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届高考地理考法训练:水循环的意义典例剖析下图为伏尔加河主要流经地区示意图。从水循环的过程中和地理意义看,伏尔加河( )①流域内总体上蒸发旺盛②流域的部分降水源自西风带③河水主要参与陆地循环④使东欧平原总体趋于高低不平⑤促进里海的水分和热量平衡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⑤【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的地理意义,难度较大。伏尔加河,其流域位于较高纬度,气温较低,蒸发作用弱;属内流河,注入里海(世界最大湖泊),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促进里海水热平衡;因欧洲西部平原宽广,来自大西洋的西风能给该流域带来一定降水,形成补给水源;其侵蚀、搬运、沉积作用使地表趋于平坦,②③⑤正确,故选D项。考点分析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及理解意义 含义 理解促进地球上各种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 在水循环系统中,水的连续运动、转化,使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在一定时期内,全球的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 气态水、液态水与固态水,大气水、海洋水与陆地水始终相互转化,不断更新;局部地区短时间内可能有变化;平衡过程中水循环一直在进行吸收、转化和传输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能 水循环对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能起着吸收、转化和传输的作用,缓解了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太阳辐射能是水循环的动力和能量源泉;水循环平衡了海陆之间、高低纬度间的热量收支海陆间联系的纽带 水循环是海陆间物质联系的主要方式之一 陆地通过径流向海洋输送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海洋向陆地输送水汽塑造地表形态 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 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沟谷等侵蚀地貌;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三角洲等堆积地貌。降水也在不断影响着地表形态考法训练鄂尔多斯盆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东部,属黄河中游,除了沙漠高原地区为内流区外,其他均属于黄河水系。图为沙漠高原地区海流兔河韩家峁水文站多年平均径流过程线图,该河径流量80%以上来源于地下水。据此完成1-2题。1.鄂尔多斯盆地韩家峁水文站所在地区一年中下渗最多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2.6月以前海流兔河韩家峁水文站的径流量没有随降水增加而增加,主要是因为( )A.地下水流入河流滞后于降水下渗 B.下渗量受地表硬化影响极大提升C.春季气温回升快,地表蒸发加剧 D.地表植被少,涵养水源能力下降雨水花园(图a)是自然形成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地面的雨水。近年来雨水花园在建设海绵城市中有效解决了雨水形成地表径流处理的难题。我国自然环境多样,为应对某些地区的特殊环境,相关研究人员设计了错置型雨水花园(图b)。据此完成3-4题。3.采用错置型雨水花园的地区,环境的特殊性体现在( )A.地势起伏大,降水较集中 B.河网稠密,污染严重C.植被覆盖少,土地盐碱化 D.地势低平,内涝多发4.与常规雨水花园相比,错置型雨水花园( )A.可种植的植物种类更多 B.雨水汇水范围更大C.汇集净化雨水能力更强 D.维护和管理更方便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5.该示意图代表的水循环类型是( )A.海上内循环 B.陆地内循环C.海陆间水循环 D.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6.有关水循环的意义,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过程之一B.使陆地淡水总量不断增加C.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D.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洛杉矶水库是美国西部加利福尼亚州重要的“水肺”。2015年8月加利福尼亚州遭遇极端干旱天气,人们为了保护水源,向水库中撒进了9 600多万个黑色的“遮阳球”。据此完成7~8题。7.从水循环的角度看,导致洛杉矶夏季缺水的根本原因是 ( )A.蒸发多 B.降水少C.蒸腾强 D.地下径流多8.人们向水库中投放黑色“遮阳球”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水库水质 B.减少水分蒸发C.防止动物饮水 D.美化库区景观潮白河及其支流组成潮白河水系,该水系汇入海河而注入渤海。潮白河上游山区谷深河窄,苏庄以下进入平原,河谷开阔,易泛滥成灾。解放后,兴建密云和怀柔水库,控制山区洪水;并承担为北京市供水的任务。但近年来潮白河水源地水源减少,潮白河部分河段断流,地下水超采严重,且地下水质问题日益严重。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文材料,完成9~12题。9.潮白河水系参与( )A.海陆间循环 B.陆地内循环C.海上内循环 D.海上大循环10.潮白河属于水循环的环节是( )A.② B.③C.④ D.⑤11.密云水库的修建,说明( )A.目前人类对环节①影响最大B.可以增加环节②和③的水量C.人类可以改变④的季节分配D.科学技术可以调节⑤的流向12.潮白河上游山区谷深河窄、进入平原河谷开阔,这说明( )A.陆地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B.地表径流不断塑造地表形态C.缓解不同纬度地区热量状况D.水循环影响全球的气候生态城市化地区不透水面积增加改变了水循环的过程。下图示意某城市建设前后水循环过程的变化。据此完成13-14题。13.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A.地下水位上升 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C.降水下渗量增加 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14.相对于地面以土壤和植物为主的自然状态,城市不透水面积增加使蒸发量减小的主要原因是( )①城区风速加大 ②不透水面没有持水能力③城区气温升高 ④不透水面蒸发持续时间变短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图是我国华北某城市依“海绵城市”原理建设的道路绿化带。据此完成15~16题。15.下列对图中城市道路绿化带设计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绿化带的主要作用是防风固沙②绿化带面积大,缓解城市内涝③裸露地面铺设砾石不容易造成扬沙天气且不容易堵塞下水管道④下凹式绿化带易造成城市内涝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6.“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各环节影响最显著的是( )①调节地表径流 ②调节水汽输送 ③增加大气降水 ④增加下渗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下图为我国农村住宅的设计图,收集的雨水经过滤池再利用。完成17~18题。17.该住宅设计雨水花园主要目的是为了( )A.减少洪水威胁 B.缓解水资源紧缺C.改善生态环境 D.减少风沙危害18.该农村住宅设计最适宜推广使用的是( )A.华南地区 B.西南地C.华北地区 D.西北地区《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建设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是今后我国城市建设的重大任务。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有关专业人员探索了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取得良好效果。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指的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通过生态化措施,尽可能维持城市建设前后水文特征不变,有效缓解不透水面积增加造成的径流总量、径流峰值与径流污染的增加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下图示意一般城市和海绵城市雨水排放系统。据此完成19-20题。19.下列城市建设,属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一部分的是( )A.拓宽下水道、增加主干道坡度B.路面铺设透水材料、绿色屋顶蓄水C.裁弯取直河道,改变河流流向D.道路旁修建水渠、校园操场塑胶化20.与一般城市相比,海绵城市的水体排放量占比较低主要是由于( )A.雨季回灌,地下水储量增加B.枯枝落叶积存,地表径流缓慢C.热岛效应缓解,降水强度降低D.洼地增多、土地硬化面积减少2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2020年5月-7月,长江中下游地区暴雨洪水重于常年,为完善洪水排泄的缓冲功能,江苏省政府在某高校试点建设“海绵校园”。图甲为我国部分地区雨涝频次分布图,图乙为该高校试点建设的“海绵校园”示意图。(1)图甲显示我国雨涝频次的分布规律是______,江苏省夏季易发生的气象灾害有洪涝和_______。(2)图乙中“海绵校园”对水循环影响显著的两个环节分别是______和________。(3)分析图乙中铺设透水砖和增加绿化面积在建设“海绵校园”中所起的作用。(4)简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试验推广“海绵校园”的意义。1.B 2.A3.A 4.C5.C 6.B7.B 8.B 9.A 10.C 11.C 12.B13.D14.C15.C 16.D17.B 18.C19.B 20.D21.(1)大体从东南向西北减少;干旱/台风/高温(任写1个即可)(2)下渗;径流(地下径流或地表径流)(3)铺设透水砖有利于雨水和地表径流的下渗,增加雨水的存蓄量;增加绿化面积有利于通过植被截留降水,增加下渗,涵养水源,增加空气湿度。(4)缓冲洪峰;减轻内涝;增加水资源;降低径流污染;产生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任答3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