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科版 四年级上册 《声音》单元 1.听听声音 教学设计及反思单元 《声音》 课题 1.听听声音 课时 1核心 概念 3.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学习内容及要求 3.3 声音与光的传播 3~4年级举例说明声音因物体的振动而产生。②举例说明声音在不同物质中可以各个方向传播。③知道声音有高低和强弱之分,声音高低和强弱变化是由于振动的变化引起的;制作能产生不同高低、强弱声音的简易装置。④知道噪音的危害和防治,学会保护听力的常用方法。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科学观念 通过倾听不同的声音,知道声音有高低强弱等不同。 科学思维 通过区分声音来源不同,能给声音进行简单的分类。 探究实践 在听声音的活动中,能用合适的词汇来描述听到的声音。 态度责任 在认识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乐于与同伴交流。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细心倾听周围的声音。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能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描述并分类。教学 准备 教师:1.教学课件;2.准备简单的一些乐器。学生:观察记录单。教学过程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上课 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 课前谈话,提出要求: 主要内容: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探索听听声音。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课件,乐器 1.尝试让乐器发出声音。 提问:刚才我们让哪些物体发出了声音? 2.请学生上台表演。 提问:仔细倾听,你发现这个声音是怎么样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己利用乐器发出声音,贴近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并试着倾听这些声音。二、听听声音,尝试描述(预设20分钟) 材料准备:观察记录单 1.模仿声音 提问:你能模仿更多物体发出的声音吗?其他同学来猜一猜这是什么发出的声音? 2.听音频,描述声音 (1)教师播放,集体倾听 听听播放的这段音频中有哪些物体在发出声音,并记录下这些声音是怎么样的。 提问:我听到了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它是怎么样的。 教师引导介绍:我们听到的声音各不相同,他们有的悦耳,有的刺耳,有的高,有的低。 【设计意图】通过听一听声音,模仿声音,用一些词语描述声音,是学生最喜欢的事情,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一些词语,比如高低、强弱等,帮助学生加强认识声音的不同。三、给声音分类(预设10分钟) 材料准备:学生记录单 1.布置任务 提问:这些都是我们刚才听到的声音,你能给这些声音分分类吗? 2.讨论:小组内讨论分类标准。(人类生产生活、自然界发出、动物的叫声) 3.反馈小结。 提示学生按动物发出的声音、自然界的声音和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分类。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主动交流汇报所分类的方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分类的依据,从而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声音。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其说明理由,训练学生有理有据说明想法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证据证明的实证意识。四、用《闪烁的小星星》认识声音的不同(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课件音乐 1.认识乐曲 提问:这首歌曲中最高的音是哪个 最低的音是哪个 2.听一听前后二部分的乐曲,区别不同。 提问:说一说前后两部分歌曲的有什么明显的不同 3.手势比划:学生根据边唱曲谱边唱边用手势比划音符的高低。 4.教师小结:声音有高低强弱变化,这些高低强弱变化也给我们带来了美妙的视听体验。 5.刚才我们制造了声音,也听了很多声音,你有没有对声音产生一些问题呢? 6.我们将在后面的学习中,逐一了解声音的魅力。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乐曲来感受声音的不同变化,并且用手势比划,进一步提升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五、练一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声音中()属于人类活动生产的声音。 A.溪流声 B.鸟鸣 C.汽车的喇叭声 D.雷声 2.小明回答问题的声音太轻了,可以用科学词汇()进行描述。 A.高 B.低 C.小 D.弱 3.()不属于家里的声音。 A.菜市场的吆喝声 B.炒菜的声音 C.打呼噜的声音 D.电视机的声音 4.下列声音属于噪声的是() A.餐厅的背景音乐 B.电视里主持人的讲话 C.走廊里的尖叫声 D.手机里播放的摇篮曲 5.下列声音比较悦耳的是() A.机器的轰鸣声 B.睡前的轻音乐 C.汽车的喇叭声 D.狂风呼呼的声音 二、判断题 1.在我们的生活中声音随处都有。 2.不同动物的声音不一样。 3.声音没有高低之分。 4.声音都很悦耳。 5.声音需要用耳朵去听。 参考答案: 1.C 2.D 3.A 4.C 5.B 1.√ 2.√ 3.× 4.× 5.√六、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七、板书设计八、课堂反思《听听声音》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起始课,本课通过“听听周围的声音”和“描述你听到的声音”引导学生开始关注声音。 活动1:倾听周围各种各样的声音,对听到的声音进行简单的描述,初步辨别声音的“高低”与“强弱”的不同。 在活动1中,首先播放了鸟叫声,发现孩子们能够轻松辨别出“我听到的声音”、“声音由( )发出的”,在描述“声音的特点”时,用的词汇非常丰富,比如“柔和”、“清脆悦耳”、“震耳欲聋”等,虽然词汇量丰富,在使用时不是太恰当,老师及时做了纠正,再播放其他声音的时候学生描述就更规范了。 活动2:对听到的声音进行简单的科学分类。 在活动2中,孩子们用了两种方法分类: 一种是根据声音强弱分类,把听到的机器轰鸣声归类到“强”,把流水声归类到“弱”。 另一种是根据声音来源分: ①把鸟叫声、鸡叫声、猫叫声归类为“家禽声”,后纠正鸟和猫不是家禽,但都属于动物,所以这类声音来源为“动物的叫声”。 ②把流水声、风声归类为“野外的声音”,即“自然界的声音”。 ③把人类使用工具发出的声音、生成建设发出的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声音称为“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最后为了帮助学生识别乐曲《闪烁的小星星》中的音符,并分辨它们的高低顺序,使抽象的音高关系变得直观、形象,我们分别向音乐老师王珊珊和赵安迪请教并使用了音乐课中常用的"柯达伊"手势,用直观的手势表示出各音的相对高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