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届高考模拟作文“中国现当代文学家国情怀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导写及范文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中国现当代文学种类繁多,小说、诗歌、散文、话剧,涵盖了新文学的主要体裁,体现了现当代文学创作的多方面成就。现当代文学是近百年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折射出社会变革发展的曲折历程,在表现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方面有着独特的贡献。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特点之一是“感时忧国”,作家的目光更多地凝聚在国家命运和人民悲欢上。如今,这样的家国情怀更是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推进剂。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立意】
1、凝聚现当代文学之力,助力民族复兴之业。
2、读文学著作,品家国情怀。
3、折射社会现实,凝聚家国情怀。
【优秀范文】
1以灼灼年华,铸家国情怀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使其成为了近百年来社会变革的一面镜子,折射出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的独特贡献。其中,“感时忧国”成为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要特点之一,作家们更多地凝聚在国家命运和人民悲欢上。
仰望历史的天空,家国情怀熠熠生辉;跨越历史的长河,家国情怀绵绵不断。从历史到现实,家国的书写、大我的境界,始终激励着中华儿女勇毅前行。家国情怀,永远是聚人心、汇民力的最强大力量。而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历史交汇点上,家国既是我们奋发进取的方向坐标,也是我们攻坚克难的信心所系。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家国情怀早已成为厚植于中国人骨髓里的精神基因。江山不负英雄泪,且把利剑破长空。千百年来,无数英雄志士舍身取义,向死而生,祖国,是他们毕生的信仰。文天祥一心为国,誓死忠诚,雄风万丈激荡永存;西南联大师生迁址建校,为国立命,精神豪气百年不朽;而今,北斗寰宇布网,科技兴国,弄潮之姿光辉永驻。家国情怀无一不在这于无声处听惊雷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为何能够有着如此强大的生命力?精神所在,就是力量所在;血脉所系,就是动力所系。中华民族的历史有着一条清晰的脉络,那就是渊远流长且永不磨灭的家国情怀。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犹记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时,青年们在天安门前高呼:“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强国有我,这铿锵有力的四个字,是义务,是责任,是担当。它与每个中华儿女血脉相连、休戚与共。儒家有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然而,揆诸当下,有些同学认为,只要读好自己的书就行,家国情怀、国际风云,与己无关,无需在意。亲爱的同学们,这种看法显然是狭隘的,是错误的。倘若“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即便最终考上了最好的大学,你也可能只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同学们,我们应该“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那么,就算成为普通人,我们都将是一名心怀天下,情系家园的社会好公民。
“新故相推书画卷,丹青妙手向翠峰”,美好蓝图已绘就,砥砺奋进正当时。新时代是爱国者的时代,每个青年都应当是新时代的爱国者。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以梦为桨,扬帆起航,追随家国情怀的召唤,在新时代中勇毅前行,以实干的精神、担当的态度,展现属于我们的家国风采,追逐属于我们的星辰大海!
2怀家国情怀,酬少年壮志
史书万卷字里行间皆可见“家国”二字,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文理想,还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担当,无论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忠诚执着,还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迈誓言,无不体现着“家国情怀”。正如材料所言,“感时忧国”已经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推进剂。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每个人都应该秉持着这样的家国情怀,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
“举世浑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几千年前,屈原因小人馋言而被放逐,但仍眷顾楚国,希望等到君主的明悟。“吾辈生于积弱不振之中国,安忍坐视而不一救耶?”几十年前,在中国面临巨大危机之时,周总理明白当时的困境,与当时的青年一同肩负起筹建新中国的重要责任;赵一曼女士用实行教育孩子,不屈服于敌人的严刑拷打,笑对生死,对抗战有着必胜的信心,最终为国牺牲。中国共产党不负众望,建立了新中国。动荡时代的责任意识弥足珍贵,而和平年代的家国情怀也同样值得赞颂与敬佩。在刚刚经历的三年疫情中,不问归期,不惧艰险,义无反顾地奔赴前线的逆行者,体现了“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
一代代青年将责任牢牢握紧,把握时代的航舵,一代代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我们生活在一个新的时代,一个富强的国家,更应该学会爱国,更应该学会珍惜学习机会,更应该传承那份责任意识和家国情怀。
作为学生,我们首先要热爱自己的学校,一个连自己的学校都不爱的学生,又怎么可能爱自己的国家呢?学校为我们提供了优良的学习环境,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我们是学生,我们没有理由不去热爱自己的学校。我们是学生,每一位学生都代表了班级,代表了学校,每一位学生都应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去维护学校的形象和荣誉。
相信大家一定听过有关突破技术封锁的讲话,听过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之人的发言,可或许有些人觉得这些话只与成绩优异的学生有关,普通学生平凡地生活便可了,国家大事就由优秀的人去做,可扪心自问一下,谁没有过“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想法,如果一直怀着那种消极思想,家国情怀将何在?毫无志气,又如何酬少年壮志?
作为青少年的我们,理应有“时势造我,我造时势”的自信,理应有“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丈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的豪情,同时,“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光有一腔热血不足以成就一个人,唯有行动起来,方能酬少年壮志。
3感时忧国 助力复兴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感时忧国”的特点,不但在当时激励了年轻人的爱国热情,而且代代延续,成为民族记忆。这种情怀,是我们的骄傲,也是我们的财富。凭借这种情怀,我们义无反顾地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
曾记否?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那振聋发聩的“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是继承了林觉民们抛妻别子舍家为国的遗志,自觉地把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担当于肩,发出的呼唤。这呼唤,借着诗,传遍大江南北和关东陇西。假如没有田汉的《假如我们不去打仗》,地球固然照转,但我们又何以得知当年的抗日将士胸中的呐喊?“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夺回了自己的江山,《别了,司徒雷登》,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忆往昔,《包身工》里的“芦柴棒”们悲苦的身世和催人泪下的生活遭遇,为何有穿越时空的力量?那是夏衍心中燃烧着一团火,想要给灾难深重的普通中国人以自己力所能及的关怀与温暖。每一个普通人都值得被尊重,哪怕是没有名字的大堰河;平凡的生命也应被书写,哪怕是不准姓赵的阿Q。这些文学作品,启迪了民众的心智,打开了铁屋的一扇窗,吹进了新鲜的空气。于是,小芹和小二黑自由恋爱了,水生嫂她们成长了,新媳妇为小战士盖上了自己的百合花新被,假如刘和珍君知道这些女子的故事,大概可以得到些许安慰吧。
看今朝,香雪带着一篮鸡蛋,兴奋地等着来自远方的火车。她的梦,谁说不是我们的梦呢?那种对好日子的向往,对更大舞台的想象,不正是今天的我们的梦想吗?文学的情怀,就是有这样的魔力,它能穿越时空,直抵人心。文学的感时忧国,在新的时代,拥有了新的面貌。它讲述福贵的一生故事,思考生命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它虚构西门闹的六世轮回,在历史与人的关系中,换一个视角看人的存在。有人才有国,关心人即关心国。新时代的作家们把目光聚焦在人本身,在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中,表现着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赋予了感时忧国以新的含义。正是这种文学的自觉,让中国文学获得了国际声誉,莫言拿到了201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让中国文学走向了世界。
怅寥廓,新时代的我辈青年,正遭逢新的挑战。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暗流涌动,风急浪高。
但我们吟诵着“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的诗句,继承和回应着 “浪遏飞舟”!
我辈青年,将借由无数的中国文学篇章,把情怀化为血脉,激情澎湃地奔跑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道上!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