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初中历史易错易混淆重点知识点归纳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考初中历史易错易混淆重点知识点归纳

资源简介

初中历史易错易混淆重点知识点归纳
中国古代史
1.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但不是道教的创始人,道教兴起于东汉
春秋时期的孔子提出“仁”的学说,而战国时期的孟子提出“仁政”。
墨子兼爱非攻 韩非子法治中央集权 庄子为道家 荀子为儒家
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与希腊雅典文化繁荣同一时期,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亚里士多德。
2. 不能说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只能说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汉字,文字可考历史从商代。
战国秦国李冰修都江堰。
农学 北朝农学家贾思勰齐民要术;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唐朝末年 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北宋
京剧(皮黄戏)为道光年间(19世纪中期)形成。
3.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禹 )。
西周末年周厉王时候发生了国人暴动,亡国之君是周幽王,之后周平王迁都到洛,东周开始。
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皇帝制度结束辛亥革命)丞相设于秦朝,废于明代朱元璋。
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西汉、司马迁、黄带到汉武帝)。
东晋、北宋、南宋都不是统一全国的政权。
辽宋夏金建立先后顺序为辽、北宋、西夏、金、南宋。
宋代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统一蒙古草原的是成吉思汗,建立元的是忽必烈,灭西夏和金的是蒙古政权,灭南宋的是元政权。
我国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统一中国的封建王朝是:元朝(1271年,忽必烈)。
灭亡明朝的是李自成起义,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的是努尔哈赤,建立清的是皇太极。
西周分封制 秦朝郡县制 隋唐科举制三省六部制 元朝行省制
4.铁农具与牛耕春秋时期出现,战国时期广泛使用,引起社会大变革(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丝绸之路创建于西汉。海上丝绸之路开始于汉武帝时期,元代达到顶峰。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宋朝出现夜市、早市、乡镇草市,与唐朝比商业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东京城内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
汉代丝绸之路引进西域的有苜蓿、葡萄、核桃、石榴。北宋引进的农作物是占城稻。明朝引进的有番薯与马铃薯(高产,利于人口增长)、花生、向日葵。
宋代海外贸易发达,政府鼓励海外贸易,两宋管理海外贸易机构市舶司。
清朝闭关锁国是严格限制而不是断绝一切海外贸易,还有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海外贸易。
5.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唐朝中期开始)最终完成的标志:南宋时期。
6. 我国科举制度正式形成:隋炀帝时开设进士科(隋朝),不是隋文帝。大运河的修建同样是隋炀帝时期。
明代科举八股取士,考试范围四书五经,阻碍社会进步。科举清末(1905年)废除。
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设立厂卫特务机构。注意设置锦衣卫的是明太祖,东厂的是明成祖(迁都北京,修北京城,郑和下西洋)。
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或我国封建君主集权发展到顶峰)的标志:军机处的设立(清朝雍正时期)。
7.西域,指今新疆和更西的地方,而非西藏。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当时不是汉武帝执政。
西藏(宣政院辖地)、台湾(澎湖巡检司)成为中国正式行政区是在:元朝
清朝:①顺治帝赐封达赖喇嘛。②康熙帝赐封班禅额尔德尼。乾隆确立金瓶掣签制度,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册封。③雍正帝设立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8. 两汉:文景之治是西汉的文帝和景帝 光武中兴是东汉光武帝
唐:贞观之治是唐太宗(天可汗 魏征 完善三省六部 玄奘西行 文成公主入藏)
开元盛世是唐玄宗 (统治前期,唐朝达到全盛,后期安史之乱,之后唐朝出现藩镇割据局面)
清朝:康乾盛世 (文字狱盛行)
康熙有关的有设置台湾府 册封班禅 平定噶尔丹的叛乱 雍正有关军机处 驻藏大臣
乾隆有关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中国近代史
1.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
2.《南京条约》中割香港岛给英国(不是香港),赔款2100万银元(单位不是两)。
《马关条约》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有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割台给日本(抗战胜利收回)。资本输出,允许开设工厂。
《辛丑条约》中,“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体现了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3.近代史上,使北京沦陷的事件:
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攻陷北京,火烧圆明园,《天津条约》中取得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特权。《北京条约》开天津为商埠。
1900—190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北京再次沦陷
1937年七七事变后,平津沦陷(北平、天津)
4.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割占中国领土东北和西北 150多万平方千米,最多瑷珲条约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洋务运动,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近代化过程 经济(器物)——制度——思想
洋务运动主张“自强(军事,江南制造总局)”“求富(民用 轮船招商局)”。19世纪60到90年代
戊戌变法(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六君子)主张“变法图强”。(“公车上书”的背景是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 1898年
辛亥革命主张“三民主义”。 1905《民报》三民主义(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孙中山将其发展为新三年民主主义) 武昌起义为1911年 孙中山没有直接参加
新文化运动为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思想大解放运动:前期民主科学,胡适提倡白话文;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是新文化运动后期的内容。
5.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由盛转衰标志为天京事变,《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绝对平均主义的性质,不可能实现。太平天国运动体现了新的时代特征,主要是指它反封建反侵略与发展资本主义(洪仁玕《资政新篇》)的主张。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矛头指向帝国主义,不反清政府,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
6.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鸦片战争(或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的标志: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签订)(1895)。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或《辛丑条约》)的签订(1901年)。
7.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第一所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戊戌变法时期,创办了京师大学堂(北大前身)----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8.三民主义指的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没有民主主义。
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同盟会。兴中会是革命团体。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袁世凯为了复辟帝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1915年护国战争挫败复辟。
北洋军阀统治结束于1927年北伐战争,随后南京国民政府(1927-1949)成立。
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的标志是国民党一大。(1924年)
9. 结束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标志:辛亥革命(1911年 孙中山)。不是封建制度。
10.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是南昌起义(1927)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的“星星之火”指的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一个根据地)的建立。
11.红军长征是从中央革命根据地(江西瑞金)出发,不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长征胜利结束是1936年甘肃会宁会师,不是吴起镇会师。
12. 国共不同时期的谈判:
(1)抗战时期: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七七事变后 1937.9月正式合作抗日。
(2)抗战胜利后:重庆谈判,但没有实现合作。
两次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的精神。
13.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揭开了世界反法斯西战争的序幕(中国最早反法西斯);1939年9月1 日,德国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而不是开始爆发。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战争规模最大化。
七七事变标志着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1936年12月),正式形成是在七七事变后《国共合作宣言》发表(1937年9月)。
14.敌后战场 1937年,林彪指挥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1940年,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提高共产党威望,振奋抗战信心。
正面战场时间先后排序 北平保卫战 淞沪会战 台儿庄战役 武汉会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 豫湘桂战役
1938年,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李宗仁指挥
15. 党的历史上重要的会议的内容:
中共一大:标志着共产党成立,这是中共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1921.7 上海
中共二大: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遵义会议:确定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是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建国前转折)
中共七大: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为抗战胜利和实现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中共八大:探索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建国后转折)
中共十二大:1982年邓小平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共十三大:1987年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中共十四大: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年邓小平南方讲话)
中共十五大:1997年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十六大:2002年,江泽民“三个代表”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十七大:2007年,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被写进党章。
中共十八大:2012年,(1)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2)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十九大:2017年,习近平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6.解放战争时期战略决战是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渡江战役不属于战略决战。
17.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登上历史政治舞台的事件是: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8.二战结束的标志是日本投降,不是德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
19.三个标志:
解放战争(全面内战)开始的标志是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标志是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是1949年4 月23日渡江战役,南京解放。
20.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开始于洋务运动,因为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方式,客观上带动了民族资本开办工厂生产,民族资本主义由此产生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进入“黄金时代”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中国现代史
1.中国现代史的开端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是新中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
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标志是新中国成立。
2.为新中国成立做好准备的会议是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起到临时宪法作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三大改造的完成(1956年)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结束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是辛亥革命;结束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历史的是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两千多年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是1952年土地改造的完成。
4. 结束了一百多年来中国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的事件是新中国成立;
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抗战胜利。
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的事件是——港澳回归 澳门回归的时间为1999年12月20日
5. 历史上三次剧变: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毛泽东领导人民取得新中国成立、邓小平开创的改革开放。
6. 农村政策四次调整中,先后顺序是:
土地改革----农业的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1999年,神舟一号发射成功。
2003年,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2008年,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翟志刚实现了太空行走。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20世纪70年代初,屠呦呦发现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8. 一五计划(1953-1957)后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但不是完成了工业化。
一五计划的成就中“一桥三路”是川藏、青藏、新藏公路。铁路为鹰厦、宝成铁路。
9.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建设成就(1956-1966)
成就:钢铁: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石油: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建成。1965年,我国原油和石油实现自给;交通方面: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
10.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颁布机构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
1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12.土地改革为国家工业化准备了条件。一五计划是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13.对外开放的窗口是深圳(1980)、最大的经济特区是海南岛(1988)、1990年上海浦东新区。
14. 港澳问题,涉及近代与西方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其解决需要外交途径;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一国两制的构想最初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香港和澳门成功实践。
15.改革开放后,对台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指导思想:江泽民的八项主张。
16.新中国的第一支海军是华东军区海军,组建于新中国成立前(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1971年自行研制导弹驱逐舰,2012年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
17.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1972年尼克松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联合公报》。但是一直到1979年中美才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中日关系正常化为1972年。
18.万隆会议(1955年,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不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1971年26届联大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
20. 厦门既是《南京条约》中被迫开放的第一批通商口岸,又是1980年国家首批设立经济特区的城市。青岛为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时德国势力范围,1984年成为沿海开放城市
2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奉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周恩来1953年会见印度代表首次提出)
22. 最早进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尝试的是——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获得土地自主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1984年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23. 我国对少数民族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1984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明确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国家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
24.2015年,习近平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25.“九二共识”是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打破了海峡两岸近40年的隔绝状态,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世界古代史
1、两大文明类型:大河流域文明(四大文明古国)、海洋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
三大宗教出现先后顺序: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都是起源于亚洲。
五大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
2、印度的种姓制度婆罗门掌管祭祀,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吠舍 ,首陀罗。最卑贱贱民 。
3、与古印度有关的文明:种姓制度、佛教、阿拉伯数字
4、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的实质一样:都是奴隶制文明
5、古代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他们较早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
6、自然环境对亚非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影响及认识。亚非文明:亚非文明古国发源于大河流域,以农业经营为主,文明类型属于大河文明、农业文明。欧洲文明:欧洲文明以海洋为中心,工商业发达,实行的是奴隶主民主政治。文明类型属于海洋文明、工商业文明。
7、历史上曾在伊拉克这一地区创造高度文明的国家是古巴比伦王国,它是生活在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建立的,在两河流域还诞生了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
8 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民主政治也随之发展到高峰。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注意成年男性公民,才有参加政治的权力。(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
9、罗马《十二铜表法》的地位:《十二铜表法》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万民法、经济法,以及众多的法律概念,它们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罗马法学系统。
10、罗马历史发展线索简表:罗马城(前8世纪)→罗马共和国(前509年开始)→称霸地中海(前2世纪)→罗马帝国(前27年)→地中海成为内湖(前2世纪)→帝国分裂(395年)→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
罗马帝国初期大致相当于中国汉朝,当时中国称该国为大秦
11、亚历山大东征,最远到达印度,影响:
给东方人民带来灾难;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加强了东西方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
12、对历史上的征服(战争)和反侵略斗争的认识:
历史上的征服战争一方面充满暴力,给被征服地区人民带来了灾难;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反侵略斗争维护了被侵略国家的利益和尊严,是正义的。
13、公历的缘起:我们今天使用的公历,是古代罗马人创设的。罗马的凯撒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编制新的历法,称“儒略历”。
14、529年,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编成《查士丁尼法典》,同时又编成《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以上四部统称《罗马民法大全》,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
15、西欧封建社会时期(中世纪)相当于中国南北朝、隋唐、宋元
封君与封臣制度(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时间:8世纪开始,内容:法拉克王国对土地分封的形式进行了改革,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封君与封臣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从西欧主要封建国家形成的历史来看,英吉利王国的形成途径不同于法兰西、意大利和德意志,后三个国家是由法兰克国家(查理曼帝国)分裂而来的。
16、从646年开始,日本孝德天皇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意义:日本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是明治维新。
17、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庄园的土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直领地”,收入全部归领主所有;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是佃户的生活来源。佃户取得份地的条件是义务耕种领主的“直领地”。“共用地”庄园的周围大多是林地、荒地等,被称为“共用地”,全体佃户都可以放牧,按照规定共同使用。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18、城市的自治斗常用的手段包括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分为自由城市、自治城市,得到自治的城市并不能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
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大学拥有的自治权:(1)免赋税特权(2)司法特权(3)教育自主权。课程设置一方面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世界近现代史
西欧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影响。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文艺复兴时期代表人物 意大利文艺复兴先驱但丁《神曲》、达芬奇 英国 莎士比亚
19 世纪近代科学与文化 巴尔扎克(法) 《人间喜剧》(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其中有《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展现了法国社会变迁史。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成熟,背景法国大革命)
3.”人”和“世界”被发现分别是指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4.资产阶级的法律文献容易混淆
英--《权利法案》1688——限制王权
美--《独立宣言》1776——反抗殖民统治,谋求独立。
1787宪法 三权分立,分权制衡 联邦制 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法-----《人权宣言》1789——反对封建专制,倡导自由、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拿破仑《拿破仑法典》1804——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
5.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导致了一战的爆发 轴心国和反法西斯同盟国---二战 北约(1949)和华约(1955)组织——美苏两极格局军事集团
促进经济发展的组织:欧盟1993年成立(EU)、世界贸易组织1995年(WTO)
维护世界和平的组织:联合国(UN)(根据雅尔塔会议,1945年成立)
国际形势的主流(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冷战结束,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多极化。世界经济格局发展的趋势---全球化
6. 19世纪初,玻利瓦尔、圣马丁率领的起义军,解放了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殖民地,而非整个拉丁美洲,斗争的对象是西班牙而不是葡萄牙。
章西女王是印度反英民族大起义(中国同时期太平天国运动)众多杰出领袖是的一位,她主要是在章西地区领导反英斗争,而不是说她一人领导了整个印度民族大起义。
20世纪20、30年代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英国殖民统治。
7. 18世纪初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俄国的近代化进程,但农奴制进一步强化。
1861年改革前危机来自于农奴制。1861年改革后,俄国仍是沙皇专制政体,但专制独裁开始出现了一些民主气息,社会性质是资本主义社会性质。
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二月革命是推翻沙皇专制的资产阶级革命,十月革命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社会主义革命。
8. 一战后,巴黎和会主要签订《凡尔赛条约》,华盛顿会议主要签订《九国公约》。
凡尔赛体系确立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秩序;华盛顿体系确立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的统治秩序。
9.新经济政策、新政的比较:
新经济政策:1921年,列宁在苏俄采取的经济政策。新在“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允许多种所有制并存,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相结合”。
新政:1933年,罗斯福开始推行。新在“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10. 一战后,资本主义相对稳定时期:1924—1929年。1929--1933年在美国爆发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并没有波及苏联,因为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斯大林实行计划经济,在此期间苏联经济特别是重工业发展迅速。
罗斯福新政的“新”主要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是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改革,并不是改革社会性质。
11.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签署,而不是《联合国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一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是国际联盟,二战后是联合国。
12. 打破德国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是1941年莫斯科保卫战;二战的转折点是1943年取得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开辟第二战场的是1944年美英盟军诺曼底登陆。
13. 日本、欧洲经济发展的共同内因和外因:外因是美国的帮助(欧洲为马歇尔计划),内因是制定适当经济政策,发展科技和教育,重视人才培养。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都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实质是社会制度发生了变化。
14.1960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17个国家独立
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在非洲殖民历史的结束
15. 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事件有:巴黎公社、十月革命、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马克思主义诞生(1848)共产党宣言发表
巴黎公社(1871)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苏维埃俄国(1917)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
国家名称的演变:1917年以前是沙俄;1917年十月革命后至1922年底,是苏维埃俄国,简称苏俄;1922年底至1991年是苏联;1991年以后俄罗斯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建立;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完成。
16. 1961年,不结盟运动,标志着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17.1955年,苏联联合东欧国家成立华沙条约组织,这样二战后的新的世界格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把美苏冷战推向高潮。“西德”和 “东德”成立(1949年),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终结。
18.第一次工业革命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入电气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核心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互联网的普及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