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九年级上第13课《湖心亭看雪》课件(共3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九年级上第13课《湖心亭看雪》课件(共35张PPT)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张岱
单击页面即可演示
dài
湖心亭看雪
学习目标
了解作者
体味作者复杂的情感
学会运用白描的写作手法
背诵全文
作者简介:
张岱,字宗子,明末清初人。出身仕宦世家,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清兵南下灭亡了明朝,他入山隐居、著书,作品时时流露出明亡之后怀旧的伤感情绪。
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据说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了一座小山,成为一岛,后于岛上建成亭阁,叫湖心亭。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 
张岱 崇祯
更定 拏
毳衣 雾凇
沆砀
一芥 铺毡
强饮 喃喃
cuì
hànɡ dànɡ
sōnɡ
ɡēnɡ
zhān
dài
zhēn
jiè
读准字音
qiǎng

nán
朗读课文
范读
生自由读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余:
我。
俱:
都。
绝:
消失。
是:
这。
拏:
撑(船)。
拥:
穿着。
毳衣:
用毛皮制成的衣服。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大雪接连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划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中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
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雾凇:
沆砀:
雾凇沆砀:
一白:
惟:
只有。
芥:
“叶”。
而已:
罢了。
水汽凝成的冰花。
白气弥漫的样子。
冰花一片弥漫。
全。
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上上下下全白了。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个人影罢了。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焉得:
哪能。
更:
还。
强:
尽力。
其:
他们。
客居。
客:
白:
酒杯。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着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在温酒,炉上的酒正在沸腾。(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湖中哪还能碰上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饮了三大杯,然后道别。问他们的姓氏,(他们回答)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下了船,船夫小声念叨说:“别说相公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
余挐一小舟:
雾凇沆砀:
上下一白: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客此:
相公:
全,都。 消失。

水气凝成的冰花。白气弥漫的样子。

哪能; 还
尽力; 酒杯
客居
通“桡”,撑船
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重点解释:
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余挐一小舟
上下一白

(数词,“一个”)
( 还 )
(数词,“一叶”)
(全)
是日更定
(古时计时单位)
一词多义:

强饮三大白
上下一白
( 杯 )
( 白色 )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拥毳衣炉火。
3.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
一白。
大雪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
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上下下全是白色的。
疏理难句:
4.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
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5.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6.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船上的两三个人影罢了。
不要说相公痴,还有像相公一样痴的人呢。
我尽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告别。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崇祯五年十二月(明朝的年号)
西湖(湖心亭)
余、舟子,金陵二人、童子
看雪
文本探究 1
张岱写本文时,清朝已建立了二三
十年,仍用明朝明思宗朱由检的年
号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作者仍对故朝念念
不忘。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让你联想到了哪句诗?写出了什么意境?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路无行人,天无飞鸟,
天寒地冻,万籁俱寂。
意境:
为下文写“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
作用:
表达自己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湖中人鸟声俱绝”,作者却“独往湖心亭看雪”,作者想表达什么?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雪景描写
(白描)
自然质朴
不加渲染
文本探究 2
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的画法。
写作中是一种描写的方法。
能抓住事物的突出特征,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的形象,颇有韵味。
白 描
“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写出了天空、白云、山峦、湖水,混濛一片,举目皆白的景象。
唯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
内容上,与“上下一白”相呼应。
写法上,作者未站在一个固定点上,而是不断变换角度写景写人。
文本探究 3
湖心亭的奇遇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表现了客人、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拉”表现了客人喜悦之情。
“强”表现了作者喜悦和豪爽之情。
舟子言“相公痴”,如何理解作者的“痴”?
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和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
主题思想
通过对雪后西湖奇景的描写以及湖心亭的奇遇,表达了作者的高洁情怀,同时含蓄的传达了对故国的怀念之情。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体会与《江雪》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情感上的异同。
阅读拓展
描写手法上:
本文主要使用白描手法;
而《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
表达情感上:
本文表达了清高自赏的高洁情怀;《江雪》表达了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异同点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再见
寒夜独舟看雪
环境:
湖中人鸟声俱绝


全景——广漠
特写——渺小
炉旺酒沸
拉余同饮
(大)
(小)
(热)
(冷)
情景对比
情景对比
(孤独)
(巧遇
知己)
抒发:
怀恋之情 隐逸之趣
阅读品味
张岱自称: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
张岱品诗平文论艺,以冰雪为喻,崇尚生气、真气。他说:“盖文之冰雪,在骨,在神。”“若夫诗,则筋节脉络,四肢百骸,非以冰雪之气沐浴其外,灌溉其中,则其诗必不佳。”(《一卷冰雪文后序》)“
张岱有泉石膏肓,痴于山水,癖于园林。这正是晚明文人名士标榜清高,避世脱俗的一种方式。无论山水,还是园林,张岱都崇尚清幽、淡远、自然、真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