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科版 四年级上册 《呼吸与消化》单元 1.感受我们的呼吸 教学设计及反思单元 《呼吸与消化》 课题 1.感受我们的呼吸 课时 1核心 概念 5.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学习内容及要求 5.5 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 3~4年级⑥描述人体用于呼吸的器官,列举保护这些器官的方法。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科学观念 通过感受呼吸和观察人体呼吸器官图,知道呼吸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等器官协同参与呼吸活动。认识到呼吸是人体的重要活动,呼吸是气体交换的过程,空气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思维 通过比较呼气、吸气时感受身体内外部的变化,通过人体呼吸模拟器的变化能解释呼吸的过程。 探究实践 通过呼吸体验活动,感受身体各部分的变化。进行人体呼吸的模拟实验,了解呼吸器官在呼吸时是协同合作的。 态度责任 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愿意倾听别人的观点,对探究自己的身体感兴趣。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通过自身体验,相互观察并结合实验器材进行模拟实验,了解呼吸的过程是气体交换的过程,鼻腔、口腔、气管、肺等器官共同参与呼吸活动。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在感受呼吸和使用人体呼吸模拟器进行模拟实验时,体会呼吸器官内外部变化,了解呼吸过程中各器官的协同作用。教学 准备 教师:1.教学课件;2.呼吸系统结构图;3.人体呼吸模拟器。学生:1.科学作业本;2.观察记录单(呼吸系统结构图)等。教学过程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上课 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 课前谈话,提出要求: 主要内容: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感受我们的呼吸。一、激发兴趣、聚焦问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人体呼吸器官图 1.课件出示儿童水下捏鼻子的图片 提问:如果你是他,你会有怎样的感受?你对呼吸有哪些了解? 2.出示人体呼吸器官图 提问:我们每时每刻都需要呼吸,为什么呼吸是我们身体的重要活动呢? 小结:氧气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 3.揭示课题:感受我们的呼吸(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关于呼吸的前概念。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到我们每时每刻都需要呼吸,是因为氧气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进行引题。二、感受呼吸过程(预设10分钟) 材料准备:学习单、呼吸系统结构图 1.了解人体呼吸器官 提问:你知道参与呼吸的器官有哪些? 出示人体轮廓图指导学生认识并了解人体呼吸器官及名称 感受呼吸过程 结合图片进行有意识地呼吸。提醒:一呼一吸算一次呼吸。 感受呼吸过程中,胸腔和腹腔的变化。 3.提问: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们发现了什么?进行记录 【设计意图】通过有意识地亲身感受呼吸活动,了解在呼吸的过程中腹部、胸腔等部位的变化并进行记录,突破教学重难点。三、模拟人体呼吸(预设15分钟) 材料准备:学习单、人体呼吸模拟器 出示人体呼吸模拟器 提问:人体呼吸模拟器各部分结构分别模拟人体的哪些部位? 怎样用这个装置来模拟吸气和呼气?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使用装置模拟吸气和呼气。 3.教师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各部分结构的变化。 提问:哪种情况模拟吸气?哪种情况模拟呼气?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介绍和学生体验人体呼吸模拟器,了解呼吸的原理以及在呼吸的过程中,气管、肺、胸廓、膈肌的形态变化和气体流动方向,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其说明理由,训练学生有理有据说明想法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证据证明的实证意识。四、交流互动(预设10分钟) 1.交流讨论一: 结合人体呼吸器官图和呼吸模拟器,说一说参与呼吸的器官有哪些?作用是什么? (预设:参与呼吸的器官有鼻腔、气管和肺。鼻腔能阻挡灰尘并温润气体,气管是连接鼻腔和肺之间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交流研讨二: 吸气和呼气时,气流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入各器官的? (预设:吸气时,空气由鼻腔或口腔进入气管,再进入肺。呼气时,是空气由肺部到气管,再由鼻腔或口腔呼出。) 交流讨论三: 吸气和呼气时膈肌和胸腔分别是怎么运动的呢? (预设:吸气时膈肌向下,胸腔扩张;呼气时膈肌向上,胸腔收缩。) 4.提问:关于呼吸,你还想了解哪些事情?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研讨梳理体验活动与模拟实验中获取的信息,形成对参与呼吸的器官及其作用的认识,展现了学生学习成果,同时通过“关于呼吸,你还想了解哪些事情?”期望学生在初步了解呼吸的基础上,对呼吸产生进一步的兴趣。五、练一练 一、选择题 1.呼吸时,气体交换的场所是( ) A.鼻腔 B.支气管 C.肺 D.舌头 2.人呼吸时会消耗(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 D.氮气 3.下面不参与呼吸的器官是( ) A.肺 B.胃 C.支气管 D.咽喉 4.( )是维持生命的必需物质。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氮气 D.一氧化碳 5.我们无时无刻不在( ) A.呼吸 B.睡觉 C.呼气 D.吃饭 二、判断题 1.鱼是用肺呼吸。 2.我们白天在呼吸,但是晚上睡觉的时候我们的呼吸就停止了。 3.呼吸时肋骨的位置不变。 4.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没有变化。 5.在人的呼吸器官中,气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参考答案: 1.C 2.A 3.B 4.B 5.A 1.× 2.× 3.× 4.× 5.×六、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七、板书设计八、课堂反思一、教材分析 《感受我们的呼吸》是《呼吸与消化》单元的第一课,为后续《呼吸与健康生活》和《测量肺活量》两课的学习打基础。在本课中,学生通过感受呼吸的过程及用简单装置模拟人体呼吸, 认识参与呼吸的人体器官,发现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主要有两个探究活动: 1.用感官体验呼吸过程,理解呼吸包括“一呼一吸”,同时通过用手摸的方法发现呼吸过程中胸腔与腹部的变化。 2.用人体呼吸模拟器模拟人体的呼吸,进一步认识呼吸器官在呼吸过程中的变化。 二、课堂反思 第一个探究活动中,全班同学一起双手放肋骨两侧,感受呼吸过程。学生很容易感受到胸腔的扩张和收缩,但对于腹部和膈肌的变化,学生理解起来就费时一些。 采用换个角度的方法,让学生一只手摸肚子,一只手摸腰带的位置,感受腹部肌肉“变硬”、“变软”来理解腹部的收缩和放松。不知道这样设计是否合理,还请大家指点。 理解了呼吸过程中胸腔、腹腔、膈肌变化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呼和吸的过程,指着自己的身体部位讲述给本组同学听,推举小组代表到讲台前展示。 此环节,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中,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将本课知识重点和难点掌握了。 第二个活动是打开呼吸器官“暗箱"进行呼吸过程观察的活动。学生们在体验过呼吸过程后,很自然的会猜测身体内部呼吸器官是怎样工作的? 通过此模拟实验,既让学生建构了呼吸器官参与呼吸作用的科学认识,又让学生产生进一步研究呼吸的兴趣和欲望。 课程设计中第一个探究环节预设时间长了些,所以第二个环节的模拟实验器材,是我与实验员课前组装好的,安装过程中发现,我们的手太大了,如果让学生的小手安装会更好一些,学生失去了一次动手操作的机会,感觉有些遗憾。 三、实验器材 实验器材更接近我们人体呼吸器官的特征,很好的区分了气管和支气管,清晰的展示了呼吸的过程,不会让学生产生误解,值得点赞推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