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14.2热机的效率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14.2热机的效率 教案

资源简介

14.2热机的效率
一、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通过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认识热机效率。
2科学思维:通过热机效率的学习,初步形成能量守恒的思想
3科学探究:学生通过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并结合生活生产实际,认识到热机效率问题。
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节约能源与保护自然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完热机、内燃机后,在已经学习过机械效率的基础之上对于效率进一步的学习,也为以后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积累感性知识,使学生体验到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体验科学在社会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认识燃烧产生的内能只有一部分转变为对外做有用功的能量,了解热机效率的概念、能进行热机效率计算,知道热机的使用在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
三、学情分析:
初三的学生学习物理已经一年,有一定的基础,而且已经学习过机械效率,对比学习热机效率应该不太难。双中的学生地处城乡结合部,但经过几年的教学改革,大多数学生已经能自主学习,并且小组已经相当成熟,已经建立健全了小组合作评价机制。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比较强。在掌握知识上学生两极分化严重,知识的应用深度不够,所以更应当发挥小组的作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热值的物理意义及其相关计算
难点:热机中的能量转化及损失,了解热机效率
五、教学方法:
青岛市初中物理“四层次五环节”教学模式体系
六、教学过程: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整 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播放视频,导入新课 整体把握本节重难点 观看视频
分一: 燃料的热值 老师提问:汽油机以汽油为燃料,柴油机以柴油为燃料,你还见过哪些燃料?这些燃料在燃烧过程中是什么能向什么能转化? 想想议议:燃烧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放出的热量是不同的。怎么比较它们谁的放热本领强呢? 经验告诉我们,等质量的煤和干木柴,充分燃烧,煤放出的热量要比柴多得多。我们用热值这个概念来表示燃料放出热量的本领。 1. 阅读教材P22~P23“燃料的热值”的内容,学习有关的知识. (1)定义: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与其质量之比,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2)物理意义:热值在数值上等于1kg(或1m3)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3)固体或液体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为Q=qm,气体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为Q=qV. (4)单位:国际单位:焦每千克;符号:J/kg。 气体燃料的单位:焦每立方米;符号:J/m3。 2.了解燃料的热值表 热值大小只与物质种类有关,与物质质量、是否燃烧、燃烧放出的热量、是否完全燃烧无关。 3.有关燃料燃烧放热的计算 思考:为什么发射火箭上天要用氢做燃料?(氢的热值是q=1.4×108 J/kg) 学生举例,然后思考问题,小组交流后得出: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1、 学生作出自己的猜想。 2、 学生阅读课本,认识燃料的热值。 3、 学生有目的地阅读,写出自己思考的结论
反馈练习一 巡视指导。 1.独立练习。 2.交流反思巩固。
分二:热机的效率 引导学生思考:在内燃机中燃料是否能够完全燃烧?燃料燃烧释放的能量都到哪里去了? 1.定义: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定义式: η= 了解一些热机的效率 2.提高热机效率,节约能源,减少污染 (1)热机的效率是热机性能的重要指标 (2)提高效率的途径    ①提高燃料利用率,使燃料充分燃烧;    ②改进热机,减少各种能量损失;    ③利用废气的能量。 1、 学生讨论,分析内燃机中燃料释放能量的去向,并用自己的方法加以表达。 2、 学生讨论节能和有效利用燃料的途径和方法同,并由此了解热机效率,探讨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
反馈练习二 巡视指导。 1.独立练习。 2.交流反思巩固。
合 1.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本节要点,利用类似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知识整合。 2.研究方法整理。 小组内交流,回顾展示
补 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分析,联想,拓展
达标检测 1.课堂检测,限时训练 2.指导小组交流,展示答案精讲点拨 1.独立限时练习 2.交流讨论,巩固反思
七、作业设计:
C作业:抄写本节课笔记
B作业:基础演练
A作业:基础演练+能力提升
八、板书设计:
14.2热机的效率
燃料燃烧:化学能 内能
热值:单位质量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的多少
热值单位:J/kg (读作:焦每千克)
热量的计算公式Q=mq
热机的效率:η=
九、教学反思:
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乐于探索自然现象能力、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还有欠缺,探究活动应成为点亮学生智慧火花的过程,发现、创新是人的一种天性,教育的目的之一是要发展这种天性,作为教师,就是将学科知识的内容与人类文化的长链联结起来,使学科知识具有整体性和发展性,使文化具有历史感,成为学生探索真理、创造世界的动力,注重学用结合。本节课中还是没有能更好地调动起学生的探索热情,练习也不太够,没有达到课前预定的高度,在以后的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学生练的量与点拔的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