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著于竹帛谓之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 3.直线运动 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壹 变速直线运动 贰 运动图像 叁 速度计算 肆 学习内容导览 研究气泡的运动规律 学生实验 1. 在内径约为0.8cm、长约100cm的玻璃管中注水近满,上端留一小段空气柱,再用橡皮塞塞住管口。 2. 将玻璃管翻转后竖直(或倾斜)放置,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 3. 与同组的同学讨论:如何测量气泡从O点运动到20cm、40cm、60cm和80cm处所用的时间?写出你的设计方案。 4. 按照设计的方案做一做,把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并计算出各区间的时间和相应的速度。 实验步骤: ①设置 位置(离试管底部约20cm左右的O处)。 ②在计时点0位置以上每隔 cm用刻度尺量出4段,并用 做好记号。 ③先将玻璃管竖直放置,待气泡稳定在管内最上方后迅速将玻璃管颠倒后仍然竖直放置。 ④仔细观察气泡的运动,当气泡到达 时开始计时,分别记下气泡从计时点0运动到 cm、 cm、 cm、 cm处所用的时间。 ⑤将数据填入相应表格内。 计时点 20 40 60 80 20 橡皮筋 计时点 20cm 40cm 60cm 80cm 0cm O 设计方案: 实验数据记录: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从O开始的路程s/cm 0 20 40 60 80 从O开始计时的时间t/s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区间s'/cm 0~20 20~40 40~60 60~80 通过各区间的时间t'/s 通过各区间的速度v/(m·s-1) 2.74 2.82 2.78 2.78 7.3 14.1 21.3 28.5 0 7.3 7.1 7.2 7.2 交流与小结: 1. 根据气泡通过各区间的速度,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相同的路程,气泡通过的时间近似相等,且通过各区间的速度近似不变。 t/s s/cm 80 60 40 20 0 7 14 21 28 2.从图像可以看出,气泡在上升一段路程后,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__________(近似相等/不相等)。运动的路程和时间近似成_____(正/反)比。 近似相等 正 实验反思: 1.为什么不从玻璃管的底端开始做标记开始计时? 开始气泡运动不稳定,运动一段距离速度趋于稳定。 2.本活动对时间读数难度较大,你是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 增加玻璃管长度;气泡体积变大,上升慢。 3.区间距离取20cm,取10cm不行吗? 区间距离小,所测时间误差大,也有好处可以准确了解气泡的运动情况。 4.如果课本所取区间的距离不相等会影响结论吗? 不会影响。 一.匀速直线运动: 我们把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作匀速直线运动。 t1=10秒 S1=30米 t2=10秒 S2=30米 t3=10秒 S3=30米 t4=10秒 S4=30米 匀速直线运动特点: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速度大小是定值与时间和路程大小无关。 二.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1.路程—时间图像(s-t) s/m t/s 0 2 8 4 4 6 12 2.速度—时间图像(v-t) v/(m?s-1) t/s 0 t1 t2 t3 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表示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 是一条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 3.在同一坐标系中比较两运动物体的快慢 s/m t/s 0 t1 S2 S1 t2 A B 时间相同 t1=t2时 比较路程:S2>S1 路程相同S2=S1时 比较时间:t1<t2 v/(m?s-1) t/s 0 v2 v1 t1 t2 t3 v-t 图像与t轴平行,v是定值。在同一坐标图中,截距越大,速度越大(v2>v1);图线与横、纵轴围成的面积即是物体的路程:s2=v2t1 s1=v1t1 S-t图像倾斜程度表示速度大小,倾 斜程度越大,速度越大 基础巩固题 甲、乙两辆小车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此可判断: ①甲做____________运动,乙做____________运动; ②甲的速度为v甲= _____m/s,乙的速度 v乙=_____m/s, ③在10min内甲、乙运动的路程分别为________、 _____ 。 三.变速直线运动: 图中是苹果离开手下落时拍摄的频闪照片,每两次闪光之间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由图可以看出,在相等的时间内,它所通过的路程是逐渐变大的。 我们把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叫作变速直线运动。 1.变速直线运动特点: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等。 2.变速直线运动比较复杂,在粗略描述其运动情况时,仍可使用v=s/t表示速度,这个速度只能粗略地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称为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 3.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加速直线运动 减速直线运动 注意:v-t图线与横、纵轴围成的面积即是路程依然成立 龟兔赛跑的故事大家都听过,我们都认为兔子跑得快,但最终乌龟先到达终点,那么他们谁的速度大? 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某一段时间或某一段路程中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计算平均速度一般用总路程/总时间。在龟兔赛跑的故事中,我们应该说乌龟全程的平均速度比兔子快。 甲 乙 比较甲乙两车运动情况: 两车的运动情况 ②不同点是:甲是匀速直线运动;乙是变速直线运动 ①相同点是:都做直线运动。 例题:一列长 360m 的火车匀速穿过一条长1800m的隧道,测得火车完全通过隧道需要72s.求: (1)火车运行的速度. (2)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的时间. 分析:1.火车完全通过隧道的含义,火车头进隧道到火车尾出隧道的过程。 隧道长1800m 火车长360m 这个过程中火车通过的路程为: S=1800m+360m=2160m 火车运行的速度为:V=s/t=2160m/72s=30m/s 2.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含义: 火车尾进隧道到火车头出隧道过程。 火车长360m 隧道长1800m S=1800m-360m=1440m 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的时间 t2=s2/v=1440m/30m/s=48s 湍急的河水能推动水磨;空气的水平流动形成风,风可以驱动风力发电机发电。这些都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作动能。 风力发电 元代《农书》记载的两种水磨 {7DF18680-E054-41AD-8BC1-D1AEF772440D} s3=0.35m t3=0.30s v3=1.2m/s s2=0.35m t2=1.70s v2=0.20m/s 观察数据:小车前段/后段运动的平均速度 小车在做加速直线运动。在不同的路程段,小车的平均速度大小不同。 v后>v前 1. 美国科学家用天文望远镜,将激光器发出的激光照射到预先安置在月球表面的角反射器上。测量激光从发出到返回地球所经历的时间,就可以计算出地月间的距离。已知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3×108m/s。假设实验测得激光从发出到返回地球所经历的时间是2.56s,则从地球表面到月球表面的距离为多少米? 解: 根据 答:地球表面到月球表面的距离为3.84×108m v = t s 已知:v=3×108m/s t =2.56s/2=1.28S 求:s s=vt= 3×108m/s×1.28S= 3.84×108m 2. 请根据唐朝大诗人李白的千古名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估算他所乘的船的平均速度。 解:船的平均速度 答:船的平均速度41.7km/h(实际上,当时船速不可能这么快,这只是文学上的夸张性的描述)。 已知:“千里”即s=500km “一日”即 t=12h 求:v v=???????? = 500km12h =41.7km/h ? 3. 随着中国铁路的发展,高铁时代已经来临,下表为某次高铁列车从上海到南京的运行时刻表。 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①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②列车从苏州到无锡和从常州到南京,哪一路段运行得较快?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站名 上海 苏州 无锡 常州 南京 到站时刻 7:25 7:42 7:58 8:38 发车时刻 7:00 7:27 7:44 7:59 路程/km 0 84 126 165 301 已知:s=301km t=1h38min=98min 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v=???????? = 301km98min =3.07km/min=184.2km/h ? 苏州至无锡段 s1=(126km-84km)=42km t1=15min 苏州至无锡的平均速度为: v1=????1????1 = 42km15min =2.8km/min=168km/h ? 常州至南京段 s2=(301km-165km)=136km t2=39min 常州至南京的平均速度为: v2=????2????2 = 136km39min =3.49km/min=209km/h ? 在常州至南京路段运行得较快。 南京长江大桥下层铁路桥全长6772m,其中江面正桥长1572m,一列长428m的火车完全通过整个铁路桥用了6min,试计算:(1)这列匀速行驶的火车从车头驶入正桥到车尾离开正桥共需多少时间?(2)车上某一乘客通过正桥需要多少时间? 能力提升题 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如图,若频闪照相机每隔 闪拍一次。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做的是_________运动,从A点到F点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 。 能力提升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