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4.冰融化了》》(表格式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4.冰融化了》》(表格式教案)

资源简介

教科版 三年级上册 《水》单元 4.冰融化了 教学设计及反思
单元 《水》 课题 4.冰融化了 课时 1
核心概念 2.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
学习内容及要求 2.1.物质的三态变化 ②描述加热或冷区是常见物质发生的状态变化,如水结冰、冰熔化、水蒸发和水蒸气凝结。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观察加热后冰块的变化,知道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形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知道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 科学思维 能用比较和分析的方法,找到冰融化成水后体积变化的证据,能建立起热量和水的形态变化之间的联系。 探究实践 能再加热冰块的过程中观察并记录现象,收集冰融化成水体积变化和热量变化的证据,得出结论。 态度责任 能在探究过程中保持认真、细致的实验态度,通过细致的观察获得更多的发现。
教学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仔细观察冰融化成水过程中的现象
教学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知道水的形态变化与热量有关以及水的三种形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教学准备 教师:1.课件优化;
学生:冰块、吸管、蒸发皿、结冰的试管(或碎碎冰)、烧杯、热水、记号笔、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仪式 我们开始上课了。我们将要继续水的世界的探索。 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
一、聚焦 揭示课题(预设2分钟) 1.这是一块冰,如果我们给冰加热,会看到什么现象呢? 2.揭示课题:冰融化了(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用吸管吹冰块,理解热量是冰块融化的关键。通过引导学生在试管上做标记,让学生了解冰融化成水后体积会减小,培养学生自己观察的良好习惯。
二、探索 观察冰融化成水(预设18分钟) [材料准备:冰块、吸管、蒸发皿] 吸管吹冰块(预设8分钟) (1)科学家研究表明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就会开始融化。 我们可以怎样加快冰块的融化?如果给你一台吹风机,你可以怎么做?如果给你一根吸管,可以怎么做?(预设:让每一位学生体验用吸管吹热气让冰融化) 学生用吸管朝冰块一个部位吹气。 (3)交流现象:被吹热气的部位冰融化的快。 (4)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小结:这个实验说明了热量增加,可以加快冰块的融化速度。 [材料准备:结冰的试管、烧杯、热水、记号笔、学生活动手册] 2.将结冰的试管放入热水中(预设10分钟) (1)讨论:你知道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我们可以怎么做实验? (2)教师出示实验材料:结冰的试管、烧杯、热水、记号笔、学生活动手册 (3)提问:怎么利用以上材料做这个实验? (4)教师在学生的基础上补充、完善后实验方法。 提示:a.用记号笔在冰面位置做好记号,再把试管放入有热水的烧杯里。 b.冰在融化过程中用眼睛观察,不能动手触摸移动试管和烧杯。 c.冰完全融化后再在水面做好记号。 d.讨论补充完成学生活动手册。 3.讨论比较水、水蒸气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完成学生活动手册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用吸管吹冰块,理解热量是冰块融化的关键。通过引导学生在试管上做标记,让学生了解冰融化成水后体积会减小,培养学生自己观察的良好习惯。
三、研讨 实验发现(预设15分钟) [材料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1.学生汇报实验现象: (1)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冰为什么会融化成水?(预设:吸收热量) (板书:吸收热量) (2)冰融化前是什么状态的?(预设:固态) (3)冰融化一半是什么状态的?(预设:一半水一半冰的冰水混合物) (4)冰完全融化后是什么状态的?冰在融化过程中形态发生了什么变化?(预设:液态;固态转化成液态) (5)除此之外你还观察到其它什么现象?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预设:试管外面有小水珠,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 (6)冰完全融化成水体积有什么变化吗?(预设:体积变小) 2.学生补充。 3.学生观察水状态的各种图片。它们之间能不能相互转化? 4.水、水蒸气、冰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它们是同一种物质吗? (预设:冰是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水是液态,没有固定的形状,有一定的体积;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存在于空气中。所以它们是同一种物质。) (板书:冰 固态 水 液态 水蒸气 气态) 5.水的状态变化与什么有关?水的三种状态之间是否可以互相转化? (预设: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有关,水的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如水遇冷转化成冰,冰加热转化成水……) 6.教师小结:水在自然界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有关,水的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板书:互相转化 热量 ) 【设计意图】让学生基于实验现象进行交流,促进学生认真思考、有序交流,增强实证意识。
四、拓展 课后拓展(预设4分钟) 你们喜欢吃冰激凌吗? 我们课后如果要研究“在相同的条件下,冰和冰激凌哪一个融化得更块一些?”应该怎么做?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请同学们回家后认真准备,完成实验。 【设计意图】从课题实验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思考如何保证实验条件的相同,在实验条件相同的前提下完成实验。
五、练一练 一、选择题 1.在研究水结冰时,我们往碎冰里加入了( )可以降低温度。 A.白糖 B.食盐 C.小苏打 D.食用碱 2.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需要向周围( )。 A.吸收热量 B.释放热量 C.既吸收热量又释放热量 D.既不吸收热量也不释放热量 3.下列温度环境中,冰块融化得最快的是( )。 A.0℃ B.10℃ C.50℃ D.90℃ 4.一个玻璃杯里装着冰水混合物,此时已经满杯,当水中的冰全部融化后,会( )。 A.水平面下降 B.水溢出杯子 C.水平面不变 D.整体重量会变轻 5.固态的冰变成液态的水的过程叫( )。 A.融化 B.凝固 C.蒸发 D.凝结 二、判断题 6.给冰块加热,它会变成液态水。( ) 7.冰、雪、雾都是水的存在形式。( ) 8.水的三态变化是自然界的一种常见现象。( ) 9.冰融化成水,体积会膨胀。( ) 10.水、水蒸气和冰,三者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 参考答案: 1.B 2.A 3.D 4. C 5.A 6.√ 7.√ 8.√ 9.× 10.√ 在线练习
六、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
七、板书设计 冰融化了 吸收热量 冰 固态 水 液态 互相转化 热量 水蒸气 气态
八、课堂反思
一、教材分析 在第 3 课的学习中,学生观察了水结冰的变化过程,了解到结冰使液态的水变成了固态的冰。在本课,学生将观察冰融化成水的过程,这也是对前面几课的小结。本课有以下几个活动: 1.用吹风机和吸管给冰吹热气 2.观察冰融化成水 3.比较水、水蒸气和冰的相同和不同 二、课堂反思 1.《冰融化了》这一活动是最顺畅的:没有沸腾实验的危险,更没有结冰实验那么长时间,这节课对于学生而言比较轻松,时间也较宽裕。 2.在教学第一个班时,我用试管冻冰。因为想省点实验时间,就冻了试管三分之一的冰,烧杯里面加的水比较多。活动中,学生没有观察到冰溶解的过程中烧杯外面会有很多小水雾,以及冰融化过程中会有小气泡。后面的班级我就把冰冻到试管三分之二,用了大烧杯,加了100ML水,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好地观察冰溶解过程试管外面会有小水滴,试管中有小气泡等等。 3.教材中没有用到水温计,但在本节课我还是准备了。冰块的温度学生都知道0℃或者0℃以下,但冰溶解后温度有什么变化?烧杯里的水温又有什么变化?学生可以用水温计发现变化。 4.为了方便学生比较冰变成水后体积变小,我还是采用的用记号笔做标记,比较方便。群里有老师说怎么给孩子说什么是体积,记得一年级讲空气时就有说到体积,占位置,我是从占位置来解释的。 5.在谈到冰、水、水蒸气的相同和不同时,孩子们大多能说到无色、无味、透明;也能说到冰和水可以互相转化,但有少部分孩子会认为水蒸气和冰不能互相转化,需要老师进一步引导。 6.在大家能用箭头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后,我有进一步追问:他们在什么情况下会进行转化?引导学生对前面几课复习巩固。其实蒸发、融化学生很好理解,但凝固、凝结就有难度,我只是让学生了解,不做要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