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1.水到哪儿去了 》(表格式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1.水到哪儿去了 》(表格式教案)

资源简介

教科版 三年级上册 《水》单元 1.水到哪里去了 教学设计及反思
单元 《水》 课题 1.水到哪里去了 课时 1
核心概念 2.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变化
学习内容及要求 2.1.物质的三态变化 ②描述加热或冷区是常见物质发生的状态变化,如水结冰、冰熔化、水蒸发和水蒸气凝结。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通过探究实验,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认识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味。 科学思维 通过观察与交流水的蒸发现象,比较、分析、归纳出水和水蒸气的异同。 探究实践 能设计并实施简单的对比实验,观察并解释水的蒸发现象。 态度责任 在探究实验中形成细致、客观的观察态度。
教学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设计对比实验来证明“水到哪里去了”。
教学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区分“水蒸气”与“白汽”。
教学准备 教师:1.课件优化件;实验记录表。
学生: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一片透明塑料薄膜(或保鲜膜)、一根橡皮筋、一个透明塑料盒。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仪式 同学们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走进水的世界。 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
一、导入 聚焦:揭示课题 [材料准备:干净的抹布、黑板,一杯清水] 1.出示一杯清水,提问:这是一杯清水,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一年级我们就观察过一瓶水,你能说说水有哪些特点?教师用抹布蘸清水板书“水”,为后续的探索阶段埋下伏笔。 2.学生交流他们知道的有关水的知识。(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注意把水和水蒸气的共同特点有意识地板书在中间一点。) 3.揭题:黑板上的“水”消失了,提问:水到哪里去了(顺势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观察一杯水导入,让学生复习旧知,展现前概念,以“水”字的消失激发学生兴趣,聚集本课研究主题。 预设5分钟
二、探索 水到哪里去了 [材料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一片透明塑料薄膜(或保鲜膜)、一根橡皮筋、一个透明塑料盒、学生活动手册] 1.提问:水到哪里去了?(预设:蒸发了、跑到空气中去了) 2.追问:你知道什么是蒸发吗? 小结:哦,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就叫做蒸发。 3.说一说,我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现象。(学生举例) 当学生将煮食物(或烧开水)时上方飘着的白汽理解为水蒸气时,教师出示课件(烧开水的图片或小视频),观察壶嘴与白汽之间的部分,帮助学生理解水与水蒸气之间的变化。 4.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水是蒸发了(跑到空气中去了)呢?空气中的水能不能回到杯子里呢 5.学生分小组讨论方法。 6.交流方法。 7.课前的实验方法参考 实验要在前几天完成实验并记录。 方法一:准备两个大小、形状一致的透明水杯,向两杯水中加入相同量的水,并做好起始水位的标记,其中一个杯子用塑料薄膜盖好并用皮筋扎紧,另一个敞口。两个杯子同时放置在同一个通风、向阳的位置一段时间(注意不能去碰,以免影响实验效果),观察并记录下实验现象。 方法二:将一只塑料盒倒扣在地面,放置一段时间,观察现象。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解决本课重难点的基础,注意引导学生学会结合生活经验、实验现象等设法证明“水的蒸发”,观察、比较水和水蒸气的异同,增强实证意识。 预设20分钟
三、研讨 实验发现(预设13分钟) [材料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1.围绕三个问题,学生先进行小组内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2.派代表作集体交流,问题逐个解决。 问题一:怎样解释两个杯子出现的不同现象,依据是什么 小结:没有盖料薄膜的杯子里的水都“跑”到空气中了,而盖了塑料薄膜的杯子里的水在跑出去的过程中被拦住了。 问题二:你在透明塑料盒中看到了什么,你认为它们是什么 预设:一是小水珠,二是水蒸气 小结:这确切地来说是水蒸气凝结形成的小水滴。 问题三:水和水蒸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水蒸气也是水吗 (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形成韦恩图,学生补充修改自己的活动手册。) 【设计意图】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内交流,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再组织小组代表在班级内交流,针对交流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补充和引导。
四、拓展 思考:水蒸气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请你课外通过各种途径去搜集信息。 【设计意图】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能研究的问题也是有限的,让学生带着更多他们感兴趣的问题,把探究延伸到课外。
五、练一练 一、选择题 1.夏天,将冰块放入玻璃杯,过了一会,杯子的外壁上出现了小水珠,这是因为( )。 A.冰块融化的水渗出的 B.空气中的水蒸气受冷凝结的 C.融化的水飞溅到杯子外壁上的 D. 玻璃杯漏水了 2.天宫课堂中,王亚平在叶光富的帮助下,把一个带柄圆环伸入水袋中,再小心翼翼地拉出来一个水膜。由于空间站处于失重状态,水膜不会下垂。你觉得空间站的水和地球上的水不一样的是空间站的水( )。 A.无色无味 B.不会随意流动 C.看得见、摸得着 D.没有固定形状 3.在蒸发过程中,有一些操作注意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石棉网的作用是让蒸发皿均匀受热 B.水完全蒸发后再熄灭酒精灯 C.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D. 使用酒精灯要注意安全 4.寒冷的冬天洗好结冻的衣服变干,有关此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升华 吸热 B.升华 放热 C.汽化 吸热 D.凝华 放热 5.为了让洗好的湿衣服干得快一些,小明想了许多好办法。下面的4种方法中,最快的方法是( )。 A.放进洗衣机里甩干并放在阳光下晒 B.晒到阳光充足的地方 C.把衣服撑开晾晒 D.晒到通风的地方 6.水蒸发的快慢与周围环境的温度有关。( ) 7.水蒸气是无色有味的气体。( ) 8.水蒸气有固定的形状,没有固定的体积。( ) 9.用湿布擦黑板后,水迹一会儿就干了,因为水全部渗透到黑板里面去了。( ) 10.将烧杯中的水加热,发现水量变少了,这是因为水蒸发了。( ) 参考答案 B 2.B 3.B 4.A 5.A 6.√ 7.× 8.× 9.× 10.√ 在线练习
六、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
七、板书设计
八、课堂反思
一、教材分析 《水到哪里去了》是三年级上册的起始课,主要讲水通过蒸发变成水蒸气,让学生明白水蒸气看不见,能说出水和水蒸气的相同和不同。本课有4个活动: 1.解释水到哪里去了 2.说说生活中的蒸发现象 3.用实验解释蒸发现象 4.比较水和水蒸气的相同和不同点 二、课堂反思 1.通过已有的生活经验,大多学生能说出水变成水蒸气不见了,也能说出生活中常见的蒸发现象,也有部分学生提到煮饭时锅里冒的白气、洗澡时的白色水雾都是水蒸气。白气是不是水蒸气这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难点。他们能根据水蒸气的特点来判断白气不是水蒸气,但不能解释白气到底是什么。这也是为活动三做好铺垫。在这一块上我花费的时间稍微多点,让大多学生明白白气就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雾状小水滴。 2.开学第一节课就上新课,没有让学生提前做活动三的实验。整个活动采用了让学生通过图片看实验过程,教师追问会出现什么现象并解释原因。这其实是对蒸发过程的再次理解,2个实验虽然课前没有亲身体验,但因为有活动一的铺垫,学生大多都能解释蒸发现象。不过课后可以让学生回家做一做这2个实验。后面的班级老师也把之前做的实验结果展示学生观察。 3.小学数学经常用韦恩图来总结物体的相同和不同,在总结水和水蒸气的相同和不同时比较容易。在教学时前面的班级我把透明和无色两者的区别忘讲了,第2节课才去补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