因片段有6个、功能性CH基因片段有9个,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VH1、DH1和JH1的基本组成单位相同B.VH1、DH1和JH1之间可互为等位基因C.VH、DH、JH和CH的多样性是抗体多样性的基础D.遗传信息主要蕴藏在VH基因片段簇的排列顺序中12.(不定项)如图是在电子显微镜下拍摄的某生物细胞DNA复制过程中的图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此图反映出的DNA复制模式,可作为DNA双向复制的证据B.此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任一条链中A=T,G=CC.若将该DNA彻底水解,产物是脱氧核苷酸和四种碱基D.若该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T)/(G+C)=a,则互补链中该比值也为a[大题冲关练]——综合创新·求突破13.[2023·南阳一中高三月考]荧光原位杂交可用荧光标记的特异DNA片段为探针,与染色体上对应的DNA片段结合,从而将特定的基因在染色体上定位。请回答下列问题:(1)DNA荧光探针的制备过程如图1所示,DNA酶Ⅰ随机切开了核苷酸之间的________键从而产生切口,随后在DNA聚合酶Ⅰ作用下,以荧光标记的________为原料,合成荧光标记的DNA探针。(2)图2表示探针与待测基因结合的原理。先将探针与染色体共同煮沸,使DNA双链中________键断裂,形成单链。随后在降温复性过程中,探针的碱基按照________________原则,与染色体上的特定基因序列形成较稳定的杂交分子。图中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中最多可有________条荧光标记的DNA片段。(3)A、B、C分别代表不同来源的一个染色体组,已知AA和BB中各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可被荧光探针标记。若植物甲(AABB)与植物乙(AACC)杂交,则其F1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中可观察到________个荧光点;在减数分裂Ⅰ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中分别可观察到________个荧光点。14.双链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早在1966年,日本科学家冈崎提出DNA半不连续复制假说:DNA复制形成互补子链时,一条子链是连续形成的,另一条子链不连续即先形成短链片段(如图1)。为验证这一假说,冈崎进行了如下实验:让T4噬菌体在20℃时侵染大肠杆菌70min后,将同位素3H标记的脱氧核苷酸添加到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中,在2s、7s、15s、30s、60s、120s后,分离T4噬菌体DNA并通过加热使DNA分子变性、全部解螺旋,再进行密度梯度离心,以DNA单链片段分布位置确定片段大小(分子越小离试管口距离越近),并检测相应位置DNA单链片段的放射性,结果如图2。请分析回答:(1)若1个双链DNA片段中有1000个碱基对,其中胸腺嘧啶有350个,该DNA连续复制四次,在第四次复制时需要消耗________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2)以3H标记的脱氧核苷酸添加到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中,最终在噬菌体DNA中检测到放射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DNA解旋在细胞中需要解旋酶的催化,在体外通过加热也能实现。解旋酶不能为反应提供能量,但能______________。研究表明,在DNA分子加热解链时,DNA分子中G+C的比例越高,需要解链温度越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图2中,与60s结果相比,120s结果中短链片段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结果为冈崎假说提供的有力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后定时检测案211.解析:双链DNA的两条单链反向平行,相互缠绕形成双螺旋结构,A正确;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且碱基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不是随机的,B错误;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由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C正确;遗传信息蕴藏在DNA的4种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之中,D正确。答案:B2.解析:无论是否有亲子关系,真核生物的核基因在染色体上都呈线性排列,不能作为亲子鉴定的依据,A符合题意;DNA分子具有特异性,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可以作为亲子鉴定的依据,B不符合题意;同一个体的不同体细胞都来自受精卵的有丝分裂,核DNA几乎都相同,C不符合题意;子代个体具备父母双方的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可以作为亲子鉴定的依据,D不符合题意。答案:A3.解析:①是由一个脱氧核苷酸的脱氧核糖、胸腺嘧啶与另一个脱氧核苷酸的磷酸基团构成的,不能表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A错误;位于每条链首端的磷酸只连接着一个脱氧核糖,B错误;DNA复制时,解旋酶断裂的是②处的氢键,C错误;含有的氢键数量越多的双链DNA分子的热稳定性越高,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碱基对G与C之间有三个氢键,A与T之间有两个氢键,因此在双链DNA分子中,碱基C和G的比例越大,该DNA热稳定性越高,D正确。答案:D4.解析:某个体发生了基因突变,但性状未变,可能是发生了隐性突变,也可能是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基因突变后,密码子虽然发生改变但氨基酸种类并没有改变,因此不会引起相应性状的改变,A错误;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B错误;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因此不管是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体内所有基因的碱基总数均小于DNA分子的碱基总数,C错误;在间期和分裂期,核DNA的载体分别是染色质和染色体,染色质中DNA分子容易解旋,而染色体高度螺旋化,DNA分子不容易解旋,因此核DNA复制发生在间期而不是分裂期与其载体的存在状态有关,D正确。答案:D5.解析:DNA复制过程的第一步是解旋,需要用解旋酶破坏DNA双链之间的氢键,使两条链解开,A正确;由图可知,DNA分子的复制具有双向复制的特点,且生成的两条子链的方向相反,B正确;图中DNA复制只有一个起点,故不能说明DNA分子具有多起点复制的特点,C错误;DNA分子复制时,需要DNA聚合酶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到已有的DNA片段上,D正确。答案:C6.解析:酶1是解旋酶,其作用是使氢键断裂,A错误;a链和c链均与b链碱基互补配对,因此a链与c链的碱基序列相同,B错误;DNA复制过程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是DNA→DNA,C错误;c链和d链中的碱基是互补配对的G1+C1=G2+C2,A与T之间以两个氢键连接,G与C之间以三个氢键连接,G+C所占比例越大,DNA分子的热稳定性越高,因此c链和d链中G+C所占比例相等,该比值越大DNA的热稳定性越高,D正确。答案:D7.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该细胞可能是进行了两次有丝分裂或一次减数分裂。DNA的复制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减数分裂过程中,复制后的一条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都具有放射性,因此经过减数分裂Ⅰ和减数分裂Ⅱ,产生的每个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四个子细胞中都有放射性,其中两个细胞中均含有14C,两个细胞中均含有32P,A、D错误;由于只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分别被标记,且原料没有被标记,因此两种放射性之间不可能一方是另一方的两倍,B错误;经过第一次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两条染色体分别含有14C和32P,但是都是一条链含有放射性,另一条链没有放射性,第二次有丝分裂DNA复制后每条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中的一条含有放射性,另一条没有,则产生的四个子细胞中可能两个含有放射性、两个不含有放射性,可能四个都含有放射性,也可能三个有放射性,一个没有放射性,C正确。答案:ABD8.解析:15N不具有放射性,因为DNA能够强烈地吸收紫外线,所以用紫外光源照射离心管,透过离心管在感光胶片上记录DNA带的位置就可以显示出离心管内不同密度的DNA带,A错误;若DNA为全保留复制,则细胞分裂产生的第一代有15N/15N DNA、14N/14N DNA,经离心后应该分布于离心管的下部和上部,根据第一代只出现一条居中的DNA条带,可以排除DNA是全保留复制,B正确;DNA分子复制时需要用到解旋酶、DNA聚合酶,不需要限制酶,C错误;DNA聚合酶只起催化作用,没有调节作用,D错误。答案:B9.解析:DNA复制一般发生在分裂间期,A错误;若转变为羟化胞嘧啶的两个胞嘧啶分子位于DNA片段的同一条链上,则根据DNA半保留复制可知,该片段复制后的子代DNA分子中,有一半子代DNA分子上的碱基序列会发生改变,B错误;胞嘧啶分子转变为羟化胞嘧啶,形成的子代DNA碱基发生改变,若发生在基因内部,则属于基因突变,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编码的蛋白质结构改变,C错误;由图可知,胞嘧啶分子转变为羟化胞嘧啶后与腺嘌呤配对,而不是与鸟嘌呤配对,因此该片段复制后的子代DNA分子中G—C碱基对与总碱基对的比值下降,D正确。答案:D10.解析:由题意可知,HPV含有DNA,其遗传物质是DNA,A错误;DNA分子杂交技术的原理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B正确;由表格数据可知,被检测者高危型HPVDNA检测比值远远低于正常值,因此被检测者未感染高危型HPV,C正确;若检测比值等于1,则可判断被检测者感染了高危型HPV,但不一定是宫颈癌患者,D错误。答案:BC11.解析:VH1、DH1和JH1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A正确;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而VH1、DH1和JH1在一条染色体上,不能互为等位基因,B错误;VH、DH、JH和CH的多样性是抗体多样性的基础,C正确;遗传信息主要蕴藏在VH基因片段簇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中,D错误。答案:BD12.解析:此图反映出的DNA复制模式,可作为DNA双向复制的证据;在一条链中A与T、G与C不一定相等;DNA彻底水解是指将脱氧核苷酸也水解,产物是脱氧核糖、磷酸和四种碱基;DNA分子的一条链中两互补碱基之和的比值,与另一条互补链中该比值相等。答案:AD13.解析:(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DNA酶Ⅰ随机切开了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从而产生切口,形成一段一段的DNA分子片段。在DNA聚合酶Ⅰ的作用下,以荧光标记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合成荧光标记的DNA探针。(2)DNA分子是双链结构,通过氢键连接。将探针与染色体共同煮沸,使DNA双链中氢键断裂,形成单链,随后在降温复性的过程中,探针的碱基按照A-T、C-G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与染色体上的特定基因序列形成较稳定的杂交分子,图中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中含有2个DNA分子共有4条链,所以最多可有4条荧光标记的DNA片段。(3)由于AA和BB中各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可被荧光探针标记,若植物甲(AABB)与植物乙(AACC)杂交,则其F1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AABC)中可观察到6个荧光点,在减数分裂Ⅰ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中可分别观察到含A和含AB的2和4个荧光点。答案:(1)磷酸二酯 脱氧核苷酸 (2)氢 碱基互补配对 4 (3)6 2和414.解析:(1)DNA片段中有1000个碱基对,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推知,在该DNA片段中A=T=350个,C=G=650个。该DNA连续复制四次,在第四次复制时需要消耗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24-1×650=5200(个)。(2)以3H标记的脱氧核苷酸添加到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中,因3H标记的脱氧核苷酸被大肠杆菌吸收,为噬菌体DNA复制提供原料,所以最终在噬菌体DNA中能检测到放射性。(3)解旋酶能降低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在每个DNA分子中,碱基对A与T之间有2个氢键,C与G之间有3个氢键,故DNA分子中G+C的比例越高,含有的氢键数越多,DNA分子结构越稳定,因此在DNA分子加热解链时,DNA分子中G+C的比例越高,需要解链温度也越高。(4)分子越小离试管口距离越近。图2显示,与60s结果相比,120s结果中有放射性的单链距离试管口较远,说明短链片段减少,其原因是短链片段连接形成长片段。在图示的实验时间内,细胞中均能检测到较多的短链片段,为冈崎假说提供了实验证据。答案:(1)5200 (2)标记的脱氧核苷酸被大肠杆菌吸收,为噬菌体DNA复制提供原料,所以在噬菌体DNA中能检测到放射性 (3)降低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 DNA分子中G+C的比例越高,氢键数越多,DNA结构越稳定 (4)短链片段连接形成长片段 在实验时间内,细胞中均能检测到较多的短链片段(共78张PPT)DNA的结构、复制及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课前自主预习案课堂互动探究案课前自主预习案素能目标★考向导航基础梳理——系统化知识点一 DNA的结构1.DNA结构的建立者及DNA的组成(1)DNA双螺旋模型构建者:________和________。沃森克里克(2)图解DNA的结构:C、H、O、N、P脱氧核苷脱氧核苷酸脱氧核糖与磷酸氢键A—T,G—C反向平行[巧学助记] 利用数字“五、四、三、二、一”巧记DNA分子结构2.DNA的结构特点(1)________性:若DNA含有n个碱基对,则其可能有4n种碱基对排列顺序。(2)________性:每个DNA分子都有其特定的碱基对排列顺序。(3)________性:两条主链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排列的顺序不变,碱基对配对方式不变等。多样特异稳定知识点二 DNA的复制及基因的本质1.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1)实验技术方法:同位素标记技术。(2)科学研究方法:__________法。(3)结论:DNA的复制是以________方式进行的。假说—演绎半保留2.DNA的复制间期间期半保留复制能量解旋两条螺旋的双链母链脱氧核苷酸DNA聚合酶碱基互补配对模板链双螺旋结构知识点三 染色体、DNA、基因和脱氧核苷酸的关系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一个或两个许多个基因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基能过关——问题化一、判一判(判断正误并找到课本原话)1.DNA中的每个磷酸均连接着一个脱氧核糖和一个碱基。(必修2 P50图3-8)( )2.DNA一条链上的相邻碱基通过磷酸—脱氧核糖—磷酸相连。(必修2 P50图3-8)( )3.将已被15N标记了DNA的大肠杆菌在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繁殖一代,若子代大肠杆菌的DNA分子中既含有14N,又含有15N,则可说明DNA的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必修2 P54思考·讨论)( )4.DNA复制时,解旋酶与DNA聚合酶不能同时发挥作用。(必修2 P55图3-10)( )××××5.DNA复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新合成的DNA中两条链均是新合成的。(必修2 P55图3-10)( )6.单个脱氧核苷酸在DNA酶的作用下连接合成新的子链。(必修2 P55图3-10)( )7.分子大小相同、碱基含量相同的核酸分子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一定相同。(必修2 P59正文)( )8.真核细胞基因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必修2 P59正文)( )9.真核细胞的基因只存在于细胞核中,而核酸并非仅存在于细胞核中。(必修2 P59正文)( )×××××二、议一议【教材易漏拾遗】1.[必修2 P50图3-8]分析DNA两条链反向平行的原因。提示:脱氧核糖上与碱基相连的碳叫作1′ C,与磷酸基团相连的碳叫作5′ C。DNA的一条单链具有两个末端,一端有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团,这一端称作5′ 端,另一端有一个羟基(—OH),称作3′ 端。DNA的两条单链走向相反,从双链的一端起始,一条单链是从5′ 端到3′ 端的,另一条单链则是从3′ 端到5′ 端的。2.[必修2 P52“科学·技术·社会”]在现代刑侦领域中,DNA指纹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只需要一滴血、精液或是一根头发等样品,刑侦人员就可以进行DNA指纹鉴定。此外,DNA指纹技术还可以用于亲子鉴定、死者遗骸的鉴定等。下图是DNA指纹图谱,从下面的DNA指纹图判断,下列怀疑对象中谁是犯罪嫌疑人?提示:3号是犯罪嫌疑人。3.[必修2 P54思考·讨论拓展]若DNA的复制方式为下图所示的全保留方式或分散方式,绘出连续繁殖两代(Ⅰ和Ⅱ)的实验结果中各条带的分布图像(重带、中带和轻带)。提示:如图所示4.[必修2 P59正文拓展]对于HIV、流感病毒等RNA病毒来说,基因指的是什么?提示: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其基因就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课堂互动探究案考点一 DNA分子的结构、特性及基因的本质任务1 明确DNA结构的两种关系和两种化学键(4)碱基对数与氢键数的关系:若碱基对数为n,则氢键数为________,若已知A有m个,则氢键数为________。(5)由碱基种类及比例可分析判断核酸的种类①若有U无T,则该核酸为RNA。②若有T无U,且A=T,G=C,则该核酸一般为双链DNA。③若有T无U,且A≠T,G≠C,则该核酸为单链DNA。2n~3n3n-m任务2 DNA分子中的数量对应关系据图分析DNA分子结构中的碱基计算:(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____,C=____,A+G=____,即嘌呤碱基总数____嘧啶碱基总数。(2)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的两碱基之和(如A+T或C+G)占全部碱基的比例____其任何一条单链中这两种碱基之和占该单链中碱基数的比例。(3)DNA分子一条链中(A+G)/(C+T)的比值的倒数_____互补链中该种碱基的比值,在整个DNA分子中该比值等于____。(不配对的碱基之和的比值在两条单链中互为________)TGC+T等于等于等于1倒数(4)DNA分子一条链中(A+T)/(C+G)的比值___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配对的碱基之和的比值在两条单链和双链中比值________)(5)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的比值____,即(A+T)/(C+G)的值_____。该比值体现了不同生物DNA分子的________。(6)若已知A占双链的比例为c%,则A1/单链的比例无法确定,但最大值可求出为____%,最小值为____。等于都相等不同不同特异性2c01.DNA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有关计算规律1:互补的两个碱基数量相等,即A=T,C=G。规律2:任意两个不互补的碱基和占总碱基的50%。规律3:一条链中互补碱基的和等于另一条链中这两种碱基的和。规律4:若一条链中,=n,则另一条链中=n,=n。规律5:若一条链中=K,则另一条链中==1。2.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1)基因的实质: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2)基因与DNA的关系: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构成基因的碱基总数小于DNA分子的碱基总数。(3)基因与遗传信息: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称为遗传信息;DNA分子能够储存足够量的遗传信息。(4)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5)生物体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考向一 DNA分子结构的考查1.[2023·漳州一模]如图为某双链DNA(由甲链和乙链组成)的局部结构简图,图中数字①~⑥表示不同物质或氢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⑤为氢键,且③与④可为A—T碱基对或G—C碱基对B.图中①为腺嘌呤,②为胸腺嘧啶,①②通过氢键连接C.图中⑥为磷酸基团,此DNA片段中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D.图中甲链与乙链方向相反,但两条链碱基排列顺序相同答案:C解析:图中⑤为氢键,③与④之间有3个氢键,只能为G—C碱基对,A错误;图中①为腺嘌呤,②为胸腺嘧啶,①②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B错误;图中⑥为磷酸基团,此DNA片段中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C正确;图中甲链与乙链方向相反,两条链碱基排列顺序不相同,D错误。2.同源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之间最可能相同的是( )A.碱基对的排列顺序 B.磷酸二酯键的数目C.初步水解产物的种类D.(A+T)/(G+C)的比值解析: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其来源不同,碱基序列存在差异,A错误;X、Y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但其大小不同,磷酸二酯键的数目也不同,B错误;DNA分子都由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和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组成,C正确;不同DNA分子中(A+T)/(C+G)的比值不同,D错误。答案:C考向二 DNA分子结构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演化而来的计算问题3.[经典高考]某研究小组测定了多个不同双链DNA分子的碱基组成,根据测定结果绘制了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与其互补链、一条单链与其所在DNA分子中碱基数目比值的关系图。下列正确的是( )答案:C考向三 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4.如图为果蝇X染色体的部分基因图,下列对此X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l、w、f和m为非等位基因C.说明了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绝对位置D.雄性X染色体上的基因来自其雌性亲本解析: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且呈线性排列,A正确;等位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而l、w、f和m在同一条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为非等位基因,B正确;变异会导致基因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故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是绝对的,C错误;雄性果蝇的X染色体来自母本,因此雄性X染色体上的基因来自其雌性亲本,D正确。答案:C考点二 DNA分子复制的研究方法、过程和条件任务1 DNA分子复制的过程如图为真核细胞DNA分子复制过程的模式图,据图回答相关问题:(1)图中DNA复制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2)图中DNA分子复制是从多个起点开始的,但不同时开始,复制开始时间右边最早。(3)图中DNA分子复制的特点有:边解旋边复制、多起点复制、双向复制、半保留复制。(4)图示中的解旋酶和DNA聚合酶各有什么作用?细胞核前者使氢键打开,DNA双链发生解旋;后者催化形成新的子链。任务2 DNA复制过程中的数量关系分析若将亲代DNA分子复制n代,其结果分析如下:(1)子代DNA分子数为____个。①含有亲代链的DNA分子数为____个。②不含亲代链的DNA分子数为____个。③含子代链的DNA分子数为____个。(2)子代脱氧核苷酸链数为____条。①亲代脱氧核苷酸链数为____条。②新合成的脱氧核苷酸链数为_______条。(3)消耗脱氧核苷酸数:①若一亲代DNA分子含有某种脱氧核苷酸m个,经过n次复制需要消耗该脱氧核苷酸数为________个。②第n次复制所需该脱氧核苷酸数为________个。2n22n-22n2n+1 2(2n+1-2)m·(2n-1) m·2n-1任务3 有关DNA复制的几个问题(1)复制的场所:主要场所是________,但在拟核、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如质粒)中也可进行DNA复制。(2)复制方式:________。新合成的每个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来DNA分子中的一条链(模板链)。(3)过程特点:边解旋边复制;_________解旋和复制。(4)DNA复制的准确性:①一般情况下,DNA分子能准确地进行复制。原因:DNA具有_______________,能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通过____________,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②在特殊情况下,在外界因素和生物内部因素的作用下,可能造成碱基配对发生差错,引发_________。细胞核半保留复制多起点双向独特的双螺旋结构碱基互补配对基因突变1.明确DNA复制、“剪切”与“水解”中的四种酶(1)DNA聚合酶:需借助母链模板,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到已有的链上;(2)DNA连接酶:将多个复制起点所复制出的“DNA片段”“缝合”起来形成磷酸二酯键,即连接“片段”;(3)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用于切割DNA双链中主链上的“3,5-磷酸二酯键”;(4)DNA酶:用于将DNA分子水解为脱氧核苷酸。2.有关DNA复制和计算的4点“注意”(1)DNA中氢键可由解旋酶催化断裂,同时需要ATP供能,也可加热断裂(体外);而氢键是自动形成的,不需要酶和能量。(2)注意“DNA n次复制”和“第n次复制”的区别,前者包括所有的复制,后者只包括第n次的复制。(3)DNA复制计算时看清题中所给出的碱基的单位是“对”还是“个”;所问的是“DNA分子数”还是“链数”,“含”还是“只含”。(4)在真核生物中,DNA复制一般是多起点复制;在原核生物中,DNA复制一般是一个起点。无论是真核生物还是原核生物,DNA复制大多数都是双向进行的。3.DNA复制与基因突变(1)一般情况下,DNA分子能准确地进行复制。其原因是:DNA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能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2)特殊情况下,由于外界因素和生物内部因素的作用,可以造成碱基配对发生差错,引发基因突变。4.DNA复制与细胞分裂此类问题可通过构建模型图解答,如图(见图文智连):这样来看,最后形成的4个子细胞有3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4个细胞都是 ;第2种情况是2个细胞是 ,1个细胞是 ,1个细胞是 ;第3种情况是2个细胞是 ,另外2个细胞是 。考向一 DNA分子复制过程及特点分析1.[2023·宝鸡渭滨区一模]关于DNA分子复制机制,科学家用荧光染料给Rep(DNA解旋酶中作为引擎的那部分结构,驱动复制叉的移动)加上了绿色荧光蛋白从而获知被标记的分子相对于DNA分子的运动轨迹,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Rep可以破坏相邻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B.DNA结合蛋白可能具有防止DNA单链重新形成双链的作用C.根据材料推断Rep推动复制叉移动是通过水解ATP提供能量D.DNA复制具有边解旋边复制和半保留复制的特点答案:A解析:根据Rep蛋白的功能可推断出,Rep蛋白应为解旋酶,该酶能破坏氢键,但不能破坏相邻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A错误;DNA结合蛋白缠绕在DNA单链上,具有可防止DNA单链重新形成双链的作用,B正确;根据材料推断Rep推动复制叉移动需要消耗能量,是通过水解ATP提供能量,C正确;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DNA复制具有边解旋边复制和半保留复制的特点,D正确。2.下图为真核生物染色体上DNA分子复制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DNA分子复制是从多个起点同时开始的B.图中DNA分子复制是边解旋边双向复制的C.真核生物DNA分子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D.真核生物的这种复制方式提高了复制速率答案:A解析:从图中能看出有多个复制起点,但并不是同时开始,A错误;图中DNA分子复制是边解旋边双向复制的,真核生物DNA分子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DNA聚合酶等酶的参与,这种半保留复制的模式不仅保持了前后代的稳定性,同时提高了复制速率,B、C、D正确。考向二 DNA分子复制过程中的相关计算3.[2023·临川一中质检]用15N标记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脱氧核苷酸60个,该DNA分子在含有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4次。其结果不可能是( )A.含有15N的DNA分子占1/8B.含有14N的DNA分子占7/8C.复制过程中需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00个D.复制结果共产生16个DNA分子解析:该DNA分子在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4次,可形成16个DNA分子,其中含有15N的DNA分子占1/8,含有14N的DNA分子占100%。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子代每个DNA的两条链,一条来自母链,一条是新合成的子链。由题可知,该DNA分子中有腺嘌呤(A)40个,则复制过程中需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为40×(24-1)=600(个)。答案:B4.某DNA分子中含m对碱基,其中腺嘌呤有A个。下列有关此DNA在连续复制时所需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第一次复制时,需要(m-A)个B.在第二次复制时,需要2(m-A)个C.在第n次复制时,需要2n-1(m-A)个D.在n次复制过程中,总共需要2n(m-A)个解析:解答本题时,首先把模板中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求出,即(2m-2A)/2=(m-A)个,则复制一次,需要(m-A)(21-1)=(m-A)个;复制两次,共需要(m-A)(22-1)=3(m-A)个,因此,第二次复制需要3(m-A)-(m-A)=2(m-A)个;则第n次复制需要(2n-1)(m-A);在n次复制过程中,总共需要(2n-1)(m-A)个。答案:D考向三 DNA复制与细胞分裂5.BrdU能替代T与A配对而渗入新合成的DNA链,植物根尖分生组织放在含有BrdU的培养基中分别培养到第一、第二个细胞周期的中期。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1条染色体形成2条染色单体的同时,DNA也完成了复制B.1个DNA复制2次所产生的DNA分别位于4条染色单体上C.第一个细胞周期的中期,每条染色体均有1个DNA的2条脱氧核苷酸链都含BrdUD.第二个细胞周期的中期,每条染色体均有1个DNA的1条脱氧核苷酸链含BrdU答案:C解析:1条染色体形成2条染色单体的同时,DNA也完成了复制,A正确;1个DNA复制2次所产生的DNA分别位于4条染色单体上,B正确;第一个细胞周期的中期,DNA分子只复制一次,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每条染色体均有1个DNA的1条脱氧核苷酸链含BrdU,C错误;到第二个细胞周期的中期,DNA分子进行了2次半保留复制,每条染色体均有1个DNA的1条脱氧核苷酸链含BrdU,D正确。6.[高考改编]用32P标记了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完成后每个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是( )A.0条 B.20条C.大于0小于20条 D.以上都有可能答案:D7.在DNA复制开始时,将大肠杆菌放在含低剂量3H标记的脱氧胸苷(3H-dT)的培养基中,3H-dT可掺入正在复制的DNA分子中,使其带有放射性标记。几分钟后,将大肠杆菌转移到含高剂量3H-dT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收集、裂解细胞,抽取其中的DNA进行放射性自显影检测,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可以作出的推测是( )A.复制起始区在高放射性区域B.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C.DNA复制从起始点向两个方向延伸D.DNA复制方向为a→c答案:C解析:根据放射性自显影结果可知,中间低放射性区域是复制开始时在含低剂量3H标记的脱氧胸苷(3H-dT)的培养基中进行复制的结果,A错误;该实验不能证明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B错误;两侧高放射性区域是将大肠杆菌转移到含高剂量3H-dT的培养基中进行复制的结果,因此可判断DNA复制从起始点(中间)向两个方向延伸,C正确,D错误。考向四 DNA复制过程中的相关实验探究8.[北京卷]科学家以大肠杆菌为实验对象,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及密度梯度离心方法进行了DNA复制方式的探索实验,实验内容及结果见下表。组别 1组 2组 3组 4组培养液中 唯一氮源 14NH4Cl 15NH4Cl 14NH4Cl 14NH4Cl繁殖代数 多代 多代 一代 两代培养产物 A B B的子Ⅰ代 B的子Ⅱ代操作 提取DNA并离心 离心结果 仅为轻带 (14N/14N) 仅为重带 (15N/15N) 仅为中带 (15N/14N) 1/2轻带(14N/14N)1/2中带(15N/14N)请分析并回答:(1)要得到DNA中的N全部被放射性标记的大肠杆菌B,必须经过___代培养,且培养液中的________是唯一氮源。(2)综合分析本实验的DNA离心结果,第__组结果对得到结论起到了关键作用,___组和第___组的结果进行比较,才能说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___________。多15NH4Cl 312半保留复制(3)分析讨论:①若子Ⅰ代DNA的离心结果为“轻”和“重”两条密度带,则“重带”DNA来自____,据此可判断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不是________复制。②若将子Ⅰ代DNA双链分开后再离心,其结果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判断DNA的复制方式。③若在同等条件下将子Ⅱ代继续培养,子n代DNA离心的结果是:密度带的数量和位置________,放射性强度发生变化的是_____带。④若某次实验的结果中,子Ⅰ代DNA的“中带”比以往实验结果的“中带”略宽,可能的原因是新合成DNA单链中的N尚有少部分为____________。B半保留不能没有变化轻15N[长句应答必备]1.DNA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反向平行盘旋成规则的双螺旋结构。2.DNA双螺旋结构的基本骨架是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而成的。3.DNA上的碱基对严格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通过氢键连接。4.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了遗传信息。5.DNA复制具有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的特点。6.DNA复制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参与。7.基因通常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8.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线粒体、叶绿体中也存在基因。[等级选考研考向]1.[2022·浙江6月选考]某同学欲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已准备了足够的相关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制作脱氧核苷酸时,需在磷酸上连接脱氧核糖和碱基B.制作模型时,鸟嘌呤与胞嘧啶之间用2个氢键连接物相连C.制成的模型中,腺嘌呤与胞嘧啶之和等于鸟嘌呤和胸腺嘧啶之和D.制成的模型中,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位于主链的内侧解析:在制作脱氧核苷酸时,需在脱氧核糖上连接碱基和磷酸,A错误;鸟嘌呤与胞嘧啶之间用3个氢键连接物相连,B错误;制成的模型中,A和T、C和G的分子数分别相等,所以A+C的量等于T+G的量,C正确;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位于主链的外侧,D错误。答案:C2.[2022·海南卷]科学家曾提出DNA复制方式的三种假说:全保留复制、半保留复制和分散复制(图1)。对此假说,科学家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图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代细菌DNA离心后,试管中出现1条中带,说明DNA复制方式一定是半保留复制B.第二代细菌DNA离心后,试管中出现1条中带和1条轻带,说明DNA复制方式一定是全保留复制C.结合第一代和第二代细菌DNA的离心结果,说明DNA复制方式一定是分散复制D.若DNA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继续培养至第三代,细菌DNA离心后试管中会出现1条中带和1条轻带答案:D解析:第一代细菌DNA离心后,试管中出现1条中带,则可以排除全保留复制,但不能肯定是半保留复制或分散复制,继续做子代ⅡDNA密度鉴定,若子代Ⅱ可以分出一条中密度带和一条轻密度带,则可以排除分散复制,同时肯定是半保留复制,A、B、C错误;若DNA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继续培养至第三代,形成的子代DNA只有两条链均为14N,或一条链含有14N一条链含有15N两种类型,因此细菌DNA离心后试管中只会出现1条中带和1条轻带,D正确。3.[2022·广东卷]下列关于遗传学史上重要探究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孟德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发现了遗传规律B.摩尔根等基于性状与性别的关联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C.赫尔希和蔡斯用对比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沃森和克里克用DNA衍射图谱得出碱基配对方式解析:孟德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杂合子自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发现了遗传规律,A正确;摩尔根等基于果蝇眼色与性别的关联,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B正确;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2P和35S标记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通过对比两组实验结果,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C正确;沃森和克里克用DNA衍射图谱得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D错误。答案:D4.[2022·广东卷]λ噬菌体的线性双链DNA两端各有一段单链序列。这种噬菌体在侵染大肠杆菌后其DNA会自连环化(如图),该线性分子两端能够相连的主要原因是( )A.单链序列脱氧核苷酸数量相等B.分子骨架同为脱氧核糖与磷酸C.单链序列的碱基能够互补配对D.自连环化后两条单链方向相同答案:C解析:单链序列脱氧核苷酸数量相等、分子骨架同为脱氧核糖与磷酸,不能决定该线性DNA分子两端能够相连,A、B错误;据图可知,单链序列的碱基能够互补配对,决定该线性DNA分子两端能够相连,C正确;DNA的两条链是反向的,因此自连环化后两条单链方向相反,D错误。5.[2022·河北卷]人染色体DNA中存在串联重复序列,对这些序列进行体外扩增、电泳分离后可得到个体的DNA指纹图谱。该技术可用于亲子鉴定和法医学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DNA分子的多样性、特异性及稳定性是DNA鉴定技术的基础B.串联重复序列在父母与子女之间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C.指纹图谱显示的DNA片段属于人体基础代谢功能蛋白的编码序列D.串联重复序列突变可能会造成亲子鉴定结论出现错误答案:BC[国考真题研规律]6.[全国卷Ⅰ,节选]在有关DNA分子的研究中,常用32P来标记DNA分子。用α、β和γ表示ATP或dATP(d表示脱氧)上三个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置(A-Pα~Pβ~Pγ或dA-Pα~Pβ~Pγ)。回答下列问题:(3)将一个某种噬菌体DNA分子的两条链用32P进行标记,并使其感染大肠杆菌,在不含有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若得到的所有噬菌体双链DNA分子都装配成噬菌体(n个)并释放,则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所占比例为2/n,原因是答案:(3)一个含有32P标记的噬菌体双链DNA分子经半保留复制后,标记的两条单链只能分配到两个噬菌体的双链DNA分子中,因此在得到的n个噬菌体中只有2个带有标记解析:(3)由于DNA分子复制为半保留复制,故噬菌体双链DNA复制过程中,被32P标记的两条单链始终被保留,并分别存在于两个子代DNA分子中。另外,新合成DNA的过程中,原料无32P标记,所以n个子代DNA分子中有且只有2个含有32P标记。课堂互动探究案2 DNA的结构、复制及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考点一 DNA分子的结构、特性及基因的本质任务1 明确DNA结构的两种关系和两种化学键(4)碱基对数与氢键数的关系:若碱基对数为n,则氢键数为________,若已知A有m个,则氢键数为________。(5)由碱基种类及比例可分析判断核酸的种类①若有U无T,则该核酸为RNA。②若有T无U,且A=T,G=C,则该核酸一般为双链DNA。③若有T无U,且A≠T,G≠C,则该核酸为单链DNA。任务2 DNA分子中的数量对应关系据图分析DNA分子结构中的碱基计算:(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____,C=____,A+G=____,即嘌呤碱基总数____嘧啶碱基总数。(2)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的两碱基之和(如A+T或C+G)占全部碱基的比例________其任何一条单链中这两种碱基之和占该单链中碱基数的比例。(3)DNA分子一条链中(A+G)/(C+T)的比值的倒数________互补链中该种碱基的比值,在整个DNA分子中该比值等于________。(不配对的碱基之和的比值在两条单链中互为________)(4)DNA分子一条链中(A+T)/(C+G)的比值________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配对的碱基之和的比值在两条单链和双链中比值________)(5)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的比值________,即(A+T)/(C+G)的值________。该比值体现了不同生物DNA分子的________。(6)若已知A占双链的比例为c%,则A1/单链的比例无法确定,但最大值可求出为________%,最小值为________。1.DNA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有关计算规律1:互补的两个碱基数量相等,即A=T,C=G。规律2:任意两个不互补的碱基和占总碱基的50%。规律3:一条链中互补碱基的和等于另一条链中这两种碱基的和。规律4:若一条链中,=n,则另一条链中=n,=n。规律5:若一条链中=K,则另一条链中==1。2.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1)基因的实质: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2)基因与DNA的关系: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构成基因的碱基总数小于DNA分子的碱基总数。(3)基因与遗传信息: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称为遗传信息;DNA分子能够储存足够量的遗传信息。(4)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5)生物体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考向一DNA分子结构的考查1.[2023·漳州一模]如图为某双链DNA(由甲链和乙链组成)的局部结构简图,图中数字①~⑥表示不同物质或氢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⑤为氢键,且③与④可为A—T碱基对或G—C碱基对B.图中①为腺嘌呤,②为胸腺嘧啶,①②通过氢键连接C.图中⑥为磷酸基团,此DNA片段中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D.图中甲链与乙链方向相反,但两条链碱基排列顺序相同2.同源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之间最可能相同的是( )A.碱基对的排列顺序 B.磷酸二酯键的数目C.初步水解产物的种类D.(A+T)/(G+C)的比值考向二DNA分子结构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演化而来的计算问题3.[经典高考]某研究小组测定了多个不同双链DNA分子的碱基组成,根据测定结果绘制了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与其互补链、一条单链与其所在DNA分子中碱基数目比值的关系图。下列正确的是( )考向三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4.如图为果蝇X染色体的部分基因图,下列对此X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l、w、f和m为非等位基因C.说明了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绝对位置D.雄性X染色体上的基因来自其雌性亲本考点二 DNA分子复制的研究方法、过程和条件任务1 DNA分子复制的过程如图为真核细胞DNA分子复制过程的模式图,据图回答相关问题:(1)图中DNA复制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2)图中DNA分子复制是从多个起点开始的,但不同时开始,复制开始时间右边最早。(3)图中DNA分子复制的特点有:边解旋边复制、多起点复制、双向复制、半保留复制。(4)图示中的解旋酶和DNA聚合酶各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务2 DNA复制过程中的数量关系分析若将亲代DNA分子复制n代,其结果分析如下:(1)子代DNA分子数为____个。①含有亲代链的DNA分子数为____个。②不含亲代链的DNA分子数为____个。③含子代链的DNA分子数为____个。(2)子代脱氧核苷酸链数为____条。①亲代脱氧核苷酸链数为____条。②新合成的脱氧核苷酸链数为____条。(3)消耗脱氧核苷酸数:①若一亲代DNA分子含有某种脱氧核苷酸m个,经过n次复制需要消耗该脱氧核苷酸数为________个。②第n次复制所需该脱氧核苷酸数为________个。任务3 有关DNA复制的几个问题(1)复制的场所:主要场所是________,但在拟核、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如质粒)中也可进行DNA复制。(2)复制方式:________。新合成的每个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来DNA分子中的一条链(模板链)。(3)过程特点:边解旋边复制;________解旋和复制。(4)DNA复制的准确性:①一般情况下,DNA分子能准确地进行复制。原因:DNA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通过____________,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②在特殊情况下,在外界因素和生物内部因素的作用下,可能造成碱基配对发生差错,引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师说突破4图示1.明确DNA复制、“剪切”与“水解”中的四种酶(1)DNA聚合酶:需借助母链模板,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到已有的链上;(2)DNA连接酶:将多个复制起点所复制出的“DNA片段”“缝合”起来形成磷酸二酯键,即连接“片段”;(3)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用于切割DNA双链中主链上的“3,5-磷酸二酯键”;(4)DNA酶:用于将DNA分子水解为脱氧核苷酸。2.有关DNA复制和计算的4点“注意”(1)DNA中氢键可由解旋酶催化断裂,同时需要ATP供能,也可加热断裂(体外);而氢键是自动形成的,不需要酶和能量。(2)注意“DNA n次复制”和“第n次复制”的区别,前者包括所有的复制,后者只包括第n次的复制。(3)DNA复制计算时看清题中所给出的碱基的单位是“对”还是“个”;所问的是“DNA分子数”还是“链数”,“含”还是“只含”。(4)在真核生物中,DNA复制一般是多起点复制;在原核生物中,DNA复制一般是一个起点。无论是真核生物还是原核生物,DNA复制大多数都是双向进行的。3.DNA复制与基因突变(1)一般情况下,DNA分子能准确地进行复制。其原因是:DNA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能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2)特殊情况下,由于外界因素和生物内部因素的作用,可以造成碱基配对发生差错,引发基因突变。4.DNA复制与细胞分裂此类问题可通过构建模型图解答,如图(见图文智连):这样来看,最后形成的4个子细胞有3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4个细胞都是;第2种情况是2个细胞是,1个细胞是,1个细胞是;第3种情况是2个细胞是,另外2个细胞是。考向一DNA分子复制过程及特点分析1.[2023·宝鸡渭滨区一模]关于DNA分子复制机制,科学家用荧光染料给Rep(DNA解旋酶中作为引擎的那部分结构,驱动复制叉的移动)加上了绿色荧光蛋白从而获知被标记的分子相对于DNA分子的运动轨迹,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Rep可以破坏相邻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B.DNA结合蛋白可能具有防止DNA单链重新形成双链的作用C.根据材料推断Rep推动复制叉移动是通过水解ATP提供能量D.DNA复制具有边解旋边复制和半保留复制的特点2.下图为真核生物染色体上DNA分子复制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DNA分子复制是从多个起点同时开始的B.图中DNA分子复制是边解旋边双向复制的C.真核生物DNA分子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D.真核生物的这种复制方式提高了复制速率考向二DNA分子复制过程中的相关计算3.[2023·临川一中质检]用15N标记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脱氧核苷酸60个,该DNA分子在含有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4次。其结果不可能是( )A.含有15N的DNA分子占1/8B.含有14N的DNA分子占7/8C.复制过程中需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00个D.复制结果共产生16个DNA分子4.某DNA分子中含m对碱基,其中腺嘌呤有A个。下列有关此DNA在连续复制时所需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第一次复制时,需要(m-A)个B.在第二次复制时,需要2(m-A)个C.在第n次复制时,需要2n-1(m-A)个D.在n次复制过程中,总共需要2n(m-A)个考向三DNA复制与细胞分裂5.BrdU能替代T与A配对而渗入新合成的DNA链,植物根尖分生组织放在含有BrdU的培养基中分别培养到第一、第二个细胞周期的中期。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1条染色体形成2条染色单体的同时,DNA也完成了复制B.1个DNA复制2次所产生的DNA分别位于4条染色单体上C.第一个细胞周期的中期,每条染色体均有1个DNA的2条脱氧核苷酸链都含BrdUD.第二个细胞周期的中期,每条染色体均有1个DNA的1条脱氧核苷酸链含BrdU6.[高考改编]用32P标记了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完成后每个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是( )A.0条 B.20条C.大于0小于20条 D.以上都有可能7.在DNA复制开始时,将大肠杆菌放在含低剂量3H标记的脱氧胸苷(3H-dT)的培养基中,3H-dT可掺入正在复制的DNA分子中,使其带有放射性标记。几分钟后,将大肠杆菌转移到含高剂量3H-dT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收集、裂解细胞,抽取其中的DNA进行放射性自显影检测,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可以作出的推测是( )A.复制起始区在高放射性区域B.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C.DNA复制从起始点向两个方向延伸D.DNA复制方向为a→c考向四DNA复制过程中的相关实验探究8.[北京卷]科学家以大肠杆菌为实验对象,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及密度梯度离心方法进行了DNA复制方式的探索实验,实验内容及结果见下表。组别 1组 2组 3组 4组培养液中 唯一氮源 14NH4Cl 15NH4Cl 14NH4Cl 14NH4Cl繁殖代数 多代 多代 一代 两代培养产物 A B B的子Ⅰ代 B的子Ⅱ代操作 提取DNA并离心离心结果 仅为轻带 (14N/14N) 仅为重带 (15N/15N) 仅为中带 (15N/14N) 1/2轻带 (14N/14N) 1/2中带 (15N/14N)请分析并回答:(1)要得到DNA中的N全部被放射性标记的大肠杆菌B,必须经过________代培养,且培养液中的________是唯一氮源。(2)综合分析本实验的DNA离心结果,第________组结果对得到结论起到了关键作用,________组和第________组的结果进行比较,才能说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析讨论:①若子Ⅰ代DNA的离心结果为“轻”和“重”两条密度带,则“重带”DNA来自________,据此可判断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不是________复制。②若将子Ⅰ代DNA双链分开后再离心,其结果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判断DNA的复制方式。③若在同等条件下将子Ⅱ代继续培养,子n代DNA离心的结果是:密度带的数量和位置________,放射性强度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带。④若某次实验的结果中,子Ⅰ代DNA的“中带”比以往实验结果的“中带”略宽,可能的原因是新合成DNA单链中的N尚有少部分为____________。[网络建构提升][长句应答必备]1.DNA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反向平行盘旋成规则的双螺旋结构。2.DNA双螺旋结构的基本骨架是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而成的。3.DNA上的碱基对严格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通过氢键连接。4.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了遗传信息。5.DNA复制具有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的特点。6.DNA复制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参与。7.基因通常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8.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线粒体、叶绿体中也存在基因。[等级选考研考向]1.[2022·浙江6月选考]某同学欲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已准备了足够的相关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制作脱氧核苷酸时,需在磷酸上连接脱氧核糖和碱基B.制作模型时,鸟嘌呤与胞嘧啶之间用2个氢键连接物相连C.制成的模型中,腺嘌呤与胞嘧啶之和等于鸟嘌呤和胸腺嘧啶之和D.制成的模型中,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位于主链的内侧2.[2022·海南卷]科学家曾提出DNA复制方式的三种假说:全保留复制、半保留复制和分散复制(图1)。对此假说,科学家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图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代细菌DNA离心后,试管中出现1条中带,说明DNA复制方式一定是半保留复制B.第二代细菌DNA离心后,试管中出现1条中带和1条轻带,说明DNA复制方式一定是全保留复制C.结合第一代和第二代细菌DNA的离心结果,说明DNA复制方式一定是分散复制D.若DNA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继续培养至第三代,细菌DNA离心后试管中会出现1条中带和1条轻带3.[2022·广东卷]下列关于遗传学史上重要探究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孟德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发现了遗传规律B.摩尔根等基于性状与性别的关联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C.赫尔希和蔡斯用对比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沃森和克里克用DNA衍射图谱得出碱基配对方式4.[2022·广东卷]λ噬菌体的线性双链DNA两端各有一段单链序列。这种噬菌体在侵染大肠杆菌后其DNA会自连环化(如图),该线性分子两端能够相连的主要原因是( )A.单链序列脱氧核苷酸数量相等B.分子骨架同为脱氧核糖与磷酸C.单链序列的碱基能够互补配对D.自连环化后两条单链方向相同5.[2022·河北卷]人染色体DNA中存在串联重复序列,对这些序列进行体外扩增、电泳分离后可得到个体的DNA指纹图谱。该技术可用于亲子鉴定和法医学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DNA分子的多样性、特异性及稳定性是DNA鉴定技术的基础B.串联重复序列在父母与子女之间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C.指纹图谱显示的DNA片段属于人体基础代谢功能蛋白的编码序列D.串联重复序列突变可能会造成亲子鉴定结论出现错误[国考真题研规律]6.[全国卷Ⅰ,节选]在有关DNA分子的研究中,常用32P来标记DNA分子。用α、β和γ表示ATP或dATP(d表示脱氧)上三个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置(A-Pα~Pβ~Pγ或dA-Pα~Pβ~Pγ)。回答下列问题:(3)将一个某种噬菌体DNA分子的两条链用32P进行标记,并使其感染大肠杆菌,在不含有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若得到的所有噬菌体双链DNA分子都装配成噬菌体(n个)并释放,则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所占比例为2/n,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互动探究案2考点一【任务驱动】任务1 (4)2n~3n 3n-m任务2 (1)T G C+T 等于 (2)等于 (3)等于 1 倒数 (4)等于 都相等 (5)不同 不同 特异性 (6)2c 0【过程评价】1.解析:图中⑤为氢键,③与④之间有3个氢键,只能为G—C碱基对,A错误;图中①为腺嘌呤,②为胸腺嘧啶,①②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B错误;图中⑥为磷酸基团,此DNA片段中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C正确;图中甲链与乙链方向相反,两条链碱基排列顺序不相同,D错误。答案:C2.解析: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其来源不同,碱基序列存在差异,A错误;X、Y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但其大小不同,磷酸二酯键的数目也不同,B错误;DNA分子都由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和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组成,C正确;不同DNA分子中(A+T)/(C+G)的比值不同,D错误。答案:C3.答案:C4.解析: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且呈线性排列,A正确;等位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而l、w、f和m在同一条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为非等位基因,B正确;变异会导致基因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故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是绝对的,C错误;雄性果蝇的X染色体来自母本,因此雄性X染色体上的基因来自其雌性亲本,D正确。答案:C考点二【任务驱动】任务1 (1)细胞核(4)答案:前者使氢键打开,DNA双链发生解旋;后者催化形成新的子链。任务2 (1)2n 2 2n-2 2n (2)2n+1 2 (2n+1-2) (3)m·(2n-1) m·2n-1任务3 (1)细胞核 (2)半保留复制 (3)多起点双向 (4)独特的双螺旋结构 碱基互补配对 基因突变【过程评价】1.解析:根据Rep蛋白的功能可推断出,Rep蛋白应为解旋酶,该酶能破坏氢键,但不能破坏相邻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A错误;DNA结合蛋白缠绕在DNA单链上,具有可防止DNA单链重新形成双链的作用,B正确;根据材料推断Rep推动复制叉移动需要消耗能量,是通过水解ATP提供能量,C正确;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DNA复制具有边解旋边复制和半保留复制的特点,D正确。答案:A2.解析:从图中能看出有多个复制起点,但并不是同时开始,A错误;图中DNA分子复制是边解旋边双向复制的,真核生物DNA分子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DNA聚合酶等酶的参与,这种半保留复制的模式不仅保持了前后代的稳定性,同时提高了复制速率,B、C、D正确。答案:A3.解析:该DNA分子在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4次,可形成16个DNA分子,其中含有15N的DNA分子占1/8,含有14N的DNA分子占100%。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子代每个DNA的两条链,一条来自母链,一条是新合成的子链。由题可知,该DNA分子中有腺嘌呤(A)40个,则复制过程中需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为40×(24-1)=600(个)。答案:B4.解析:解答本题时,首先把模板中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求出,即(2m-2A)/2=(m-A)个,则复制一次,需要(m-A)(21-1)=(m-A)个;复制两次,共需要(m-A)(22-1)=3(m-A)个,因此,第二次复制需要3(m-A)-(m-A)=2(m-A)个;则第n次复制需要(2n-1)(m-A);在n次复制过程中,总共需要(2n-1)(m-A)个。答案:D5.解析:1条染色体形成2条染色单体的同时,DNA也完成了复制,A正确;1个DNA复制2次所产生的DNA分别位于4条染色单体上,B正确;第一个细胞周期的中期,DNA分子只复制一次,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每条染色体均有1个DNA的1条脱氧核苷酸链含BrdU,C错误;到第二个细胞周期的中期,DNA分子进行了2次半保留复制,每条染色体均有1个DNA的1条脱氧核苷酸链含BrdU,D正确。答案:C6.答案:D7.解析:根据放射性自显影结果可知,中间低放射性区域是复制开始时在含低剂量3H标记的脱氧胸苷(3H-dT)的培养基中进行复制的结果,A错误;该实验不能证明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B错误;两侧高放射性区域是将大肠杆菌转移到含高剂量3H-dT的培养基中进行复制的结果,因此可判断DNA复制从起始点(中间)向两个方向延伸,C正确,D错误。答案:C8.答案:(1)多 15NH4Cl (2)3 1 2 半保留复制(3)①B 半保留 ②不能 ③没有变化 轻 ④15N课堂总结 网络聚焦大概念①稳定性 ②特异性 ③基因 ④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⑤解旋→合成子链→形成子代DNA ⑥两条反向平行长链 ⑦磷酸、脱氧核糖交替连接 ⑧碱基互补配对形成碱基对历届真题 分类集训培素养1.解析:在制作脱氧核苷酸时,需在脱氧核糖上连接碱基和磷酸,A错误;鸟嘌呤与胞嘧啶之间用3个氢键连接物相连,B错误;制成的模型中,A和T、C和G的分子数分别相等,所以A+C的量等于T+G的量,C正确;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位于主链的外侧,D错误。答案:C2.解析:第一代细菌DNA离心后,试管中出现1条中带,则可以排除全保留复制,但不能肯定是半保留复制或分散复制,继续做子代ⅡDNA密度鉴定,若子代Ⅱ可以分出一条中密度带和一条轻密度带,则可以排除分散复制,同时肯定是半保留复制,A、B、C错误;若DNA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继续培养至第三代,形成的子代DNA只有两条链均为14N,或一条链含有14N一条链含有15N两种类型,因此细菌DNA离心后试管中只会出现1条中带和1条轻带,D正确。答案:D3.解析:孟德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杂合子自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发现了遗传规律,A正确;摩尔根等基于果蝇眼色与性别的关联,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B正确;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2P和35S标记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通过对比两组实验结果,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C正确;沃森和克里克用DNA衍射图谱得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D错误。答案:D4.解析:单链序列脱氧核苷酸数量相等、分子骨架同为脱氧核糖与磷酸,不能决定该线性DNA分子两端能够相连,A、B错误;据图可知,单链序列的碱基能够互补配对,决定该线性DNA分子两端能够相连,C正确;DNA的两条链是反向的,因此自连环化后两条单链方向相反,D错误。答案:C5.答案:BC6.解析:(3)由于DNA分子复制为半保留复制,故噬菌体双链DNA复制过程中,被32P标记的两条单链始终被保留,并分别存在于两个子代DNA分子中。另外,新合成DNA的过程中,原料无32P标记,所以n个子代DNA分子中有且只有2个含有32P标记。答案:(3)一个含有32P标记的噬菌体双链DNA分子经半保留复制后,标记的两条单链只能分配到两个噬菌体的双链DNA分子中,因此在得到的n个噬菌体中只有2个带有标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六单元遗传的分子基础课前自主预习案2DNA的结构复制及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oc 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六单元遗传的分子基础课堂互动探究案2DNA的结构复制及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学生用书.doc 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六单元遗传的分子基础课堂互动探究案2DNA的结构复制及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课件.pptx 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全程一轮总复习课后定时检测案21DNA的结构复制及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