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地形变化的动力(第一课时)学案(答案不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 地形变化的动力(第一课时)学案(答案不全)

资源简介

第二节 地形变化的动力
【教学目标】
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1、了解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和对地貌的影响;
2、了解地质构造、褶皱和断层的概念;
3、学会运用褶皱、断层示意图解释相关地貌。
【教学过程】
地表形态处在不断的变化过程中。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成为地质作用;
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力,按其能量来源可分为 和 。
一、内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一)内力作用
1.概念:指来自地球 的作用力。
2.表现:
(1)
(2) ;
(3) 等。
3.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 ;
(2) 。
(二)地质构造
1.概念:构造运动引起岩层永久性的变形或变位。
2.常见的地质构造是
地质构造 概念 示意图 基本形态 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 地貌 举例
未侵蚀 侵蚀后
褶皱 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 力,使岩层发生 ,形成褶皱。 A:
B:
断层 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 力或 力,超过了岩层所能承受的强度,岩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 、 ,形成断层。 岩层一侧相对上升的岩块,常形成 或 ;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 或 。
【思考交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褶皱的形成示意图 材料二 背斜和向斜示意图
(1)从岩层的新老关系看,背斜和向斜有何不同?
答案:背斜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2)在地质年代较老的褶皱构造地区常出现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地形倒置”现象,如材料二所示。试分析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
答案: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裂隙比较发育,常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槽部由于受挤压,岩层变得紧实,不易遭受侵蚀而成为山岭。
【归纳总结】背斜、向斜的判断方法。
答案:1.从岩层形态上看:背斜岩层向上弯曲;向斜岩层向下弯曲
2.从岩层新老关系看:背斜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向斜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
【学以致用】
右图为“某地区地质、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甲处地质构造为( )
A.向斜 B.背斜 C.断层 D.地堑
甲处谷地成因是( )
A.岩层受水平挤压向下弯曲
B.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
C.断层处岩石破碎
D.两条断层之间岩块相对下降
右图为“某地天气系统和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地区地质构造为褶皱
B.乙地背斜成山
C.丙地向斜成谷
D.丙、丁之间有断层
受侵蚀作用影响最强的地区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及水循环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甲处地貌的形成原因是 ▲ 。
答案:1.A 2.A 3.A 4.B
5.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裂隙比较发育,常被侵蚀成谷地。
【思考交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某地地质剖面图 材料二 华山大断崖
(1)材料一中,A、B、C、D四处哪些是断层构造?哪些不是?为什么?
答案:A、B、C都是断层;而D处岩石虽然破裂但无位移,故不是断层而仅仅是断裂。
(2)材料二中的华山大断崖属于哪种地质构造?断层线被侵蚀以后,会形成什么样的地形?
答案:断层构造。经断层运动后,断层面上的岩石破碎,易被侵蚀,侵蚀后会形成河谷、河流。
【学以致用】
渭河平原号称“八百里秦川”,是中国农业发达地区之一。下图为渭河平原形成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形成渭河平原的地质构造是( )
A.褶皱 B.向斜
C.断层 D.背斜
(判断)大型工程建设要尽量避开断层构造。( )
答案:1.C 2.√
(三)研究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1)找矿:石油、天然气多储存于 构造中;
(2)找水:地下水多在 构造中,泉水出露多在 附近;
(3)工程建设:隧道、水库建设应避开 ;工程隧道应从
穿过,而不应选址于 。
【学以致用】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1)假如你是一名地质工作者,从事石油勘探和地下水寻找等方面的工作。请问你会在何种地质构造中寻找石油和地下水呢?
答案:石油密度小,且背斜顶部密闭性好,可防止油气挥发,故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地下水顺岩层在向斜槽部汇集,故向斜构造容易找到地下水。
某高速公路穿越山地时必须开凿隧道,假如你们是地质工程师,请从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及地下水运动等方面考虑,确定隧道位置应选择在背斜还是向斜中?
答案:背斜 背斜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比较牢固;地下水顺岩层向两侧流动,隧道没有渗水的困扰。
(3)某地政府想在如下图所示地区中修建大坝,请问是否合理?
答案:不适合。 断层处地质构造不稳定,容易导致水的渗漏和诱发地震等。
【课堂小结】
【知识窗】板块构造学说与全球地貌格局
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海岭、海沟等断裂构造带分割成若干单元,称为 。
2.全球岩石圈划分为 大板块。
3.板块漂浮在 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中;
4.板块内部地壳运动比较 ,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主要集中分布于板块交界处;
5.板块相对移动,彼此 ,形成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
板块相对运动的方向 对地球面貌的影响 举例
板块张裂( 边界) 形成 、海洋、 、 、大西洋等
板块碰撞( 边界)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 形成巨大的 、 等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撞 大洋板块因密度较大、位置较低,便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这里往往形成 (它是海洋中最深的地方);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升并形成 和 太平洋西部岛弧、 等,南美洲西海岸的 等
【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下面左图为“某地貌景观图”。右图为“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岩浆和三大类岩石。读图回答1~2题。
左图所示的地质构造为( )
A.背斜 B.向斜 C.断层 D.断块山
左图中的岩石所属类型与右图中相一致的是( )
甲 B.乙 C.丙 D.丁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14年2月12日17时19分,新疆于田县发生7.3级地震。右图为“地震发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
图中地质构造为( )
A.背斜 B.向斜
C.断层 D.凹陷
读我国南方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库区所在谷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位于向斜顶部容易被侵蚀 B.风力侵蚀作用为主
C.岩层受张力作用容易被侵蚀 D.断层附近岩层破碎易被侵蚀
该地区地质构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运动 B.流水作用 C.外力作用 D.内外力共同作用
矿泉水是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或经人工揭露、未受污染的地下矿水,高海拔冰川矿泉水是珍贵的高品质饮用矿泉水。下图为我国某高海拔冰川矿泉水产地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该矿泉水水源地的最佳位置是( )
① B.② C.③ D.④
二、综合题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M处的地质构造是 ,此处形成山岭的主要原因是 。
(2)N处岩石主要是由 (地质作用)形成的,在其影响下,附近的岩石可能转变为 岩石。
(3)有人提议在P处河流上修建水库,你认为合理吗?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答案】1.B 2.C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岩层向下弯曲,地质构造为向斜,选择B。
2.岩石有层理构造,说明是沉积岩,变质作用形成丁变质岩,变质岩和沉积岩也可以直接相互转化,丙是沉积岩,选择C。
【答案】3.C
【解析】试题分析:图中岩层发生明显的断裂、错位现象,其地质构造为断层。
考点:地质构造
【答案】4.C 5.A
【解析】4.水库的岩层是向上弯曲,所以是背斜构造,故A不符合题意;图示为我国南方地区,以流水作用为主,故B不符合题意;水库的岩层是向上弯曲,所以是背斜构造,在外力作用下,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裂隙发育,易被侵蚀反而形成谷地,故C符合题意;根据岩层分析水库此处没有断层,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5.图中的地质构造有褶皱和断层,因此形成的原因是内力作用形成的.地壳运动使得岩层发生变形,甚至断裂错位移动,故A正确.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是外力作用,不是地质构造的成因,与现在的地貌状态相关。变质作用影响到岩石的类型,与构造形成无关。故选A.
【答案】6.C
【解析】矿泉水自然涌出,应出现在断层,排除A.B项;因矿泉历经砂砾石层的层层过滤,而④虽然在断层,但没经过砂砾过滤,所以选C项正确。
考点:矿泉出现位置
【答案】7.(1)向斜 向斜底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
(2)岩浆喷发冷却凝固 变质岩
(3)不合理,有断层,修建水库易漏水;地层不稳定,易滑坡,工程难度大。
【解析】(1)图示M处中间岩层向下凹,故判断为向斜;向斜成山,主要从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是因向斜底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
(2)图示N处岩浆侵入,故判断为冷凝作用形成的侵入岩,附近的岩石受岩浆活动时的高温高压条件,可能发生变质作用而形成变质岩。
(3)图示P附近为断层,岩层断裂,容易漏水;且地基不稳定,易滑坡,工程难度大。
考点:地质构造及地貌、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