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之《野望》课件(2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之《野望》课件(26张ppt)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13 唐诗五首
1.诵读诗歌,领略律诗韵律之美。
2.结合相关背景,理解诗歌主旨,体会诗人情感。
3.了解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借以分析诗歌,领会诗人谋篇布局之精巧。
4.体会诗歌的意境,积累优美的诗句。
学习目标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
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
古体诗
以《诗经》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歌 “风”
以《楚辞》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诗歌 “骚”
以《汉乐府》为代表的乐府诗词
以歌、行、引、吟、曲为代表的歌行体诗歌
唐代以前形成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歌形式,有四言体、 五言体、六言体和七言体等,大致押韵,不讲究平仄,句数不限。
近体诗
绝句
律诗
文学常识
律诗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发源于南朝齐,格律严密,是讲究声律、对偶的,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此外,也有十句以上的律诗,称为“排律”或“长律”。律诗的韵、平仄、对仗,都有许多讲究。
文学常识
基本特征如下:
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为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
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个韵,限押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每句中用字平仄音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音相对。
一般说来,律诗的第二、三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应是对仗句。
律诗
文学常识
律诗
把握律诗的结构——起承转合:
一首律诗一般由四联构成,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往往遵循起承转合的格局。
首联,起,开门见山,直接扣题。
颔联,承,紧承首联,延续延伸。
颈联,转,转折变化,由此及彼。
尾联,合,呼应开头,收束全诗。
律诗结构




首联点题
写景叙事
转折变换
议论抒情
文学常识
技法点拨
读诗五步法
诵读诗歌,读出节奏与韵味;
知人论世,了解诗人与背景;
读懂诗意,理解词义与句意;
品读诗韵,品析炼字与手法;
读透情理,体会情感与哲理;
《野望》
王绩
认识作者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ɡāo)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出授六合县丞。面对天下大乱,弃官还乡。武德初年,待诏门下省。贞观初年,因病去职,躬耕于东皋山,自号“东皋子”,贞观十八年去世,十年56岁。
认识作者
王绩个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是陶渊明的“头号粉丝”,自作《五斗先生传》,撰《酒经》、《酒谱》,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风骨。王绩的《野望》是现存的较早的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
初唐诗风转变领军人----王绩
北窗聊就枕,南檐日未斜。
攀钩落绮障,插捩举琵琶。
梦笑开娇靥,眠鬟压落花。
簟文生玉腕,香汗浸红纱。
夫婿恒相伴,莫误是倡家。
----萧纲《咏内人昼眠》
宫体诗
形式上讲求声律
语言上追求浮丽
内容空泛
专以描写声色为事
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二说:“王无功以真率疏浅之格,入初唐诸家中,如鸾凤群飞,忘逢野鹿,正是不可多得也。”
初步感知
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野 望
[唐]王 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五言律诗的朗读节奏一般为“二二一”或“二一二”,请试着给这首诗划分朗读节奏。
2.请找出这首诗的韵脚。
gāo



初步感知
默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疏通诗意。
野 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接近,迫近
徘徊
归依何方
化用曹操《短歌行》中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写出了作者孤独、苦闷、彷徨的心情。
层层树林都染上了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初步感知
默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疏通诗意。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举目望去竟没有一个认识的人,(我)吟唱《采薇》,怀念古代的隐士。
采食野菜。据《史记·伯夷列传》,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初步感知
采薇
典故一
据《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采薇”-----隐居不仕。
典故二
《诗经·召南·草虫》里的句子:“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采薇”----四顾茫然,缺少知音和知心。
精读细研
野 望
[唐]王 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诗眼?
精读细研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起】叙事
东皋野望
地点
时间
“徙倚”写出诗人内心的苦闷和矛盾。
首联写诗人在傍晚独自徘徊眺望,揭示其孤独凄凉的心境,为下文做铺垫。
“望”字点题
精读细研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承】写景
山林秋景
【转】写人
牧猎归来
远景
近景
静态之景
动态之景
颔联与颈联的景色描写,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诗人的目光由远及近,聚焦到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精读细研
技法点拨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动静结合:同时描写静态的事物和动态的事物,让静景
动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静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动
※动景、静景无主次之分
以动衬静:通过描写、渲染动态,反衬静态,突出静态,
是反衬手法的一种。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用“蝉噪”、“鸟鸣”突出“林静”、“山幽”。
精读细研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合】抒情
追怀古贤
用典
那诗人王绩为什么会抒发这样的情感呢?
三仕三隐
一仕:任扬州六合县祖
一隐:弹劾后,归隐乡里
二仕:侍诏门下
三仕:任太乐丞
三隐:弃官隐居东皋
二隐:因病去职
精读细研
嗜酒----“三仕三隐”与喝酒也密切相关。
作饮酒诗文《醉后》《独酌》《五斗先生传》《醉乡记》等,撰写酿酒专著《酒经》《酒谱》。

逃禄、出仕的媒介
隐逸生活中调节情绪的良方
五斗先生
主题归纳
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氛围中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绪,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拓展延伸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杂诗》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团田。”
----《归去来兮辞》
《五柳先生传》《自祭文》
陶渊明
王绩
“弱龄慕奇调,无事不兼修。望气登重阁,占星上修楼。明经思待诏,学剑觅封侯。”
----《晚年叙志示翟处士》
“葛衣驱牛,躬耕东皋”
----《王无功文集序》
《五斗先生传》《自作墓志文》
显贵的家世、自幼志存高远、经历数次仕而隐、田间劳作、性嗜酒、自传文、墓志文。
拓展延伸
陶渊明
王绩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辞官
弃官
摆脱世俗烦恼,南山晚景之趣,物我交融,恬淡闲适、愉悦自得。
政治失意
仕途坎坷
怀才不遇
孤独苦闷
理解默写
1.《野望》中写出自然景色的句子是:
2. 《野望》中抒发作者孤独抑郁之情的诗句是:
3. 王绩在《野望》一诗中写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诗句是: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
理解默写
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
5.《野望》中,描写秋意正浓的山野景色的诗句是: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