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科版 三年级上册 《水》单元 2.水沸腾了 教学设计及反思单元 《水》 课题 2.水沸腾了 课时 1核心概念 2.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学习内容及要求 2.1.物质的三态变化 ②描述加热或冷区是常见物质发生的状态变化,如水结冰、冰熔化、水蒸发和水蒸气凝结。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科学观念 通过利用酒精灯给热水加热的活动,知道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会沸腾,水沸腾后温度不再发生变化,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体积会变大。 科学思维 通过交流、分析、概括等,总结出水沸腾与水蒸发两种现象的异同。 探究实践 能正确利用酒精的给热水加热,能通过口述、图文结合、数据等表达水加热过程中以及水沸腾时观察到的现象。 态度责任 在探究活动中形成实事求是、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以及愿意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观察水加热和沸腾过程中产生的现象。教学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利用文字、图表、图画等描述实验现象,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教学准备 教师:1.课件优化 2.漏斗、塑料袋学生:三角架、石棉网、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硬纸盖、水、(计时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上课仪式 同学们好!我们开始上课了。我们将要继续研究水的世界。 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一、聚焦 揭示课题(预设2分钟) [材料准备:教学课件] 1.课件出示图片 提问:你烧过水吗? 提问:如果我们不停地给水加热,会出现什么现象? 2.揭示课题:水沸腾了(板书)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现象,充分调动学生的前概念、激发学习兴趣,提出要研讨的问题。二、探索 给水杯里的水加热(预设20分钟) (一)预测活动 (如果我们不停地给水加热,会出现什么现象?)说一说或画一画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记录在书本的记录框里。 (预设:(1)说:水里看见气泡,水面上看见白色的气体等;(2)用画图的形式。) (二)给烧杯里的水加热 [材料准备] 教师准备:漏斗、塑料袋、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小组准备:三角架、石棉网、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硬纸盖、水。 1.给水加热的实验,我们的需要安装什么样的装置呢? 2.ppt展示实验装置,认识实验器材名称及作用。 3.结合微课或其他视频了解酒精灯的使用。 酒精灯使用参考视频(可用其他微课、网络视频):https://tv./v/dXMvMjQyMjAyNjk5LzgxODQ2MzE5LnNodG1s.html fromvsogou=1 4.结合ppt,学生了解测量水温的方法。(教师补充介绍。) 5.实验安全提示。 6.分组组装实验装置,开展实验,在活动手册上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屏幕出示电子计时器或分组提供计时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水在加热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记录水在加热和沸腾是的温度数据,为下一步的研讨和分析做准备。三、研讨 实验发现(预设18分钟) 1.提问水在加热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水在加热的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沸腾后温度不再上升。水在加热的过程中,我们看见杯底有气泡产生,气泡上升并且不断变大,到水面时气泡破了,水面看见热气产生。 2.提问:水在达到什么温度时沸腾? 正常压强下是100℃。(同时让学生明确温度计的100℃就是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 提问:水在沸腾过程中我们看见了什么现象? 水在沸腾过程中我们看见温度保持不变。 3.演示实验:水变成水蒸气的体积变化 小结: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变大。 【设计意图】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在实验交流与汇报中完成,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思考习惯及总结能力。教师演示水变成水蒸气,让学生观察和比较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的变化。五、练一练 一、选择题 1.下列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方法错误的是( )。 A.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B.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测量连续变化的温度时除外) C.读数时温度计要离开被测的水 D. 水温计示数稳定后才可读数 2.经过实验,我们发现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是( )。 A.0℃ B.15℃ C.100℃ D.45℃ 3.在做“水的沸腾”实验时,不可能观察到的是( ) A.水上方空气中有许多“白汽” B.水的温度先上升,然后保持不变 C.关火后水持续沸腾 D. 水底有大量小气泡产生 4.下面关于酒精灯使用正确的选项是( ) A.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5.将冷水加热至沸腾,并对沸水持续加热,此过程中水的温度变化是( ) A.逐渐升高 B.先下降再升高 C.先升高再下降 D.先升高后不变 二、判断题 6.酒精灯用完后要用灯帽两次盖灭。( ) 7.烧水时,冒泡就说明水沸腾了。( ) 8.给烧杯里的水加热,我们看到水面会有热气产生,杯中会产生气泡,并且沸腾前后气泡的大小、多少都有变化。( ) 9.在给蒸发皿里的液体物质加热时要垫上石棉网。( ) 10.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 ) 参考答案 1.C 2.C 3.C 4.A 5.D 6.√ 7.× 8. √ 9.√ 10.√ 在线练习六、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七、板书设计 2.水沸腾了 水 中:气泡产生 水加热 水 面:气泡破裂 水面上:热气产生 水沸腾: 100℃ 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大大增加。 (响水不开,开水不响)八、课堂反思一、教材分析 沸腾现象是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但他们大多不会太在意,只有较为模糊的感性印象。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做好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观察水的沸腾过程,能从探究试验中获得并记录水的相关现象与证据。实验器材的使用和组装则是本课的难点。 二、课堂反思 1.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酒精灯、温度计、石棉网、三脚架都是第一次接触,实验中的组装及使用比较难。为了减轻难度,我把认识酒精灯和温度计放在第一课时。认识温度计时,学生大多能说到温度计的组成部分,在读数时,0摄氏度以上的温度学生都会读,当0摄氏度以下就有一定难度,容易读错,需要多练习。 2.学生对酒精灯有一定的了解,但没有用过。为了让他们心存敬畏,我在介绍了酒精的结构及注意事项时,播放了一些因为操作不当引起的爆炸新闻,让学生更加重视规范使用酒精灯的重要性。最后每一个小组分发一个酒精灯,实践操作点燃酒精灯和熄灭酒精灯。熄灭酒精灯时有的小组还是心存害怕,不能用灯帽快速熄灭酒精灯,最后还是在别的小组帮助下顺利完成。这也告诉我们分小组时男女学生最好搭配合理,各小组选操作员时可以建议他们选择胆大心细的学生。教学时发现有的小组还是不能成功熄灭酒精灯,需要寻求帮助。 3.因为第一课时认识了温度计和酒精灯,新课标又要求三年级孩子在老师的指引下,基于所学知识,制定简单的探究计划。所以在学生认识所有器材并了解作用后,试着让他们自己组装实验器材并说明理由。活动前我有担心他们不能很快的组装实验材料,但活动时,多数小组都能又快又准的组装实验器材,这一点非常棒。但有一个小组在用多功能夹子夹住温度计时没有拿稳,温度计被摔坏的现象,有点遗憾。 4.教学第一个班级时,我想用多功能夹子一边夹住温度计,另一边夹住烧杯,但因为操作不当没有夹住烧杯的边缘,只能让孩子们用手拿着夹子的另一边,这样学生就很累。第二个班级我就把温度计固定在多功能夹子小的一边,大的一边固定在烧杯的边缘上,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入水中,心想这样学生观察温度的变化就会很轻松。但因为我选择的是50ml的小烧杯,多功能夹是塑料的,结果加热一会温度计就倾斜,碰到烧杯壁,温度计、夹子都在烧杯上,容易造成重心不稳,烧杯倾倒。第二个班上课时感觉状况百出。 5.实验完成后,要熄灭酒精灯。活动前我反复强调实验完成后不能立即去触碰实验器材,一定要等器材完全冷却后在整理。可我们有一个小组的同学实验完成后就下意识地去整理,差点被烫伤,真是一言难尽! 6.第三个班教学时,我就用了铁架台,把温度计固定在铁架台上,还是用的50ml的小烧杯,取用的40ml水。试验过程,学生虽然有点小害怕,但还是能在规定的十分钟内完成实验以及整理好实验记录单。这节课比较顺利,根据记录单能发现不断给水加热,水温会一直上升,水沸腾后水温不再变化。实验过程中发现有的水温计水沸腾后的温度是104摄氏度,需要老师告诉他们在标准大气压下,温度计正常情况下,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 7.虽然第三个班级比较顺畅,但后面比较水和水蒸气的体积还是完成的比较匆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