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几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 教学设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读本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几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 教学设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读本

资源简介

第1讲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一课时 几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
【教材分析】
本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第1讲第1课《几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本课是开篇之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核心内容之一,在整个读本中具有重要地位。本课首先帮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中国梦是一场跨越百年的伟大梦想,其次理解中国梦的本质,从国家、民族、人民三个方面帮助学生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厘清中国梦与个人梦之间的关系,明白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认识到自身责任,并愿意为梦想而奋斗。
【学情分析】
通过七年级道法课的学习,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中国梦。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也对中国梦有所了解。学生虽然对中国梦有一定了解,但还比较浅显,大部分同学并不清楚中国梦的本质,也不理解中国梦与个人梦之间的关系以及国家为实现中国梦作出的不懈努力。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感悟中国梦提出的历史背景和中华民族对复兴的深切渴望;增强对中国梦的认识,为国家富强感到自豪,增强民族认同感。
道德修养:感恩国家为人民幸福生活艰苦奋斗,为国奉献。
健全人格:面对困难和艰苦环境,能坚定信心,克服困难,提升能力。
责任意识:探究中国梦的本质,理解中国梦最终落脚点是人民的幸福,厘清中国梦与个人梦的关系,明白我们每个人都和中国梦息息相关,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书写者,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全面理解中国梦的本质。
难点:深刻理解中国梦依靠全体人民的努力得以实现。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情景教学、讨论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同学们,你们的梦想是什么?为什么会树立这样的梦想?
(设计意图:通过现场采访梦想的方式,直接切入正题,为引出中国梦做铺垫)
教师总结:几位同学都分享了自己的梦想,这些梦想都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梦就有前行的力量。那大家是否知道,对于我们国家来说,也有一个伟大的梦想,叫“中国梦”。那么什么是中国梦呢?它跟我们个人梦想又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开启寻梦之旅,共同走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第一框:几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板书课题:几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
二、讲授新课
环节一:回望历史 感悟百年梦——中国梦的由来(板书)
活动一:分析材料
材料一: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人类文明分为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两种完全不同的文明形态。中华文明长期以来处于东方文明的核心地位,从秦汉直到晚清1800多年,中国的经济规模一直是世界第一,历史上的中国“鹤立鸡群”于世界长达1500年之久。
材料二:历史学家戴逸在《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中指出:1800年,全世界有9亿人口,中国有3亿人,占世界人口的1/3;中国的粮食产量也占世界的1/3,居世界首位;中国的工业产值,主要是手工业生产,占世界33.3%,而整个欧洲只占28.1%;18世纪全世界人口超过50万的大城市有10个,中国占了6个。
问题:历史长河中的中国是一个怎么样的国家?
教师:繁荣,发达,国力强盛。古代的中国是世界最辉煌的国家之一。这种局面什么时候打破了,1840年之后的国家,国家衰落,战争频繁,民不聊生,人民经历了无数的苦难。
(追问)那个时候的中华儿女的梦想是什么
教师:国泰民安。在当时梦想的种子已经扎根,要民族复兴,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只有经历过苦难的民族才对复兴有着深切的渴望。为了探索民族复兴之路,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各种尝试。最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活动二:观看视频《觉醒年代》片段。
问题:中国共产党是在什么情况下建立的,建党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教师:正如习总书记所说,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进行的一切团结,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跨越百年的伟大梦想。
环节二:今昔对比 探究中国梦——中国梦的本质(板书)
活动三:展示图片:两个辛丑年的对比
问题: 在国际舞台上面对不公平待遇,今天的中国可以做到霸气回怼,120年前的中国为何不行?今天的底气来自哪里?(学生回答)
教师:国家富强是实现中国梦强有力的底气与信心来源。
(追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谁的梦?
集体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国人共同的梦想。我们坚信,只要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顺应历史大势、共担民族大义,把民族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就一定能够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习近平
教师:中国梦是民族觉醒和振兴之梦。
活动四:对比两组图片:“山河破碎的国家与人民”和“繁荣富强的国家与人民”。回答: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生活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
教师:国家富强与民族振兴的最终落脚点是人民的幸福。
小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环节三:展望未来 共筑中国梦——中国梦的实现
活动五:小组讨论:个人梦与国家梦的关系。时间3分钟。
学生讨论及分享
教师: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人民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我们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书写者。中国梦的实现依靠每个人的努力。
活动六:完成“我们的梦想”
现在,我的年龄:
现在,我的梦想:
2035年,我的年龄:
2035年,我期望成为什么样的人:
2035年,我期望的国家是什么样子:
学生分享
教师:2035年,是我们追逐梦想的关键一年,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年。我相信,同学们期待的自己的样子,一定会实现,同学们期待的国家的样子也一定会到来。
课堂总结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愿同学们不负时代,不负韶华,用自己的奋斗去书写青春华章!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请同学们结合《理想照耀中国》或《觉醒年代》两部影视作品中的一部,就“我们的中国梦”,论述你理解的“中国梦”。题目自拟,字数500字左右。
【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