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写作 议论要言之有据 :阅读议论性文章,提高思辨能力(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写作 议论要言之有据 :阅读议论性文章,提高思辨能力(素材)

资源简介

九年级上册--阅读议论性文章,提高思辨能力
课标要求
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教材分析
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议论文与第五单元议论文学习形成勾连。教学中可以根据两个单元文章的特点对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做出整体规划和合理安排,形成梯度。第二单元教学目标侧重于了解议论性文章的基本特点;正确把握作者的观点,区分观点与材料;理清论证的思路,学习论证方法。到了第五单元,相关的教学目标就有所提高,侧重于了解立论与驳论,理解议论文逻辑严密,思辨性强的特点;学习常见的论证方法;体会严谨、准确、有逻辑力量的语言;培养实事求是、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和大胆设想、勇于创造的创新精神。
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所选的议论性文章或谈人生,或议社会,或论教养,都鲜明的表达了作者的观点,闪耀着思想的光芒。这四篇文章在阐述观点时,有时直接阐述道理,有时运用材料进行论证,有很强的说服力,可以深化我们对社会、人生的认识,提高理性思辨的能力。
学情分析:
从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来看,学生对议论性文章阅读已有一定基础:七年级上册《纪念白求恩》,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八年级上册《我为什么而活》《〈孟子〉三章》,八年级下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礼记〉二则》,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单元,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等,既有现代文又有文言文,呈现出由浅入深、由分散到集中的特点,学习过程从知识了解到系统认知,再到运用、写作逐步提升。
单元教学目标:
1. 了解议论性文章的基本特点。
2. 正确把握作者的观点,区分观点和材料,理解作者对人生和世界的看法,引发对未来职业方向和为人处世方式的正确思考。
第一课段:精读文本学方法
一、教学目标
精读《敬业与乐业》,探究辨析论点与论据的策略,准确找出论点和论据。
二、教学过程
1.制作议论文知识卡片。
2.跳读《敬业与乐业》,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依据知识卡片判断其是否是文章的论点,并给出理由,进而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1)中心论点:
(2)分论点:
3.默读《敬业与乐业》,根据示例和格式要求,找出文章中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示例:
第3段引用“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是道理论据。
第6段列举大总统和黄包车夫对比的事例,是事实论据。
格式要求:第( )段引用/列举了( ),是( )论据。
通读《敬业与乐业》,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找出文中论据所对应的论点。
示例:事实论据:百丈禅师不做事不吃饭所对应的观点是有业之必要。
道理论据: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所对应的观点是有业之必要。
4.在论述过程中,文章常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来推进论证或转换话题,如关联词、设问句等。是从第6.7段中找出这类词句,具体分析。
三、当堂检测
任意选择《敬业与乐业》中的一个分论点,为其补充一个事实论据或者道理论据。
第二课段:迁移运用固知识
一、教学目标
自读《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论教养》《深触经典的灵魂》三篇文章,迁移运用在《敬业与乐业》中学习到的知识和方法,寻找出这三篇文章中对应的论点和论据。
二、教学过程
1.认真阅读《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论教养》,完成下面学习任务单。
(1)朗读第3段,根据作者的描述,想象一下圆明园的美。再想一想:在雨果的心目中,圆明园具有怎样的地位?
(2)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所持的立场是什么?如何理解这种立场?
(3)作者善于运用反语表明自己的态度。找出文中的反语,并说一说这些反语的含义和作用。
《论教养》
(1)作者认为教养首先体现在家里。对此,你怎么看?
(2)由“教养”转向“风度”,二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运用梳理《敬业与乐业》论点和论据的方法,找出《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和《论教养》的论点和论据。
2.拓展迁移
阅读《深触经典的灵魂》,找出这篇文的中心论点、分论点及其对应的论据。
(1)组内交流,参考他人的学习任务单进行补充和修正。
(2)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深触经典的灵魂》论点、论据梳理表,其他小组评价、质疑、补充。
第三课段:梳理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
比较分析《敬业与乐业》《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论教养》《深触经典的灵魂》四篇文章的论点和论据,写一个300字左右的小文段,阐释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过程
1.运用前两个课段所学知识和方法,比较分析《敬业与乐业》《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论教养》《深触经典的灵魂》四篇文章的论点和论据。
2.结合整理出来的四篇文章的论点和论据,针对其中一篇写一个300字左右的小文段,阐释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或者针对两篇或两篇以上的文章,比较其论点和论据之间关系的异同。
示例:
《敬业与乐业》的作者是梁启超。文章的中心论点是“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文中作者还用了三个分论点强化了中心论点。
分论点一是“有业很必要,有业是敬业乐业的前提”。论证时作者先运用道理论据“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等,从反面进行了论证,然后又举百丈禅师不做事不吃饭的例子,运用事实论据从正面进行了论证,一正一反,深刻阐明了有业的必要性。
分论点二是“敬业很重要,对待现有的职业要敬业”。论证时作者先说为什么要敬业,运用道理论据,以朱子“主一无适便是敬”指出“敬”的内涵,解释“敬”的含义,通过对比大总统和黄包车夫,以及佝偻丈人承蜩,说明“职业都是可敬的、神圣的,职业的不同是因才能而异”,然后再说怎么敬业,运用道理论据“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吾蜩翼之知”阐明敬业的方法之一是专一,木匠做好桌子和政治家建设共和国、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干净和当军人打胜仗是同一价值,通过比较论证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分心,用“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从反面论证了分心是对事业的不敬,用“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用志不分,乃凝于神”作为道理论据,说明专一对人生最为有益,进而阐述了敬业的重要。
分论点三是“乐业很重要,对待现有的职业要乐业”。论证时作者运用道理论据“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说明乐业能体现生活的价值,是理想的生活,进而阐述了乐业的重要。
综上所述,有业是必要的,敬业是责任心,乐业是趣味,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三、评价反思
根据小文段评标准,与同桌互评,帮助对方寻找小文段中的问题,并按写作要求进行修改完善。
甲:能够准确完整地将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阐述清楚;能够将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对应关系阐述清楚;语言准确严谨,阐述条理清晰。
乙:能够较为完整地将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阐述清楚,能够较为清楚地将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对应关系阐述清楚;语言较为准确;阐述较为条理。
丙:能够较为清楚地阐述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对应关系,语言不够简练,阐述不够条理清晰。
丁:不能清楚阐述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对应关系。
作业设计:
自学《精神的三间小屋》,写一个300字的小文段,阐释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
单元设计反思:
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初中阶段学生集中学习的首个议论文单元,核心教学内容是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特点,准确找出议论文的论点和论据,清楚阐述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
实施本单元整体教学,教师不仅要在尊重学生阅读体验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探究归纳阅读、写作议论性文章的方法,为下一阶段的深入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同时还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及时调整学习内容,切实做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