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9张PPT)第一单元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一课时)新课导入古代炼丹炼金是化学实验的起源1.古代炼丹、炼金对化学实验的贡献①发明了很多化学实验器具;②发明了一些合成物质的有效方法;③找到了一些用于分离物质的方法,如过滤,蒸馏等。2.化学与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3.实验是化学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对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的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新的化学知识。知识点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思路和方法:1.观察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1)变化前:记录物质的名称,观察并记录物质的形态、外观等;(2)变化中:观察并记录物质的形态、外观、能量变化及其他现象等;(3)变化后:记录生成物的名称,观察并记录物质的形态、外观等。知识点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木柴燃烧前木柴燃烧中木柴燃烧后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思路和方法:2.化学变化中的现象(1)形态:包括物质的状态(气态、液态、固态)等;(2)外观:包括物质的颜色、烟、雾、浑浊、气泡等;(3)能量:包括物质变化中发生的光、电、热、声、爆炸等。知识点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形态外观能量知识点2 科学探究科学探究的环节反思与评价科学探究虽然有八个环节,但并不是所有的科学探究都要按照这八个环节一步步进行,可根据实际的研究内容确定具体的研究方法和步骤。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提出问题表达与交流知识点3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蜡烛的制作材料:烛芯为棉线、外部为石蜡1.点燃前(1)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2)用小刀切下一小块石蜡,投入水中点燃前 组成 颜色 状态 密度 硬度 溶解性现象:乳白色、红色等颜色;固态;圆柱等形状结论:蜡烛为乳白色、红色等颜色;固态;形状不稳定现象:很容易切开,浮在水面上,在水中不溶解结论:密度比水小,质软,难溶于水乳白、红等固态棉线、石蜡密度比水小质软难溶于水知识点3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知识点3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2.燃烧时(1)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火焰(2)将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1 s后取出(3)用一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片刻后取下烧杯现象:石蜡融化,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明亮,内层最暗结论: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亮,内层最暗现象:外层最先炭化,内层炭化很轻(甚至不炭化)结论:外层温度最高,内层温度最低现象:烧杯内壁有水雾结论:蜡烛燃烧生成了水知识点3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2.燃烧时(4)另取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燃烧时 火焰的分层及温度 烛身的变化 生成的产物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石蜡融化外焰(最亮)、内焰、焰心(最暗)二氧化碳和水知识点3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知识点3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3.熄灭后(1)将蜡烛熄灭观察(2)用火柴迅速点燃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熄灭后现象:有白烟结论:蜡烛燃烧时先由固态转变为液态,再汽化,而后燃烧。蜡烛熄灭时,石蜡蒸汽遇冷转变为石蜡固体小颗粒,生成白烟现象:蜡烛重新燃烧结论: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白烟具有可燃性有白烟产生,点燃白烟蜡烛重新燃烧知识点3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知识点3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蜡烛燃烧时产生的“黑烟”是蜡烛不充分燃烧生成的炭黑;而熄灭后产生的“白烟”主要是石蜡蒸汽冷凝的固体,具有可燃性,能够被点燃。生成物石蜡 + 氧气 二氧化碳 + 水点燃反应物“和”“反应条件”“生成”化学反应可以用文字表达式来表示课堂练习1.青色的生虾煮熟后颜色会变成红色,一些学生认为这种熟虾的红色物质可能就像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会发生颜色的变化,就这些同学的看法而言,应该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观察 B.实验C.假设 D.做结论C课堂练习2.下列关于石蜡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石蜡是无色、无味且硬度较大的固体B.石蜡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C.石蜡熔点低,受热易熔化成蜡油D.石蜡可燃,燃烧时放热,并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A课堂练习3.小明将少量的蔗糖放入铁锅中加热,先看到蔗糖熔化,接着看到熔化的物质呈现棕色,最后有黑色残渣,请你判断整个实验属于( )CA.研究蔗糖的结构B.研究蔗糖的用途C.研究蔗糖的变化D.研究蔗糖的制法课堂小结作业布置同学们有兴趣的话,可围绕今天的探究实践,写一篇关于蜡烛的习作。题目自拟,体裁不限。综合报告、科技小论文、科普小小说、科幻故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化学人教版九上: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一课时) 课件.pptx 蜡烛熄灭后.mp4 蜡烛燃烧产物.mp4 蜡烛燃烧前.mp4 蜡烛燃烧火焰.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