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上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课件(共3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七年级上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课件(共35张PPT)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世说新语二则
世说新语
中国南朝宋时期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政事、文学、方正、德行、言语、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刘义庆,字季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南朝宋政权文学家,
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
主要作品:
志人小说《世说新语》(由他组织的一批文人共同编写)
志怪小说《幽明录》
志人小说
魏晋六朝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的传闻轶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轶事小说。
志怪小说
志怪,就是记录怪异,主要指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以记述神仙鬼怪为内容的小说 。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对雪》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雪梅》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岁暮》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苑中遇雪》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在一起,
与儿女讲论文义。
跟子侄辈(哥哥的子女) 讲解谈论诗文。
交代了文章的背景,
交代了人物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
“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她)就是谢太傅的长兄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1、谢太傅一家的家庭氛围怎么样?何以见得?
2、对于雪,文中分别有哪些比喻?

你个人更喜欢哪个比喻呢?为什么?
“撒盐空中”好:它注重了形似,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与盐比较接近;而柳絮是灰白色,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与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
“柳絮因风起”一句好。好的诗句应有深刻的意蕴,“柳絮”句将物象与意蕴统一起来,形成了诗句的意象,给人以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而“撒盐空中”仅有物象而无意蕴。

两种答案作者更偏好哪个?为什么?
陈 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 )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友人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陈太丘 )去后( 友人 )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 家君 )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 陈太丘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君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文中太丘与友人各有怎样的个性?
陈太丘——严格遵守约定,且不姑息不守信之人。
友 人——无信无礼,但知错能改。

机智的元方是从哪些方面驳斥友人的?
信用和礼貌
信用方面,友人失约在先;
礼貌方面,友人对子骂父。
在信用和礼貌两方面友人都站不住脚跟,自然没有资格指、谩骂元方父亲。所以友人哑口无言感到惭愧。

元方面对父亲朋友的粗野语言,针锋相对地指出他的“无信”“无礼”,这说明元方是个怎样的人?
面对父亲的朋友失信失礼,他不卑不亢,据理力争,维护父亲尊严,终使“友人惭”,表现了元方的明白事理,落落大方,机智聪明,率直方正。

“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
元方无礼: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友人既已经认识到错误,就应给他一个机会。况且不能因为友人的一件错事,而彻底否定这个人。元方入门不顾显得胸襟狭窄,原谅一个肯悔改的人不更显得自己有涵养吗?
元方不算无礼:
元方年仅七岁,入门不顾是小孩子处事的真实体现,我们不能对一个小孩的行为过于苛责。且友人失信无礼在先,对于品行低劣之人就应该拒之门外,元芳“不顾”不过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读完本文,你有何启发?
1、人际交往中,要诚信有礼。
2、与人交谈,要注意用语,学会尊重他人。
3、要知错能改,善于反思自己的过失。
4、宽容待人,得饶人处且饶人。
5、为人要方正,光明磊落,坚持原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