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五单元 信息获取与交流 同步练习 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一、选择题1.某同学想知道 “地球自转方向”, 通过网上搜索查询得出两种不同的答案,一是顺时针旋转,二是逆时针旋转,面对这种情况,怎样判断哪种结果是否正确比较好( )。A.查找的是否专业的、权威的、可信度高的网络科学数据库。B.查询的结果多少而定,得出相同的结论多的就是正确的。C.网站界面设计的是否美观,界面设计的好的数据比较准确。D.看查找的速度如何,速度快的网站比较准确。2.下列行为中,侵犯了知识产权的是( )A.在QQ音乐上试听歌曲B.在百度文库上分享自己写的文章C.在知网上下载别人的作品后以自己的名义发表D.在网易公开课上学习化学课程3.为了提高使用浏览器的安全性,我们可以采取许多措施,下列措施无效的是( )。A.加强口令管理,避免被别人获取账号B.安装病毒防火墙软件,防止病毒感染计算机C.改变IE中的安全设置,提高安全级别D.购买更高档的计算机上网4.在一个计算机网络中,“防火墙”是指( )。A.为了网络安全在内网与外网之间建立的信息通信监控系统B.局域网上安装的电压保护系统C.连接不同类型的网络时设置的信息交换系统D.为防止火灾而在网络设备之间加设的隔离墙5.利用百度搜索引擎,在网上寻找一部电影名为12生肖的免费电影,以下最合适关键词是( )A.12生肖 B.12生肖电影 C.免费 12生肖 D.免费电影《12生肖》6.以下属于违法行为的是( )。A.备份数据B.购买正版杀毒软件C.查杀计算机病毒D.编写、传播计算机病毒7.下列( )行为符合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A.购买使用盗版软件B.在公用计算机上未经许可,查阅、修改、删除他人的文件C.在互联网上不发表不健康的信息D.私自改公用计算机的软、硬件设置8.用( )软件可以进行电子邮件的收发。A.Word B.ExcelC.画图 D.Outlook Express9.小华在进行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想通过因特网与他人进行讨论、交流,可用的方式有( )①E-mail(电子邮件)②BBS(电子公告栏)③QQA.①③ B.②③ C.③ D.①②③10.调制解调器的功能是实现( )A.数字信号的编码 B.数字信号的整形 C.模拟信号的放大 D.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转换11.下列不属于Internet信息服务的是( )A.远程登陆 B.文件传输 C.网上邻居 D.电子邮件12.小李在登录自己邮箱的时候,发现网站出现了如下图的提示,请你给他最合理的建议( )。A.重新登录邮箱 B.更改密码C.重新启动计算机 D.更换帐号二、填空题13.从古到今,信息在人类身边无处不在,人类与信息的活动中都经过对信息的获取、 、存储、 的过程。14.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设置了“应用与创新相结合”的课程目标。目标要求要体现 ,鼓励 。15.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 和 为主要目标,以 、 和 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16.网络论坛是因特网提供的一种 系统17.在网上发表观点交流信息可以应用知乎问答、 、 、贴吧等。18.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要让学生在“ ”、“ ”。淡化 ,打破各操作软件之间的界限。三、判断题19.博客的中文意思是“网络日志”( )20.在电子邮件中,用户可以同时传送文本信息和多媒体信息( )21.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中地方课程的开发要体现“四地”——立足地方现实,体现地方特色,反哺地区经济,融合地域文化。( )22.要给某人发送一封E-mail,必须知道他的家庭地址( )23.设计和制作机器人,以机器人为载体,体验并初步学会通过程序设计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该部分内容为是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必修内容。( )四、简答题24.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要求小学、初中、高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衔接。作为一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请结合教学实际和《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1版)》关于小学、初中、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和目标,说说你是如何确保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双衔接”的。25.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是什么?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参考答案:1.A2.C3.D4.A5.D6.D7.C8.D9.D10.D11.C12.B13. 加工处理(或加工或处理) 传递(或发布)14.个别差异、技术创新15.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操作性、实践性、探究性(创新性)16.电子信息服务17. 论坛 博客18.玩中学、做中学、学科体系19.对20.对21.√22.错23.×24.答案应该围绕“兴趣与特长、应用技能、信息素养、技术创新”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在兴趣与特长方面,小学是激发兴趣,保持学习动机,初中是巩固兴趣,发现特长,高中是专业学习发和发展兴趣;在应用技能方面,小学是掌握常用软件和工具的应用技能,初中是拓展和提升,初步具备一技之长,高中是自选门类专业发展;在信息素养方面,小学是体验信息活动,形成信息意识,初中是自主选择,综合运用,高中是信息→知识→智慧;在技术创新方面,小学是具有勇于质疑的问题意识,敢于尝试的创新精神,初中是创新能力培养,改进方案,动手创新,高中是掌握某一门类技术的设计、制作、创新。25.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为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处理、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活动中理解惑知信息的重要性,分析信息编码以及利用计算机等常见信息处理工具处理信息的一般过程;积极参加信息技术活动,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工作原理和信息科技的奥秘。答案第1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