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升华和凝华 教案2022-2023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4升华和凝华 教案2022-2023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3.4升华和凝华
【学习目标】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4.通过日常生活中实例的解释,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升华、凝华现象及它们各自的吸放热情况,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了解升华、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会分析升华和凝华现象。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观察对比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雾淞俗称树挂,是严冬时节经常出现在吉林松花江畔的自然现象,与桂林山水、长江三峡、云南石林并称为中国四大奇观。
“雾凇”是怎样形成的?是由什么状态变成什么状态?
新课讲授:
探究点一、升华和凝华
活动1:思考与讨论:
冰块吸热后熔化成水,再继续吸热就变成水蒸气,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物质吸热后能不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呢?
反过来,气态能不能直接变为固态呢?
活动2:视频播放碘升华和凝固的视频
活动3:小组交流
  把你观察到的物理现象与同组的同学讨论、探究一下,同时进行相互交流,得到正确答案,并得出结论。
加热前:碘是(  )态的物体
加热时:碘由( )态直接变成( )态,条件是(  )热。
冷却时:碘由( )态直接变成(  )态,条件是(  )热。 
总结:
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
不存在中间状态。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再变成气态的过程不是升华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发生升华现象,只有冰、碘、樟脑、干冰等少数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升华现象。
升华需要吸热。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
不存在中间状态。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再变成固态的过程不是凝华。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发生凝华现象,只有少数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凝华现象。 凝华不同于凝固。它们末状态相同,但初始状态不同。
凝华需要放热。
升华和凝华是互逆的两个过程。
探究点二、升华和凝华现象
活动1:箱子里的樟脑丸,过几个月为什么会变小或消失?
固态樟脑丸 升华 气态
活动2:北方严寒的冬天,一直冰冻的衣服也晾干了,这是为什么?
冰 升华 水蒸气
活动3:冬天窗户上的“冰花”是怎么形成的?
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
思考:窗花出现在玻璃窗的内侧还是外侧?
活动4:你知道舞台上“烟雾缭绕”的场景是怎么来的吗?
干冰粉喷洒到舞台上后,瞬间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迅速降低,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就是我们所见到的“烟雾”。
活动5:雾凇和霜的形成
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
活动6: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物质的‘三态六变’过程”,并讲解
探究点三、水在自然界的循环
活动1: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水循环”,并讲解
地球表面的70%以上是海洋。虽然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水覆盖,但是其中海水约占97%,江河湖泊、土壤、岩层和冰川中的淡水仅占约3%,而能够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更是仅占淡水资源的0.3%。水资源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是维持人类生活的源泉。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人类对水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但是随着人口的膨胀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水资源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危机。
我国是严重缺水的国家,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是世界平均值的25%,是世界上人均水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全国有一半以上的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
活动2:图片展示因缺水而龟裂的稻田,教育学生节约用水。
课堂练习:
1.“霜降”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与霜的形成相同的物态变化是  
A.寒冬村上的“雾凇”
B.雷乡漠河“泼水成冰”
C.于冰周围冒出的“白气”
D.炼钢工人将回收的废铁化成铁水
【答案】A
【解析】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
.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植被表面,与霜的形成相同,故正确;
.“泼水成冰”是水的凝固现象,故错误;
.“白气”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故错误;
.废铁化成铁水是熔化现象,故错误。
故选:。
2.水是生命之源,其存在的方式与状态随环境和气候经常发生变化,且循环往复。以下关于水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解释正确的是  
A.阳光普照海洋,海水吸热升华形成水蒸气
B.水蒸气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接触,液化形成小水滴悬浮在高空形成云
C.小水滴遇到更寒冷的气流,凝华形成小冰珠,最后可能形成冰雹降落地面
D.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以雪花形式落回地面
【答案】B
【解析】.海水吸热,会汽化形成水蒸气,故错误;
.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小水滴,悬浮在高空形成云,故正确;
.小水滴遇到更冷的气流,会凝固成小冰晶,可能形成冰雹降落地面,故错误;
.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华成小冰晶,以雪花形式落回地面,故错误。
故选:。
3.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了在地球上的循环。对出现以下自然现象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凝固 B.盛夏,浓雾弥漫液化
C.深秋,水面上的“气” 汽化 D.冬天,树枝上的雾凇升华
【答案】B
【解析】.冰雪消融,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错误;
.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正确;
.水面上的“气”是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错误;
.雾凇是水蒸气直接凝华而成的,故错误。
故选:。
4.在试管中放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当固态碘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后,将试管从热水中取出,放入凉水中,碘蒸气又会变为固态碘附在试管内壁上,关于碘的物态变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先升华后凝华 B.先汽化后凝固 C.先升华后凝固 D.先汽化后凝华
【答案】A
【解析】放入热水中,当固态碘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后,将试管从热水中取出,放入凉水中,碘蒸气又会变为固态碘附在试管内壁上,是固态的碘先升华为碘蒸气,碘蒸气又遇冷凝华为固态。
故错误,正确。
故选:。
5.很多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宁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嵩少犹藏薄雾中,前山迤逦夕阳红”,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答案】C
【解析】.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小冰晶,故错误;
.雨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错误;
.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正确;
.冰是水凝固形成的,故错误。
故选:。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并通过实验知道了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我们还进一步学习了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知道了云、雾、雨、露、霜、雪、雹等的成因及它们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作业布置:
完成配套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升华和凝华
1.升华:物质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叫升华。升华吸热
升华现象:樟脑片变小了、冰冻的衣服变干了、灯泡的灯丝变细了。
2.凝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叫凝华。凝华放热
凝华现象:雾凇、霜、雪的形成,窗玻璃上的冰花,灯泡变黑。
3.升华的应用:
(1)人造舞台云雾 (2)人工降雨 (3)冷藏食物
【课后反思】
升华和凝华是物态变化中的一组现象,与前面学习的四种现象一起构成完整的物态变化体系。尽管升华和凝华现象并不少见,但不易被学生注意,而且气体不易看见,难以直接观察到。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从生活和实验出发,利用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辅以多媒体课件呈现一些不太常见的现象,为学生创设了多种多样的情境,实验激趣,问题驱动,充分让学生观察、实践、思考、动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了提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