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科版 四年级上册 《呼吸与消化》单元 2.呼吸与健康生活 教学设计及反思单元 《呼吸与消化》 课题 2.呼吸与健康生活 课时 1核心 概念 5.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学习内容及要求 5.5 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 3~4年级⑥描述人体用于呼吸的器官,列举保护这些器官的方法。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1.科学观念 通过资料阅读和体验活动,知道呼吸就是气体在体内交换的过程,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肺是身体进行气体交换的“中转站”。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会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吸入更多的氧气,所以呼吸次数增多。 科学思维 通过比较,能对人体运动和呼吸次数的关系进行推理、解释。 探究实践 体验人体运动后对呼吸次数的影响,能严谨地记录实验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得出结论。 态度责任 能耐心细致地完成测量活动,在活动中相互协作,真实记录。明白呼吸和健康之间的关系,树立健康生活的意识。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通过统计与分析不同状态下呼吸次数的变化,推理出呼吸功能与健康生活的关系。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体验人体运动对呼吸的影响并了解气体交换的情况。教学 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计时器(秒表)、班级记录表。学生:科学作业本、计时器、小组汇总记录表,学习单等。教学过程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上课 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 课前谈话,提出要求: 主要内容: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探索呼吸与健康生活。一、激发兴趣、聚焦问题(预设3分钟) 1.复习导入:我们呼吸时,内部呼吸器官会发生什么变化? 2.呼吸时吸进和呼出的气体一样吗? 3.一个人一分钟呼吸次数是固定不变的吗?板书课题:呼吸与健康生活。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引入新知,了解学生关于呼吸的前概念水平,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是否有变化,引出新课——呼吸与健康生活的关系。二、探索与发现:人体活动与呼吸(预设25分钟) [材料准备:计时器、学习单、汇总记录表] 活动一:了解呼与吸时气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经过仔细地分析发现:人们吸进去和呼出来的气体成分有所差异,请观察柱形图,你发现了什么? 2.呼出的气体与吸进的气体相比:氧气会减少,二氧化碳会变多,氮气含量不变。 活动二:活动对呼吸次数数量多少的影响 1.测量安静状态下一分钟呼吸次数 ①出示计时器并介绍使用方法,记录单。(放松心情正常呼吸,不要刻意控制呼吸。) ②学生实验:测试1分钟呼吸的次数,并记录。 ③数据处理:三次测量后取相同数值较多的数;没有相同数值的,取位于中间大小的数。 2.测量不同运动后一分钟呼吸次数 ①提问:你觉得哪些活动让你的呼吸次数发生变化? ②在进行运动量大小不同的运动之后进行测量呼吸。 ③提示:运动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一个活动结束后马上测量1分钟呼吸次数,测量结果要及时记录,在进行第二个活动时一定要先恢复到安静状态的呼吸。 3.交流互动:运动后人的呼吸次数会增加,运动量越大,每分钟呼吸的次数越多。 活动三:探究呼吸变化的原因 1.为什么运动后我们每分钟呼吸次数会增加,运动量越大增加的越多呢? 2.小结:我们体内所有的细胞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气来帮助我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所以人体呼吸其实就是进行气体交换:氧气进入血液,部分被消耗掉,产生的二氧化碳会随剩余的空气排出。 【设计意图】通过测试安静状态下人体每分钟呼吸次数和运动后每分钟呼吸次数,学生发现运动后人体每分钟呼吸次数增多。教师再引导学生对人体吸进去的和呼出来的气体成分表进行分析,尝试解释运动后呼吸次数增多的原因。三.交流与研讨:(预设8分钟) 1.哪些活动会影响我们每分钟的呼吸次数呢? 2.运动后,呼吸次数的增加对我们的健康有什么好处呢?(预设:因为呼吸是气体交换的过程,运动的时候需要更多的氧气,所以呼吸次数增加更有利于氧气的吸入,二氧化碳的排出,使得我们的细胞正常工作,所以经常运动的人肺的功能会更好。) 3.伴随着呼吸次数的增加,你的身体还有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研讨交流,使学生明白不同状态下呼吸次数会发生变化,心跳次数也会发生变化,知道呼吸和健康是密切相关的,也意识到人体是一个多器官系统合作的大系统。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其说明理由,训练学生有理有据说明想法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证据证明的实证意识。四、课后知识拓展(预设4分钟) 我们呼吸的主要器官是肺,它与我们的健康有什么关系呢?(学生阅读资料库)。肺是气体交换的“中转站”,它的大小直接决定着每次呼吸气体交换的量。是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的,所以经常锻炼,可以使得我们的肺功能更加强大。 【设计意图】通过组织学生自主阅读资料库,在提高其自学能力的同时,帮助他们认识肺及其功能,明白保护好我们的呼吸器官,才能更加健康。五、练一练 一、选择题 1.下列情况中呼吸次数最多的是( ) A.安静状态 B.慢步20步后 C.跳动20次后 D.跳动40次后 2.下列活动中,呼吸次数增加最多的是( ) A.慢走1分钟 B.快走1分钟 C.快跑1分钟 D.下蹲1分钟 3.在安静状态下,人每分钟呼吸( )次左右。 A.8 B.20 C.60 D.0 4.人体运动后,呼吸次数会增多,是因为运动时需要消耗更多的(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以上都是 5.关于呼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参与呼吸的器官有耳、咽、气管、肺 B.人类要生存,就必须一直呼吸 C.安静状态下,每分钟呼吸大约20次 D.运动后呼吸的节奏变快 二、判断题 1.运动后伴随呼吸次数的改变,我们的心跳速度不会发生变化 2.人吸进去的气体比呼出的气体含氧量多。 3.人在呼吸过程中主要利用的是氧气。 4.我们的身体在睡眠、休息的状态下不会消耗能量和物质。 5.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使二氧化碳进入血液,同时排放出氧气。 参考答案: 1.D 2.C 3.B 4.A 5.A 1.× 2.√ 3.√ 4.× 5.×六、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七、板书设计八、课堂反思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人呼吸的本质是在进行气体交换,从空气中吸入的氧气帮助我们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引导学生测量并记录人在不同状态下呼吸次数的变化,从科学角度分析呼吸次数变化与健康生活之间的关系。本课有以下活动: 1.阅读资料,了解呼吸的本质。 2.测量不同状态下呼吸次数的变化 二、课堂反思 活动一:了解呼吸的本质 这一活动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资料,明白呼吸就是进行气体的交换,即呼吸使氧气进入血液,维持生命,同时排出二氧化碳。还要让学生明白一呼一吸才算一次呼吸,为活动二做好铺垫。 活动二:测量不同状态下呼吸次数的变化 这一活动分为安静状态、运动后、减慢呼吸的运动后三个层次展开,层层递进,很容易让学生对比发现影响呼吸次数的因素。 1.活动中发现大多学生虽然明白了一呼一吸才叫一次呼吸,活动中还是有部分学生在数自己呼吸时是出问题的,有的孩子数出安静状态下有60多次呼吸,比较离谱;还有个别学生故意加速呼吸,整节课需要老师把控好课堂。 2.安静状态下的呼吸比较好数,在记录运动后的呼吸时,因为场地有限,我让学生直接在原地跳跃,活动气氛很好,教室很多灰尘,建议课上开门开窗。 三、材料反馈 提供了呼吸板贴,可以通过板书让学生认识呼吸的本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