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 2-8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表格式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 2-8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表格式教案)

资源简介

教科版 四年级上册 《呼吸与消化》单元 8.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 教学设计及反思
单元 《呼吸与消化》 课题 8.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 课时 1
核心 概念 5.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学习内容及要求 5.5 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 3~4年级⑥描述人体用于摄取养分的器官,列举保护这些器官的方法。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1.科学观念 通过模拟实验和查阅资料,知道人体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每个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认识到食物在人体内会按顺序进入这些消化器官,被消化吸收。 科学思维 通过观察比较,能准确说出各消化器官的主要特征。 探究实践 在观察和比较的过程中,能对食物消化过程图进行补充完善,会分享研究结果。 态度责任 在探究过程中,能有意识关注到消化器官对人体的重要性,增强健康生活的意识。
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知道各个消化器官的功能是由其相应结构决定的。
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理解并具体说出食物消化是由多个器官共同协作而完成的过程。
教学 准备 教师:1.教学课件;2.人体消化器官的图。
学生:1.科学作业本;2.各小组准备一个塑料袋,一小段透明塑料软管,面包、煮熟的南瓜、米饭、切碎的水果等食物。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 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 课前谈话,提出要求: 主要内容: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探索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
一、激发兴趣、聚焦问题(预设2分钟) 材料准备: 教学课件 1.谈话交流:我们了解到食物在口腔里被初步消化后,发生了很多变化。当食物进入身体后,还会经历哪些器官,是按照什么样的路线进行的? 3.揭示题目: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导入启发学生按照自己对食物消化过程的理解,进入新课的思考,期望学生能有依据地推测食物在身体内的旅行路线。
二、食物在人体的“旅行”路线(预设8分钟) 材料准备:教学课件、科学作业本 1.学生活动:在空白人体轮廓图上画出食物的“旅行图”,用文字标注消化器官的名称,用箭头表示食物前进的路线。 2.全班交流:选择部分学生对自己的食物“旅行图”进行简单的交流介绍。(借助实物投影展示食物的“旅行图”。) 3.教师引导:每个同学画出的消化器官和顺序都不一样,到底经历了哪些器官?是按什么顺序?在各个器官中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我们要一起认识下消化器官。 【设计意图】通过画食物“旅行图”的活动充分暴露出学生对食物消化的原有认知,引发生生碰撞产生争议或是疑问,以此激发学生深入探究“食物在身体里是如何被消化吸收”的兴趣。
三、认识人体消化器官(预设25分钟) 材料准备:教学课件、小组用模拟实验器材 1.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及其功能 (1)提问:谁有好办法,帮助我们确切地知道食物在人体中“旅行”的路线呢? (2)引导:请同学们认真对照科学家通过以上多种方式获得的人体消化图,看看你的哪些想法是合理真实的。 (教师出示教学课件展示科学家绘制的人体消化图。) (3)学生活动:分小组交流比较并完成记录自己合理或不合理的想法,汇报认为合理的路线(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 (4)阅读资料,分析交流各个器官的结构与功能间的关联。 (口腔—磨碎食物—牙齿、舌头、唾液) (食道—运输—蠕动、直) (胃—磨得更细—肌肉发达、有消化液) (小肠—吸收食物的营养—长) (大肠—吸收水分)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资料、交流碰撞,逐渐理解各个消化器官的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2.模拟食道和胃的工作 (1)出示透明塑料软管、装有食物和水的塑料袋,问:这两种材料可以模拟什么器官?怎么模拟? (2)学生活动:观看微视频,分小组进行模拟实验。 (3)交流汇报:挤压吸管使食物往前移动说明食道是靠蠕动来运输食物的。反复揉捏塑料袋,袋中的食物从小块变成了糊状,这说明通过胃的蠕动,食物从小块变成了食糜。 (4)视频补充:科学家研究获得的食物在人体内被消化、吸收的整个过程。(播放食物在体内消化的完整过程。) (5)小结:实际上参与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不止5个器官,还有肝脏、胆囊、胰腺。它们会分泌出消化液,流入胃、小肠,参与食物的消化。 (6)追问:如果缺少几个器官,还能正常完成消化和吸收的任务吗? 3.总结:食物进入人体后的消化和吸收是由这些器官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的,这就是一个整体——消化系统。人的任何一项生命活动都是如此。 【设计意图】人体的内部就像一个“暗箱”,利用模拟实验和视频资料等将“暗箱”可视化,以帮助学生理解认识“食物在体内消化和吸收是需要各部分器官各司其职、协同完成的。”建立系统和有联系的观点 。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其说明理由,训练学生有理有据说明想法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证据证明的实证意识。
四、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预设5分钟) 1.提问:同学们有被噎到、胃痛、肚子饿、肚子痛、牙痛的经历吗?你知道是怎么引起的吗? 2.思考:消化器官对我们人体健康非常重要,我们应该怎样来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呢? 3.补充:关于饮食健康的谚语和儿歌。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认识消化器官对人体健康非常重要,要养成良好的健康饮食习惯,保护好消化器官。
五、练一练 一、选择题 1.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主要在( )里完成。 A.食道 B.胃 C.小肠 D.口腔 2.“会蠕动,内壁肌肉发达,能分泌液体帮助消化”描述的消化器官是( )。 A.胃 B.口腔 C.食道 D.以上都是 3.负责将食物磨碎,与唾液混合的消化器官是( )。 A.咽部 B.口腔 C.胃 D.食道
4.通过反复揉挤塑料袋里的食物可以模拟( )的功能。 A.胃 B.小肠 C.大肠 D.以上都行 5.在“模拟胃的工作”的实验中,我们发现胃的主要作用是( )。 A.吸收食物中的营养 B.运送食物 C.把食物变成食糜 D.储存食物 二、判断题 1.食物的消化不经过肝器官。 2.食物经过食道到达胃,胃的蠕动将食物磨碎、分解成食靡,胃里还有胃液,帮助消化食物。 3.胃只是储存食物,不消化。 4.消化食物时,需要消化器官之间相互配合。 5.吃太多会增加胃的负担,但饿肚子不会影响胃的健康。 参考答案: 1.C 2.A 3.B 4.A 5.C 1.√ 2.√ 3.× 4.√ 5.×
六、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
七、板书设计
八、课堂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