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1-7《制作一个潜望镜》(表格式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1-7《制作一个潜望镜》(表格式教案)

资源简介

教科版 一年级上册 《植物》单元 7.制作一个潜望镜 教学设计及反思
单元 《植物》 课题 7.制作一个潜望镜 课时 1
核心概念 3.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学习内容及要求 3.3 声音与光的传播。 5~6年级 ⑥知道光遇到物体会发生反射现象,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通过研究潜望镜结构,知道潜望镜是根据光的反射原理制作的。 科学思维 通过画光的反射路线,知道光通过平面镜,通过设定的角度,反射到眼睛里,从而看到物体。 探究实践 通过制作潜望镜,使用并改进自己制作的潜望镜,知道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材料,模拟制作潜望镜,进一步理解潜望镜的工作原理。 态度责任 通过制作潜望镜的活动,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愿意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制作一个潜望镜。
教学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了解潜望镜的工作原理,并画出光线图。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潜望镜模型、潜望镜制作套件等。
学生:潜望镜塑料套件1个/组、潜望镜制作套件1个/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 好,我们开始上课了。大家坐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继续认识的光的。 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 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
一、聚焦:怎样看到水面上的物体(预设2分钟) 材料准备:课件、潜望镜模型 1.思考:(课件出示潜水艇的图片)潜水艇在水下航行时,是用什么观察海面上的情况的? 2.交流:(出示潜望镜模型)谁想来试一试? 3.归纳:这个仪器叫潜望镜。 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让学生对熟悉的现象进行进一步思考、推测,从而快速进入到今天课堂要探索的问题,达到开门见山的效果。
二、探索:简易潜望镜(预设35分钟) 材料准备:课件、潜望镜塑料套件1个/组 1.研究潜望镜。 谈话:老师有一个简易的潜望镜,谁想试一试呢? 演示:学生蹲讲台下,利用潜望镜,观察讲台上面的物体。 探究:打开简易潜望镜,了解潜望镜的工作原理。 ①思考:潜望镜可以分为几部分呢? ②交流: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潜望镜可以分为镜筒、镜头(物镜、目镜)、镜片等组成。 ③观察:了解潜望镜镜片的位置。 ④研究:我们是如何通过潜望镜看到物体的呢? ⑤讨论:师生交流分析潜望镜工作原理。 潜望镜上下各有一面倾斜 45°角的平面镜。地上面的、远处的景物反射的光,照射到潜望镜上面这块平面镜上,再反射到下面这块平面镜上,最后反射到人的眼里,人就能从低处看见地上面的、远处的景物。 ⑥图示:画一画潜望镜光线传播的路线。 引导学生了解潜望镜的光的传播路线:潜望镜运用了光的反射原路,两个镜片使物体经过两次反射后射向眼中,所以通过潜望镜下方的镜头(目镜)就能看到比自己视线更高的物体了。 2.制作潜望镜 (1)谈话:能根据潜望镜原理来制作潜望镜吗? (2)讨论:怎样制作潜望镜? (3)交流:出示潜望镜制作步骤。 ①在纸盒两个长边距边缘约1厘米处各画一条直线。 ②用直角三角板在纸盒两端距边缘约 1 厘米处各画一条斜线。 ③在纸盒的对应面上重复画上面的线。 ④用剪刀将 4 条斜线剪开。 ⑤像图中那样,将两面镜子插入纸盒开口,并保持镜子的反射面是相对的。 ⑥在镜子的反射面前各开一个窗口。 (4)学习:看视频系统学习潜望镜制作方法。 (5)制作:出示活动要求。 ①同桌2人一组,领取一套潜望镜材料。 ②根据书本第 19 页的内容制作潜望镜。 ③使用制作的潜望镜观察事物,并改进潜望镜。 ④说说画画潜望镜的工作原理。 (6)展示:说说自己潜望镜的优缺点和改进方法。 3.潜望镜的应用 (1)讨论:你可以用你的潜望镜观察什么事物? (2)交流:潜望镜会被应用在哪些地方? (3)小结:潜望镜在科学研究和国防建设上有很多用途。科学家用潜望镜在地下室里观察火箭的发射;科研工作者用潜望镜在保护墙内观测有放射性危险的实验;潜水艇在水下航行时,用潜望镜观察海面和空中的情况……它不只应用在水下,科学家还发明了应用于陆地上的潜望镜,如战壕潜望镜、坦克潜望镜等,科学家甚至还发明了应用于空中的飞机潜望镜。 通过使用潜望镜,了解潜望镜的结构,加强对光的反射性质的认知。进一步通过潜望镜的制作考查学生对光的理解程度。通过潜望镜应用的研讨,学生了解潜望镜的广泛作用,从而对光的反射有更深的认识。
三、课外拓展小结(预设:3分钟) 1.讨论:了解了潜望镜的应用,你想怎样改进你的潜望镜。 2.挑战:还能用其他材料来制作潜望镜吗? 3.尝试:潜望镜的制作方法很多,用塑料管或空牛奶盒都能做。课余时间上网查询更多潜望镜的制作方法,进一步改进我们的潜望镜,在研究改进中了解更多光的奥秘。 (1)怎样让潜望镜能观察更多的方向? (2)怎样克服潜望镜中镜头容易被水影响的问题? (3)怎样让潜望镜在晚上黑暗的环境下工作? 这个拓展活动,是对自己作品的一次自我评价。在大家的交流过程中,产生更多的可代替方案,对于潜望镜使用过程中的诸多问题,提出假设性建议。看似有点空洞的讨论,但是却充满了奇思妙想,非常有意义。
五、练一练 一、判断题 1.中午阳光充足时,镜子反射的光,我们可以用肉眼观看。( ) 2.一束白光照射进潜望镜里,反射出来的是七色光。( ) 3.我们没办法让放在阴暗角落里的物体接受阳光的照射。( ) 4.潜望镜主要运用的是光的折射原理。( ) 5.利用潜望镜能从桌子下方看到桌子上面的东西。( ) (答案:1.× 2.× 3.× 4.× 5.√ 二、选择题 1.战斗中,士兵躲在墙后,不伸出头部,用( )可以观察到墙外的情况。 A.望远镜 B.潜望镜 C显微镜 D 放大镜 2.下列选项中没有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的是 ( )。 A.美国宇航员在月球上安装特殊的镜子用于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B.皮影戏艺人借助皮影演出 C.驾驶员从镜子中观察车后侧较大范围内的情况 D.人照镜子 3.用两片平面镜制作潜望镜时,这两片镜片( ) A.与水平面斜成 45°,且镜面相对 B.两镜片相连,夹角成90° C.与水平面斜成 30°,且镜面相对 D.与水平面斜成 60°,且镜面相反 4.( )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作而成。 A.三棱镜 B.潜望镜 C.眼镜 D.老花镜 5.下列工具中,与汽车反光镜原理相同的是( )。 A.放大镜 B.家用穿衣镜 C.三棱镜 D.眼镜 答案:1.B 2.B 3.A 4.B 5.B
六、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整理材料的好习惯。
七、板书设计
八、课堂反思
本课是《光》单元的最后一课,通过简单回顾本单元的知识概念及运用,聚焦到单元知识综合运用:利用光学知识制作一个潜望镜。 第一部分教材呈现了一艘潜艇,说明潜望镜经常使用在潜艇上,让学生明白潜望镜的作用,同时联系本单元的知识,进行巩固和运用。 第二部分是制作潜望镜。教材呈现了制作的方法和所需要的材料,这些材料都是学生生活中可以找到的,提醒教师和学生材料需要自己准备,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材料进行科学学习。教材还提醒制作潜望镜的材料还有很多,希望学生能够关注生活,进一步在生活中延伸应用。 制作活动可以转化为微项目进行实施。 【学情分析】 通过前期课堂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光的特点:直线传播;遇到障碍物能反光,且反射光线也是直线传播;能被多次反射;入射光与反射光角度相同。本节课让学生综合利用光学知识,从了解潜望镜内部构造及作用到自己动手制作,实现了知识到实践运用地提升。在动手中去感受平面镜在军事及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兴趣高,在制作中的热情会提高学生自我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疑难解答】 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潜望镜是怎样工作的吗? 答:外界事物本身发光或者被照亮发射出光,沿直线传播到潜望镜的第一块平面镜,第一块镜面反射光,到第二块平面镜,第二块镜面再次反射光,到达我们的眼睛。所以我们就能看到物体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