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常见天气系统同步提升 同步训练(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 常见天气系统同步提升 同步训练(含解析)

资源简介

3.1常见天气系统同步提升(含解析)
梅雨是指每年大约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宜昌以东的28N~34"N范围内)或称江淮流域,至日本南部这个狭长区域内出现的一段连续阴雨天气。非正常情况下,有的年份,梅雨期出现“空梅”或“短梅”;有的年份,梅雨期出现“烂梅”(高温高湿,衣物易霉烂,又称“霉雨”)。梅雨之后的伏旱是一种气象灾害,是发生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期间的旱象。伏旱主要发生在中国长江流城及江南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期“烂梅”诱发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是( )
A.冷锋南下速度快,降水过多 B.雨季持续时间长,降水过多
C.暖锋北上速度快,降水过少 D.准静止锋移动快,降水过少
2.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期的主要天气特征是( )
A.寒冷干燥 B.高温多雨
C.炎热干燥 D.温暖湿润
2021年1月5-8日,受强冷空气影响,潍坊市有寒潮过境,出现了有气象记录以来1月上旬的最低气温,对全市农业产生了较大影响。下表是该时段潍坊市部分天气要素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日期 1月5日 1月6日 1月7日 1月8日
天气 晴 晴 多云 晴
日最高气温(C) -2 --1 --9 -4
风向与风级 北风3级 西北风4级 西北风4级 西风3级
3.据表推测强冷空气到达潍坊市的时间是( )
A.1月5日上午 B.1月6日傍晚 C.1月7日傍晚 D.1月8日下午
4.该寒潮天气对潍坊市农业影响最大的是( )
A.冻害 B.大风 C.暴雪 D.冻雨
下图为世界部分区域某时地面天气形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 )
A.甲地风力大于乙地 B.甲地气温日较差比乙地大 C.丁地骤降大雨 D.乙地的风向为东南风
6.未来几天丙地( )
A.气温将升高 B.易出现雾霾天气 C.一定出现降水天气 D.可能出现扬沙天气
锋面性质不同,产生的天气现象也不相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我国东部受甲图中锋面影响时,会出现的天气现象是( )
A.长江下游伏旱 B.华北平原春旱 C.北方寒潮 D.江淮梅雨
8.甲、乙两图中,受锋面影响可能产生的天气现象是( )
A.甲图中暖空气被迫抬升,形成降雨天气 B.甲图中锋过境后出现升温、降压、晴朗天气
C.乙图中暖空气主动爬升,形成阵性降水 D.乙图中锋过境后狂风大作,会出现短时雷暴天气
“你是暖气团,我是冷气团,每一次相遇,你总是潇洒地离我而去,留下一片云雨。”这是地理人独有的三行情诗。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9.情诗描述的天气系统是( )
A.冷锋 B.暖锋 C.准静止锋 D.反气旋
10.情诗描述的天气系统带来的气象灾害有( )
A.台风 B.干旱 C.寒潮 D.酷暑
11.下列能正确表示情诗中“我”所在位置的是( )
A. B. C. D.
读某年10月20日北京的空气质量指数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出现严重灰霾天气的气象条件是( )
A.冷锋过境 B.暖锋过境 C.空气对流强 D.微风或静风
13.与空气清新的晴天相比,灰霾天气条件下( )
A.白天温度高,晚上温度低
B.白天温度低,晚上温度低
C.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强,晚上大气保温作用强
D.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弱,晚上大气保温作用弱
14.从25日开始北京受到一股强冷空气的影响,空气质量有所好转。下图能正确反映这次天气系统过境时天气要素变化的是( )
A. B.
C. D.
如图为某地锋面气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此时( )
A.受地形影响丁地风力大于乙地 B.受纬度影响乙地气温高于甲地
C.甲、丙两地受锋面影响多阴雨天 D.丙、丁两地气流以上升运动为主
16.图中( )
A.该天气系统位于北半球 B.低压中心位于锋线西侧 C.锋面自西北向东南移动 D.甲地风向可能为西北风
读北半球某地高空气压形势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7.一架飞机从图中b地越过低压槽飞往a地的过程中( )
A.气压高低不变 B.风速由小变大
C.天气现象不变 D.西南风转西北风
18.图中b点对应的近地面的风向可能是( )
A.东风 B.西风 C.西北风 D.东南风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安徽省部分地理要素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2020年7月,持续性的强降水给安徽省大部分地区带来了洪涝灾害。宣城某村民家中多亩即将成熟的稻田被长时间淹没,损失惨重。
(1)合肥位于东部季风区中的___________地区,此次降水的类型为__________。
(2)宣城的主要粮食作物为______________,简析此次洪涝对其生长造成的影响。
(3)针对洪涝对该作物造成的影响,请你提出合理的预防措施。
2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研究表明水温在26-27℃以上的广阔洋面有利台风的生成。超强“利奇马”(形成于下图甲处附近洋面)于2019年8月10日1时45分在浙江省温岭市沿海登陆,在给浙江、江苏两省带来狂风暴雨的同时,其外围下沉气流也给泉州、厦门等地“添了一把火”,在“利奇马”登陆约12小时后泉厦多地观测到40℃以上百年罕见的高温。
(1)世界上将近40%的台风形成于甲处附近的洋面,从温度条件说明甲处附近洋面有利台风生成的原因。
(2)当“利奇马”在浙江省温岭市沿海登陆时,从阴晴雨、气温、风等方面推测泉州的天气状况。
(3)分析“利奇马”登陆约12小时后泉厦多地出现百年罕见高温的原因。
21.读北半球某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问题。
(1)图中的天气系统,从气压状况看,甲处为______;从气流分布状况看,乙处为______。
(2)甲、乙两地中,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__。
(3)此时,西安吹______风,北京的天气特点是:______。
(4)如果该天气系统出现在春季,那么,我国西北、华北地区可能出现哪些灾害性天气?______、______。
(5)图示地区东部有世界最典型的______气候,形成该气候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参考答案
1.B
2.C
【分析】
1.
据材料可知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期“烂梅”指的是高温高湿,降水延续时间较长,衣物易霉烂,B正确。梅雨期是由江淮准静止锋造成的,AC错误。梅雨期准静止锋若移动速度快,则降水过少将会导致“空梅”或“短梅”现象,D错误。故选B。
2.
伏旱期主要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此季节太阳高度角较大,太阳辐射强,因此其主要天气特征表现为炎热干燥,C正确,BD错误。寒冷干燥一般描述北方天气,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温和,A错误。故选C。
【点睛】
梅雨的形成——江淮准静止锋,从我国江淮流域到日本南部及南朝鲜,每年初夏6-7月间,都有一段连续阴雨时期,降水量大,降水次数多,这时正值江南梅子黄熟季节,所以称为"梅雨"。
3.B
4.A
【分析】
试题考查冷锋
3.
从表中看,从6日到7日气温下降最明显,可推测出强冷空气到达潍坊市的时间为1月6日傍晚,B正确。故选B。
4.
从表中看,该寒潮天气降温幅度大,没有形成降水,风力也没有明显增加,可知该寒潮对农业影响最大的是冻害,A正确。故选A。
【点睛】
试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答题时应充分利用表中信息。
5.B
6.D
【分析】
5.
读图分析,乙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较甲地大,A错误;甲地受高压中心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气温日较差大,乙地位于冷锋锋后,为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小,B正确;丁地位于暖锋锋前,多出现连续性降水,强度小,C错误;乙地位于低压中心南部,可通过作图判断,风向为西南风,D错误。故选B。
6.
读图分析,未来几天,丙地将经历冷锋天气过程,气温将下降,A错误;丙地将出现大风、阴雨天气,有利于净化空气,减轻雾霾,B错误;如果冷锋过境前暖空气比较干燥,水汽含量少,丙地未来几天不一定会出现降水,可能出现扬沙天气,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
天气形势图的判读步骤
7.C
8.A
【分析】
7.
读图,甲图中冷空气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形成冷锋,我国东部受甲图中锋面影响时,会出现的天气现象是北方寒潮,C对。长江下游的伏旱由高压系统导致,华北平原的春旱是由于锋面雨带尚未到达导致,江淮的梅雨是准静止锋导致,ABD错。故选C。
8.
读图可知,甲图所示,冷气团势力强大,推动着锋面向暖气团一侧运动,形成冷锋;乙图所示则为暖锋。甲图所示为冷气团推动锋面向暖气团一侧移动,为冷锋,暖气团被迫上升,可能形成降水,故A符合题意。甲图所示为冷锋,冷锋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故B不符合题意。乙图所示暖气团势力强大,主动爬升,冷气团被迫后退,形成暖锋,暖锋过境会形成连续性降水,故C不符合题意。乙图所示为暖锋,暖锋过境一般不出现大风或短时的雷暴天气,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本题解题关键在于对锋面的理解和掌握。冷气团势力强大,推动着锋面向暖气团一侧运动,形成冷锋。冷锋过境时,多带来降温、大风、雨雪天气。暖气团势力强大,推动着锋面向冷气团一侧移动,形成暖锋。暖锋过境时,多带来连续性降水。
9.A
10.C
11.A
【分析】
9.
“你是暖气团,我是冷气团,每一次相遇”说明是冷暖气团相遇,形成锋面,“你总是潇洒地离我而去,”说明冷气团势力强大,暖气团势力弱,冷暖气团相遇之后,暖气团离去,冷气团占据了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所以,情诗描述的天气系统是冷锋,A正确。BCD错误。据此分析本题选A。
10.
由上题分析可知,情诗描述的天气系统是冷锋,冷锋是冷空气入侵,会出现大风、降温、雨雪等天气,带来的气象灾害主要有寒潮,C正确,BD错误。台风是强烈的热带气旋影响下带来的气象灾害,A错误。故本题选C。
11.
情诗描述的天气系统是冷锋,“我”表示冷气团,冷锋锋面符号三角形所指的方向为冷锋移动的方向,也是冷气团移动的方向,所以,冷气团位于冷锋锋后,A图能正确表示冷气团的位置,A正确。B图冷气团位于冷锋锋前,B错误。C图、D图的锋面符号表示暖锋,CD错误。故本题选A。
【点睛】
常见的天气系统:
12.D
13.C
14.A
【分析】
12.
霾的形成有三方面的条件,一是水平方向静风现象的增多,二是垂直方向的逆温现象,三是悬浮颗粒物的增加。锋面过境,风力较大,且降水天气,容易导致颗粒物沉降,不易产生灰霾,AB错。空气对流强利于污染物扩散,不易形成灰霾天气,C错。微风和静风污染物不易扩散,容易发生灰霾天气,D对。故选D。
13.
与空气清新的晴天比,灰霾天气白天削弱作用强,晚上大气保温作用强,白天气温低,晚上气温高,故选C。
14.
冷空气过境会导致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常出现大风、降温、雨雪等天气现象,故A项正确;气温应该是下降,故B项错误;风速应该是增加,故项错误;云量应该是增加,故D项错误。故选A。
【点睛】
冷锋、暖锋的气压、气温、天气变化1、看过境前后气压、气温变化2、过境时和过境后的天气变化①冷锋:过境时,常出现大风、阴天、降水、降温的天气;过境后气温、湿度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②暖锋:过境时,常出现阴天、下雨等天气;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15.A
16.D
【分析】
15.
丁位于两山之间峡谷有狭管效应,风力大于乙地,A正确;图示冷锋,由冷锋由南向北移,说明南部是冷空气,乙位于 冷空气一侧,甲位于暖空气一侧,乙的温度低于甲,B错;冷锋降水多在锋面后,甲、丙两地在冷锋前,受暖气团控制,晴天多,C错;丁在冷锋后受低压影响可能盛行上升气流,丙在冷锋前多晴天气流多下沉,D错。选A正确。
16.
图示冷锋,由冷锋由南向北移,说明南部是冷空气,北部是暖空气,南部纬度高北部纬度低,是南半球的,A错、C错;由图示冷锋移动方向,可判断低气压中心在图示锋线的东侧,B错;甲位于冷锋前,位于南半球低压中心的西北方,甲地吹西北风,D正确。
【点睛】
判断锋面气旋两个低压槽内的锋面的性质,利用气旋内风向确定气流的运动方向即可,若气流由低纬向高纬(主动气流性质为暖),则该锋面为暖锋;反之,为冷锋。一般来说,北半球的锋面气旋中暖锋在右边,冷锋在左边,南半球锋面气旋与之相反。
17.D
18.C
【分析】
17.
读图可知,从b飞到a,需要越过低压槽,气压先降低后升高,A错。b附近等压线密集,风速大,飞行途中,风速由大变小,B错。经过低压槽附近,会出现阴雨天气,C错。图中等压线表示高空气压形势,风向应与等压线平行,顺着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指向右(北半球),因此在b处附近应为西南风,超过低气压槽转为西北风,D对。故选D。
18.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高空气压形势与低空大致相反,图中b点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由东南指向西北,则低空水气压梯度力由西北指向东南,近地面的风向要考虑摩擦力影响,顺着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偏转一个锐角,大致形成西北风。故选C。
【点睛】
在不受摩擦力时(如高空大气),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北半球顺着气压梯度力方向指向右,南半球指向左);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时(如低空大气),风向与等压线斜交(北半球顺着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19.(1)南方 锋面雨
(2)水稻 土壤缺氧,根系发育受影响,易倒伏;根系周围缺乏氧气,根吸收和利用水肥的能力大大降低;叶片被淹没,光合作用停止;7月水温高,淹没时间长,体内积累的营养物质消耗快。
(3)加强对天气的监测和预报;修建和完善排水设施;培育耐涝品种。
【分析】
本题以安徽省部分地理要素分布示意图为背景,考查洪涝灾害形成的原因及治理措施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总体难度适中,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详解】
(1)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合肥位于东部季风区中的南方地区,此次为持续性的强降水,时间为7月,因此降水的类型为锋面雨。
(2)读图可知,宣城位于南方地区,其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此次洪涝对水稻的生长会造成土壤缺氧,使水稻的根系发育受影响,导致水稻易倒伏;洪涝积水使根系周围缺氧,根吸收和利用水肥的能力大大降低;积水太多使叶片被淹没,水稻光合作用会停止,水稻生长停滞;7月水温高,淹没时间过长,植物体内积累的营养物质消耗快,植株很快死亡。
(3)针对洪涝对该作物造成的影响,可以从预防措施、工程措施及生物措施等方面进行。加强对天气的监测和预报,及时做好防范准备;修建和完善排水设施,及时排泄积水;培育耐涝品种。
【点睛】
20.(1)纬度低,太阳辐射强;受暖流影响;水温高,气流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压。
(2)天气晴朗,吹偏南风,风力弱,气温较高;
(3)泉厦纬度低且为8月初,太阳高度大;天气晴朗;太阳辐射强;12小时后两地正值午后一天最高温时;气流下沉增温。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台风的形成条件、台风对天气的影响、气温的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难度一般,需要加强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迁移运用。
【详解】
(1)根据材料“水温在26-27℃以上的广阔洋面有利台风的生成”可知,台风的生成需要水温相对较高。读图可知,甲海域位于热带,纬度低,太阳辐射强,水温较高。同时,该洋面附近受暖流的影响(北赤道暖流向日本暖流的过渡区域),进一步增加了水温,水温高,促使近海面气流受热膨胀上升,在近海面形成低压,近一步发展成为台风。
(2)根据材料“超强‘利奇马’于2019年8月10日1时45分在浙江省温岭市沿海登陆,在给浙江、江苏两省带来狂风暴雨的同时,其外围下沉气流也给泉州、厦门等地‘添了一把火’”可知,“利奇马”在浙江省温岭市沿海登陆时,泉州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空气以垂直运动为主,风力弱,气温高;台风的本质为低压中心,此时台风中心位于泉州的东北侧,所以泉州风向为偏南风。
(3)首先,此次台风的登陆时间为8月,泉厦地区所处纬度低,8月太阳依然直射北半球,泉厦等地太阳高度大,接受的太阳辐射强;其次,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台风在登陆时使得泉厦等地盛行下沉气流,气温下沉增温,使得泉厦气温近一步增高,且气流下沉使得天气晴朗,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也使得太阳辐射较强;台风在浙江省温岭市沿海登陆的时间是2019年8月10日1时45分,12小时后泉厦两地时间在13时45分左右,正值午后,是一天气温的最高时间段,所以泉厦多地出现百年罕见高温。
【点睛】
21.高气压 气旋 甲 北(或偏北) 阴天雨雪、刮风、降温 寒潮 沙尘暴或干旱 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分析】
本题以等压线分布图为载体,考查常见天气系统、风向的判断、气象灾害等,旨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的应用。
【详解】
(1)读图可知,甲处周边气压低,中间气压高,从气压状况看,应为高压中心;乙处周边气压高,中间气压低,从气流分布看,应为气旋。
(2)由上题分析可知,甲地为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气温日较差较大;乙地为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小。因此,甲、乙两地中,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甲。
(3)水平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垂直,且指向低压,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向右偏转,故西安吹偏北风。北京位于乙处低压中心(气旋)延伸出来的低压槽,结合北半球锋面气旋逆时针方向旋转判断,北京所处的低压槽形成的锋面为冷锋,故北京出现阴天雨雪、刮风、降温等天气特点。
(4)由上题可知,图中虚线处的天气系统为冷锋。如果冷锋活动出现在春季,我国西北、华北地区由于天气干燥,会形成寒潮、沙尘暴、旱灾等灾害性天气。
(5)图中东部地区位于太平洋沿海,背靠亚欧大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故季风气候显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