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小学开展“我们的节日·七夕节”主题活动总结农历七月初七,俗称“乞巧”,又名“七夕”。始于汉朝,是流行于中国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2023年8月22日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七夕节。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家庭美德,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提高学生的民族精神与传统美德,在七夕到来之际,小学组织开展了“我们的节日·七夕节”系列主题活动。七夕节时值暑假,孩子们在家与家长们共同感受中国这一传统节日的气息。一、传承经典诵七夕农历七月初七是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七夕始于汉朝,是流行于中国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与家人们一起搜寻佳篇、身着汉服吟诗诵典,感受七夕节所蕴含的情意。吟诵经典诗篇、了解美丽星宿。同学们通过诵读经典,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感受千年传统文化的精华,提升自己对七夕节的认识。不仅品出了诗词的别样滋味,更对七夕节有了全新的认识。二、晒书晒衣晒七夕古代,“七夕”节还有晒书、晒衣的习俗,据说是可以避免虫蛀。人们选择七夕晒书据说是因为七月七日,天门洞开,阳光强烈,是龙王爷“晒鳞日”,人们多在此日暴晒衣服、棉被之类,以防虫蛀,读书人也往往在这一天曝晒书籍。同学们也来传承这一习俗,自己动手晒晒书本,晒晒衣物。活动中既感受到传统节日的习俗,也培养了劳动能力与劳动习惯。三、对诗对歌话七夕诗歌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同学们自主搜集与七夕节紧密联系的歌谣、诗篇、美丽传说等进行对诗诵读,并录制小视频,感受经典,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积累名篇名句,从而提高语文素养。四、挥毫泼墨颂七夕诗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书法是代表中国的文化符号。家长和同学们一起拿起笔来,挥毫泼墨,邂逅经典,写下有关七夕的诗句。五、穿针乞巧连七夕穿针乞巧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记载最早见于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荆楚岁时记》有:“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家人妇女结彩楼,穿七孔针。"七夕佳节,对月穿针,表达出了古代劳动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同学们行动起来,用自己的巧巧手穿起了针,做起了手工,动手实践能力在活动中得到提升。六、巧果观星品七夕巧果又叫“乞巧果子”,款式很多,是七夕节的传统祭品和甜点。七夕晚上人们把“乞巧果子”端到庭院,全家人围坐,配上时令瓜果,一边观星,一边品尝做“巧果”人的手艺,整个家庭幸福温馨。同学们一边吃巧果一边观星,在家人的关爱下,对七夕这一传统节日有了更深的理解,拿起笔写下自己的深切感受及美好祝愿。七、“亲子共读”知七夕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诗人被牛郎织女的传说所感动,写下了许多美丽的故事。七夕节来临,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七夕的故事,感受古人的浪漫情怀。八、“温馨瞬间”迎七夕同学们通过照片记录的幸福瞬间,拍摄与家人的合影,感受父母的爱,弘扬身边家庭和睦的文化内涵,引领家庭树立高尚的情感境界,促进现代家庭观念的健康成长。九、感恩行动度七夕弘扬好家风,传承好家训,同学们积极分担家务、增进理解感恩父母,追求家庭和陸的美好生活,进一步促进家庭和谐。十、诗情画意绘七夕同学们拿起画笔,用一张张精美的手抄报、绘画作品将“七夕节”的来源、节日特色和神话故事等进行展示,以此表达心灵深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十一、巧手慧心过七夕“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同学们提前向长辈询问穿针引线的方法,尝试制作针线手工,感受古人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的愿望。十二、妙笔生花话七夕作文一:快乐过七夕春节,充满着迎新的喜庆;清明节,寄托着对故人的哀思;母亲节,让我懂得了感激与报恩;重阳节,让我懂得了尊敬老人;中秋节让家人们团聚;而乞巧节这天,让我感受到了爱情的美好和亲情的可贵!说起乞巧节,那可是牛郎和织女每年只能相遇一次的时间,在每年的这一天,喜鹊搭成桥,让这牛郎织女相见。乞巧节,趣闻可就多了。女孩们要贡献巧果,要祭拜织女神,还要比赛穿线……在闽南这地方,乞巧节就更有特色了。我外婆家,每家每户要做"圣饭”因为说“圣米饭”是织女那时待在人间觉得最喜欢最好的甜点哦!说到圣米饭,其实也不算太难。外婆先将白花花的糯米淘洗完再把淘米水倒掉。盆里的糯米就像一个个“胖娃娃”正嘻皮笑脸朝我笑呢!妈又把那些“胖娃娃”放进蒸锅里,只要蒸上二十分钟左右差不多就熟了,然后再放进适量的白糖或是糖搅拌均匀,这些白白胖胖的“胖娃娃’立马变成了现在流行的健康肤色-小麦色!望着这些拥有健康肤色的“胖娃娃”被外婆一小团一小团地装在精致的碟子里,我的口水都要“直流三千尺”了。不过圣米饭要先拿去拜拜,才能让我品尝!听老人们说,吃了祭拜过仙人的圣米饭可以让我们变得越来越聪明。有时我在想:如果我天天吃圣米饭,是不是就可以成为天下最聪明的人呢?作文二:七夕节的传说七夕会是一个古老的传说,带上了个美丽的节日,七夕东方情人节。牛郎织女的传说总让我浮想联翩,七夕会一个人人知晓的爱情佳话。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七夕节是我国众多传统节日中最具有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在过去曾经是众多情人最为重视的一个日子,往往他们会在这天晚上虔诚地礼拜牛郎和织女,祈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能够使将来婚姻生活幸福美满。“伫灵匹于星期,眷神资于月夕。”在晴朗的夏秋之月,天上繁星闪烁。一道道白茫茫的银河横贯南北,在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相传牛郎和织女是一对恩爱生活美好的夫妻。但由于王母的阻碍使这对恩爱亲密的夫妻,现在天各一方,只能遥遥相望,千言万语只能通过眼泪来表达。这都是天庭定下的烂规矩,人仙不可相爱。人仙为什么不能相爱呢?最可恶的是那个王母娘娘。不顾儿女之情,绝然做出这种残酷的手段,拆散了这对美好的姻缘,而且使他们永远不得相见,牛郎织女隔着清且浅的银河遥遥相望,终日只有以泪洗脸。但他们的真情感动了天底下所有的喜鹊,它们纷纷飞到银河为织女和牛郎搭起了一座桥梁,使他们短暂能够再一次相会。牛郎织女的真情和喜鹊这种行为感动了王母。但为了维护天庭的尊严,王母最后允许了牛郎和织女在每年的七月初七相会一次。最后我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七夕文化折射出来的是中华文化灿烂的光辉和无穷的魅力,也彰显出它顽强的生命力和永不枯竭的活力。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让华夏文明穿越千年生生不息!让我们行动起来,一起体验多彩的七夕,进一步了解七夕文化的内涵、中华民族的历史,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激发民族自豪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