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的空气单元的第二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特性之一:空气能占据空间。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将会发现空气是一种物质,具有质量和体积,能够占据物体的空间。这个概念对于学生理解物质的特性和空气的重要性非常关键。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空气是一种物质,能够占据物体的空间。2. 能力目标:观察、实验和记录数据的能力。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探索精神。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空气是一种物质,能够占据物体的空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记录数据的能力。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了一些基础的科学知识,对物质和空气这些概念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他们对于实验和观察也有一定的经验,但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培养观察和记录数据的能力。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知1. 引入话题:与学生互动,提问“你们知道空气是什么吗?它能占据空间吗?”- 学生回答:空气是我们呼吸的东西,它是透明的,但不知道它是否能占据空间。2. 引发思考:让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老师鼓励学生思考:“好,我们来想一想,如果我把一个空气球放在桌子上,它会占据一部分空间吗?”- 学生思考并回答:“会占据一部分空间。”3. 引入本课内容:告诉学生本节课将通过实验来探究空气能否占据空间。- 老师解释:“非常好!今天我们将进行一些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来了解空气是否能占据空间。”第二环节:实验观察1. 准备实验材料:透明的玻璃杯、水、纸巾、吸管。2. 实施实验:将玻璃杯倒立放入水中,观察现象并让学生记录下来。- 老师演示并解释:“现在我将把这个玻璃杯倒立放入水中,你们观察一下会发生什么。”- 学生观察并记录:“水没有进入玻璃杯中。”3.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他们发现水无法进入倒立的玻璃杯中。- 老师引导:“为什么水无法进入玻璃杯中呢?你们有什么想法?”- 学生回答:“因为玻璃杯里面有空气。”- 老师点评:“非常好!正是因为空气占据了玻璃杯的空间,水才无法进入。”第三环节:概念解释1. 解释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结果,解释为什么水无法进入玻璃杯中。- 老师解释:“实验结果表明,当我们将玻璃杯倒立放入水中时,水无法进入玻璃杯中是因为空气占据了玻璃杯的空间。空气是一种物质,它具有质量和体积,就像水和其他物质一样。”2. 引出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提问“你们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个现象?”然后解释空气能占据空间的概念。- 老师引导:“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空气是由无数个微小的颗粒组成的,这些颗粒之间有间隙,它们能够占据物体的空间。就像我们把空气球放在桌子上,空气球会膨胀,占据一部分空间。”第四环节:实验再观察1. 进一步观察:让学生进行更多实验,例如用吸管吹气球、用吸管吹气泡等,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下来。- 老师布置任务:“现在,我给你们每个人一个吸管和一个气球,你们用吸管吹气球,观察一下会发生什么。”- 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观察结果。2.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他们发现空气能够占据物体的空间。- 老师引导:“你们观察到了什么?请把你们的观察结果告诉我。”- 学生回答:“气球膨胀了,吹出的气体占据了气球的空间。”- 老师点评:“非常好!这说明了空气能够占据物体的空间。”第五环节:总结归纳1. 归纳实验结果:让学生总结实验结果,确认空气能够占据物体的空间。- 老师引导:“通过我们的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空气是一种物质,它能够占据物体的空间。”2. 引导思考:提问学生“你们觉得空气能占据物体的空间对我们有什么影响?”鼓励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学生思考并回答:“空气的存在使我们能够呼吸,也让物体变得轻盈。”- 老师点评:“非常好!空气的存在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它让我们呼吸顺畅,同时也让物体变得轻盈。”六、板书设计:空气能占据空间吗?实验现象:水无法进入倒立的玻璃杯中实验结果:空气能占据物体的空间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的方式,让学生亲自体验空气能占据空间的现象,加深了他们对空气的理解。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观察和记录数据,培养了他们的实验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思维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