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1.“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第六课“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第三框的内容。下设两目“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和“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2.从内容地位来看,它是我国三个基本政治制度之一。从课标要求来看,领悟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从学习意义来看,党的二十大报告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作出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部署,并强调“基层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学习本框内容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基层民主的具体表现,认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进而理解人民当家作主的思想,增强学生关心国家发展、扎根基层、为国贡献的热情。二、学情分析1.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其思维水平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对于本框教学涉及较多的情境分析、任务探究、合作学习等活动相对熟悉,通过这些活动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思辨能力、理解能力。2.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两个基本政治制度,有一定知识基础。另外,本框内容大部分涉及村委会和居委会发展的具体情境,学生作为亲历者具有深入学习的可能性。三、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探究中国村民自治第一村广西合寨村村委会的由来、作用,阐释基层群众自治的含义及组织形式,并加深理解村党支部、乡镇政府、村委会及村务监督委员会等主体之间的关系,明确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与基层政权的区别。2.通过合作探究,学生为今天合寨村继续向前发展建言献策,理解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内涵和意义。3.通过角色扮演,合作探究,学生尝试解决中国第一个居委会杭州市上城区紫阳街道上羊市街社区曾面对过的社区麻烦,加深理解基层民主实践活动形式。4.认同我国的政治制度优势,通过社会实践形式感受身边的村委会或居委会的作用,提高学生政治认同和公共参与意识,深刻理解和认同我国的政治制度,坚定制度自信。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内容和特点。2.教学难点:从实例出发理解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内涵和意义。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引入:烟纸当选票,米筒作票箱,群众按手印,请同学们跟随老师重温“中国村民自治第一村——合寨村”的发展历程。观看视频《改革先锋风采|韦焕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探索者》学生活动:观看视频,直观感受我国第一个村委会设立的过程,了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发源事迹。设计意图:从第一个村委会事迹出发讲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帮助学生了解人民当家作主探索发展史。视频展示了合寨村当地情境,并帮助学生积极认识改革先锋韦焕能,感受其风采。环节一:敢为人先,开创先河教师活动:带着对合寨村的好奇,我们进入今天的课堂:从广西合寨村村民自治中领悟基层群众自治。学科任务1:了解基层群众自治的含义及组织形式情境1—1:今非昔比的合寨村。乱:1979年,开始“包产到户”的合寨村,生产力飞速发展。但原有的基层管理体制跟不上时代步伐,生产队管理涣散,甚至出现了赌博多、盗窃多、乱砍滥伐多、唱痞山歌多、放浪荡牛马多、搞封建迷信活动多、管事的人少等“六多一少”的问题。序:1980年2月6日,合寨村召开村民大会,投票直选成立村民委员会,韦焕能当选第一任村委会主任。选举当天,合寨村制定了村规民约,村民签名、盖章、按手印。新:40多年来,合寨村始终坚持三个“群众说了算”原则。通过村民自治,合寨村实现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还相继解决了用电用水、硬化道路等与村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美:探索乡村治理新路子,从“六多一少”的偏远村寨逐步转型为党支部强、党员先锋强、社会治理强、产业发展强、村集体经济强、群众幸福感强,社会矛盾少的“六强一少”的美丽新村。学生自主探究:1.村委会为何会产生?2.村委会在合寨村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教师小结:从同学们的描述中可知村委会作用不小,帮助合寨村日新月异向前发展。解读“基层群众自治”基本概念、组织形式和主要职能。情境1—2:展示中国共产党合寨村支部委员会、合寨村村民委员会和合寨村村务监督委员会图片。学生合作探究:1.这三个机构是层级相同的村级组织吗?2.它们之间分别是什么关系?教师归纳:它们三个层级相同,村委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但不是国家基层政权组织。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设计意图:通过知识与情境的关联,从合寨村村委会的产生、意义两个维度分析村委会的作用,进而理解基层群众自治内涵。并通过分析村党支、乡镇政府和村务监督委员会与村委会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实践操作,明确主体关系。环节二:传承第一,争创第一教师过渡:韦焕能作为中国村民自治第一村第一任村委会主任,敢为人先、开创先河,创新性解决了村子很多问题,让人佩服。村委会承担着推动本村生产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义务和责任。到了今天,合寨村已经进入了新时代,面临着新问题,如何在当下继续保持老一辈党员干部们的创新精神,带领合寨村发展得更好呢?学科任务2: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情境2:持续擦亮村民自治“金字招牌”。目前,合寨村党员能人实践基地有3个,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的党员能人18人,带动100余户群众发展产业增收。科技引领发展覆盖工厂化养蚕、澳洲龙虾、鲟鱼等水产养殖,还打造了以玲涛庄园为核心的农业示范区,立足山水田园基底,借助村民自治文化效应,打造文化休闲旅游项目等,进一步充实村集体经济。学生分组讨论:请从村民自治角度,为合寨村继续与时俱进、独领风骚支招。教师小结:同学们提出的做法是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5种主要实践活动形式,是基层群众自治的具体表现。设计意图: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对村民自治有一定认识,但不深刻。通过“独立思考———讨论合作———课堂展示”三个环节加深理解民主形式。环节三:城乡治理,异曲同工教师过渡:城乡治理,异曲同工。新中国第一个居委会于1949年10月诞生在杭州市上城区紫阳街道上羊市街社区,居委会主任是陈福林。城市和农村治理,在基本内容上是一致的,只不过解决的问题各有其特殊性。学科任务3:尝试运用基层民主实践活动形式解决社区问题情境3:假如我是上羊市街社区居委会主任。2017年,上羊市街社区老旧小区改造,金狮苑24幢1、2、3单元有居民向社区提出想要“加装电梯”,但是实际操作困难重重。例如,1单元不仅有居民和商铺,下面还是地下车库,这就意味着想要加装电梯,首先要做通45位车主的思想工作。学生抽签问题,分组讨论:立足角色,思考如何处理对应困难,才可能顺利为居民加装电梯?抽签内容:①如何做通地下车库居民工作?②如何解决商铺经营者工作受影响?③安装电梯费用承担、监工、完成时间如何安排?④后续如何管理?教师小结:同学们的解决办法都非常稳妥有效。事实上,一单元电梯也已经成功安装(展示电梯安装成功图片),上羊市街社区第四支部党员高志福同志感叹“装这几部电梯就像是看着自己的孩子出生”。同学们都很优秀,解决问题思路清晰,有为民解忧的潜质,给你们点赞。设计意图:让学生扮演基层管理角色,在情境中提炼有效信息,通过讨论、合作和迁移,群策群力,落实对五个民主形式的理解运用。教师升华:同学们,从上羊市街社区第一任居委会主任陈福林,到广西合寨村第一任村委会主任韦焕能,从1987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到1989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从首创村委会和居委会到今天全国现已建立60多万个村委会和8万多个居委会,无不证明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党的二十大报告突出强调,基层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作为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正是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真正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教师过渡:我们已经完整学完第2单元,对人民当家作主已经感受深刻。下面,观看视频,再次感受我国的制度优势。(观看视频《我们的自信“制度篇”》)学生活动:观看视频,感受我国的制度自信。设计意图:归纳本课情境,立足本单元,领悟我国制度优势,感受民主特点,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政治认同。环节四:激扬青春,勇挑重担教师过渡: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扎根基层,为国奉献是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下面,让我们一起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课外实践:我的责任担当。产业强则地方强,地方强则中国强。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要走出一条人无我有、科学发展、符合自身实际的道路。无论是乡村还是社区,产业发展对当地都非常重要。各地应该立足实际,把握机遇,打造优势产业,而这需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学生活动:请走访你所在的村(社区),观察目前村(社区)优势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并访问村(居)委会、产业经营者、村(居)民,了解村(居)委是如何规范辖区内产业发展的,并将收集到的各方意见、建议反映给村(居)委。设计意图:对于当代高中生来说,“我的责任担当”是人生规划和行动素养问题,彰显思想政治学科特有的育人价值。本环节坚持素养立意,并回归本课主题———领悟基层群众自治。六、教学反思从设计思路来看,本课依据课程标准要求,以素养立意为起点,旨在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和公共参与素养。教师在备课、上课、教研等环节中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首要任务。本设计从素材选取、目标制订、活动开展等方面都力求侧重提高学生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认同度和对“基层群众自治”的参与度。从教学效果看,本课优化案例,采用“情境创设———问题驱动———生生互动———教师点拨”的教学形式,结合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史,通过引导、讨论、思辨、应用等方式逐步推进,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高。最后设计课外实践活动,使整节课从知识理解走向知识应用,从教学情境迁移到生活情境,从国家发展再到个人规划,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当然,本节课还有进步的空间,在问题设置、活动形式上还可以不断创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