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国家是什么 教案(表格式)-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国家是什么 教案(表格式)-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资源简介

1.1《国家是什么》教学设计
课型 新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授课对象 高二上学期学生
教材 分析 本框“国家是什么”第一目从国家的产生性质及其决定因素、基本要素、国家职能等等角度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国家观,使同学们清楚国家是什么?国家是怎样分类的?第二目全面阐述国体与政体的关系,介绍代议制,使同学们明白一个国家采取
什么样的政权组织形式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学情 分析 通过必修一、必修三的学习,同学们初步了解了国家产生的原因与过程,知道我国的国体与政体,熟悉我国的国家职能。在此基础上学习本框题,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科学认识国体与政体的关系,自觉维护国家安全。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 通过学习明确国家的基本要素、性质及其决定因素,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理论。 科学精神: 了解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揭示国家的本质,理解国家管理形式的多样性。 3、公共参与: 通过对比,阐释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教学 重难点 重点:1、民主和专政的关系。 国体和政体的关系 难点:1、国家的含义。 2、民主的阶级性。 民主政体与专政政体的区别。
新课 导入 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近两百个国家,它们的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各不相同,人口数量、发展程度也不太一样。环顾世界,我们找不到两个完全不同的国家。要解释这种现象,我们就要清楚:“国家是什么”?国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国家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但不同国家之间的差异是非常大的。一个国家的国体和政体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但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个国家采取什么样的政权组织形式和国家结构形式,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今天,我们就从“国家是什么”开始来了解各具特色的国家。
新课 讲授 一、国家的本质 【探究与分享】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由于国家是从控制阶级对立的需要中产生的,由于它同时又是在这些阶级的冲突中产生的,所以,它照例是最强大的、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国家,这个阶级借助于国家而在政治 上也成为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因而获得了镇压和剥削被压迫阶级的新手段。” 探究问题:结合恩格斯关于国家的论述,议一议国家是如何起源的,应该如何认识国家的本质。 提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国家起源与本质的论述,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国家的出现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发展的结果。第二,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的实质是阶级专政。第三,国家的作用是控制冲突,维护社会秩序。这种社会秩序,说到底是为了维护既有社会生产关系和统治阶级地位,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这就清楚地显示了国家的阶级属性。 1、国家的产生 (1)关于国家的认识与解释,迄今最全面、最科学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透过形形色色的国家现象,真正揭示了国家的本质。 (2)国家是一种历史现象,不是从来就有的;国家是在原始社会瓦解、私有制出现、阶级形成以后产生的,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探究与分享】 提示:在国家的所有要素中,主权是至关重要的。所谓主权,就是一定地域之内不受限制的绝对的政治统治权,是指一个国家按照自己的意志决定对内对外政策、处理国内国际一切事务的权力。主权是一个国家的固有权力。国家凭借这种权力可以最高权威和独立自主的方式处理它的一切内部事务和对外事务,而不受任何其他国家或实体的干涉和影响。主权的对内属性和对外属性,也称对内主权和对外主权。主权对内最高的属性指国家的政治统治权力。它通过立法、行政、司法、军事、经济、文化等手段来实现,体现在颁布法律、废除法律、决定国家组织原则、决定政权组织原则、决定经济体制、统率军队等权力上。主权对外独立的属性派生于主权对内最高的属性。它主要指一个国家有权独立地决定自己的外交方针政策,处理国际事务和享有国际权利与国际义务,不允许其他国家或其他实体干涉一个主权国家在这些领域中的自主活动。主权的两重性不可分割,紧密相关。 2、国家的构成要素 【拓展】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是国家的四个基本要素,它们相互联系,缺一不可,是国家行为体与其他行为体相互区别的根本标志。定居的居民和确定的领土是国家作为基本实体存在的首要条件,是国家赖以存在和发展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的客观前提和物质基础。领土,通常包括领陆、领水和领空。领土是国家主权得以产生和发展的重要依托;领土的完整与统一,对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是维护主权安全的前提。有了领土,还必须有人口。人,是人类社会最积极、最重要的因素。政权是国家的象征,代表主权,执行统治,维护领土完整,组织人民进行物质、精神等生产活动。主权作为国家的基本属性,是帮助创造国家并且维护国家完整性的关键要素。只有拥有主权,才能独立地制定国家战略和外交政策,并通过一定的政权组织,通过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活动,实现和维护国家利益。 3、国家的性质 (1)含义。 国家的性质,就是国家的阶级本质。它表明国家政权掌握在什么阶级手中,什么阶级是统治阶级,什么阶级是被统治阶级。 (2)决定因素。 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着国家的性质。 我国宪法第一条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4、国家的本质 (1)从国家的本质看,所有国家都是一定阶级对其他阶级的专政。 (2)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3)国家职能 政治统治职能。(根本职能) 即统治阶级凭借国家权力,强制被统治阶级服从统治阶级的意志,这就是专政。 社会管理职能。 如管理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维护公共秩序,兴建和维护公共设施,保护自然环境,等等。 二、国体与政体 【探究与分享】 探究问题:1.你如何看待上述观点? 2.谈谈你对国体和政体的理解。 提示:1.观点一:从国体决定政体的意义上讲,国体反映国家的阶级属性。国体是政体的本质和归宿,它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选择什么样的政权组织形式为本阶级的利益服务。与政体相比,国体是占首位的。政体必须服从国体的需要,即服务于统治阶级组织、完善和巩固其统治的需要。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国家的阶级本质从根本上决定着政体的选择和采用,政体都是依附于一定的国体,为一定的国体服务的。一个国家采取和选择何种政体,主要是由这个国家的统治阶级决定的。当国体发生变革时,政体也必然发生变化。观点二:政体选择具有多样性。一般说来,每种国体都会选择与之相适应的特定政体,但这并不意味着一种国体只有一种政体,并不意味着国体相同的国家,政体也必然相同。影响一个国家政体选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任何事物在保持其本质特征和基本性质的同时,在千差万别的客观环境作用下,必然会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相同性质的国家也可以选择不同的政体。观点三:政体的选择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政体是由国体决定的,国体对政体的决定作用是根本性的。除此之外,特定国家的政体选择还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统治阶级在决定国家选择何种政体形式时,除了考虑本阶级的需要外,还受到政治力量对比的制约。同时,一个国家的具体历史条件、文化传统和民族构成、民族习惯、民族心理以及国际环境等因素,也都会影响这个国家政体形式的选择。 2.任何国家都是国体与政体的辩证统一。国体规定着哪个阶级占据统治地位,而政体规定着统治阶级以什么样的形式来组织政权实现统治。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内容决定形式又离不开形式,形式表现内容又不能脱离内容。 1、国体与政体 国体,即国家性质,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为行使政治统治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必然要采取某种形式组织政权机关。统治阶级为维护其根本利益,总是力求采取最有效的政权组织形式。 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一定的政体服务于一定的国体。 2、政体的相对独立性 (1)一个国家的政体不是一成不变的。 这种变化既包括随着国体的变化而发生的根本性变化,也包括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等条件的变迁,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不断变化。 (2)影响政体的因素 世界上没有任何两个国家的政体是完全一样的。除了国体对政体的决定作用外,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社会习惯、发展程度等,都是影响政体的因素。 【注意】国体相同的国家可以采取具体形式不同的政体,同一个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政体的具体形式也会有所不同。政体作为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并非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它在实现和保证统治阶级的地位和权力、增强政权的统治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3、代议制 (1)含义:就是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 (2)原因。 一方面,只有公民广泛参与,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政体;另一方面,不可能全体公民都经常性地直接管理所有国家事务。因此,代议制是公民和国家之间的政治纽带,这是现代民主政体的共同特征。 【提示】现代民主政体大都实行代议制。代议制的基本原理是以选民选举产生的代表来审议和决定国家的政治和公共事务。这些代表对选民负责,并且受其监督,以此来实现人民主权和民意决策的要求。因此,代议制是一种间接民主形式。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